校長序
郭大維(國立臺灣大學代理校長)
臺大學風鼎盛,人文薈萃,出現不少作家、藝術家,他們不僅以自己的才華和涵養獨領風騷,也影響後世。這些校友很多出身於人文科系,以文學院居冠,法學院、社會學院次之,醫學院、工學院與其他學院也有。這本《臺大文學椰林》便是邀請作家校友為我們述說當年在臺大的生活,以及如何踏上寫作或是藝術的路。
這些作家筆下隱約透露,除了本身的天賦和志趣外,臺大自由的學風,當年選修或旁聽文學、歷史、哲學與思想的課程,都深深啟發他們的心靈。而多采多姿的社團活動,或是校外的演講、電影、展覽等,更是增廣見聞的大好機會。更不用說那些報紙、書刊,以及同儕間的談笑風生,都是滋潤心靈的妙方。閱讀本書,就好像翻開臺大的時光紀念冊,讓我們看到不同時空下的臺大風情,而每位作家都是最好的導覽員。
臺大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和資源,尤其可貴的是,我們傳承了「五四」自由開放的精神。因為自由開放,才能夠有多樣化的創作,才允許有不同的夢想。依序閱讀本書,資深的齊邦媛、余光中、林文月、杜國清、許進雄教授,他們分屬外文系、中文系,他們的時代師生情感親密,不僅教授學問,開創現代精神,也傳承了溫柔敦厚的典範。而中壯輩的簡靜惠女士、柯慶明、黃碧端、何寄澎、孫大川教授,除了發揮所長之外,也投注於文學創作與人文事業。知名作家陳幸蕙、簡媜……以及博士生楊富閔等多位青壯輩作者,無論現在是在台灣還是居住在海外,都顯現了對寫作的熱情與執著,累積豐碩的創作成果。這些作家的成就與影響,可說是臺大人的驕傲。期盼更多臺大人對人文教育、文學藝術創作投注心力,以強盛的人文力量,創造更美好的世界。
本書描繪了作家的大學生活,其中有理想,也有叛逆的精神,而這一切,莫不因為身在臺大而更能夠發光發熱。適逢臺大創校九十週年,《臺大文學椰林》可說是這二十一位作家獻給母校的校慶賀禮,在此衷心表示感謝。最後,也感謝校友月刊編輯部同仁的辛勞,讓我們一同祝賀
臺大九十週年生日快樂
總編輯序
吳明賢(臺大校友雙月刊總編輯)
臺大校園花樹扶疏,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美景。如此優美校園,讓許多臺大人記憶深刻的可能是一入校門口即進入眼簾的椰林大道。
誠如齊邦媛教授所言,每一個新鮮人初見臺大,「首先看到的是兩排椰子樹在幾幢紅磚大樓間迎風搖著」,這就是椰林大道。九十年來不變的椰林,可是承載了多少臺大人的青春;年輕、純情、夢幻、理想。誠如哲學家尼采所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在臺大的日子是所有臺大人最好的時光。而這本《臺大文學椰林》就是集當代臺大人文學家於一,寫在那些最美好的日子裡的那些人那些事。
這些故事離我們並不遠,這些故事隨著你我畢業延伸到校園外,有人懷抱熱情獻身社會志業,有更多人將生命奉獻給文學,「依然是年輕時嚮往要成為的那個人」(簡媜)。
《臺大文學椰林》收錄的二十一位臺大校友文學家的作品,絕大部分是特地為母校九十歲生日所做,即或不是,也都是寫他們在臺大的黃金歲月。隨著他們的筆觸,學生時的生活歷歷在眼前,謝謝他們美妙的文字,為所有臺大人保留這美妙的滋味。
而這滋味之所以美妙,也在於畢業後投入社會大學歷練的回饋。追求知識的熱情,永遠引領我們朝向真理邁進。原住民作家校友孫大川先生說他在臺大看到兩張臉孔,不論政治現實或時代侷限性,兩張臉孔的合併才是臺大九十年歷史的完整面貌,也才是臺大精神的實質內涵。
「無論我們做了如何不同的選擇,無邊寬闊的學習天地,就是我們共有的滋養。沿著椰林大道,一直走,一直走,仿如永遠看不到盡頭的寬闊」(黃秋芳);這就是臺大送給每一個臺大人的時光禮物,願我們一直年輕,持續前進。感謝洪淑苓教授主編和校友雙月刊編輯部同仁的辛勞,感謝每一位校友作者的參與,共同將這本書獻給母校,祝臺大九十歲生日快樂!
主編序
洪淑苓(臺大中文系教授)
今年是臺大創校九十週年,校友雙月刊社想要出版《臺大文學椰林》當做校慶獻禮。當吳總編輯邀請我來策畫時,我一口答應。並不是我多麼專業,而是基於對臺大的情感,以及對文學的信仰。
我熱情澎湃地想,若是可以邀請到我尊敬的師長、崇拜的作家以及同樣喜好創作的朋友來寫稿,共同拚出「那些年,我在臺大的日子」的圖像,是多麼愉快又有意義的事。於是,從去年七月開始規劃時程,邀稿,收稿一直到校稿完成,十分忙碌,還好有秀美幫忙,才能順利付梓,如期出版。
本書收錄二十一位作家校友的臺大回憶。從最年長的榮譽博士齊邦媛教授到最年輕的博士生楊富閔,分屬不同世代,但文學藝術則是他們共通的精神。他們用五彩筆,帶領我們穿梭在不同時空裡的臺大校園,聆聽當年的朗朗書聲,流連在傅園、傅鐘、文學院、椰林大道、學生宿舍、社辦,尋找往日情懷。他們所懷念的也包括校外的大聲公餐廳、瑠公圳、東南亞電影院、同安街、廈門街、溫州街等周邊生活圈。
五〇年代的臺大,六〇年代的大學生文化,七〇、八〇、九〇年代的臺大校園與臺灣整體的氛圍,乃至當代的臺大人怎樣理解臺大本身,在這些作家筆下,都有清晰的描述與深刻的感懷。
臺大對於這些校友作家,對於每一個臺大人來說,都是知識與倫理的源頭。如同傅斯年校長的名言:「貢獻這所大學於宇宙之精神」,當傅鐘敲響二十一響,也正是我們心靈震動,思考人生與未來的時刻。記得讀徐志摩的詩文,他描寫康橋的歲月,情感是那麼真切,他感嘆「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而我也要說,我的性靈是臺大給我啟發的,我的思想是臺大給我塑造的,我的美的感受是臺大給我滋養的。
歲月悠悠,回想我進入臺大已有三十多年。從青澀的新鮮人到站在講台上的中文系教授,我的人生精華似乎都在臺大展開。當我閱讀這些校友作家的來稿時,不禁也墜入自己的大學生活回憶。我想說的是,時光不曾流逝,只要我們牢記,只要我們還有愛,有夢,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