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給她取了好多個綽號:女皇,母獅子,女教皇,女食人魔,女政治狂熱家…
在亞莉安.莫虛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樣貌的女人:一個她於1964年所成立的「陽光劇團─互助工人製作公社」的團長,一位有遠見並且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劇場導演,風格大膽的電影導演─她壯麗的《莫里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位穿越了世界的探險家,以及那個在她電影製片人父親亞歷山大.莫虛金(Alexandre Mnouchkine)的片場裡,不斷被眼前的拍片世界所啟發、吸引的小女孩。
四十年來,她充滿熱情、堅定不移地帶領著她的劇團。從《廚房》(1967)到《最後的驛站》(2003),從集體創作(《小丑》、《1789》、《1793》、《黃金年代》)到莎士比亞與埃斯庫羅斯(Eschyle),她不斷地探索著見證這個世界的戲劇語言。她的劇場作品,在傳統中吸取養分的同時,也對今日的世界開放。她曾說:「唯有當下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跟隨著她的作品,就像是進行一場獨一無二的心靈的冒險。在陽光劇團,烏托邦被實踐了。在陽光劇團,烏托邦仍然存在。
莫虛金認為,戲劇是一門當下的藝術。所謂戲劇,就是「這裡與現在」。
從這本訪談集中,藉由法國劇場評論家法賓娜的提問與莫虛金的闡述,一步一步深入剖析陽光劇團導演莫虛金的劇場風格、戲劇理念,以及她畢生所堅信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