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小時候,我們一夥鄰居玩伴們,喜歡用報紙和細竹條自製菱形風箏。把黏好的紙風箏繫在媽媽的縫衣線卷上,線卷中心插進根筷子,就興高采烈地帶到學校的操場去施放。
趁著風起之時,舉起筷子和線卷,放開風箏繫線約二、三米的長度,逆風跑去;風箏立時扶搖而上。此時只要站定了,將緊插的筷子放鬆,讓線卷在筷子上轉動,同時用大姆指控制著線卷,時放時止。止住線卷的同時,就將風箏向下拉扯,風箏反而更逆風上揚。此時,再將壓著線卷的大姆指放開,風箏就飛得更遠。再止住線卷向下拉扯,風箏又向上飛升。如此一再地拉放,風箏就愈飛愈高,兩翼與長尾在空中飛舞;小孩的心,也與風箏一起歡喜地飛揚在天地間。但有時沒注意,忽然,線卷的線都給放出去了。風箏不再有人牽繫,就隨風而去,旋即飄落。小孩的心,好不失落啊。
基督徒就像基督所放的風箏,只要心繫著基督,以愛相連,晝夜思念,生命的境界就愈飛愈高,在上帝的天地間,騰躍飛舞,討主歡欣。但若與主斷了線,一時好像很自由,卻必快快墜落。每當東方日升,台灣浸會神學院理培堂講台上「基督至上」的校訓,就被映照著閃閃發光,向著浸神的老師同工同學們發出邀請,呼喚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地將自己歸給基督。祂是我們所敬拜的主,是我們的追求,是我們的倚靠。我們若真以基督至上,我們就會愛主第一。基督是我們心之所繫。
人心之所繫,決定於他之所愛。愛把人的心牽繫在他所愛的對象上。魂牽夢繫,不總是用來形容跨越時空的摯愛嗎?人所愛的,就成了他晝夜思想的。愛上帝的人,晝夜思想上帝的話(詩1:2)。只愛自己的,晝夜思想的盡都是惡(創6:5)。愛上帝的人就間接愛了自己,因為人的好處不在上帝之外(詩16:2)。只在乎自己、只愛自己的,就不會是愛上帝的,結果自己卻得不到益處,因為在上帝之外,就沒有我們的好處。
在浸神,老師同工同學互勉愛主第一,我們操練隨時持有基督意識,將我們的心連繫於主。在學術上浸神也呈現出心繫基督的特質。在這本學術專書中,每位老師的寫作,雖不一定是直接在字面上連於基督,但基督作為上帝的道,確實是我們學術追求的最終目標。阮凱文老師論〈智慧的喜樂〉,顯出箴言書中智與喜的關連,而使徒保羅把智慧與基督相連,宣告說:上帝使基督「成為我們的智慧」(林前1:30),因此凱文老師的文章,帶我們領略的不外乎是心繫基督的喜樂。張治壽牧師從約翰福音探索光的意義,讓我們認識基督自創世以來就是人生命的光。陳安安老師從羅馬書第八章解明,在聖靈裡基督徒可在今日就經歷基督復活的生命。彭盛有牧師闡述羅森茨維格《救贖之星》中之救贖之路,導引我們擺脫恐懼走入真實生活,而這豈不正是基督要引導我們進入的生活,在與上帝之關係中,「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約壹4:18)。而筆者文章接續談論基督徒與上帝的愛,梳理卡爾巴特的思想,指出這愛是植根於耶穌基督之所是。田展艾老師的〈樂以載道〉,藉約翰.魯特的《光榮頌》為例,說明聖詩是基督之道的見證。黃麗慧老師則關注女性之創傷與在基督裡得恢復的盼望。洪詠茹老師則檢視台灣浸會神學院向政府立案之後,如何在順從國家法令的同時踐行基督至上之教育使命。
本書中的每一篇,都從不同的生命處境回歸於基督,再以基督為中心往不同的方向發出見證之光。每一篇都像一只風箏,心繫基督,同時也在天地之間彰顯基督。在浸神,學術的研究和寫作,就像敬拜、禱告、教學與事奉,都是要以愛主第一的心展現基督至上。
譚國才 謹誌
202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