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型入門閱讀」系列再次出擊,以豐富、紀實的影像,深入產業現場。
★職人的口述記憶,紀錄「傳統產業」最後一代的匠人與台灣的美好年代。
★豆知識單元,帶你了解我們生活中木頭產品的價值。
★新一代設計師如何與產業接軌,最務實的產業入門教戰守則!
★認識最潮設計產品、訪問募資平台與室內設計當紅木器家具品牌的設計理念
北歐設計的簡約書櫃、日本的精雕漆器碗盤、美國壁爐邊的老奶奶搖椅……
你可知道,這些東西過去都出自台灣的工廠?
如果要把家裡重新裝潢,家具器皿大翻新,你會用簡約新潮的IKEA、溫潤樸實的MUJI、還是家具街裡老派但經典的中國式紅木櫥櫃?而當你在家飾店裡閒晃挑選時,是不是會一面想起爺爺奶奶家裡不起眼卻耐用的實木桌椅器具,卻一面為了清潔保養方便,選擇使用塑膠或鋼鐵,漸漸地家中少了一抹溫暖鮮活的褐色?
曾經,木頭材質的家具日用品和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也曾經,現在人人心儀的歐美日木製品有許多都是從台灣出產。台灣過去是世界上一流的木業加工大國,大量的林木資源、傳承自中日的高超技術,還有加上世界前三的木工機械工業,構築出傲視全球的榮景。只可惜因為長期代工沒有發展品牌,再加上生活型態改變、產業外移、政策限制等等因素,漸漸地,訂單少了,產業中的人們也面臨逐漸高齡化卻找不到接班人的窘境,相關產業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
為了讓木業再次重新活化,行人選定榫卯、跳台(車床)、曲木等三種實木加工最主要的技法,讓讀者從與日常生活最緊密相連的「細木作」家用品裡,看見最精湛的匠師技法,和最富生命力的木質紋理,然後發現不只物品本身具有高度美感與實用價值,背後所保留的技藝和產業鏈也一樣值得注目。
透過幾位投入實木加工業一輩子時間和心力的老師傅的故事,還有精美溫潤的木材與廠房攝影照片,讀者將會看見職人的人生和用心,他們經歷過什麼樣的時代,學起了什麼樣的技術,遇見了什麼樣的產業和生活轉折,以及持續從業至今,他們對木材和加工業抱持的是什麼樣的眷戀……於是我們會發現,職人不須往國外遠求,就存在於鄉里之中低調存在的大小工廠。除了職人故事,本書中也記錄了廠房中詳細的製作流程,讓好奇卻不得其門而入的讀者,可以「實地」了解自己手邊的器物是怎麼被製造出來的。而在回顧人物與產業歷史的縱深之後,本書也不忘展望未來,介紹結合了既有實木加工技法與創新設計的木頭產品,是如何和產業擦出火花。
隨著本書介紹的人,我們希望能帶領大家重溫木質的美感體驗,和再度開始使用木製品的熱情。
作者簡介:
企畫團隊/行人文化實驗室
通常我們是一間出版社,但更常我們在做一些實驗,例如,假裝我們也是作者。用打群架的方式,找到一個目標對象(議題/主題),再找來一群堅強的夥伴(採訪/攝影/設計......),我們不被時間牽著鼻子走(所以不是定期出刊),我們只在乎打一場有把握的勝戰。為議題/主題找到新的觀點、思考方式、甚至是讓它延續與存在的可能。過去作品有《活字:記憶鉛與火的時代》、《咆哮誌:突破時代的雜誌》、《討海魂:13種即將消失的捕魚技法,找尋人海共存之道》、《臺灣妖怪研究室報告》、《透明的記憶:感受日常玻璃的溫度》。
文字/王妃靚、陳泳翰
攝影/翁子恒
1985年生,台北人,清華材料所畢業。因學生時期對攝影、藝術、社會的興趣和關注,2011年告別半導體,帶著家人的支持(和擔憂)以及指導教授的追夢金,轉個彎,開始以平面攝影為職志。為求物質與心靈的溫飽,必須無所不包,跨足各種能被相機記錄的題材;尤其喜歡跟著編輯們上山下海,訪拍各式人文項目,旁聽人生課程,補充精神食糧。期許作品能像時光膠囊,被遺忘後又能被意外開箱,成為未來對過去的參照與想像。www.sherbetphotography.com
章節試閱
材積精算師:大剖師傅陳春發
「你那支手機的寬度,我看大約兩吋多。桌上那冊筆記本,差不多久九吋左右。」只要說到尺寸,入行製材業將近五十年的大剖師傅陳春發,總是能毫不猶豫給出解答,如果金頭腦大賽、百萬大富翁一類的益智節目,只測驗現場來賓的目測能力,陳春發一定能夠毫無懸念,輕輕鬆鬆拿下冠軍。敏銳的眼力,正是老師傅在這行無可取代的超能力。
在製材廠裡,大剖師傅是公認最舉足輕重的角色。一株花了數十年育成,還大費周章從山上運送下來的樹木,得要靠著大剖師傅根據訂單開出的規格,目測再心算後,才能精準下刀「剖開」,讓表面不規則的原木,搖身變成有稜有角、可資利用的木料。
由於原木切割後,可資利用的板材與剩下的畸零廢料,價格差異實在太大,倘若大剖師傅下刀馬虎,不但菁華的木料會因此浪費,甚至還可能害製材廠蝕了老本——幾乎可以說,大剖師傅的良莠,從根本決定了一家製材廠的競爭力高低,不只老闆要為之煩惱,連接手裁切的小剖師傅,也都得仰仗大剖師傅將尺寸盤算好,預留未來切割損耗、乾燥收縮的空間,才能遊刃有餘地將木料切割成更精準的尺寸,如訂單所需送交客戶。
過去一名投入製材業的學徒,平均得要花上十多年,才有機會當上大剖師傅的助手,想要再晉身成為親自操刀的大剖師傅,二十年的等待往往跑不掉。一再謙稱自己沒什麼了不起的陳春發,卻只花了十年功夫,就站穩大剖師傅這個人人欣羨的位置,如今雇用他的正昌製材廠經營者梁國興,更是天天都在擔心,哪天陳春發退休之後,沒人扛得起這份重責大任該怎麼辦。
*****
對在竹東鎮土生土長的陳春發來說,十三歲入行那年,剛好碰上這一行最好的時光。那時候,天然資源豐富的竹東鎮,發達景象不輸當代的科學園區。員崠子油田噴出的天然氣,就近成為玻璃工業的燃料來源,使台灣外銷的聖誕燈泡、玻璃飾品躍升全球第一;橫山鄉、關西鎮開挖的石灰石,送來竹東鎮研磨、攪拌後,塑造了水泥工業的發展契機;鹿場大山周遭的林場,則讓製材工業有了和前兩者鼎足而立的機會,加工後的木箱可以運送玻璃,板模則能供應水泥灌漿所需。與陳春發年齡相仿的親友,幾乎都恭逢了曾經號稱「台灣三大鎮」之一的竹東盛世,練就了一身技術厚底。
山林資源是竹東鎮發達的原因,卻也是讓它沒落的理由。對許多後進國家來說,開發老天爺賦予的自然資源,是追趕上先進國家最低成本的方式,然而一旦國民生活品質提升了,生態、環保意識也會跟著抬頭,1985年政府頒布全面禁伐原始林的禁令後,包括竹東在內,許多曾經受惠於林業發展的鄉鎮,都陸續走上蕭條之路。當製材工廠一一關門、外移後,徒有一身手藝和好眼力的陳春發,一度也曾黯然離開這一行,轉進鐵工廠裡討生活。
或許是天生註定要討這碗飯,轉業沒幾年,因為人才斷層,陳春發又被重新找回製材廠幫忙,相較於早年吃重的體力活以及臨場百出的挑戰,如今這位年歲更長的大剖師傅,工作內容反而從複雜變得單純許多。
「我們現在幾乎只剖造林而來的杉木,一天可以剖好幾百支,不像以前什麼樹種都要剖,剖到直徑超大的巨木時,好幾天才能剖完一支,光是幫原木翻個身,都要大費周章。」陳春發回憶道:「剖到不同樹種混在一起的雜木時,還要根據木材種類更換鋸刀。你要知道,木頭軟硬程度有別,我們推送原木的力道不跟著調整不行,硬木頭如果剖得太快,鋸齒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除了製材樹種變得更單純外,科技進步也幫了陳春發不少忙,早年送材車得要靠著人力拖運,才能將原木送到鋸刀面前剖斷,如今送材車不但改以電動取代人力,車上還多了紅外線輔助投影,讓陳春發可以預覽接下來鋸刀的剖切軌跡,提升下刀的精準程度,徹底做到「所見即所得」。
儘管有那麼多省力新方式,強健的體魄還是大剖師傅的必備條件,這是言談低調、謙虛的陳春發,極少數外洩出自豪、自傲的一刻。「弱不禁風在這裡是不行的,雖然有堆高機、吊車讓人不用出力,可總有少數步驟需要動用人手搬運,如果體力不足、身材不夠粗壯,那怎麼成?」陳春發如是說。
*****
工作之於陳春發這一輩的師傅,並沒有太多「夢想」或是「實現自我」之色彩,毋寧像是一種鞠躬盡瘁。他們入行之初,往往別無選擇,純粹為了養家糊口,把它當成順便為之的謀生行當。有趣的是,拉出一段距離後,許多人反而發現,正因為一輩子都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生命竟然已經在潛移默化中被工作給改變了。
有些老師傅退休後閒不下來,最後還是重作馮婦,再次操起當年的謀生工具;至於陳春發,則是在離開一度轉業的鐵工廠後,慢慢發覺自己對木頭的喜愛,重回製材廠之餘,他也投入了玩賞行列,甚至找了間廢棄空屋,搞出一處小小的工作室,當起一名業餘木匠來。
下班後,陳春發就會來到工作室,用砂紙打磨收集來的木料,再製作成杯墊、板凳一類的實用器物。他收藏的木料範圍,從碩大無朋的樹頭,到破敗老屋留下的門板,種類五花八門,它們星散在工作室不同角落,就像一塊塊貌不起眼的璞玉,等著陳春發哪天靈感一來,生命就能重新再被定義。
除了陪伴家人、帶小孫女出外玩耍的星期天,陳春發幾乎每天都會開著盈滿木頭香氣的車子,一頭窩進工作室這一隅小天地中。而今,小孫女和木頭,是這名獻身製材業近半世紀的資深師傅,人生下半場最珍貴的兩項慰藉。問起白天工作都與杉木為伍的陳春發,私下最喜歡的木頭是什麼,他竟然會像被問及初戀女友般,支支吾吾了起來。「肖楠。」他不好意思地說:「尤其長在深山中的肖楠,香味更是無與倫比。」
深山中的肖楠不可多得,但其實隨便一塊尋常的龍眼木和相思木,都能讓陳春發遠離他口中的「不良嗜好」,平靜下自己的心靈。他寧可花費大把功夫,重複單調、枯燥的打磨動作,只為了讓木料摸起來平滑順手。當一張砂紙於陳春發手中往復來回時,人們不但可以讀到專注,還可以感受到一股對木料的責任與憐愛——忠誠,篤實,溫柔,而且堅定,就像他疼惜自己的孫女一般,散發出一股老派芬芳。
材積精算師:大剖師傅陳春發
「你那支手機的寬度,我看大約兩吋多。桌上那冊筆記本,差不多久九吋左右。」只要說到尺寸,入行製材業將近五十年的大剖師傅陳春發,總是能毫不猶豫給出解答,如果金頭腦大賽、百萬大富翁一類的益智節目,只測驗現場來賓的目測能力,陳春發一定能夠毫無懸念,輕輕鬆鬆拿下冠軍。敏銳的眼力,正是老師傅在這行無可取代的超能力。
在製材廠裡,大剖師傅是公認最舉足輕重的角色。一株花了數十年育成,還大費周章從山上運送下來的樹木,得要靠著大剖師傅根據訂單開出的規格,目測再心算後,才能精準下刀「剖開」...
目錄
編輯部序
第一部:匠人精神
加工:榫卯
機關魔術師:榫卯師傅王登發
榫卯製作步驟大公開
簡樸而精湛的智慧結晶
加工:跳台
手工與模具的交會:跳台師傅江隆煙
跳台製作步驟大公開
車床的秘密
加工:曲木
角度的藝術:曲木師傅張政義
曲木製作步驟大公開
影響世界的No.14號椅子
備料:製材
材積精算師:製材師傅陳春發
大剖步驟大公開
如何分辨實木、合板、密集板
第二部:創新思維
展現未來的產品
附錄一:詮釋與文獻
附錄二:參觀與體驗
附錄三:名冊
參考資料
編輯部序
第一部:匠人精神
加工:榫卯
機關魔術師:榫卯師傅王登發
榫卯製作步驟大公開
簡樸而精湛的智慧結晶
加工:跳台
手工與模具的交會:跳台師傅江隆煙
跳台製作步驟大公開
車床的秘密
加工:曲木
角度的藝術:曲木師傅張政義
曲木製作步驟大公開
影響世界的No.14號椅子
備料:製材
材積精算師:製材師傅陳春發
大剖步驟大公開
如何分辨實木、合板、密集板
第二部:創新思維
展現未來的產品
附錄一:詮釋與文獻
附錄二:參觀與體驗
附錄三:名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