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代序
從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幫媽媽寫序。
媽媽有一頭捲髮,顴骨高高的,因為幫忙爸爸做泥作,皮膚總是曬得黑黑的。平日裡說起話來總是結結巴巴「那個……那個……」,每次看到她的文章還是會「驚一跳(台語)」,寫文字的她和平常對我說話的那位,流暢到似乎不像是同一人。
這本書的促成,一開始是因為《鄉間小路》前主編岱樺,來我家時和媽媽閒聊,希望她能幫忙寫幾句和水果有關的俚語。幾天後,媽媽傳真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給她,讓我們都大吃一驚,當時《鄉間小路》正在大改版,岱樺覺得媽媽的文筆不錯,便邀她來寫專欄,媽媽又拉了爸爸來幫忙畫插畫。後來《風土痣》〈媽媽通信〉的單元連載,被無限出版的總編輯阿茉看到,阿茉很喜歡這個企劃,便向我們提出出版成書的邀請。
閱讀媽媽的文字常會讓我想起小時候,媽媽們聚在巷子口,一邊顧小孩一邊閒聊,如果昨天誰家發生了一件事,肯定一整日被當作話題討論,我們的遊戲常常會中斷,害羞地向媽媽們抗議,話題別在繞著我們了,雖然她們皮皮的完全不在意。
就如同她從童年寫到現在,從彰化二水到台北萬華,話題總是繞著家人、小孩、先生、親戚們,有時候有種恍然像在巷子口,聽媽媽們閒聊,又或者在茶桌上聽她們說童年往事。不同的是,透過文字的書寫整理,很多的段落變得更清晰、完整。就像媽媽說的,她只會寫真正發生過的事,或許因為如此,所有的故事都像歷歷在目,真實的呈現出她們那個年代。
以前我總覺得她們的時代很辛苦,不如我們。但看完媽媽的文章,倒有點顛覆羨慕起來,難以想像在鄉間走在路上隨便就可以拾起一顆鴨蛋來吃,種蘑菇、抓蝸牛入菜、養豬、賣玉米……,很多意想不到的有趣經驗。
出現在書裡的故事,有些我有聽過,有些也是第一次聽說,我本很有自信我已經很認識我的母親了,這麼一看突然覺得她似乎深藏不露,如果繼續挖寶下去,應該有更多我意想不到故事。
這本書裡的第二章節,收錄了媽媽之間的書信,我們為媽媽邀請了客家、漁港、南部,還有海外的香港、日本媽媽通信,大家都素未謀面,先從筆友開始當起,信件裡閒話家常非常的八卦有趣。
最後再請大家想像,搬一張椅子,坐在巷子口聽媽媽們閒聊。故事從五〇年代的台灣開始講起……。
王春子(插畫家、女兒)
推薦1.
秀鑾小姐:
收到妳寄來的書稿和親筆寫的信了,妳說要拜託我「指教」,老實說,除了把仔細地閱讀當作恭敬且充滿樂趣和感動的聆聽之外,我沒有任何可以「指教」的地方,更沒有資格。
妳或許不知道,我媽媽也跟妳同業,做過「土水」助手,做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幫人家蓋房子,也蓋墳墓,即便家裡的孩子都已成家立業了,她還是沒歇手,所以有一次鄰居還跟我說:等你媽媽老了,你們應該把她慣用的圓鍬和鏝刀掛在你家客廳的牆壁上,每天看著,以免忘了她曾經的辛勞。
我媽媽也跟妳一樣,喜歡講故事,特別是她覺得「滿足且幸福」的時刻就開始「憶苦思甜」起來。比如除夕吃完年夜飯,我們陪她「撿紅點」,她總是在贏錢之際,忽然以一句類似「…如果你阿祖還在,看到我們可以這樣生活…一定很高興,你們都不知道,光復的第二年,我們在貢寮內山….」這樣的感嘆開始,然後細說當年悲苦,無論情境、細節甚至當時自己的心情和感觸鉅細靡遺、潺潺細訴,時而全知觀點、時而第一人稱自述,必要時候還加上畫外音以及環境音效(比如冬天夜晚北風穿過竹子編成的房門的擬音)補強,總之,每到最後永遠是淚水與撲克牌齊飛,眼眶共紅點一色。
不過後來我們也都瞭解,對她來說,那樣的敘述是對過往的緬懷,是用盡全力終於度過一個人生階段之後的感動,就像初次參與馬拉松的人撐過全程時那一剎那的痛並快樂著。
而對聆聽的我們來說,那些我們未曾參與或者當時依然懵懂的歲月經常也因此而有了想像的依據,甚至因此有了特別的意義,因為那是我們生命的「前篇」,我們都來自那裡,也因為知道了那些過往,生命彷彿也因此可以無限延長。
妳的故事讓我有著同樣的感受,何況妳說的是另一個我完全陌生的環境,以及那個環境裡的某些人某些事,對我來說更是一種額外的收穫。
記得媽媽做「土水」的時候,常把圓鍬稱做「鉛筆」,都要到好久之後才知道那是一種自嘲,筆是讀書人的謀生工具,而你們換吃換穿的「家司」卻是那把片刻不離的圓鍬!不過,最後妳還真的把圓鍬變成了筆,所以我想偷偷跟妳講一句話,妳可千萬不要讓那些讀書人知道:其實,某些部分妳和我媽媽都比有些讀書人還卡「gao」(有才能)!
謝謝妳,秀鑾小姐。
吳念真 敬上 2013 冬
推薦2
遇到愛不釋手的書,我總是想要一口氣把它讀完,泥地字花就是這樣一本書!這本書的前半部,是由作者秀鑾撰寫小時候的農家回憶、再由其夫婿永發畫插畫,我喜歡在還沒看文章之前,先好好研究插畫裡面的各種細節,然後讀完文章後再回頭看插畫。 地瓜葉、空心菜、蘋果樹...每一個故事我都好愛,因為我也會連結到爸媽的兒時回憶。後半部則是透過書信往來,我可以看到三、四年級的女性長輩的生活價值觀,而手寫的字體更是閱讀上的一大樂趣,讀完之後,我也開始想手寫信給我的朋友了!
林黛羚 (作家)
推薦 3.
光看到《泥地字花》的書名,就已經吸引住我了。這是素人媽媽鄭秀鑾女士寫的書,書裡的內容沒有艱深難懂的大道理,很樸實地訴説許多在農村成長丶都市邊緣討生活的記憶,其中有很多篇幅談農村家常食物,邊看我的肚子好餓啊!也同時,我的童年往事不斷地被呼喚翻湧,像電影般在腦海上演,上演的氣氛一點都不悲苦,卻帶著回憶的甘味,讀著讀著自己就笑了起來。我還看見我媽的身影和飯菜香,我一直覺得世界上最美的食物就在媽媽生活的日常裡,很深的幸福。
林生祥 (美濃山下歌手)
推薦 4.
平凡人說平凡事,是我們這個虛偽時代最真誠的聲音。
平凡媽媽平凡事,更是牽引我們跨越時空,理解生活的意義。
這個時代很矯情,充斥虛情假意,反而讓我們更期待另種溫暖平實的力量,秀鑾媽媽 自己學打字,一字一句追索,娓娓道來那些年代那些事,地瓜、甘蔗、香蕉,每種水果與作者生命相連的鮮活故事,樸實自然,讀來流暢真切,宛如暖流。
我們習慣追逐政治經濟的鎂光燈,卻輕忽身邊親友的生命,期待春子媽媽的故事,更能鼓勵平民書寫,相信會有更多長輩願意分享生命故事。
我們才會發現,最平凡的人,也有最不平凡的故事。
洪震宇 (作家)
推薦5.
這真是一本特別的書,媽媽書寫,爸爸配畫,女兒設計,無怪乎從裡頭外,一派行雲流水,聲氣相契,叫人一翻開,啟了頭,便嘩啦嘩啦停不下來,插畫風格古拙純樸,有種渾然天成的吸晴,真性真情說故事般的文字,不假修飾,卻直擊人心,輕鬆寫意地勾勒出台灣早期農家生活點滴況味,讀著讀著,讓身在異地的我,對故鄉印象宛如浸泡在顯影劑裡的相紙,形象鮮明生動起來,心也跟著溫暖熱呼起來。
蔡惠民 (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