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昂貴的百分之三
這是一本敘述昂貴遊戲的有趣好書。
在某個意義上,它是一本精彩的偵探小說,透過曲折情節與錯綜線索,抽絲剝繭出美麗表象之後的殘酷真實;但同時它又是一本認識葡萄酒與葡萄酒市場、特別是辨識拍賣場上珍稀葡萄酒價格與價值,提供有意義資訊的教戰守則。其實,這書也是一本反諷性濃厚,卻讀起來一點也不吃力的輕型哲學著作,它以葡萄酒為例,娓娓反省,過度專注地追求「本益比」的態度,固然會讓我們漸漸喪失對生活的熱情,甚至淪落到迷戀列等或耽溺評分的窘境;但是另一種執著追逐虛無縹緲「本夢比」的泡影人生,推到極致,更或將印證敻虹詩句的警告:「煙水雲霧的山深處,愛和傷害,同一個泉脈」。
因為吸引我們尋夢一樣追逐的真實,只有百分之三的可能。
十八世紀德國思想家李希登堡(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1742-1799),曾企圖藉著閱讀全年份報紙的合訂本,建立關於社會的整體概念,但是當他真的這麼做了之後,卻留下著名的感嘆:「這是件徒勞無功的工作,其中包含了百分之五十的錯誤希望,以及百分之四十七的錯誤預言,卻只有百分之三的真實性。」
這段金句,投射在這本書的主角:一瓶在拍賣場創下天價紀錄、瓶身刻有比李希登堡晚一年出生的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姓名縮寫的一七八七年份拉菲堡葡萄酒上,更凸顯「百分之三」這個微小但具有戲劇性張力數字的魔力。
以關鍵字分析,《百萬紅酒傳奇》是以「拍賣」、「葡萄酒」、「偽造」與「慾望」四個元素的交互作用來呈現。
拍賣,原是人類社會眾多商品交易形式之一,以公開競價的方式,將受拍品轉讓給出價最高者,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但由於這種交易形式的某些特性與現代社會的潛在脈動,例如直接交易、體驗過程、娛樂經濟、博弈情境、表現自我等等相互呼應,因此益見蓬勃發展。
然而在拍賣會標售的,大部分是所謂的「耐久性財貨」,它們與葡萄酒這類「消費性商品」,本質迥然有別。我們耳熟能詳的品酒一般原則,包括以嗅覺分辨香氣的種類與層次;以視覺檢視的色澤、透明度與稠度;以舌頭不同區域的味蕾品嘗酸、甜、澀味,以及餘韻品質與長度,這些在葡萄酒拍賣會上並不適用。因為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沒有人能在拍賣前先開瓶檢視,甚至試聞、試飲。尤其那些能夠進行瓶中陳年的高級紅酒,為了降低外來光線的不良影響,絕大多數都裝在深色玻璃酒瓶裡,從外面根本無法分辨酒的顏色與狀況。
何況,葡萄酒是一種被視為有靈魂、會隨時間變化的獨特飲料,在經歷漫長的歲月之後,最終風貌無從揣測,書裡重複出現的挑釁問句:「你怎麼知道這酒嘗起來應該是什麼味道?」一再提醒這個事實。
至於拍賣場上葡萄酒的關鍵資訊,不外乎葡萄酒的出身證明以及外觀品相,也就是將葡萄酒與藝術品相提並論,追究相關的「文獻證明」與「美學分析」。
這本書以一點也不枯燥、甚至引人入勝的方式介紹珍稀葡萄酒文獻證明與美學分析的種種細節,當然也對照地討論了許多讓人咋舌的高明偽造手法。我們也開始理解,為什麼在巴黎、倫敦、維也納......的小型拍賣場或跳蚤市場上,三流的古老畫作、殘缺的古老畫框、破舊的古老畫布,乃至於古老的葡萄酒空瓶、酒標、軟木塞,能夠賣出跌破圈外人眼鏡好價錢的原因了。
但是為什麼會有偽造品呢?為什麼會出現足以亂真的偽造珍稀葡萄酒,甚至在拍賣場上被爭先競逐呢?因為「所有的買家都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段被封存的歷史。瓶身上有湯瑪斯.傑佛遜的姓名縮寫,酒標上印的是拉菲堡、瑪歌堡......,又經過......認可,這些對他們就足夠了。」
即使從一開始,作者就不斷隱諱透露,這瓶「傑佛遜曾經擁有過」、昂貴得不可思議的葡萄酒,真實性恐怕並不高於百分之三。
但足夠了,高潮迭起的故事足夠因此鋪陳展開,扣人心弦。
二○○八年法國高中會考哲學科目,曾出現這樣的考題:「我們是否可能擁有慾望而不因此受苦?」
似乎法國人期待,一位高中畢業、準備邁入成人世界的年輕人,不但能夠理解上述問句所關切的重點,也必須能思辨這個問題在真實人生裡的正面與反面意義。
而我們呢?從這樁關於昂貴百分之三的波爾多紅酒傳奇裡讀到的,應該也不只「拍賣」、「葡萄酒」與「偽造」而已吧?
楊子葆(前外交部次長,《葡萄酒文化密碼》作者)
推薦序2
山寨版的玫瑰人生
飲入葡萄酒,醉眼迷離之際,一切事物輪廓不再有稜有角,顯得柔和溫潤,瞧來順眼也順心,故有葡萄酒玫瑰人生之喻。然而,本書《百萬紅酒傳奇》的作者班哲明.華勒斯淺嘗即止,保持心神清明之際,以不撓毅力,展其外科手術刀手法,追蹤剖析這件葡萄酒史上最駭人的離奇懸案,讀來高潮迭起,令人拍案稱絕。
原文書名The Billionaire’s Vinegar或可直譯為「富豪酒醋」;整個事件核心發生在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五號下午,倫敦佳士得拍賣會的權威葡萄酒拍賣官,也是著名酒書作者的麥可.布洛德班,受德國老酒收藏家暨酒商的羅登斯塔克之託,落槌,當時以十萬五千英鎊高價拍賣出一瓶世上最昂貴的葡萄酒,一七八七年份的拉菲堡;此酒曾為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也是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所有。誰知奪標人美國富比士出版集團將此歷史傳奇,置於高溫且由投射燈直曬的展場,幾個月後,不堪虐待,此歷經兩百年歲月的傳奇酒款之瓶塞,乾縮掉入瓶中,成為名副其實的百萬酒醋。
然而,這僅是故事發端,羅登斯塔克販售傑佛遜假酒疑雲不散,故而,由其散佈售出市面、據稱是傑佛遜藏酒的三十多瓶刻有總統姓名縮寫「Th.J.」的品項,竟然皆可能為贗品,之後此「傑佛遜贗酒」疑雲在葡萄酒界、上流社會、媒體界均鬧得沸沸湯湯,難以收拾,疑雲轉成登記在案的訴訟案件,纏訟經年,直至二○○七年才近乎水落石出。
這期間,因贗酒懸案而受創最鉅者,除了幾位富豪冤大頭之外(反正他們有的是錢),便是當初以全球最經驗老練、嘗過最多老酒的大師級人物布洛德班為甚;當初,若沒有布洛德班的檢驗背書,此批酒便無法順利拍出,使羅登斯塔克為舉世老酒收藏家所信任。
傑佛遜贗酒,如一枚難以探知的強力深水炸彈,還波及酒界最受敬重的其他人士,如《葡萄酒鑑賞家》(Wine Spectator)雜誌的老闆馬文.山肯、全球最知名的女性「葡萄酒大師」珍席斯.羅賓森,以及掌握全球酒價生殺大權的美國酒評家羅伯.帕克;我們幾乎可以百分百斷定帕克評為一百分的一九二一年份雙瓶裝貝翠斯堡(Ch□teau P□trus)是由羅登斯塔克提供的假酒;帕克與布洛德班的老酒品酒筆記的多數珍稀酒款,皆源自羅登斯塔克,皆有重大的假酒嫌疑,故而品酒筆記可信度劇減。更有甚者,連波爾多五大酒莊的部分莊主,當初都力挺謎樣人物羅登斯塔克的清白;法國甜白酒之王伊肯堡(Ch□teau d’Yquem)的老莊主薩律斯伯爵當初還稱羅登斯塔克為好友,多年後,在各項不利羅登斯塔克的事證出現之後,當初情義相挺者紛紛改口,責備羅為騙子。
這期間,為了檢驗傑佛遜藏酒的真實性,互告兩造還動用了全球最頂尖科學家所擁有的尖端設備,如碳十四年代測定、放射性同位素氚氣測試、銫濃度測試、熱釋光技術等等,受害者之一的富豪甚至還雇用前FBI幹員展開跨國地毯式調查,最後才尋出可將羅登斯塔克繩之以法的有利證據(官司尚未完結),情節彷若真人實境版的電影「國家寶藏」。
除了扣人心弦的真實情節之外,讀者還可藉此書一探當初傑佛遜總統拜訪酒鄉的路徑、極盡豪奢的世紀品酒會(一百五十二個年份的伊肯堡)、酒莊為了對抗贗品所採取的措施,以及酒界專家不合、不願同台的內幕(頗像國內政論名嘴的生態?)。論劇情跌宕之精彩,即使您不是酒痴,也一定難以釋卷,讀來欲罷不能!
劉永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