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排序:
 
 有 1 項符合

理查.拉雅德

的圖書
幸福感:最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民之所欲何在?如何創造一個人人更幸福的社會?
$ 537 ~ 612
幸福感:最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民之所欲何在?如何創造一個人人更幸福的社會?
作者:理查.拉雅德(Richard Layard,Jan-Emmanuel De Neve) / 譯者:羅耀宗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24-08-10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464頁 / 23 x 16.8 x 2.4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圖書介紹6 查價格、看圖書介紹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幸福感:最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民之所欲何在?如何創造一個人人更幸福的社會?

內容簡介

 

「很久以來,沒讀過寫得這麼精彩的好書,就像一座知識噴泉,令人大受鼓舞之餘,起而行動。」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專業推薦 

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蔡宇哲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明璋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謝伯讓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康納曼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保羅.多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

丹尼爾.吉伯特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史蒂芬.平克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倫敦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與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的經濟學教授聯手編著的「幸福感」必修課

 

幸福感(幸福學):最新而且跨領域的社會科學研究(超越GDP的思維),探討人們對生活感到滿意的最深層因素,以及如何改善這些因素,打造出讓我們,以及下一代感覺幸福的社會。

 

‧你快樂嗎?你對生活感到滿意嗎?(主觀的幸福感)

‧讓人有幸福感的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符合什麼條件?

‧哪些因素造成了人們感覺幸福或不幸福?幸福感如何衡量?

 

這三十年來,「幸福感」(wellbeing)逐漸成為一項至關重要的議題。它也是跨領域的大型社會科學研究,涵蓋了心理學、經濟學、行為科學和社會學。這本書中也包括qu04世界各國的許多調查結果。

本書分為四篇,第一和第二篇是基本概念的說明,介紹「幸福感」的意涵與衡量方式、它在哲學面的歷史、它與經濟及心理的關聯性,以及全球幸福感的分布不均。

第三篇探討人類生活幾乎所有的面向——從基因、家庭、學校、心理和身體健康、失業、工作品質、收入、社區到自然環境——如何影響我們的幸福。

最後一篇探討政治和政府,幸福感的應用很廣,可用來預測人們的壽命和投票行為模式。從政策面來看,本書主張政府開支不應再用傳統的以金錢為單位的成本效益分析,而應該以「幸福感的年數」為基準。

幸福感的重要性無遠弗屆,「民之所欲」何在?不管是政府官員、企業、個人,都應該來了解最新的「幸福感的科學」,它將持續影響我們每個人過生活的方式、也影響整個社會以及政策。

 

【重點摘要】

‧各國人民的幸福感差異巨大。全世界人口有超過六分之一,幸福為3點或更低(最高10點);另有六分之一的人幸福為8點或以上。以國家來看,平均生活滿意度最高的是北歐國家,依序是芬蘭、丹麥、瑞士、冰島、挪威。

‧幾乎每個國家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幸福都相同,即使各國之間的幸福差距很大。

‧自2008年以來,歐洲除外,大多數國家的幸福不平等升高。目前歐洲的幸福不平等低於其他地區。另外從2006至2008年以來,負向情緒和壓力大幅增加。

‧全世界大多數地區,人們的平均幸福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但在北美和歐洲,中年之後則有所改善。大多數國家的少數族群,平均幸福感低於平均值。

‧(先進國家)一國之內解釋人們幸不幸福的主要因素,依重要性粗略排序為:

心理疾病、

身體疾病、

有工作和工作的品質、

有伴、

家庭收入、

教育。

‧各國之間人民幸福感的差異,主要可由以下因素解釋(依重要性粗略排序):

收入、

健康、

社會支持(社會安全網)、

個人自由、

信任的社會關係、

慷慨。

‧很難預測孩子會不會成為快樂的成人。但是孩子的幸福感比起學業成績,更能預測其成人生活的滿意度。其中以青少年時期的情緒健康最重要。

‧父母的行為方式會影響我們的幸福。溫馨的愛和嚴格的規矩有益於孩子的幸福。然而,許多孩童在嚴重的虐待中生存下來,幸福感卻未能回復。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心理健康,對於孩子的幸福非常重要。

‧學校對孩童幸福的影響比一般想像的要大,個別教師的影響也很大。

‧心理和身體健康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變數。心理疾病和身體疾病密切相關,心理疾病往往會使身體疾病更加惡化。

‧英、美大約20%的成人有可診斷的心理疾病。但在大多數先進國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接受治療。心理疾病也是造成自殺的主要因素。

‧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導致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產生過多、免疫系統過度活躍、體內過度發炎。正念、冥想可以減輕這些影響並延長壽命。

‧失業者的生活滿意度通常比就業者低很多,而且若失業的時間較長,可能產生傷痕效應,即使重新就業後,也會對幸福感產生長遠的負向影響。

‧工作的社會面向,往往比收入更能決定人們的幸福感。這些社會面向包括:正向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和主管的關係)、工作/生活平衡、工作很有趣、工作的目的。高幸福感的員工基本上生產力也會提高。

‧人們對於收入,會有比較的心理。你周遭的人的收入相對增加,會降低你的幸福感。

‧收入不平等並不是一國幸福感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收入不能代表幸福。

‧移民可能造成政治局勢緊張,但它對原有居民的幸福,沒有明顯的影響。但是移民的幸福增加很多。

‧接觸大自然(樹木、植物、綠色空間和水)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行為和幸福有明顯的影響。把這件事量化,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和都市的設計。

 

【專業推薦】

《幸福感》這本書是目前討論幸福感議題最全面性、最及時的概說,就增進快樂與主觀福祉的各種可能機制,提供了相當深入的討論。……本書也是福祉研究的科普典範,將主觀福祉的理論與研究發現,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學界的研究者,以及對社會科學(特別是研究方法)有基本了解的大眾讀者。

――蔡明璋,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人類的幸福感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除了經濟之外,也會受到社會、心理和健康等因素的影響。這本由著名經濟學家拉雅德和戴奈維合著的《幸福感》,將帶你從哲學、心理、經濟、社會與統計等諸多面向,全方位深入了解人類幸福感的真諦!

――謝伯讓,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由「幸福沙皇」理查.拉雅德和尚-依曼紐.戴奈維合著的《幸福感》,是將幸福的社會科學證據與政策意涵作一總整理的百科全書。除了經濟學之外,文獻與討論也觸及不少心理學、政治學、行為科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研究。對於公共政策制定者,以及相關科系學生,都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籍。

――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不容質疑,這會是未來十年定義這個領域的一本書。想要研究幸福和制定幸福政策的人,非讀不可。即使你覺得幸福不干你的事,讀了這本書,你的想法會改變,或至少更聰明和更快樂。

――保羅.多蘭(Paul Dolan),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著有《設計幸福》(Happiness by Design)一書


本書清楚、全面和十分周延地調查幸福學的關鍵問題與主要發現,可以且應該用來指引公共政策。任何想要知道『讓世界更美好』真正含意的人,這是必讀之作。

――丹尼爾.吉伯特Daniel Gilbert),哈佛大學艾德加皮爾斯講座心理學教授,著有《紐約時報》暢銷書《快樂為什麼不幸福?》(Stumbling on Happiness


《幸福感》一書是這個領域的兩位大師揮動如椽之筆的巨作。他們認真探討幸福指標作為分析和科學工具的潛力與受到的限制,以及它們在政策框架和設計上的許多可能應用。這是這個領域的入門書,文字流暢自然,而且技術部分的定義清楚明白。本書對於推進和理解新興的幸福學,將做出恆久的貢獻。
――卡羅爾.葛雷姆(Carol Graham,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馬里蘭大學教授


經濟學家開始承認,國內生產毛額(GDP)其實只能粗糙地估計真正重要的事情:人的幸福。理查.拉雅德一直以前瞻的眼光,將經濟學重新導向真正重要的事物。在與尚-依曼紐.戴奈維合寫的這本書中,他介紹了這一重要的再思考的現階段成果。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約翰斯頓講座教授,著有《再啟蒙的年代》、《語言本能》等書


本書滿足了一個根本需求。
――羅伯.席勒(Robert Schiller),諾貝爾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斯特林講座教授,著有《故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理查.拉雅德Richard Layard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認為社會的目標應該是追求人民的幸福。他的研究專長是心理健康。他的里程碑之作《快樂經濟學》(Happiness: Lessons from a New Science,中譯本經濟新潮社出版)被翻譯成20國語言,影響了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他創辦了倫敦政經學院的經濟表現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也是「幸福行動」(Action for Happiness)、「世界幸福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和「世界幸福運動」(World Wellbeing Movement)的共同創辦人。2020年,榮獲英國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的終身成就獎。

尚-依曼紐.戴奈維Jan-Emmanuel De Neve
比利時經濟學家,也是牛津大學的教授,指導該校的幸福研究中心(Wellbeing Research Centre)。他以研究幸福經濟學而聞名,最知名的研究主題是幸福感與收入、生產力、經濟成長和資源不均的關聯性,《哈佛商業評論》也將幸福經濟學選為「最重要的管理觀念」之一。他因為對幸福進行科學研究的貢獻,榮獲維恩霍芬獎(Veenhoven Award)。他是「世界幸福報告」的編輯和「世界幸福運動」的共同創辦人。

譯者簡介

羅耀宗
台灣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畢業。曾任《經濟日報》國外新聞組主任、寰宇出版公司總編輯。所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The Seven Success Lessons from Google)獲中華民國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九十四年度金書獎。另著有《第二波網路創業家:Google, eBay, Yahoo劃時代的繁榮盛世》(Netpreneurs 2.0)。譯作無數,包括《反脆弱》《一課經濟學》《選擇的自由》《統計的藝術》等。現為財金、商業、科技專業自由文字工作者、《哈佛商業評論》全球中文版特約譯者。

 

目錄

 

〔推薦序〕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林明仁

〔推薦序〕追求財富是否等於幸福?  謝伯讓

〔評論〕快樂的社會科學:我們所知的與應知的  蔡明璋

 

導讀與摘要

 

第一篇  為什麼要追求幸福?

第1章  主觀幸福是什麼?為什麼重要?

第2章  以幸福為社會目標

 

第二篇  人性與幸福

第3章  我們的行為如何影響幸福

第4章  我們的想法如何影響幸福

第5章  我們的身體、基因與幸福

 

第三篇  我們的經驗如何影響幸福?

第6章  幸福不平等的一些基本事實

第7章  解釋幸福的工具

第8章  解釋幸福:初步探索

第9章  家庭、學校教育與社群媒體

第10章  身心健康與照護

第11章  失業

第12章  工作品質

第13章  收入

第14章  社區

第15章  自然環境與地球

 

第四篇  政府與幸福

第16章  政府如何影響幸福?

第17章  幸福如何影響投票?

第18章  成本效益與政策選擇

 

謝辭  

線上附錄清單

參考文獻

 

 

〔推薦序〕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林明仁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高齡90歲的理查.拉雅德(Richard Layard)男爵,是教育經濟學與勞動經濟學的重量級學者。他在1980年代所發展出的Layard-Nickell model,至今仍是討論福利與失業政策的重要理論基礎。後來他也對教育(特別是技職教育)對所得與不平等的影響有深刻研究,並積極涉入英國政府許多與教育及工作相關的社福政策制定。這些經驗,也讓他比一般的學院經濟學家,更能感同身受政策制定的最終審判,就是民眾對於自己生活狀況的滿意程度。因此他後來的研究,都強調政策要以人民的幸福(happiness or wellbeing)為最終考量,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事實上,Layard於1980年在《Economic Journal》發表的〈人的滿足與公共政策〉(Human Satisfaction and Public Policy)一文,就被公認為是幸福經濟學的始祖。該文開宗明義第一句話就提到:「已經有許多證據證明,即便經濟成長了,西方人並沒有變得比較快樂(People in the West are not becoming happier, despite economic growth)。」而他給出的答案也很直接:「有錢的確會讓你快樂,前提是你比別人更有錢(Riches do bring happiness, provided you are richer than other people)。」另外,快樂也跟個人對所得或階級「實際與預期的差距」有關。幸福經濟學的研究,於焉展開,至今已40餘年,也難怪書評家要給他「幸福沙皇」(Happiness Tsar)這樣的封號了。

    《幸福感》這本書即是他與尚-依曼紐.戴奈維(Jan-Emmanuel De Neve)合作,將幸福的社會科學證據與政策意涵作一總整理的百科全書。本書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提供了對幸福的哲學與科學考察的知識歷史,以及如何測量人的幸福。在幸福的量化研究中,「整體說來,0分(一點也不滿意)到10分(非常滿意),你對現在的生活有多滿意?」(Overall, on a scale of 0 (not at all satisfied) to 10 (very satisfied), how satisfied are you with your life nowadays)是最常被使用的問句與測量方式。問卷的結果則作為測量大眾的幸福感以及政策效果的重要基礎。

    第二篇「人性與幸福」,則從三個面向去討論人如何覺察到自己的幸福,以及這個過程受到哪些因素影響。第一個面向取材自晚近非常熱門的行為經濟學,從個人的認知偏誤出發,討論框架效果(framing effect)以及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如何在個人決策過程中影響幸福。緊接著則討論冥想、正念等思考方式,與基因、心靈對幸福的影響。要特別強調的是,這些討論都有嚴格的實驗設計與量化數據做基礎,絕非泛泛之談。

    第三篇「我們的經驗如何影響幸福」,是整本書中引用最多相關研究,篇幅最大的部分,也是第四篇討論政策制定的重要實證基礎。本篇以基本的迴歸模型如何詮釋,以及如何使用計量技巧處理因果關係破題(這部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Joshua Angrist與Jörn-Steffen Pischke所著的《Mastering Metrics: The Path from Cause to Effect》),接著針對家庭、教育、社群媒體、健康、失業、工作品質、環境等議題逐一討論。讀者或許會疑惑:失業不就是會讓你不幸福嗎?這有什麼好討論的??? 此時對第7章的理解就會派上用場:失業與不幸福之間的高度相關,有可能是來自遺漏變數(omitted variable)(幸福可能受到無法衡量的遺傳或性格特徵影響;失業的人可能只是因為本性傾向於不快樂)或者是反向因果關係(不幸福也會讓你更容易失業)的影響,只有透過標準的計量方法如固定效應迴歸(fixed effect regression)、工具變數(instrumental variable)、差異中的差異(difference in difference),才能準確衡量因果關係,估計出正確的係數與影響力大小。這件事為什麼重要?因為政府的資源有限,如果同樣的經費,花在失業救濟只能讓人們的幸福感上升2%,但投入全民健保,可以藉由改善健康而增加快樂5%,那麼後者的政策排序或單位資源效率,就會排序在前。

    以失業為例,第11章就提到,德國學者使用固定效應模型估計發現,以0到10的量表來看,失業使生活滿意度降低了1點左右。這相當於喪偶相關的幸福下降幅度!而失業對男性的負向影響也比女性大了約30%,2015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的名作《絕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Deaths of Despair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就是在討論失業對美國藍領工人死亡率的影響。而這種負面影響是會長期持續的:失業四年後,平均來說,他們還是跟剛失業的時候一樣不快樂。即便找到了工作,傷痕還是會持續。失業除了對自己幸福有影響外,也會對其配偶與子女產生負的外溢效果。這些研究結果顯示,討論公共政策時,不能只看失業造成收入的減少,還要再繼續討論對失業者及其周遭人的心理狀態影響,才能做出更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

    最後第四部分,也是政策制定者最不能錯過的部分,則是政府與人民幸福的雙向關係。幸福研究已經發現,執行法治的能力、政府服務的效能、監管的品質、貪腐控制、政治穩定和消除暴力、話語權和問責制,都與人民的幸福感相關。這也與Acemoglu和Robinson的鉅作《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中所強調「包容性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有異曲同工之妙。而第17章對執政者最重要的訊息,應該是國民幸福水準解釋了現任政府得票率大約9%的差異!「民之所欲,常在我心」這句話,可真是幸福研究的最佳註解!

    整體來說,本書把過去三十年來,使用經濟學界強調因果關係認定(causal identification)的方法(包含自然實驗以及實驗經濟學)對幸褔的研究,做了一個相當好的整理。除了經濟學之外,文獻與討論也觸及不少心理學、政治學、行為科學和社會學的相關研究。對於公共政策制定者,以及相關科系學生,都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書籍。

 

〔推薦序〕

追求財富是否等於幸福?

 

謝伯讓

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

 

 

        1934年,美國經濟學家顧志耐(Simon Smith Kuznets;197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協助美國商務部,將國民生產毛額(GNP)的計算標準化。當年他向美國參議院提交報告時,明確指出GNP只能顯示出一個國家的生產和消費能力,並警告不能用此來衡量國民的社會經濟福祉。

        然而,顧志耐的警告卻是一語成讖,GNP以及後來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很快就成為了大多數國家追求的至高目標。

        數十年過後,人們逐漸開始發現GDP並不等同於幸福。1974年,美國經濟學家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正視了這個問題,並提出了「伊斯特林悖論」:人均GDP和幸福感的相關性有限。

        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簡單數據。如果我們比較世界各國的GDP和國民幸福程度,就會發現當GDP超過兩萬美元時,國民幸福程度就已達到高原而不再成長。換言之,當國家經濟成長至一定程度後,額外的經濟成長將無法再持續提升國民的幸福程度。

        來自歐洲國家的經濟統計數據也支持了同樣的趨勢。自1985年以來,歐洲國家的平均人均GDP由兩萬美元直線成長到三萬五千美元,但是平均的國民幸福程度卻是一路保持水平,幾乎毫無變化。

        如果追求GDP成長已無法為人們帶來持續的幸福提升,那該如何改變,才能讓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幸福?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人類幸福感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除了經濟之外,也會受到社會、心理和健康等因素的影響。目前的科學研究和經濟數據,已提供了深入理解這些影響因素的途徑。

        首先是公平正義與安全。雖然收入增長通常與幸福感的提高相關,但這種關係並非線性。經濟學家發現,一旦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就會逐漸減弱。相反地,財富分配的不平等和經濟不穩定性可能對幸福感造成負面影響,因為它們削弱了社會的公平感和安全感。

        其次,社會關係和社會支持對幸福感至關重要。哈佛大學長達80年的幸福感追蹤調查發現,人際關係的品質、社區的凝聚力以及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身份感,都對幸福感有著深遠影響。影響個人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際關係。有穩定的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的人,通常更容易感到幸福和滿足。

        第三,身心健康是影響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身體健康狀況直接影響到個人對生活的態度和情緒狀態。心理學研究顯示,積極的情緒狀態、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和自我認同感都有助於提升幸福感。

        有鑑於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仔細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是要提升幸福感,那就務必要擺脫金錢與經濟至上的迷思。這本由著名經濟學家拉雅德(Richard Layard)和戴奈維(Jan-Emmanuel De Neve)合著的《 幸福感》,將帶你從哲學、心理、經濟、社會與統計等諸多面向,全方位深入了解人類幸福感的真諦!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95727
  • 叢書系列:經濟趨勢
  • 規格:平裝 / 464頁 / 23 x 16.8 x 2.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0歲~80歲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爆漿奶皇~巨乳100%~ 無修正※DAV
作者:西沢水木(西沢みずき)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25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塔木德:猶太人的致富聖經[修訂版]:1000多年來帶領猶太人快速累積財富的神祕經典
作者:佛蘭克.赫爾
出版社:智言館
出版日期:2014-04-01
$ 17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魔都精兵的奴隸 (首刷限定版) 16
作者:竹村洋平/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5
$ 162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我們不可能成為戀人!絕對不行。 (※似乎可行?) (首刷限定版) 05
作者:みかみてれん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11
$ 760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霰草忍法帖(07)
作者:春輝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8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在邵逸夫身邊的那些年
作者:蔡瀾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滾石移動)
出版日期:2024-10-24
$ 24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滿洲鴉片小隊(04)網路限定版
$ 17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114年超好用大法官釋字+憲法訴訟裁判(含精選題庫)[高普考]
作者:林俐
出版社:千華數位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5
$ 531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