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動敏捷的公司能比其他企業更能安然度過經濟風暴?它們在脆弱的年代裡究竟做了什麼,能夠更有效地進行企業的管理?它們在追求企業成長的過程中,運用了什麼樣的策略?
「卓越的公司都是在最艱困的時機中建立起來的。」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執行長吉姆‧摩根(Jim Morgan)如是說。要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企業必須要有卓越的領導、超人的勇氣,以及優異的靈活度。
在企業成功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戰戰兢兢、戒慎恐懼的管理團隊,因為他們知道,不管現在事情進行得有多順利,轉個彎很可能就會遇到些麻煩事。他們也時時感受著競爭對手的脈搏,因此事事更加謹慎。
在現今的競爭世界中,他們知道自己必須要準備好面對各種變化,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因應變革做調整、重新出發。
本書深度檢視了各產業內最具競爭力的企業,探索這些企業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中如何清楚定位自己的公司。本書不賣弄專業術語,以最直接的方式提供了以下的建議:
‧ 使用溝通來增加策略性優勢。增加內部與外部溝通的頻率,並將這些視為建立信任的橋樑。
‧ 不要在經濟衰退時也跟著冬眠。不管景氣好壞,永遠不能放棄追求利潤的成長。
‧ 績效文化需要持續監控。有願景固然很好,但執行力是最後的底線。
‧ 策略的構成必須呼應市場的不確定性。敏捷的企業必須要能觀察、反應,並且將市場變動分解,融入策略之中,持續修正成本與成長策略。
本書不只將目光放在企業內部,同時也解釋這些成功的組織是如何在市場中依照顧客需求來進行決策,並藉此占有一席之地。各種個案研討與分析都清楚地解釋這些卓越企業是如何(也必須)評估顧客價值對其企業核心流程、以及每個互動接觸點的影響,並且建立一段誠實、公開、且具有彈性的顧客關係,以便抵擋競爭者的削價策略和其他瞬息變化的不可抗力因素。
這些一流企業不管處於哪一個產業中,都具有一些一致且基本的共通點。本書為你介紹應用材料、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路透社(Reuters)、摩托羅拉(Motorolla)、英國Vodafone行動電話等優質組織所運用的策略與技術,並且提供基本的企業營運模式,協助你對抗各種企業挑戰,並在經濟不景氣之中尋找成長的機會,以便在景氣復甦時,有更好的機會獲得成功與成長。
作者簡介:
瑪莉‧白‧麥卡錫(Mary Pat McCarthy)
為KPMG(安侯建業)全球資訊、通訊及娛樂事業部門主席、管理委員會委員,以及許多頂尖高科技公司的顧問。曾撰有暢銷書《轉型:企業e化的重大挑戰與變革》(Digital Transformation)及其續作《正當防衛:保障企業信譽,提高市場占有率的網路安全策略》(Security Transformation)二書。
傑夫‧史坦(Jeff Stein)
為KPMG(安侯建業)LLP美國代理董事長兼營運長,同時也是美國管理委員會委員。他擅長於稅務與財務領域,擔任多家跨國企業的顧問。過去曾任KPMG全國管理合夥人及稅務部門副主席,同時為公司全球稅務暨法務委員會委員。
譯者簡介:
林宜萱
台大工商管理系、台大商研所畢業,曾從事航空公司企劃、資料庫行銷及銀行保險等工作,現專事翻譯。譯作有《突圍而出——策略思考的威力》、《破浪而出——刻不容緩的企業變革、創新與獲利》、《銷售管理》、《策略行銷管理》、《關鍵對話》及《卓越領導》等。
章節試閱
推薦序1
歷史可以為鑑,但卻無法讓我們賴以生存。在科技出現重大變化或各種無限可能性的年代裡,過去的歷史總會被拿出來輕輕瞄一下,然後又被束之高閣。大家總認為,那是「那個時候」的情況,跟「現在」的情況不同,無法相提並論。各個大師大聲疾呼,我們在1920、1960、1990年代晚期都出現了一連串的新經濟模式,在那些新經濟中,我們都運用了新的規則、商業環境也比過去變化更快,而你要是不能存活下來,就會被淘汰。當時都有些許事實可以呼應上述這種說法,但線索並不明顯。
在技術及財務不斷發展的同時,社會上「求同」的壓力相當大,希望大家的表現、想法、作法都是一樣的,股市也會獎勵那些按照新遊戲規則來玩的人。市場讓那些先鋒能夠很容易地取得資金,因此又強化這種趨勢的形成。它們也誘使相當多的人及組織打破既定規則,運用新的發現或科技來探索各種可能性。但在20世紀中,每次經濟繁榮發展之後都會伴隨著急速的衰敗:歷史不斷重演,景氣榮景之後,市場無可避免地會猛然垮台,從而使新經濟取代舊經濟。在此同時,企業又比以前變化得更加快速。能夠適應這種變革的企業跟個人才能生存下來,然而有許多企業與個人都沒有辦法適應。
關於造成景氣好壞的原因,經典科幻小說《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譯註:該著作完成於1968年,同年改編為電影,由著名導演庫柏利克執導)作者、衛星通訊構想者克拉克(Arthur C. Clarke)有最簡潔有力的說明。他觀察到,我們通常會高估科技在短期內變化的速度與帶來的影響,卻低估這些科技為長期帶來的影響。電報、鐵路、電氣化、收音機,以及最近的網際網路發明都引起非常大的震撼,刺激企業與商業環境的立即改變。但到最後,金融市場的崩潰和大眾的失望總是隨之而來。克拉克當時的「預言」最終都一一成真。這些科技的確改變了世界,與克拉克預言唯一的不同,是人類花了更長的時間去適應這些科技或探索科學領域。
這樣的時刻通常都會為企業帶來非常艱困的難題。傳統的時間水平被倒轉。公司需要替自己找到長期的定位,同時也需要確保每個月甚至每天的進帳無虞。但當科技的刺激感持續停留於企業內時,長期的策略任務看起來似乎被縮短到短期之中,並且與企業的日常戰術互相抵觸。在1990年代,由於市場逐漸開放且愈趨全球化,競爭也更加激烈,「平衡長短期目標」這項企業任務因而變得更加複雜。
由科技發明驅動景氣波動的最大弔詭之處,便是那些名義上被視為具有深刻思考與新點子的時代,實際上是想法太少、苟同太多。IBM過去的口號:「思考」(Think)很容易就被忽略了。《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的目的便是要讓這樣的口號再度復活,讓我們的讀者仔細思索問題,而且不必然要「同意」我們的結論。這本書也一樣。今日的經濟榮景已逝,不景氣的烏雲罩頂,管理者必須要更加敏捷應變。我們可以由過去的歷史中學到種種教訓與啟示,這本書的個案也會有同樣的效果。你不一定要同意本書所有的結論,但這些可以幫助你,重新啟動屬於你自己的思考。
(比爾‧艾墨特(Bill Emmott)《經濟學人》總編輯)
推薦序2
企業敏捷應變 戰勝景氣循環
對於善變的經濟環境與不確定的未來趨勢,企業要如何應變呢?
極少有人能預料911恐怖攻擊事件,此一事件重創了美國的金融業及航空業,許多其他產業都受到影響。但就在同時,我們也看到不少企業在遭受巨變後能迅速調整並安然度過危機。台灣的產業亦正處在快速變遷的環境,受到國際經濟或產業景氣循環及中國大陸崛起之影響,台灣企業正面臨著經濟不景氣及產業外移等多重考驗,在這個巨變的年代,有那些企業能安然度過這些經濟變遷呢?他們又需要具備哪些優於競爭對手的能力呢?
這本《應變致勝》是KPMG論企業轉型的第三本書,作者運用其多年服務資訊、通訊及娛樂產業之經驗,並透過訪問應用材料、摩托羅拉、讀者文摘及路透社等知名企業執行長(CEOs)相互印證,深入檢視持續成功企業所運用的策略及其採行的決策。
本書作者發現,這些成功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能力—那就是在面對經濟變革時,保有持續穩當前進的能力,並將具備這樣能力的企業稱為「敏捷的企業」(Agile Businesses),而敏捷的企業大都具備下列特質:
˙具備卓越領導及團隊:在敏捷的企業中,卓越的執行長可以建立一個環境,讓企業可以持續進步。
˙強調內部及外部溝通:敏捷的企業透過溝通建立信任,信任是各種交易行為的重要因素。
˙選擇適應策略優異執行:敏捷的企業會持續應變調整,以適應經濟變革,建立彈性的成本結構,並隨時隨地為營收成長做規劃。
˙建立績效衡量文化:敏捷的企業用對的方法衡量對的事物,再輔以對的獎勵,就可以讓組織努力的方向與策略一致。
˙強化顧客中心理念:敏捷的企業了解那些站在最能控制顧客位置的公司,將會掌握通往未來成功的鑰匙。
此外,本書以股東價值為主軸,發掘企業的驅動力與對於執行長的期望。在新經濟時代中,探討該如何重新看待企業所擁有的價值。本書作者發現,近年來個人或法人投資者傾向以「價值投資」來重新看待企業的價值,並運用股東價值分析(SVA)與經濟附加價值分析(EVA),從中發現過去傳統會計資產負債表無法表達的非財務因素〔例如:智慧財產、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等〕。
在新經濟時代中,敏捷的企業更懂得發揮自己智慧資產的價值。過去企業的態度是被動的,以「保護」的觀念來管理智慧財產。當今企業的態度轉趨積極,從「前瞻」與「預防」的觀念出發,與企業的整體策略緊密結合,並期望讓智慧資產之價值及揭露更透明,希望藉以創造股東更大的利益。
如果說,有什麼事情是我們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未來的變化會在我們的意料之外。企業身處這樣一個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的環境中,如何持續精煉、強化其應變力與競爭力,絕對是最重要的課題,本書雖然以跨國的敏捷企業案例為主,但隨著國內企業面臨全球競爭環境,實際上非常適合國內先進閱讀,以及思考如何落實敏捷企業的特質並將之加以運用。
(本文作者為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資訊、通訊及娛樂事業委員會主席)
推薦序1
歷史可以為鑑,但卻無法讓我們賴以生存。在科技出現重大變化或各種無限可能性的年代裡,過去的歷史總會被拿出來輕輕瞄一下,然後又被束之高閣。大家總認為,那是「那個時候」的情況,跟「現在」的情況不同,無法相提並論。各個大師大聲疾呼,我們在1920、1960、1990年代晚期都出現了一連串的新經濟模式,在那些新經濟中,我們都運用了新的規則、商業環境也比過去變化更快,而你要是不能存活下來,就會被淘汰。當時都有些許事實可以呼應上述這種說法,但線索並不明顯。
在技術及財務不斷發展的同時,社會上「求同」的壓力相當大,...
目錄
◎ 推薦序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
◎ 推薦序 《經濟學人》雜誌總編輯比爾‧艾墨特
◎ 前言
第一章 巨變的年代
第二章 上行下效
第三章 挑戰傳統思維
第四章 增強企業溝通力
第五章 不確定年代的新策略
第六章 建立績效文化
第七章 企業的逆向操作
第八章 塑造精實的成本管理
第九章 精鍊企業體質
第十章 追尋企業真正的價值
第十一章 與眾不同的敏捷企業
◎ 推薦序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
◎ 推薦序 《經濟學人》雜誌總編輯比爾‧艾墨特
◎ 前言
第一章 巨變的年代
第二章 上行下效
第三章 挑戰傳統思維
第四章 增強企業溝通力
第五章 不確定年代的新策略
第六章 建立績效文化
第七章 企業的逆向操作
第八章 塑造精實的成本管理
第九章 精鍊企業體質
第十章 追尋企業真正的價值
第十一章 與眾不同的敏捷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