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煩惱與壓力,來自於「人際關係」!
世界級NLP溝通大師教你最有效的「減壓練習」
面對煩惱,再也不用大喊「我受夠了」!
★8000人齊聲推薦:「NLP成功讓我消除了煩惱。」
每個人幾乎都有些煩惱和壓力,差別只在於多和少而已,這些煩惱可能是:
‧主管一直加工作給自己,做也做不完……
‧部屬的業績一直沒有起色,不知該如何幫助他……
‧孩子不聽話,在管教上讓自己很頭疼……
‧工作不順,最後不幸被裁員了……
‧在感情上一直不順,總是遇到錯的人……
‧是我太安靜嗎?大家都對我的存在視若無睹……
雖然大家的煩惱都不同,然而,如同「9成的煩惱源自於人際關係」這句話所言,幾乎多是「溝通」出問題,最後導致心情變差、沮喪、難過,演變成煩惱。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呢?
◆改變對事情的解讀方式,90%的煩惱都消失了!
本書作者田中千尋,是世界知名的NLP訓練課程講師,曾替來自25個國家,超過8000人解決了煩惱,為什麼她能辦到呢?因為她發現,只要「改變解讀方式」,情緒就會轉變,溝通自然就能順暢。因此,她整理出9個消除煩惱的「減壓練習」,只要換個方式看待事情,你將再也不會被壞情緒綁架,也不會因為尷尬、難過、生氣而使自己受傷。遇到這些情況時,你可以這樣想:
•工作時不小心犯錯,被主管指責:「為什麼會犯錯?也太粗心了吧?」
★請見【責備篇】►把重點放在「行為」,而非自己
──被責備的一方常會認為是在「罵我這個人」,其實,主管並不是針對「你」生氣,而是針對你做錯的「事情」。
•當有人對你說:「你表現得真的很棒耶!」覺得他的表情很誇張,有點虛情假意。
★請見【被讚美篇】►把「疑問」直接丟給對方吧!
──不妨直接詢問對方讚美自己的原因,無謂的猜測只會加深猜忌。
•大發雷霆後,發現是自己不小心錯怪別人,想道歉卻又很難開口。
★請見【道歉篇】►別再說「我錯了」,這是最糟的道歉方式
──「認錯」並不等於「否定自己」,你只是承認自己做的「某件事」出了差錯。
•主管總是指定你假日加班,你只能默默接受,敢怒不敢言?
★請見【交付工作篇】►這是因為,有些工作只有「你」才能勝任
──主管只會把「重要任務」交給有能力的人;當然,想休息的時候,也要坦白告訴主管。
•原本的工作量已經很大了,同事或主管又請你協助其他業務。
★請見【拒絕篇】►別急著說「我沒辦法幫忙」
──忙碌的你一定很煩躁,你絕對有權拒絕,但切記要耐心的告訴對方原因,避免產生誤解。
•看不慣某位同事巴結主管的行為,總是盡量避免和對方接觸,更不想和他合作。
★請見【主管與部屬篇】►只要能把工作順利完成,對方就是值得合作的對象
──請專注於業務上,不帶入個人情緒,才是「專業」的表現。
•孩子總是調皮搗蛋,越來越叛逆,不但講不聽,還常常頂嘴。
★請見【父母與孩子篇】►直接制止絕對無效,把你的「感受」告訴孩子吧!
──孩子是世上最敏感的人,「媽媽很難過」、「爸爸很愛你」比「不許做!」更能打入他們的心。
•覺得沒有人懂你,一直遇不到「對的人」。
★請見【男人與女人篇】►先試著了解對方,自然能遇到懂你的人
──你積極的態度,最能打動別人,自然能吸引異性的注意。
◆ 開始實踐「減壓練習」後,不但煩惱消失了,還發生了這些奇蹟!
•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快樂,不再容易生氣了
•不再對錯誤耿耿於懷,可以坦然道歉,還越來越受同事、朋友歡迎
•工作壓力減輕了,不再害怕面對脾氣暴躁的主管或同事
•越來越多人對自己說「我很欣賞你耶!」
•親子關係改善了,孩子變得善解人意,喜歡和你分享心情
本書特色
(一)收錄最常見的生活情境,幫你從容面對任何棘手狀況。
(二)結合理性與感性,用最人性化的方法,輕鬆解決各種溝通難題。
(三)以專業角度切入,破除思考盲點,化解人際危機!
(四)全球化世代必備!外國人為什麼和你想的不一樣?本書通通有解答。
作者簡介:
田中千尋(Chihiro Tanaka)
主要於日本、歐洲各國,透過英語、義大利語、日語等三種語言進行溝通訓練、培訓課程及講座授課。從日本大型企業開始,曾替來自二十五個國家、超過八千人做過實際訓練工作,被NLP的世界權威羅勃‧帝爾茲(Robert Dilts)博士譽為「能夠簡單而優雅地融合人類與文化之間差異的訓練課程講師」。
多年來,作者幫助許多不同國籍的人們解決溝通問題,二十年來始終活躍於國際舞台的第一線。除了單純的精神理論外,更透過嚴格的要求做出「實際成果」。同時,也能從實務經驗中做精闢的分析,無論擔任企業顧問或訓練講師,皆獲得海內外學員的讚賞。
目前尤其致力於不同性別、世代、職業、國籍等文化差異(思考方向與行動模式的差異)極大的全球化人才教育工作中。利用人類的身體與腦科學,消除壓力與預防壓力找上身的「零壓力系列研習課程」,採用NATO的德國「ID圓規(思考傾向 & 工作動機的分析系統)研習課程」,採用國際聯合組織運動原則的「經理人研習課程」,總是令人感動不已的生涯職業線「自我軸研習課程」等,透過這些課程,募集許多海內外的粉絲。活動內容也被義大利的電視節目、日本的廣播節目報導,十分活躍於媒體界。
由於成長於義大利,對於日本傳統文化與精神的愛戀更勝人一倍,也積極地招募能夠一起在日本展開更多活動的夥伴。除本書外,還著有《把壓力丟掉吧!》(中經出版)。
譯者簡介:
【郭欣怡】
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專攻教育學。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國立台中商專應用外語科畢業。離開對日貿易助理的第一份工作,取得高中、職日語合科教師證之後,不甘心只當一位日文老師,而一頭栽入日文學習書籍寫作的世界。
現任日文翻譯、口譯、日文家教、文化大學推廣部、台北市、新北市各社大、長庚養生文化村日文講師。著作有《快熟五十音》、《快熟基礎日語會話》、《哈燒日語會話》、《NEW日文單字放口袋》、《連日本人都在用的日本語書信大全集》(我識出版社)。《五十音原來如此》、《日文單字簡單到不行》(捷徑文化)、《排行榜旅遊日文常用語》、《排行榜日文常用語》、《排行榜購物日文常用語》(凱信出版)等。
章節試閱
★責備別人之前,先說這些話
多數人不擅於罵人,因為擔心「被討厭」
你擅長「責備別人」嗎?
多數東方人皆屬於「不擅長生氣」與「不擅長責備」的類型。
「假如說出太機車的話,對方可能會因此而討厭我」、「言之過重的話會讓對方覺得反感」在這種感覺驅使之下,便養成東方人「息事寧人」的習慣。因為不想被討厭,所以不敢責備對方。
東方人通常不習慣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對方「辯論」(分成贊成與反對兩組,展開議論的過程),因而無法享受「與別人意見對立的樂趣」。
因為無法拋開「不想被討厭」的想法,所以漸漸變得不敢「責備別人」。因此在責備別人之前,常會先說以下這些台詞:
「我絕對不是『討厭你』,這點希望你先知道……。」
「我是為你好,才大膽跟你說一些忠言逆耳的話……。」
「我知道你一直很努力,但有些地方我希望你可以做些調整……。」
為什麼在責備或罵人之前,必須先說這些台詞呢?是責備者「害怕傷害對方」嗎?恐怕真正的原因,是因為責備者「不想被討厭」、「不想受傷」吧!
那麼,想在社會生存下去,什麼樣的「責備方法」最能被接受呢?
我有一位服務於製藥公司的義大利朋友馬克,曾意氣風發地當上社長。他最先整頓營業部門的工作。因此,他將負責營業、銷售的各部門負責人叫到社長室,他原先希望藉此給部下一個警愓,勉勵他們「再努力些」,但是談話過程中,他變得越來越情緒化,最後馬克也失控了!
「為什麼你們的銷售成績這麼差?太可惡了!」
各部門負責人紛紛低下頭,臉上露出微妙的表情。當時怒氣沖天的馬克心想:「從今天開始,各部門的負責人應該會比較有危機感,回去後一定能重整部門。他們一定可以了解我為什麼如此憤怒,也一定能理解我的用意,這樣員工們就能團結一致了……。」
然而,之後的狀況完全超乎馬克的預期,他陷入困境當中;統領各部門的領航者馬克,開始感覺自己在公司內部被孤立了。
剛開始,公司內部起了小小的變化。
「大家好像不再像以前一樣,總是精神抖擻地向我打招呼了。」
「就算我主動打招呼,大家好像總是視若無睹的樣子。」
「感覺大家打招呼時,總是低著頭不敢看我,而且音量十分小聲。」
他察覺到公司內部的變化。當人類一但萌生某種想法,所有映入眼簾、充耳所聞之事,都會自動與自己的想法「對號入座」。
「大家該不會都討厭我吧?」
「假如大家真的討厭我,一定是因為我『指著所有部門負責人的頭一直罵』的關係。」──當事人再用力想,大概也只能想到這個原因。
自從馬克擔任社長以來,他的心裡多少有這樣的想法:「擔任社長的人,絕對不可以一直看員工的臉色。」
可是,「大家可能開始討厭我」的不安情緒,卻也日日在他內心增長,於是他堅強的心也漸漸示弱了。
我想,許多人對於這種情形應是心有戚戚焉吧!尤其是在我們的求學過程當中,一但心中出現「大家(某人)是不是討厭我?」的想法之後,該想法就會一直擴大。
「是不是那些被我罵得臭頭的部門負責人,在員工面前說盡我的壞話呢?」
「他們是否想在其他員工面前,塑造我『一當上社長就趾高氣昂』的錯誤形象?」
即使員工討厭自己也無妨,假如公司的業績有所提升,馬克還可以稍稍釋懷;然而很不幸地,從馬克責備部門負責人的時候開始,公司的業績便每況愈下。於是,他必須經常召集各部門負責人一起商討,並且介入銷售的執行過程。
「我必須再次召集各部門負責人,好好與他們溝通。可是我已經失去人氣了!假如我再次警告他們,他們會不會因此更討厭我呢?」
一直擔心自己「被討厭」的馬克,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再次與各部門負責人會面,但是「不想再被討厭」的情緒使他無法傳達重點,他小心翼翼地發言,沒辦法說出真心話。
「我召集各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想責備大家。我知道你們很努力,我真的知道!可是……。」當他說出這段責備別人前的「預告」後,正要繼續說下去時,看到部門負責人們,紛紛將視線移至別處,他突然心裡一驚:「啊!我的想法果然正確!他們真的很討厭我!」
從這天開始,馬克失去發言的勇氣,因為他開始害怕「責備別人」。
因為太在意員工的臉色,導致他無法將決策順利傳達給部屬。因為過於害怕「被討厭」,無法說出真正想法的馬克,不久就被董事會解聘社長的職務。
◎微不足道的小事,最容易瓦解「自信」
「為什麼我會被大家討厭?」
被解除社長職務的馬克,始終對於背後原因毫無頭緒,最後他鼓起勇氣詢問曾被他責備的部門負責人。只見對方以一副不以為然的表情回答他:「你說我討厭你?為什麼呢?沒有人討厭你啊!是你自己會錯意了!」
「什麼?」是的,認為「大家討厭自己」的想法,完全是馬克個人的「錯誤認知」;事實上,部門負責人與員工們,徶未直接對馬克說過「我們討厭你」等類似話語。
「大家好像不再像以前一樣,精神抖擻地向我打招呼」、「就算我主動打招呼,大家好像都視若無睹」……,這些想法一開始也可能只是馬克自己會錯意而已,即使對方真的有前述動作,做出「他們討厭我」的結論,也未免言之過早。嚴格說來,大家根本未曾表現出對馬克視若無睹的態度。只不過因為他們「沒有微笑」的行為,被馬克解讀成「對自己視若無睹」罷了──而這些行為的解讀者,都是馬克自己。
為什麼部門負責人「將視線移開」的動作,就代表他們「討厭自己」呢?事實上,「將視線移開」可能只是當事人剛好分心,想到別的事情所做出的反射動作而已。「視若無睹的態度」,也可能只是當事人因為專注思考某件事,未察覺到社長的存在而已。
儘管如此,馬克自己卻逕自將「視線移往別處」與「沒對自己微笑」的動作,解讀成了「自己遭受否定」。
接著,一直誤以為別人討厭自己的馬克,在察覺自己並未遭到排擠後,便迅速找回了「自信」,不久便順利復職,再度坐上社長的位置。人類的「自信」,很容易因為這些微不足道的巧合而崩解,甚至連自己努力打拚得來的位置都不保。
因為馬克將「視線移到別處」、「打招呼的聲音很小」、「聲音小」等,屬於「行動層次」(肉眼可見的事物)的部分,解讀為「自己遭到否定」的「個性特質層次」(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因而衍生出「溝通不良」的問題。
日常生活中「溝通不良」的情況,尤其是自己受傷,或不慎傷害別人的原因中,有九成左右都是因為當事人混淆「肉眼可見的事物」與「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之本質所致。
◎給予具體建議,而不是責備行為
馬克斥責部門負責人「可惡!」之後,自認為傷害了大家,覺得大家開始討厭自己的錯誤想法,全是因為他將「肉眼可見的事物」層次,與「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層次,做出錯誤的連帶解讀。
假設馬克只將意識集中於部門負責人的「行為」,或是執行工作的「環境」等「肉眼可見的事物」層次,如果他能夠清楚了解,自己感到憤怒的是屬於「肉眼可看見的事物」層次,就不會對部門負責人說出:「為什麼你們的銷售成績這麼差?太可惡了!」這類否定人格的發言。
「因為介紹公司產品時不太熟悉,所以我們為銷售人員安排研習課程吧!」(層次2「行動」)
「拜訪客戶的時間點可能不太適當,我們重新安排訪客行程表吧!」(層次1「環境」)
「因為弄錯說服的對象,我們要向有決定權的人推銷。」(層次2「行動」)
若能像上述一樣與部下溝通,應該就能配合「對方真正遇到的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
◎具體說出「想法」,拐彎抹角無法解決事情
「如果各位可以更開朗地跟我打招呼該有多好」、「說話時,希望各位不要轉移目光,看著我的眼睛說話」──假如馬克可以將自己實際「看見的事情」告訴對方,或許對方就會立刻修正這些「無意的行為」。
可是,馬克卻將對方這些「無意的行為」與「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層次做連結,逕自將之解讀為「對方討厭自己」。結果,「事實應該是那樣還是這樣……」這種不安全的想法無數次地在心中蔓延開來,最後導致「責備別人」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可怕。
明明是「環境層次」或「行動層次」發生問題,責備的一方有時卻會主觀地認定「當事人本身有問題」,而開始責備對方的「個性特質層次」。
但事實上,責備對方的「個性特質層次」,無法解決任何事情。
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將焦點放在「環境層次」與「行動層次」,責備的一方應該做出有建設性的發言,才能使對方的問題獲得改善。
「你針對○○一事的處理方法,這樣做應該會更好。」
「如果你能夠讀一本叫做○○的書,應該就比較能夠理解。」
「只要你能多累積○○的相關經驗,我覺得對你會更好。」
另一方面,被責備的一方,也很容易將單純的「環境層次」與「行動層次」的問題,解讀成「自己的個性特質被責備」。
「雖然他說『真是太可惡了』,但仔細想想,他只是針對環境而言罷了;並不是否定我的人格。」假如能夠這樣想,內心就不會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但很遺憾地,很多人容易將「肉眼可見的事物」與「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混為一談。假如能夠在「肉眼可見的事物」與「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之間,妥善做區隔,並學習採取適當的說話方式,培養解讀智慧;雖然必須假以時日才能習慣,但是習慣後,實際執行時便能得心應手。你將會在豁然開朗的那瞬間,感覺肩上的壓力煙消雲散。
◎不用「你」當主詞,較不容易傷害他人
當一個人被醫生宣告罹患癌症時,最好不要以「你得了癌症」這樣的句子來宣告比較好。當病人被告知「你=癌症」時,很容易將聽到的事實與「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做連結,因此他所感受的重大打擊將如大浪般襲來。「你=癌症」這種同質的發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事人的人格,也正被癌症細胞侵襲。
「我們在你的胃部發現癌細胞,所以我們來處理癌細胞的部分吧!」如果可以只著眼於這種「肉眼可看見的事物」部分,便能在宣告病情時,將對患者的傷害減到最低。
當我們責備或警告某人時,最好不要說出「你是○○○○」的句子,或者將「你」做為主詞使用。「你的『□□□□』是『○○○○』」請提供對方更明確的指示。
不要向對方說「你得了癌症」,而是告訴對方「你的胃裡有一點癌細胞」。不要向對方說「你錯了」,而是告訴對方「你的交涉方式出了點問題」。
不要說「你有問題」,應該要告訴對方「你來的時候出了點問題」。
如同上面所述,只要將主詞與「肉眼可看見的事物」置換,便能將肉眼看不見的對方人格的傷害降到最低,不過這種方法是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的。
日本東北大地震之後,有一個單字讓人十分在意──就是「災民」。當有人對你說「你是災民」時,「你=受災者」的關係也成立了,甚至還可能會傷害對方的人格(大腦會將地震前的遭遇或處境,與地震後的自己做比較)。
你在地震來臨前便活在世上了,今後也應該可以展開全新的人生。假如能夠將行動與環境因素做區隔,便能回到地震前的自己,相信很快就能創造出全新的自己了吧!
★責備別人之前,先說這些話
多數人不擅於罵人,因為擔心「被討厭」
你擅長「責備別人」嗎?
多數東方人皆屬於「不擅長生氣」與「不擅長責備」的類型。
「假如說出太機車的話,對方可能會因此而討厭我」、「言之過重的話會讓對方覺得反感」在這種感覺驅使之下,便養成東方人「息事寧人」的習慣。因為不想被討厭,所以不敢責備對方。
東方人通常不習慣提出自己的意見,與對方「辯論」(分成贊成與反對兩組,展開議論的過程),因而無法享受「與別人意見對立的樂趣」。
因為無法拋開「不想被討厭」的想法,所以漸漸變...
作者序
★【前言】消除煩惱,從「學會溝通」開始
到目前為止,我以溝通課程及心智訓練課程講師的身分,為來自二十五個不同國籍、總共約八千人做過實際訓練的工作。那麼,曾與我接觸的八千人當中,你認為有幾個人「完全沒煩惱」呢?答案是「沒有人」。
每個人內心都有煩惱,只是煩惱的程度不同而已,幾乎所有的人都向我表示「我感覺自己有些煩惱與壓力」。
主管不斷施加的權威壓力、部屬的業績一直毫無起色、孩子常常不聽話、工作不順、不幸被裁員、找不到理想的對象、因為肥胖而總被異性忽略、周遭人對自己視若無睹……。
每個人煩惱的原因與內容都不同;然而,只要探究煩惱的原因,就會發現其根本皆來自於「溝通不良」。
正如「九○%的煩惱是人際關係造成的」所云,許多煩惱都是因為人際關係的基石──「溝通」出現問題所導致的。
即使是看似與「溝通」毫無關聯的「健康」問題,有時也是因為人際關係不良而造成心理壓力,最後反映於身體健康狀況上。
「金錢」的煩惱也是如此。「只要一談到『錢』,一定會被討厭」,逕自決定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甚至加油添醋,使得原本正當的「索取報酬」像踩煞車一般停滯不前,導致許多應收帳款變成呆帳。
「溝通不良」為一切煩惱之源,換言之,「煩惱」中隱含了「人際關係不和諧」;因此,「抗壓性低」的人,也同時會有「人際關係不佳」的困擾。那麼,曾經參與我的訓練課程的八千位學員中,有幾位在課程結束後,感到「煩惱減輕」、「幾乎完全解決人際關係問題」呢?
答案是「八千位」。幾乎所有來參加的學員,都成功減輕了煩惱。
◎換個角度看事情,你將不再容易受傷
我之所以能夠成功幫助八千人減輕煩惱,解決他們與別人「溝通不良」的問題,是因為我站在「改變對事物的解讀方式,情緒就會轉變」的立場上,給予他們建議。
例如工作時,因為「犯錯」而被主管責罵。此時,只要以不同的角度來「解讀」主管責罵你這件事,情緒就會出現不同的變化。
「我真的很沒用,主管一定覺得我是個很沒用的人……。」假如你把主管責罵的箭頭「全指向自己」,你就會加倍地責備自己,造成心理極大的負擔。
然而,假如你將這件事解讀為「主管責罵的是我針對該案子所採取的『錯誤行動』,並非否定我的人格或個性」,你的心就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並且能夠立刻找到解決對策。
不過,所謂「改變對事物的解讀方式」與「積極正面的想法」並不同。「改變對事物的解讀方式」是指我們必須介入「大腦的思考構造」,改變我們對事物的解讀習慣。久而久之,你將不再輕易受傷或傷害別人。
◎【面對主管的指責,該如何解讀?】
╳「他在責備我的人格與個性」:若你這樣解讀,將會立刻產生煩惱,與主管的關係也會開始惡化。
○「主管在乎的是我採取的『行動』與『結果』,他並不討厭我」:當你這樣解讀時,既不會產生煩惱,與主管的關係也不會惡化,還能幫助你迅速找到解決對策。
當對方向你說出較為負面的話語時,因為「解讀」與「應對」方式不同,多少會增加煩惱。同樣地,當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主管身上時也是如此。主管責備部屬的理由,將決定其與部屬之間的信任關係。
◎【主管該如何責備部屬?】
╳「你竟然犯了這種錯誤!像你這種人就是笨蛋!」只要是否定部屬人格的言語,都很容易傷害對方。
○「我一直認為你很優秀。不過對於那項業務的做法,我覺得你可以稍作修正。」假如主管責備的是部屬的行為,就能分別針對部屬的人格與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予具體的建議,不但可以避免傷害部屬,還能請他協助想出解決的方法。
如上所述,只要了解「改變對事物的解讀方式,情緒就會轉變」這個道理,當負面想法湧上心頭時,仍然可以保護自己,也不會在無意間傷害別人。
只要減少「溝通不良」的發生頻率,所有因為人際關係衍生的眾多煩惱,如工作、金錢、家人、戀愛、疾病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你就能輕鬆達成「消除九○%煩惱」的目標。
◎「解讀方式」不同,最易導致「溝通不良」
每個人對事物(如暗喻等)的解讀,都有其「獨到見解」。有些人遇到事情時,總是能夠站在中立客觀的立場,就事論事;也有人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套入行為與語言,做出自己的主觀判斷;當然,也有人總是恣意以偏見看待事物,遇到問題便責備別人。
因此,人際關係當中,多數的「溝通不良」皆因彼此的「解讀方式」不同所引起。我也曾經對「解讀方式」感到十分困惑,也為此相當困擾。
到目前為止,我已於義大利米蘭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年的時間。一般而言,義大利人的處世態度是「不和別人做相同之事,強調自我主張」;但由於我是日本人的緣故,所以我總是「喜歡和別人做一樣的事,迎合他人的意見」,這種個性特質在日本人身上相當常見。
我認為「沒問題」的事情,義大利人卻無法接受。但是當義大利人對我釋出善意時,我又無法倘開心胸地接受。對於一個長年生活在義大利的日本人來說,到底該如何融合二地之異文化呢?
將我從這種人際關係的泥淖中營救出來的人,正是羅勃.帝爾茲(Robert Dilts)博士。
我在美國時,曾於NLP(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簡稱為NLP)的世界權威羅勃.帝爾茲博士之下學習。我從帝爾茲博士的「神經語言邏輯層次(Neurological Levels)」研究結果中,學習到「人類大腦有數個不同的『思考邏輯層次』,當『自己的思考邏輯層次』與『對方的思考邏輯層次』有所出入,就極易導致溝通不良」。
◎人類大腦的【五個思考邏輯層次】是什麼?
層次1「環境」…………………………周遭的環境
層次2「行動」…………………………自己採取的行動、行為
層次3「技巧」…………………………技術或相關知識
層次4「價值觀」………………………執念、信念
層次5「個性特質」……………………自我特質、獨特
(※編按:羅勃.帝爾茲博士的「神經語言邏輯層次」研究中,尚有層次6「視覺層次」,但因本書主要探討人際溝通的煩惱,因此將集中解說以上五個層次;第六個「視覺層次」將於「結語」時補充說明。)
人類大腦的思考模式如下:當事情發生時,自然就會與這五個層次中的某一層做連結。然而,一旦與錯誤的「層次」連結,就會將不必要的煩惱「變成」自己的煩惱。換言之,幾乎所有人的煩惱都是「自找的」。
舉例來說,當別人對你說:「你在一個很不景氣的行業工作耶!」只是針對「○1環境層次」說明,然而你卻將這段話連結至「○5個性特質層次」,將這段話解讀為「在不景氣的行業工作,你真是沒用」,傷害了自己。
此外,「五大思考層次」還可再分為兩大類。
人類大腦的【五大思考邏輯層次】可再分為二:(段標)
.層次1「環境」…………………………(肉眼可看見的事物)
.層次2「行動」…………………………(肉眼可看見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層次3「技巧」…………………………(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
.層次4「價值觀」………………………(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
.層次5「個性特質」……………………(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
若將其分為二類,內容如下:
層次1~2為「肉眼可看見的事物」
層次3~5為「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
「NLP」具有前述特徵,許多「溝通不良」的狀況,皆起因於無法區分層次1~2「肉眼可看見的事物」與層次3~5「肉眼無法看見的事物」,造成溝通上的差異所致。
同時,若將「積極談話」與「消極談話」二者相比,「溝通不良」百分之百是發生在「消極談話」的情況下。那麼,我們該如何運用這「五大思考層次」呢?
【正面解讀時】
.無論哪個層次受到讚美,都會很開心
.當肉眼可見的「環境層次」與「行動層次」獲得讚美時,會自動將喜悅提升到肉眼無法看見的「技巧層次」、「價值觀層次」或「個性特質層次」。
【負面解讀時】
.不以肉眼無法看見的「技巧層次」、「價值觀層次」、「個性特質層次」來做解讀,而是以肉眼可看見的「環境層次」與「行動層次」解讀。
因此,積極談話時,無論對方如何讚美你,都會感到很喜悅。反之,消極談話時,就算明白這是因為自己所處的環境不佳,或是採取了錯誤的行為所致,還是會自動解讀為自己的錯,最後做出傷害自己的事,無法為追求下次的成功,提出有建設性的解決對策。
或許有人會說:「這種想法豈不是等於逃避自己的過錯、無法自我反省?」然而,假如傷害了自己,從此一蹶不振,豈非賠了夫人又折兵?
為了避免憾事發生,當我們遇見「消極談話」時,可以運用「環境層次」與「行動層次」來解讀,試著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與行動模式,早日擬定改善對策;只要不改變「環境」與「行為」,人類便無法真正的改變。
我想與各位分享自己與義大利朋友溝通不良的經驗。當時,義大利朋友的本意並非想否定我的內心或個性特質;當然,他們對於日本人沒有偏見,也不討厭日本人。
他們只是針對「行動層次」給予我意見,告訴我「千尋,我覺得不是這樣子喔!」而已。可是,我卻自以為是地用「個性特質層次」,將之解讀為「因為我是日本人,所以他們討厭我」。
當我了解「溝通層次」之間的差異後,原先心中沉重的擔子立刻變得十分輕盈。也因為如此,我與義大利朋友的溝通也開始漸入佳境。
◎「自我偏見」太深,不但奪走快樂,也失去健康
我的加拿大友人、音樂大學的貝爾納爾特教授,他與我一樣,從未察覺人際溝通時對事物的解讀差異性,長年深為人際關係所苦。
以貝爾納爾特教授的例子而言,應足以證明「改變對事物的解讀方式,無論是人際關係或任何方面的所有煩惱,都將煙消雲散」這個終極事實。
教授就讀小學時(10歲),某次因為玩過頭,竟偷竊別人的腳踏車。想當然爾,他的盜行如紙藏不住火般地,很快就被發現;當時的他,被小學老師狠狠地臭罵一頓。
「你真的是一個壞小孩!神不久就會從天而降來處罰你!」
當教授初次與我相遇時,他已經高齡六十歲,正值即將退休之際。那時的他,正被癌症病魔纏身,他做了許多治療,但是醫生還是告訴他:「就算你現在做的治療能夠殺死癌症細胞,不出一年,癌細胞大概又會再度復活。」
於是,他每半年便做一次檢查,重複「發現癌細胞便動手術切除」的動作多次。
為什麼教授的癌症會不斷復發呢?我的恩師帝爾茲博士問了教授幾個問題。
貝爾納爾特教授這樣回答:「因為我是壞人,所以接受神從天降下的懲罰也是理所當然的!而我得癌症也是理所當然的!」
從教授的回答中,我們可以了解,原來他的內心深處,一直存在著對「自己」的偏見。 他之所以認定自己是「壞人」,是從五十年前發生的「腳踏車偷竊事件」開始的。由於貝爾納爾特教授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五十年來,他一直無法忘懷小學老師當時的責備:「神不久就會從天而降來處罰你!」。
假如老師當時能夠換個方式責備他,或許教授的想法就會有所不同。
「『偷腳踏車』這件事是很不好的,這個『行為』本身並不可取;因為你是一個好孩子,應該要做一些符合『好孩子』的行為才對啊!」
如果教授當時能夠明白「罪為惡行,人並不惡」的道理,就不必背負「壞小孩」的罪名長達五十年之久。
假如貝爾納爾特教授能夠以不同的解讀方式,面對老師的責備,將其做以下解讀,人生又會有什麼不同呢?
──「雖然老師說我是『壞小孩』,但是他所責備的是我『偷竊腳踏車』的行為,神從天而降的懲罰,也會在老師責罵我時,隨著我的道歉抵消吧!」
假如教授能夠這樣解讀老師當年的責備,我想他也必然能夠拋開「因為我是壞人,所以理所當然會得癌症」的偏頗想法吧!
◎壓力與不安也會帶來疾病,「放下」就能開始痊癒
關於貝爾納爾特教授的例子,首先,他必須修正「我是壞人」的想法。雖然他經過幾次「改變偏見工作坊」的洗禮,卻還是無法消除他心中對自己的偏見,多半是因為這個「傷口」已在他內心深處根深蒂固地存在許久;我至今仍記得,他在這個工作坊裡曾經像孩子般地嚎淘大哭。
然而結果卻出乎意料,貝爾納爾特教授的癌細胞,竟然神奇地消失了;而且此後再也沒有復發。
因為精神上的煩惱,進而侵襲身體健康──這已是十分常見的事。
事實上,曾有人說八○%的疾病,都是因為壓力與不安所引起的。我認為貝爾納爾特教授身上的癌症,與他內心深處「我是壞人」的偏頗想法有很大的關聯。
現在,他再也不認為自己是「壞人」了,自然也就不再有得癌症(壓力與不安)的理由;因此他的癌症也不再復發。
◎學會「解讀」他人的話,你將不再為人際關係煩惱
我想藉由本書傳達給各位的訊息,就是「改變溝通品質,消除所有煩惱」的技巧。
以貝爾納爾特教授的經驗為例,「偷竊腳踏車」的「行動層次」屬於肉眼可見的事物;而屬於教授的心情與內心想法的「個性特質層次」,卻是肉眼無法看見的。
帝爾茲博士對於貝爾納爾特教授所做的心理治療,正是我想傳達給各位的消除煩惱的技巧。帝爾茲博士將「層次1~2的肉眼可看見的事物」及「層次3~5的肉眼看不見的事物」做了區隔。
.「層次1~2的肉眼可看見的事物」……偷竊腳踏車,被老師責備
.「層次3~5的肉眼看不見的事物」……「因為我是壞人,所以得癌症是上帝的懲罰」的自責心情
「偷腳踏車而挨罵」與「得癌症」完全是不同層次的事情。但是貝爾納爾特教授卻將「因為我是壞小孩,所以理所當然會得癌症」這二件事結合在一起思考。
或許當時責罵他的老師,真的認為「上天會處罰他」吧?不過,由於我們無法看見老師的內心,所以也無從得知。因此,做出「老師討厭我!上天會處罰我!」這個定論的人,其實是教授自己。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別急著「否定自己」
為了減少「溝通差異」,你必須思考以下事情。
「什麼原因讓我的心情不悅?」
「為什麼我會出現那樣的情緒?」
「我實際上看見的東西是什麼?」
假如能夠將「層次1~2的肉眼可看見的事物」及「層次3~5的肉眼看不見的事物」分別思考,事情就會在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劃上句點。實際上,只要在當下那「一瞬間」改變想法,往後的人生將會有不同的際遇,而這個事實已經過幾千人的見證。
若能夠將「層次1~2的肉眼可看見的事物」及「層次3~5的肉眼看不見的事物」分別思考,事情也就能在不傷害對方的情況下落幕。
在本書中,我將針對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溝通不良」狀況,以「九大溝通場景」區分,並為各位解說各種場景下,溝通不良的形成原因與正確的應對方式。
◎【九大溝通場景】
1【責備/被責備】
2【讚美/被讚美】
3【道歉/接受道歉】
4【交付工作/接受工作】
5【幫助別人/尋求幫助】
6【拒絕/被拒絕】
7【主管/部屬】
8【父母/小孩】
9【男人/女人】
無論在學校或社會上,東方人都鮮少有機會學習「溝通方式」。所以,我們總是拚命地受傷,也拚命地傷害別人。
可是,幾乎所有煩惱都是因為自己「想太多」、「會錯意」及「誤解」而造成的。假如你能察覺這點,就能保護自己與對方,遠離過度煩惱的侵襲,甚至可以找出積極的解決對策。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希望各位明白:「對方懷抱惡意,故意施加壓力給自己」時,才會導致溝通不良。
這也提醒了我們,「溝通不良」多因「雙方行為或發言,都以自身的想法層次為出發點」,並同時造成「不同的解讀」所致。
「是的!這是個充滿善意的世界。只要能夠丟掉自以為是的偏見,溝通就會更順暢。」
請務必牢記這點,無論身處何種環境、他人如何對待你,即使犯了錯……,你的「存在價值」與「重要性」,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我也要祝福每位讀者,活出最亮眼的自己、每天都活在「幸福情緒」之中。你一定可以解放自己,朝著耀眼的未來前進,而你的存在也將是世上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的──我對此深信不疑。
田中千尋
★【前言】消除煩惱,從「學會溝通」開始
到目前為止,我以溝通課程及心智訓練課程講師的身分,為來自二十五個不同國籍、總共約八千人做過實際訓練的工作。那麼,曾與我接觸的八千人當中,你認為有幾個人「完全沒煩惱」呢?答案是「沒有人」。
每個人內心都有煩惱,只是煩惱的程度不同而已,幾乎所有的人都向我表示「我感覺自己有些煩惱與壓力」。
主管不斷施加的權威壓力、部屬的業績一直毫無起色、孩子常常不聽話、工作不順、不幸被裁員、找不到理想的對象、因為肥胖而總被異性忽略、周遭人對自己視若無睹……。
每...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責備」──多數人都「不擅長責備」,因為不用擔心「被討厭」。
「被責備」──「即使被責備,也不會讓自己受傷的方法」、掌握「對方著眼的問題」
【第二章】
「讚美」──將「讚美效果」提升到最極致,請學習「二大讚美技巧」!
「被讚美」──接受對方的「讚美語言」,讓人際關係更加圓融。
【第三章】
「道歉」──懂得道歉的人,身邊總是聚集著朋友;不懂道歉的人,大家敬而遠之。
「接受道歉」──懂得「愛自己=認同自己的重要性」,就能敞開心胸接受別人的道歉。
【第四章】
「交付工作」──無法「交付工作」給別人的人,不久將面臨「重大瓶頸」。
「接受工作」──對「應該接受工作」的原因一無所知,將使雙方產生嫌隙、溝通不良。
【第五章】
「幫助別人」──別混淆「幫助別人」與「不信任」的意義,壓力自動遠離。
「尋求幫助」──人類是喜歡「幫助別人」的動物,藉由互助來突顯自己存在的價值。
【第六章】
「拒絕」──當你想做出將使對方受傷的「拒絕」行為之前,請在一開始就先表現你的善意。
「被拒絕」──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生物個體,「被拒絕」是必然之事。
【第七章】
「主管與部屬」──〔上司可透過「認同部屬的個性特質」,讓員工發揮最大的生產效能。〕
〔部屬在公司裡最討厭的就是「被當成空氣」〕
【第八章】
「父母與小孩」──〔孩子追求的不是父母「嚴格的對待」,而是父母「無條件的愛」。〕
〔責備孩子的同時,也必須表現你對他的愛〕
【第九章】
「男人與女人」──〔「認同對方的個性特質並全盤接受」,你將成為兩性人氣王!〕
〔從個性特質開始受歡迎,才是真正的人氣王、人氣女!〕
【前言】
【第一章】
「責備」──多數人都「不擅長責備」,因為不用擔心「被討厭」。
「被責備」──「即使被責備,也不會讓自己受傷的方法」、掌握「對方著眼的問題」
【第二章】
「讚美」──將「讚美效果」提升到最極致,請學習「二大讚美技巧」!
「被讚美」──接受對方的「讚美語言」,讓人際關係更加圓融。
【第三章】
「道歉」──懂得道歉的人,身邊總是聚集著朋友;不懂道歉的人,大家敬而遠之。
「接受道歉」──懂得「愛自己=認同自己的重要性」,就能敞開心胸接受別人的道歉。
【第四章】
「交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