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警三十年所看盡的世間百態,字字句句震憾你的心。
原來,那些頭條新聞不曾訴說的愛恨情仇,比我們讀過的任何故事都還要精彩。
這是一篇來自警界的沉重告白,
一個罹患重度憂鬱的警察,用一雙看盡人情世事的雙眼,
帶我們用不同的角度,望進電視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社會新聞。
在嚐盡了世間百態後,如何還能看見人性最溫暖的光輝,
讓自己重新擁抱「人民保母」這份工作。
《如果還有明天:憂鬱十八年》一書,以作者在警界服務三十年的經驗,將親眼見聞化作數篇短篇小說。其中,有變成植物人員警的妻子,選擇了餘生不悔的相守;有命運坎坷的一對戀人,久別二十三年後再度重逢,在男已婚女未嫁下,悲喜交集的糾纏;還有流連人間,一直尋人幫忙完成心願的「玩頭小鬼」;也有失意者殺死自己妻子,痛哭失聲的撕裂掙扎……
打開社會新聞,能夠看見許多情殺、兇案、不良少年……我們只能透過電視、網路了解案情,然而,有一批員警們卻日復一日用自己的生命接觸那些不圓滿的人生。一個以警察的角度去看,那些我們以為只會在八點檔發生的劇情,實實在在地於台灣每個角落上演,讓我們隨著情節的起伏鼻酸,卻又為了故事裡的動人相守而感動。
而作者更道出了長久以來困擾從警人員的身心健康問題,當我們總以高標準看待「警察」這個行業,卻忘了在那套制服底下,也只是平凡的血肉之軀……《如果還有明天:憂鬱十八年》首次打破警界沉默,不但要替社會新聞裡的小人物立書,更要揭露員警不為人知的心酸和動人故事。
這些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改編,雖然隱去了真名,卻訴說了同樣的慨嘆:
曾經愛過的眼前人,轉眼便是天人永隔。
如果能再給我們自己一個機會,我們能否不再倔強,鼓起勇氣給心愛的人一個擁抱。
那是作者藉著警察這份職業,希望教給所有讀者的人生智慧。
本書特色:
※真人真事改編,我們第一次離案件現場這麼近!
看著社會新聞裡的情殺、兇殺、自殺、少年犯罪,隔著一層螢幕,我們總會替這些人貼上「喪心病狂」、「不學好」、「懦弱」的標籤;事實上,每個犯罪者多半擁有悲慘境遇,或是和你我一樣,只是生命帶著遺憾的普通人,卻在因緣際會下走上了無法回頭的不歸路。本書由一位資深警察的目光,帶讀者看清世事多變的無奈;那些因愛而生的恨,以及因為錯過而致的懊悔,構成了一本精彩的小說,是對台灣社會最有力的警世寓言。
※獻給員警和警眷的動人詩篇
在卸下制服之後,每位警察不過只是普通人,他們卻註定要因為職業扛上「高潔」、「正義」的形象。長時間的執勤、高壓而危險的工作環境、龐大的心理壓力……都是警界背後無人知曉的心酸;每逢天災人禍,脫困後的家庭攜手感謝全家團聚,警眷們卻得為了執勤的丈夫擔心受怕,少有人知道她們心中的艱苦。本書希望寫給付出一切的員警同袍,並給予那些默默守候的警眷一個擁抱,因為你們的辛苦,應該被社會知道。
※你知道嗎,身心健康始終困擾著我們的「人民保母」
「憂鬱症」,一直是困擾現代人的心理疾病,而員警正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群!作者以憂鬱症患者的身份,道出社會始終忽略的問題:人民保母長期處於高壓環境,又頻繁接觸兇殺、生離死別等龐大的生命議題,心理健康更加需要出口!本書希望喚醒社會大眾對員警身心健康的關注,將讀者的理解匯集成一道暖流,給予他們由衷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簡介:
盧昇明
曾任職於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保安隊、中和分局勤務組(現改制警備隊)、中和派出所、員山派出所、瑞芳分局,現任職於新北市政府警察局瑞芳分局太平派出所所長。
數十年於警界服務的經歷,看盡社會底層角落的人性浮沉,給讀者一個重新檢視社會新聞的角度;以真摯、清新的文筆,將一則則警界見聞娓娓道來,還給警察、警眷,以及每個社會案件的主角們有血有淚的人生。
章節試閱
討客兄疑雲
「管區,你又來處理阿吉怹尪仔某代誌(他們夫妻的事)?」阿巧嬸問。
阿昌點著頭。
「怹尪仔某真壞(他們二夫妻很糟糕),每天吵架,辛苦了你們這些警察。」
阿昌笑著臉,依然沒有回話。
「是講,一朵好花插在牛糞頂,難怪查某會討客兄。」
「討客兄?」阿昌追問。
「管區,你不知道哦?整個社區都知道,你還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吶,是誰討客兄?」阿昌假裝不知道。
「就酒空吉仔(指阿吉)他老婆素芬。」
「素芬?」阿昌繼續假裝。
「管區,我跟你講,但不要跟別人說,是我講的。」這是阿巧嬸的口頭禪,每次阿昌找她聊天,都會聽到她講這句話。
「那個素芬每天裝甲妖嬌美麗,裙擱穿那麼短,就是要唌(引誘)客兄。」阿巧嬸接著說;「最近時常有一台黑色的賓士,停在巷口的那個空地,一停就一、二個時,而且……」
「而且什麼?」阿昌問。
「而且,車子還時常搖搖晃晃的。真不要臉,在那種地方就做那種不要臉的事,現在的年輕人真是大膽。」
「您有去察看車內的男女在幹什麼?」阿昌問。
「看是沒有看,我怎麼好意思看吶。古早人在講,如果看到人家正在那個那個,是會倒楣的。」
「您又沒看到,怎麼知道,人家在那個那個。」阿昌說。
「俗語說『未曾吃過豬肉,也曾經看過豬走路』(註八),車子晃得那麼嚴重,用肚臍想,也知道他(她)們在幹什麼。」
「搞不好,是您搞錯了?」阿昌問。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多』,不會搞錯的。」阿巧嬸接著說:「其實,這也不能全怪素芬,她那個不晟尪,整天只會『孝孤』(註九)燒酒不做事,酒喝了,又喜歡動手打素芬,難怪素芬會討客兄,換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的。」
「那車內的人,真的是素芬嗎?您會不會看錯了?」阿昌問。
「素芬我都看了快十年了,怎麼會看錯。」
「那個男人您認識嗎?」阿昌問。
「我是不認識,但那個男的我時常看到,他跟素芬在一起好像很久了。」
「那個男的長得怎麼?」阿昌問。
「四十來歲,長得很帥,又很『將才』(註十),看他的樣子,好像是一個大老闆。」
結束阿巧嬸的訪問後,原先對素芬堅決的講話,有信心的阿昌,此時也不禁起了疑心。
阿昌回憶起來,阿巧嬸口中所說的那部黑色賓士車,在巡邏時,似乎也曾經見過幾次。
其實,就誠如阿巧嬸所言,阿吉常暴戾恣睢,諒誰也會受不了的。
三天後,阿昌在巡邏時,遇到阿吉二夫妻,牽著手在逛夜市。阿吉向阿昌自豪地說,他已戒酒了,而且連續三天都沒有碰酒了。而素芬當場還買了飲料請阿昌,感謝阿昌多次處理她們夫妻的事。
看到兩夫妻恩愛的樣子,阿昌心裡感欣慰外,也消弭對素芬外遇的質疑。之後,連續幾天,也沒再接到素芬的報案電話。直到一週後,阿昌突然接到阿吉的來電。
「管區歹勢,再麻煩你最後一次,處理恁尪仔某的代誌,這次處理完,以後就不用再麻煩你了。」電話的那頭,阿吉的口氣,似乎有點消極低靡。
但讓阿昌更奇怪的是,這次是阿吉打來的,一般都是素芬打給他。阿昌問阿吉是何事,阿吉堅持不說,要阿昌過去就瞭解了。
當阿昌來到阿吉家中時,阿吉整身酒味,表情呆滯地坐在庭院的一塊石頭上,在阿吉四周的地上,散滿著一堆的菸蒂。
「阿吉,你怎麼又喝酒了?」阿昌問。
「你身上有香菸嗎?」阿吉沒有回答,反而跟阿昌要菸。
阿昌拿出身上的半包菸,遞交給阿吉。
「你老婆呢?」阿昌問。
「死在裡面了。」阿吉深深吸了一口菸後,黯然神傷地說。
「你說什麼?」阿吉的回答,讓阿昌感到驚訝震撼。
「在我們的房間裡,你進去看就知道了。」阿吉說。
阿昌急忙走到房間口,發現寢室內紊亂不堪,棉被有一半被置放於地面。而素芬穿著白色的連身睡衣,雙腳打開,靜靜躺在床上。當阿昌走近時,發現素芬的白色連身睡衣,上半部衣釦已被撕裂而露出雙乳,下半部的裙底,已被拉高至肚臍上,而素芬的褻褲,也被扯破拉至左腳膝蓋間。
阿昌小心翼翼地走至素芬的身旁察看,發現素芬張著嘴,兩眼瞪大,在頸部兩側可見似圓形的指壓痕,下體還存留似精液的液體。阿昌伸手在素芬鼻孔前察視,素芬似乎已氣絕身亡了。從素芬的死狀,從過往的經驗告訴阿昌,素芬是被姦殺。
「是誰殺了素芬?」阿昌急忙衝出庭院,問著一臉呆滯,正在抽菸的阿吉。
「我殺的。」阿吉的回答,讓阿昌感到意外,一個丈夫竟然會姦殺自己的老婆。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阿昌問。
阿吉望著天空,嘴唇顫抖著,情緒激動地說:「阮某討客兄。」
註八:未曾吃過豬肉,也曾經看過豬走路,指雖然不是見識很廣,但也略知一、二,形容人多少有些見識,並非完全無知。
註九:孝孤,指粗俗地叫人拿去吃。
註十:將才,比喻人很有才氣、很有大將之風,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的意思。
憂鬱18年
顫抖的雙手緩緩裝著子彈,腦海中浮現著種種不如意的過往,讓我心裡躁鬱難安而隱隱作痛。當彈匣上膛時,頹喪而焦躁不安的思緒,紊亂混淆我的思維,讓緊握槍把的手更加抖動。我腦海開始思慮著,槍是要置放在何處,是放在腰上的槍套上,還是⋯⋯
一股將槍口對準頭部的衝動,緩緩湧入我潰亂的腦海⋯⋯
§ 枷鎖
我是一個從警三十年的基層員警,也是一名被憂鬱症困擾多年的人。
我沒有一天是快樂的,甚至可以說,時時刻刻都活在痛苦之中。
我痛恨我的人生,我憤懣我的生活。
憂鬱成了我日常的習慣。
死亡是我時時刻刻的掙扎。
今天,我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
明天,我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活。
我就這樣痛苦活了十八年。
二十一年前,工作及感情均不順暢,加上自己大意不只賠光所有積蓄,反而負債二百多萬,同時又悲傷於失去我最為敬重的父親,重重的挫折,排山倒海地壓在我的身心,侵蝕我的思維。我情緒總是處於低落無望,心裡時常惴惴不安,意志更是頹靡不振。憂鬱、沮喪、恐懼、寂寞,一直籠罩在我的心裡,宛如織網般地難以揮去。
我擔任的又是工作繁重的警察工作,執勤時,隨時要繃緊神經,戰戰兢兢地完成每一項任務。
警察工作既冗長且繁雜,站在第一線的執法者,亦需有著高標準的自我要求。穿上服制時,只能盡職責,不能有脾氣,更不能有自我情緒。工作執勤時,只能有法理,不能有情理,更不能有自我主張。脫下制服,又卸不下那身份的金縷衣,不能有過剩的七情六慾,更不能越軌放任自我行為。
其實,在莊嚴面具下的我,只是一個很脆弱的正常人。
其實,在冷峻包裝下的我,只是一個想隨性的平常人。
§ 煎熬的人生
不只在心靈及工作上不順勢,生理上也有很多的狀態。所以在生理上、心靈上、工作上都滿目瘡痍的我:
這十八年來,感受不到,什麼是快樂。
這十八年來,懵然不知,什麼叫生活。
這十八年來,我不曉得,自己活下來的意義在哪裡。
身體狀況不好時、工作不順勢時、遇到小小挫折時,甚至說錯話、與人爭吵時,一些芝麻小事致使情緒低落時,總認為這人世間活著是一種痛苦,「輕生」的念頭不停在腦海裡閃爍,也認為只有如此才能結束這一切苦難。
「槍」是警察的第二生命,雖然在工作上,它一直保護我的生命安全,但這個時常伴隨我的身上,會「要人命」的東西,也時時可能要了我的命。
討客兄疑雲
「管區,你又來處理阿吉怹尪仔某代誌(他們夫妻的事)?」阿巧嬸問。
阿昌點著頭。
「怹尪仔某真壞(他們二夫妻很糟糕),每天吵架,辛苦了你們這些警察。」
阿昌笑著臉,依然沒有回話。
「是講,一朵好花插在牛糞頂,難怪查某會討客兄。」
「討客兄?」阿昌追問。
「管區,你不知道哦?整個社區都知道,你還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吶,是誰討客兄?」阿昌假裝不知道。
「就酒空吉仔(指阿吉)他老婆素芬。」
「素芬?」阿昌繼續假裝。
「管區,我跟你講,但不要跟別人說,是我...
作者序
前言:
這是我的第二本小說,但卻是我第一本完整的小說,也是我預定出版的第一本小說(第一本係一長篇小說,內容尚未修改完成,所以並沒有出版),裡面共有五則中篇的小說,其中大都係筆者從警以來,所處理的案件改編,另一篇是我個人半自傳的故事。
我是一個任職三十年的警察,這三十年警察生涯,也處理過大大小小的不少案件,兇殺、自殺案當然也少不了。
在兇殺、自殺現場處理時,有別在電視看新聞報導。在現場,宛如是看一場4D的電影,不僅身歷其境,也因常見到亡者家屬對生離死別的悲哀,及兇嫌事後的懊悔,而感同身受,但也感觸良多。
每一個案件的背後,總是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我改編一些真實案件,用小說的方式來敘述,除了闡述故事背後那段不為人知的悲哀外,也著述當事者當時的心境,及悲劇發生後的感慨。
「衝動」幾乎是這類案件的導火線,我看過太多家屬的「惙怛傷悴」,也看過太多的「悔不當初」,一時衝動總是換來無限的後悔。其實有很多案件,是可以預防悲劇發生的,但問題是如何控制那「一時的衝動」。
其實,我也是一名超過二十年的憂鬱症患者(在《憂鬱十八年》文中有詳細描述,在此不多敘述),常常為了「我為什麼要活著」而苦惱,也歷經多次「輕生」的心路歷程,但終究克服了「衝動」,沒有走上絕路。雖然過程是艱難萬苦,心裡也總是有「痛不欲生」的悲愴,但我也很高興,至今我沒有放棄我自己。
在一則探討安樂死的新聞中,一名七十多歲得了癌症末期的老婦,為了身體極度的疼痛,選擇了安樂死。但就在執行安樂死時,看到陪她幾十年的老公,那既深情又無助的眼神,她放棄了安樂死。身體已非常虛弱憔悴的她,在受訪中說,她從老公的眼神知道,他捨不得她走。雖然她可能只剩下幾個多月的生命,雖然她的身體是疼痛難耐,但她不能那麼自私,現在就丟下他,因為她知道她老公,現在還是很需要她的。
「責任」曾造成我的壓力及負擔,卻也是我人生的救命丹。「責任」是我最敬愛的父親從小給我的教誨,所以從小我的觀念就是「為別人而活」。也因為這種個性及性格,常造成我不快樂而憂鬱,但也因為是如此,而讓我存活至今。我知道,我應該活下來,因為我非常不喜歡,因為我的錯誤,造成我身旁的人痛苦,即使我活得非常痛苦。
有很多人總是懊悔,自己曾做的錯事,總是想「如果能再來一次」,他們一定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但有些事,是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筆者想借用真實的案例,及自己的心路歷程來告訴讀者──死,一定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為自己找一個活下來的理由,給自己一個燦爛的明天。
最後,在此感謝我的摯友,住新北市雙溪區泰平里的曹昌義先生,本書能誕生,全賴昌義兄多年的鼓勵及支持,才得以完成。
最後希望大家能喜愛我的小說,能給我更多支持及鼓勵。
謝謝。
前言:
這是我的第二本小說,但卻是我第一本完整的小說,也是我預定出版的第一本小說(第一本係一長篇小說,內容尚未修改完成,所以並沒有出版),裡面共有五則中篇的小說,其中大都係筆者從警以來,所處理的案件改編,另一篇是我個人半自傳的故事。
我是一個任職三十年的警察,這三十年警察生涯,也處理過大大小小的不少案件,兇殺、自殺案當然也少不了。
在兇殺、自殺現場處理時,有別在電視看新聞報導。在現場,宛如是看一場4D的電影,不僅身歷其境,也因常見到亡者家屬對生離死別的悲哀,及兇嫌事後的懊悔,而感同身受,但也感觸良...
目錄
一、推薦序
二、序
三、前言
四、無言花
五、玩頭小鬼
六、討客兄疑雲
七、好好地再愛我一天
八、憂鬱十八年
九、後記
一、推薦序
二、序
三、前言
四、無言花
五、玩頭小鬼
六、討客兄疑雲
七、好好地再愛我一天
八、憂鬱十八年
九、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