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評論古典戲曲,也只有遵循這一條正確的途徑,才能取得應有的收穫。近年來經常在報上讀到老烈的評戲文章,作者雖然自謙為”外行”,其實是深深懂得京戲的里手。他不是單挑,而是全梁上壩地動用了詩、畫、種種藝術手段,以獅子搏兔之力抓位每山戲的節骨眼,加以分柝、評論使讀者如在劇場,筆飛黑舞,點到即止,而全體俱活,有餘不盡,不能不說是一種嶄新的創新。在評論之餘,作者還提到演員,多半是今天舞台上的菁英。不能不使我感慨的是,當年曾在我筆下出現過的藝人,絕大多數都已退下了舞台,三十年為一世,何況一晃就是四十五年。像許多地方戲曲一樣,京戲今天也陷入不景氣的困境,被有的論者稱為夕舊藝術。有心人也提出了不少意見,力圖振興。我想戲是活在演員身上的,過去人們口頭上不說某戲,而說聽某角,就是這個道理。近代的戲劇評論,從《菊部論談》開始,主要也是名演員的傳記匯錄。抓緊時機,加強戲曲教育,培養一大批新人,從他們身上使京劇的優良傳統得到繼承,進而發揚光大,才是今天應該努力進行的、建立在堅實基礎上踏踏實實的工作。那麼,老烈在九十年代問世的書也將成為繼往開來有歷史意義的著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