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致謝辭
非常感謝我奇妙的編輯菲歐娜.甘迺迪和宙斯出版社卓越的團隊促成這本書的誕生。並以同等感激之心謝謝我的經紀人凱特.賀頓,她很有耐心且一直鼓勵我,從一開始在這部作品還很不成熟的時候,就對它很有信心。
謝謝我的第一批讀者,蓋爾斯、迪普、蘇西、波比、貝詩、海倫娜、威爾和法蘭辛,還有給我支持和提供具建設性意見的創意寫作坊成員克提斯.布朗,以及每一位鼓勵我讓我可以堅持到最後完成書稿的人,特別是我的母親,艾嘉莎和蘇菲。
遲來的感謝獻給我在天上的父親,他啟發我從小對書的熱愛。我希望他會喜歡這本書。
這是一段漫長但令人興奮的旅程。
艾娃.約瑟夫科維奇
倫敦 二0一八年一月
推薦序
羽毛的力量
兒童文學評論家 柯倩華
英國童書作家艾娃.約瑟夫科維奇在父親經營的書店裡度過了童年愉快的時光,長大後在大學主修英國文學,一直是熱愛書的讀者,沒有成為作家的想望,直到她開始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議題。
她的職場工作是提供教學輔助資源給教師,她發現教師們經常需要幫助因親人生病或死亡而陷入悲傷憂鬱的學生,但每個小孩的情況不盡相同,而一般教師教學工作繁重,就時間精力和心理專業裝備而言都不可能滿足小孩的需要。她回想起自己的經驗,親愛的父親在她中學時驟逝,當時雖有好友和老師熱心幫助,她仍經歷了難以言喻的痛苦悲傷,無法訴說自己的感受又不知如何尋求幫助,於是開始逃避問題和掩飾自己真正的感受,刻意使自己非常忙碌並假裝若無其事,但漸漸變得沉默,自我封閉很長一段時間。雖然她像大家一樣讀書、長大,但沒有處理好的傷口仍有出奇不意的影響。她希望提醒大家更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問題,也鼓勵掙扎中的青少年尋求適當的幫助,因此創作了她的第一本青少年小說《神秘色彩小偷》。她相信說出青少年心聲的書,可以幫助他們藉由閱讀更認識自己和所處的環境,得到自信與力量。
故事主角是十二歲的女孩伊莎,她的母親在醫院昏迷中,父親受到打擊而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意味成人也需要幫助),使她面臨家庭失能 (例如沒有正常的三餐食物) 和親子關係的難題 (她和爸爸彷彿活在兩個平行時空)。她最好的朋友露露不知為何與她惡意斷交,而有些同學不知如何面對她的悲傷而有無心但殘酷的反應,使她面臨人際關係的障礙。她做惡夢出現黑影人的同時,房間牆上的色彩神秘的消失了,令她驚駭不已。而不可告人的罪疚感日益侵蝕著她,使她否定自己並難以信任他人。即使她每天努力像大家一樣坐在教室裡上課,這些顯然更重要而切身的問題卻占據了她全部的心思。「我必須告訴某個人」,她渴望被理解,希望有同伴連結,也企圖訴說真相,但也一再拒絕別人的好意和關心,以維護自尊與安全。讀者細讀這些矛盾,以及她如何選擇信任的對象,更能體會成長與人性的真實。作者鋪排她一步、一步落入陰暗冰冷封閉的深淵,然後又一步、一步奮力回到光亮和溫暖的世界,合情合理又充滿驚奇的情節非常動人。
故事有動人的力量來自高明的文學寫作,作者在書末的謝辭是向長期抗戰般的創作過程致敬。她不僅修改而是重寫書稿很多次,在學習和練習中不斷尋求好意見,終於完成她的理想──不只是敘述連續事件,而是創造一個有觀點和情境的世界,讓角色立體鮮活的發出各自獨特的聲音,演出悲喜交織的人生。她大量運用比喻、象徵、對照和對比,穿插埋伏線索,使情節有層次的逐漸開展視野 (如五次夢境描述)。
一開始黑影人在迷霧裡,就此設定下謎題:第一次夢境以視覺、聽覺和嗅覺經驗表現對伊莎的影響。壁畫顏色的消失暗喻伊莎的現實生活逐漸落入憂傷的黑暗與蒼白,然而父親的「彩色」稱讚又暗示她的特質與潛能。校史具有過去與現在相連的意義,呼應壁畫裡的人生大事,即使是黑暗的一日也應該接納和正視。戲劇「馬克白」和畫家達利都有象徵意義。第二章提到伊莎前一天去醫院和第三章托比問她是否趕時間,乍見輕描淡寫後來才知是關鍵伏筆。作者也擅用衣服配件和場景描繪來塑造角色,例如:琳恩姑姑和校長,生動刻畫的同時也提醒讀者以貌取人的主觀成見可能造成誤會。
對青少年而言,認識和肯定自己的天賦才華很重要,認識和承認自己的盲點偏見也很重要;學習理解和尊重別人的感受很重要,學習超越別人的惡意與嘲諷也很重要。許多留白的寫法提供讀者思考空間,例如:伊莎為什麼因為爸爸在旁邊而不進病房?她為什麼不去擁抱哭泣的泰莎奶奶?畢竟我們閱讀別人的人生是為了能思考自己的答案。
書裡有與台灣不同的文化差異,在此向讀者說明。英國的學制,中學是十一到十五歲就讀七到十一年級,有五個學級。十六歲到十八歲的兩個學年稱為第六學級,為讀大學做預備。在英國駕車是靠左行 (台灣是靠右行),因此駕駛座在車裡的右前方 (台灣是左前方)。不同的社會環境,對照出相同的人性需求。每個在困境裡的人都知道超越現實需要力量,但,力量從何而來?
伊莎為了媽媽奮力演出,見證愛的堅韌與光亮。陪伴她向光前進的是好友托比和小天鵝毛頭,前者雖有肢體障礙卻有強壯的手臂,後者雖然弱小卻有帶來幸運和盼望的翅膀,兩者互相印證人與大自然都有新生的可能。以為自己力量薄弱或困於憂傷網羅的青少年讀者,能在本書裡體會到羽毛的力量而對自己的人生有色彩繽紛的期待,是作者深切的用意,也是譯者衷心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