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日本國立大學法人岡山大學名譽教授、和歌山信愛大學教授/ 大橋功
筆者與研究團隊投入美術鑑賞學習指導之研究已經過了二十幾個年頭。最早可追溯至二〇〇三年針對全國中、小學教師的調查研究。當初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多數的教師在美術寥寥無幾、有限的授課時數中不太願意另外安排時間進行鑑賞學習指導,也發現教師們對鑑賞學習的理解還停留在認知的、知識灌輸的、偏向學科主義的傳統教育思維,對於為何進行鑑賞學習指導的認知明顯不足。
為此,研究團隊出版了〈西洋美術101鑑賞導覧手冊〉與〈日本美術101鑑賞導覧手冊〉,協助國內教學者提升教學知能、進行教學設計、構思學習內容。也編制、出版了二十多篇的教案範例,採用「對話式鑑賞」、「作品比較之鑑賞」、「遊戲鑑賞」、「資訊科技融入鑑賞」等一種或多種之教學策略,提供教學者參考、活用在實際授課場域當中。
爾後,有許多教學者參考這些教案範例並進行教學設計、實踐在教學中,讓我們看見教學研究的成果,但整體來說,國內教學者對於鑑賞學習的理解仍舊不足,對於進行鑑賞學習指導依舊意興闌珊。研究團隊再次進行調查研究。這一次我們發現,比起一般知識灌輸的學習,教學者對於培養學習者「思考力、判斷力、表現力」的鑑賞學習活動,在進行評量時有不知如何著手的無助感與無力感。
因此,研究團隊引用了「實作評量」中「評量尺規」的概念並開發了「鑑賞學習評量表」。這是一種質性的評量方式,且其使用方式已翻譯成多種語言,並有許多學校老師參與實踐研究,互相交流其研究成果與建議。臺灣、加拿大、美國、中國各國的老師也一同參與在其中。在這當中我們發現,與臺灣老師多次交流令我們獲益良多。
於是,集結了日本國內外研究成果之〈不一樣的美術鑑賞課——日本鑑賞學習評量表〉一書問世。書中介紹了「鑑賞學習評量表」的概念及使用方式,也介紹了使用「鑑賞學習評量表」進行教學設計的方法。我們也特別在「第二部 使用『鑑賞學習評量表』」中,收錄了利用各種觀點編製而成教學設計,並在其中標示了各個等級的學習表現供教學者參考,希望透過這樣的提案幫助教學者為自己眼前的學習者量身訂做合適的教學活動。今後,研究團隊希望能和臺灣的團隊們一起,協助各位教學者運用本書,讓鑑賞學習指導變得更有效果。
此次非常感謝翻譯吳崇萍老師、張美智老師克服了許多困難促成翻譯書的出版。也感謝許多參與在實踐研究研究的老師們,給了我們許多具有啟發性的建議。非常謝謝您們。衷心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夠促進今後臺日美術教育實踐研究之交流。
推薦序
中華民國兒童美術教育學會理事長/ 萬榮瑞
鑑賞學習指導從看見、觸摸、發表、歸納、理解,到想像創造,過程由淺入深、討論熱絡。能讓兒童仔細面對藝術作品,將發現、思考結合自我的生活經驗、知識,而產生衝擊和感動,進而啟發出新的思維和創作動能。
廣達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徐繪珈
培養學生從認識藝術開始,透過作品欣賞,了解藝術家如何藉由創作傳達對觀察、關懷與批判,經由思考及反思建構出一套屬於自己清晰的邏輯概念。藉由美感體驗的學習管道,促進多元感官發展、激發創新思考,進而達到團隊合作與分享的精神。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授/ 李崗
我看見有一群願意為學生打拼的熱血教師,努力吸收各種的教育新知,不斷提昇自己的專業素養,勇敢組織成長社群,在臺灣的校園裡,開始嘗試「不一樣」的美術鑑賞課。面對作者热情無私的分享,讀者應該練習提出一連串的追問,例如「鑑賞是一種學習力,還是思考力?」、「這些提問是怎麼想出來的?」。讓自己走入對話的教學世界,這樣我們才可能:在本書「聽見」心裡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