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國立台灣文學館前館長鄭邦鎮
2020年被認證為「世界記憶國家名錄」的台灣白話字文學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除了珍惜、保護以外,更需要傳承及開展。
台灣羅馬字協會創會會長張復聚
這本冊證明:台灣人母語白話寫作 ti 1880年代就有。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丁鳳珍
白話字文獻是咱祖媽祖公送hou咱台灣kiaN孫e禮物, hoo咱chiaN做台語文好額人。
作者序
台灣新文學源自台語白話字
蔣為文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
我們出版這本選集的主要目的是讓社會大眾認識台灣新文學源自台語「白話字」(Pe̍h-ōe-jī),而非受到中國五四白話文運動之影響。不僅如此,中國白話文運動其實某種程度是受到台灣的啟發!
白話字在早期也稱為教會羅馬字,現在也被稱為台灣字。白話字可以說是台灣文學近代史上白話文運動的始祖。白話字不只影響了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的台灣人民,甚至還影響了19世紀末中國的文字改革運動及當代台灣母語文學的發展。
清國時代福建人「盧戇章」學習傳教士的白話字後自行研發一套拼音文字方案並於1892年正式出版《一目瞭然初階》。該書被譽為中國拼音文字的第一種方案和第一種著作,盧戇章也被譽為中國拼音文字改革的先驅。盧戇章曾來到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見習日文假名的使用方式並模仿採用漢字偏旁的簡單筆畫研發出《中國切音新字》。可見中國最初的文字改革源自福建,而福建又受台灣影響。
在台灣,巴克禮牧師於1885年在台南創辦《台灣府城教會報》。該報紙在1920年以前已經刊載很多以台語白話字書寫的現代文學作品。譬如,1886年1月《台灣府城教會報》第7期有一篇小說叫做〈Ji̍t-pún ê koài-sū〉(日本的怪事)。這篇小說內容主要是講一個貪心的旅館老闆被一個佯裝作老狐仙的客人騙錢的故事。這篇小說不但比「追風」的〈她要往何處去〉(1922年)早,也比「賴和」第一篇小說〈鬥熱鬧〉(1926)早了40年,甚至比中國五四運動倡導者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1918)或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1917)早了三十多年!
《台灣府城教會報》培育了不少知名的台文作家,譬如林茂生(1887-1947)、賴仁聲(1898-1970)、鄭溪泮(1896-1951)等。林茂生為國立成功大學的第一位台籍教授並擔任首任圖書館館長10年。林茂生不僅是台灣的首席教育家,也是台灣白話字文學的導師!其學問遠超過中國的胡適及魯迅,為當時台灣第一人。
林茂生分別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文學士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林茂生以《日本統治下台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為博士論文,成為台灣第一位關心教育議題而取得博士學位的台灣人。林茂生教授一生熱心奉獻於教育的工作,受其教誨的學子無數。林茂生教授不僅精通日文、英文、德文等外文,林茂生本身也精通台語白話字,且在《台灣教會公報》用白話字撰寫〈新台灣話陳列館〉專欄支持與實踐台灣語文的現代化、標準化並建構以台灣母語為基礎的「台灣學」教育。林茂生於1908年就用白話字發表他在日本留學的見聞記〈日本消息〉,比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早9年。可惜,這麼優秀的教育家卻於1947年3月11日遭中國國民黨特務非法逮捕並殺害。台灣羅馬字協會及蔣發太孫玉枝台語文教育基金會等團體因而推動每年3月11日為台灣教師節以紀念林茂生教授對台灣教育的貢獻。
台灣人光榮的文學史
陳慕真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至今,台灣人不曾擁有自己的國家,不曾有過光榮建立自己國家的歷史。不過,或許很多台灣人並不知道,我們擁有光榮的文學史—台語白話字文學的歷史。
從十九世紀末期的1885年開始,台灣人就已經使用「台語白話字」文字系統來寫作,並以此出版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累積了豐富的文學作品和珍貴的文獻。台灣人透過白話字實踐「言文一致」的文學史,比中國於二十世紀的1919年才發起的「五四運動」還要更早。
長期以來,主流的文學史多將台灣新文學界定在1920年代,由受到中國五四運動影響的張我軍提出「建設白話文學」的主張、發起「新舊文學論戰」作為開端。接續在1920年代以後,1930年代興起的「台灣話文論戰」進一步討論以普羅大眾為對象的台灣文學究竟要使用「中國白話文」還是「台灣話文」來書寫,以及圍繞著如何書寫台語的問題。
事實上,我們若跳脫單一的漢字文學史觀,就可知早在1920年代以前,在台灣民間,就已經存在以台語白話字創作文學的歷史。白話字文學不僅提早實踐1920年代「新舊文學論戰」主張新文學應該使用白話文來創作的理念,也超越當時對於「白話文」究竟是「中國白話文」抑或「台灣話文」曖昧不清的見解,甚至也跳脫了1930年代台灣話文陣營拘泥於以漢字來書寫台語所遇到的種種困境和爭議。台語白話字文學在西歐基督教文化的傳播下,受到世界母語文學潮流的影響,從發軔之初就明確的使用台灣人民族母語的書面語,創作出口語、白話的現代台語文學。由此觀之,我們可說台灣新文學是從1880年代的台語白話字文學開始的。
白話字文學除了在台灣文學史上扮演先鋒的角色以外,在文字和文體的改革上也有重要的貢獻。白話字打破漢字/文言文掌握在少數讀書人統治階層的位階,達到書寫的民主化。白話字也建立台語的書面語,使台灣文學很早就完成「言文合一」的現代化。就文學形式和內容而言,白話字文學的文類各項皆有,題材多元豐富,內容五顏六色,並深具現代性及知識性的特色,文學舞台則涵蓋台灣和國際。
為了讓更多台灣人認識台語白話字文學的意義及重要性,本書特別精選1920年代以前的白話字文學作品,分為詩、散文、小說。其中,散文類再依照書寫題材分為:現代教育、報導文學、文化論述、醫療衛生、自然書寫、性別書寫、動保意識、現代科技、國際見聞共9類,總共60篇經典文學,以原汁原味的原文重現。
這些作品如同一顆顆的鑽石,在一百多年前的台灣文學史長夜上,暗自閃爍。如今,將要透過你的閱讀,再次散發出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