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從虱目魚到台灣旗
「綠色逗陣」成立於二○○八年綠營敗選之際,旋即於二○○九年元旦在電台開播節目,以「外爭主權、內挺人權」的堅定理念,旨在為台灣前途和社會正義發聲。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造成高雄小林村滅村巨災,一時間,台灣民眾在網路上動員起來,從風災影響的即時發布、到災後重建,展現比政府更全面的救災能力。綠色逗陣團隊當時提出「樹苗計畫」,安排「陪伴家庭」積極協助小林村倖存戶,「樹苗計畫」在二○一五年告一段落。綠逗八年來戮力經營的廣播節目,也已於二○一六年初結束,團隊重組轉型為言論網站,向海內外徵求稿件。這一年來,我們發現來稿文章主題多元、立論精闢豐富,於是精選其中具代表者,輯成《逗陣看台灣》。
《逗陣看台灣》分為六個單元,包括探索台灣定位、土地和歷史的「認同與人文」,剖析各類社會議題的「社會探針」,針砭現實政治的「政治透視」,關懷司法體制與人權的「司法正義」,放眼世界的「國際觀察」,以及感時懷思的「綠逗謳歌」。
從海外投稿,我們認識一段以冰上石壺(Curling)競技,匯集熱情與意志所追尋的奧運夢;從威斯康辛州立大學(麥迪遜校區)成立的布袋戲團,進一步了解海外台灣人在當地宣揚台灣文化的努力,布袋戲團上演的劇碼包括民間童話故事「虎姑婆」、泉州移民來台的「周百萬」醒世故事、外國人在台灣「福爾摩沙的馬偕醫師」,以及關涉原住民文化的「日月潭傳奇」;潘美智撰寫的〈「台灣旗」的誕生始末及背景〉,則讓我們明白,近年在海內外台灣人聚會場合,時常見到的左右綠色長條,中間白色為底上有綠色台灣島的「台灣旗」,如何於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時誕生,此文刊於綠逗網站後,被報紙、網路轉載,留下創作「台灣旗」的第一手珍貴資料。
「社會探針」單元,兩篇截然不同況味的文章,突顯出本書在社會議題包羅的廣度。一是陳建志紀錄自身多年潛水接觸綠島石朗海域具有千年歲數「大香菇」(一種微孔珊瑚獨立礁)的美麗體驗,雖因二○一六年九月莫蘭蒂颱風造成大香菇崩然傾倒而感失落,卻也能轉化為一股深刻的想念,只因他的經歷已經銘刻於心。另一則是張勝源以詼諧機智的對話在〈有合法的執法人權才能有保障〉一文,探究立法與執法之間如果產生落差,戕害人權的事件如何難以避免。
「政治透視」和「司法正義」兩個單元,無論就轉型正義、黨國舊制餘虐、特務遺毒、司法體制弊端等主題,多是回應當下現實的評析,其中也包括前瞻啟發的論述,如蘇瑞鏘倡導建立專屬台灣人民的人權雙十節,以及鄭文龍強調法官選舉與法官評鑑相互搭配的重要。再者,鄭麗伶在〈九二虱目魚的悲歌〉一文,從居住在美國中西部,早先可買到來自南台灣的虱目魚,到晚近美國市場只進口菲律賓虱目魚,探討南台灣虱目魚養殖協會在與中國進行虱目魚契作,如何從小幅讓利到被綁架,進而試圖影響蔡英文政府「承認九二共識救漁民」,這類對台灣社會進行潛移影響的中國因素,發生在各種層次、不同方面,不能輕忽漠視。
「國際觀察」選錄與台灣息息相關的議題,例如:川普選上美國總統及其執政理念、太平島為什麼不該是島、南韓建立「薩德」防禦系統對周邊地理政治可能產生的連鎖影響,本書皆有述及。而「綠逗謳歌」單元,李淑媛的兩首台語詩──〈後生的目屎〉和〈紅樹林之戀〉,展現台語的韻味與鏗鏘,莊柳芬寫的〈還願〉,氣氛迴腸繚繞,提供《逗陣看台灣》感性的面向。除此之外,綠色逗陣網站每周更新邱顯洵繪製的漫畫,針對時事進行切中要害的嘲諷,讓網站評論形式更豐富,我們特別在本書中精選數幅,以饗讀者。
概括《逗陣看台灣》的內涵,可說是「從虱目魚到台灣旗」,一方面觸及最當下的論辯,比如產生「九二虱目魚」的政經環境;一方面探索追求台灣的國家定位,期待讓「台灣旗」自在飄揚。後者或許困難重重,但「綠色逗陣」相信:「目標正確要比過程輕鬆重要,理念堅定要比選舉勝利重要;民主的真諦不在附和主流民意,而在啟迪民眾獨立思考,追尋共同未來。」
美麗的台灣地處太平洋周邊,受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海板塊擠壓,形塑出具有高聳山岳的島嶼,不但有生物多樣性,也成為南島語系發源的一部分。當我們遊歷到環太平洋南美洲的祕魯馬丘比丘,或到南島語族最東邊的復活節島,都可找到與台灣的淵源。正如電影《普羅米修斯》在探尋地球人的起源,我們不免也想問:「我們到底從哪裡來?」在台灣島上紛擾的問題,從族群、身分認同、歷史詮釋、到國家主體,針對文化價值進一步的認定,或能提供台灣未來出路的答案。
《逗陣看台灣》編輯小組成員:王美琇、水瓶子、廖美、孫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