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獲2001年英國卡內基兒童文學獎
★獲好書大家讀活動推薦好書
名人推薦:
都市叢林的倖存經驗
張子樟
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非洲國家紛紛脫離英法荷等國的統治,獨立建國。但長久接受殖民統治,突然獲得自由,準備不足,倉促立國的國家開始進入內戰時期,出現了許多獨裁者,老百姓生活並未獲得實質改善,所謂¬「民主」往往變成只是口號。部分有志之士公然在國內外批評軍事統治者或獨裁者,釀成更多的悲慘事件。《真相》(The Other Side of Truth)中的爸爸是個直言坦率的新聞記者,毫不保留的在服務的報紙上批評「銅釦子」統治者,結果付出媽媽的生命作為代價,只得先把紗黛和孚密姊弟先偷渡到英國,再設法離開奈及利亞。
八年級的莎黛目睹媽媽慘遭槍殺,帶著五年級的弟弟孚密,跟專做偷渡工作的婦人到達水泥叢林的灰色倫敦,卻被棄在機場外面,開始一段可怕的冒險歷程。由於擔心爸爸安全,姊弟倆不能表白身分,不能說實話﹙這跟媽媽一向教導的相反﹚。在寄養家庭裡,受到收養者兒子凱文的嘲諷與刁難。開始上學後,雖然結交了好友瑪莉安,卻被班上兩個惡女多娜和瑪夏不斷羞辱與欺負。她們不讓她交作文作業,要她在同學和老師面前丟臉。兩人又逼她去偷竊,在身心俱十分疲憊的狀況下,她終於向瑪莉安說了實話,沒想到瑪莉安早就知道她所做的事情,因為她自己也曾有類似經驗。學校裡同儕的欺壓排擠動作讓人讀起來怵目驚心。同是同樣膚色的人,在白人世界中求生存,還要互相迫害,這種心態令人不解。
作者貝佛莉.奈杜(Beverley Naidoo)以主角紗黛為敘述者。她筆下描繪的是政治迫害事件所造成的冒險與僥倖的故事,與從前以怒海、荒島或蠻荒地帶為主要空間的冒險故事不同。《真相》動用了飛機、火車、汽車等現代交通工具,主角面臨的冒險是如何與同儕抗衡和設法救出被困在獄中的父親。故事以悲劇開始,但紗黛姊弟的冒險追尋旅程並沒有以悲劇收場。作者巧妙的在故事結尾處安排了戲劇性的轉折,紗黛找到「七點新聞主播」,以電子媒介的力量救出父親,使得讀者在情節緊湊且毫無冷場的敘述中,獲得閱讀的快感,同時為紗黛的成功與幸運歡呼。故事強調的是,只要主角憑藉堅強的意志和不凡的智慧,便能擺脫威脅生命安全的絕境。
故事在作者精心構思下,行文清爽通暢。她採用了插敘法,敘述紗黛在倫敦生活中遭遇的種種困難時,不時插入母親和父親在家鄉生活中的言語勸誡與經驗傳承。只要讀者稍微用心,並不會覺得閱讀不易,反而因插敘的運用得當,使得故事的背景資料更為完善。雖然是篇虛構的故事,但情節中卻包含了三個真實人物:因抗議家鄉被污染、剝削而被處以絞刑的奈及利亞作家肯恩‧沙羅威瓦;獨裁者奈及利亞阿巴恰將軍和索馬利亞的殘暴總統巴爾。這幾個真實人物的融入,使得故事更接近以真實人物為背景的歷史小說。讀者透過這本作品,可以想像或揣摩出其他一些非洲國家人民的悲慘遭遇。
作者同時擅用現代民主國家行政、司法和立法之外的第四種力量─新聞媒體─來協助解決主角紗黛的難題。父親擔任的批評角色是公正敢言的新聞記者身分。他犀利的文筆逼使暴虐的統治者遽下毒手,準備動手幹掉他,沒想到因此更引起國際間的惡評。他在獄中絕食,促成新聞界的大肆報導和抨擊,逼使英國政府最後不得不釋放他,並允許他們一家人以難民身分留在英國。然而,運用新聞媒體最徹底的是紗黛。她使出絕招,親自在電視臺外面苦候「七點新聞主播」,讓他找出「真相」,充分發揮現代電子媒介的影響力,把真相告知全世界。當同情與抗議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傳來時, 紗黛父親獲得釋放,變成是遲早的事。
作者身受種族隔離之苦,曾寫過南非三百萬黑人被迫遷移至貧瘠且過度擁擠的「家園」的故事《火之煉》(The Chain of Fire)一書,因此本作品的重心在於促進並激勵孩子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擺脫種族主義和不公正的心態。書名《真相》在於強調:人在緊急情狀下,有時不說實話是不得已的;但即使在不說實話時,揭露真相依然是最後的目標。因此,書中的爸爸說:「即使是孩子,也該反對惡勢力,否則 惡勢力會越來越囂張!」死去的媽媽生前也一再告誡紗黛要說實話,因此她偷瑪莉亞家的打火機,覺得十分羞愧,但她最後還是說了實話,得到瑪莉安的諒解。
這本倖存故事背景安排在主角擁有部分自由行動的倫敦,間接提昇了主角的自主能力。所以滿懷孺慕之情的紗黛,在飽嘗連串的感情苦楚的煎熬和折磨後,由於堅毅的個性和斷然的決定,終於使得自己和弟弟能與父親團聚,在異國呼吸自由的空氣,過著另一種免受欺辱和脅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