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位哲學大師與學子面對面,暢談其學思歷程、畢生關注的學術重心,以及人生。
***
本書集結《哈佛哲學評論》一九九一至二○○一年之間進行的訪談,受訪者皆為當代英美哲學界各領域首屈一指的人物,包括劃時代鉅著《正義論》作者羅爾斯、符號學權威艾柯、實用主義大將羅逖、邏輯學家蒯因、康德復興健將艾勒森,以及帕特南、卡維爾、曼斯菲爾德等十四位。
面對大師級人物,訪談的學生發揮鍥而不捨的求問精神,亦不規避更大的哲學問題,諸如:「一開始,你是怎麼對哲學產生興趣的?」「你研讀哲學的目標為何?」「為什麼你認為哲學很重要?」等等,受訪者的思路經過抽絲剝繭,在問答之間,論點益發顯得透徹。
每篇訪談之前的導讀,為各門哲學主張提供了具體而微的座標;而各篇訪談針對受訪者的所長展開,對話主題涵蓋法律哲學、邏輯、形上學、文學、政治學等範疇,既展現哲學在人類知識體系中的多元面貌,亦可看見一個哲學家如何能對當代做出貢獻,更為未來學者指出了可能的方向。
譯者簡介:
傅士哲
臺北市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哲學博士候選人,曾於該校擔任講師,教授邏輯、科學哲學等科目;現任教於高雄義守大學通識中心。譯作包括《哈佛新鮮人:我在法學院的故事》(先覺);《從礦工少年到哲學家》(時報);與謝良瑜合譯《美麗境界》(時報);《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大塊)。
目錄
前言 湯馬斯.史坎蘭(Thomas Scanlon)
編輯記要 費尼斯.厄本(S. Phineas Upham)
1 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留下記錄
2 希拉里.帕特南(Hilary Putnam)︱論心靈、意義與實在
3 溫貝托.艾柯(Umberto Eco)︱符號學與實用主義
4 哈威.曼斯菲爾德(Harvey C. Mansfield)︱論政治哲學
5 威拉德.蒯因(W. V. Quine)︱透視邏輯、科學與哲學
6 亞倫.德蕭維奇(Alan Dershowitz)︱論法律哲學
7 理查.羅逖(Richard Rorty)︱邁向後形上學之文化
8 亨利.艾勒森(Henry Allison)︱個人與專業
9 麥克.沈岱爾(Michael Sandel)︱論共和主義和自由主義
10 寇納.威斯特(Cornel West)︱行動之哲學信仰
11 史坦利.卡維爾(Stanley Cavell)︱哲學生命的反思
12 亞歷山大.內哈瑪斯(Alexander Nehamas)︱論哲學生活
13 科拉.戴蒙(Cora Diamond)︱「現在太陽上幾點?」
14 彼得.盎格(Peter Unger)︱科學與哲學的可能性
前言 湯馬斯.史坎蘭(Thomas Scanlon)
編輯記要 費尼斯.厄本(S. Phineas Upham)
1 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留下記錄
2 希拉里.帕特南(Hilary Putnam)︱論心靈、意義與實在
3 溫貝托.艾柯(Umberto Eco)︱符號學與實用主義
4 哈威.曼斯菲爾德(Harvey C. Mansfield)︱論政治哲學
5 威拉德.蒯因(W. V. Quine)︱透視邏輯、科學與哲學
6 亞倫.德蕭維奇(Alan Dershowitz)︱論法律哲學
7 理查.羅逖(Richard Rorty)︱邁向後形上學之文化
8 亨利.艾勒森(Henry Allison)︱個人與專業
9 麥克.沈岱爾(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