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與羊
從約翰福音十章看牧養關係
耶穌對於牧養關係的比喻是這樣開始的。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約翰福音十:1-2)
這告訴了我們,在牧養的世界中,好牧人與假牧人都是同時存在的,在羊群的身邊隨時都會有邪惡的賊與強盜。
如果事情不是這樣,耶穌就沒必要特地稱自己為「好牧人」了。假牧人不是火熱地透過愛主的心,把牧養羊群看為有意義的神聖使命的牧者,而是透過養羊去賺取利益,並且對汙穢之事有貪念的人。我們也常常會因為聽到墮落的牧者用錯誤的教導,把牧養狀況搞得亂七八糟的消息而感到憤怒和挫折。
然而,在接受這些消息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感到奇怪,因為,雖然不是所有失敗的人都是假牧人,但是在很久以前,主已經用祂的話語告誡過我們,這種人常常存在於有羊群的地方。
有羊群的地方隨時都會有假牧人,有好牧人的地方也必定隨時有像披著羊皮的狼一般的盜賊。
因此,我們在活出信仰生活的時候,只有像鴿子一般的純潔是不夠的。在思想與生活當中,不能只有鴿子一般的純潔,也要有像蛇一般的智慧。如果沒有正確理解神的話語和辨別諸靈的智慧,要保守自己的靈魂絕非易事,特別是在現今社會當中,到處流傳錯誤又扭曲的教導,使得這個問題更是嚴重。
從門進去的牧人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夠辨別好牧人與假牧人呢?耶穌這樣告訴我們:
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約翰福音十:2)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約翰福音十:7) 耶穌會這樣說,是有當時文化背景基礎的。
以色列人並不是把羊群聚集在同一個地方,然後用餵食牠們飼料的方式養羊,而是領著羊群到有牧草的地方讓牠們吃草。正因如此,當時就有許多讓羊群聚集起來過夜的羊舍。趕緊地把小石子或岩石塊堆積起來,築成矮矮的籬笆,然後再用長木棍橫放,完成出入口,那個入口就被看作是門。
就是在那個入口處,牧人坐在那裡拿著牧羊杖守護羊群,有時候也會躺在那裡睡覺,這就是主說:「我就是羊的門」當時的背景。因此那扇門就揭示了不論牧養關係是什麼,基督都是決定性的確據這件事,這也告訴了我們牧養的使命從何而來。
各位,你們認為一個跟其他弟兄姊妹一樣充滿缺點的人,願意為了這牽扯到永恆靈魂問題的神聖事工,而獻上自己的使命,他真正的盼望會是什麼呢?
讓一個平凡的基督徒成為牧者的條件又是什麼呢?是他所擁有的學位嗎?是他具備能夠醫病的超能力嗎?高尚的人品嗎?還是他華麗的家世背景?都不是。
一個人被呼召成為牧養關係中的牧者就是因為耶穌;遇見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親自經歷主,就是被呼召去牧養的理由。
服事的起頭,愛
我們一定記得主在升天之後,再次呼召失敗的彼得,把祂所成就的教會交付給他的那個場面。在約翰福音裡,像附錄一樣的最後一個章節裡,記錄著發人深省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祢知道我愛祢。」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翰福音廿一:15)
看吧,這裡清楚地告訴了我們成為牧者之路是什麼。
耶穌把自己的教會交付給充滿缺點的彼得,如果他是一個完美、毫無失敗的人,我們身為教會的牧者,也只能看著被呼召的彼得,而感到尊敬和景仰,每次看到他,都會感覺到他是高高在上的屬天之人吧。
然而,就是因為他是失敗的彼得,我們才能明白,怪不得我們的牧者也僅僅是個缺點很多的人,我們也因此領悟到一個道理—雖然被他牧養,我們要定睛注目的對象卻不是他,而是神。
在耶穌把教會交付給彼得,並且把他視為牧人之前,並沒有問他:「你有多瞭解牧會?」,耶穌甚至連「你愛我的羊嗎?」都沒有問。
主的問題非常簡單,「你愛我嗎?」。
主的問題讓我們明白牧養的使命該由何處出發,被種種追求成功和成就的企圖心所充滿的牧會狀態,更讓我們反思這種牧養的出發點。
我再強調一次,牧養的使命是要從深深經歷那唯一的基督,以及順服的愛出發。
從天而來的負擔
他們都應該要是透過那「羊的門」,也就是基督祂自己,而從羊群裡面出來的人。他們是在遇見他們深愛的羊群之前,要先遇見基督的人。從一個平信徒,進而受到牧會的呼召這件事,就是與基督特別的相遇,然後透過這特別的相遇,去體會牧養以及傳道的使命。
牧者與羊
從約翰福音十章看牧養關係
耶穌對於牧養關係的比喻是這樣開始的。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人進羊圈,不從門進去,倒從別處爬進去,那人就是賊,就是強盜。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約翰福音十:1-2)
這告訴了我們,在牧養的世界中,好牧人與假牧人都是同時存在的,在羊群的身邊隨時都會有邪惡的賊與強盜。
如果事情不是這樣,耶穌就沒必要特地稱自己為「好牧人」了。假牧人不是火熱地透過愛主的心,把牧養羊群看為有意義的神聖使命的牧者,而是透過養羊去賺取利益,並且對汙穢之事有貪念的人。我們也常常會因為聽到墮落的牧者用錯誤的教導,把牧養狀況搞得亂七八糟的消息而感到憤怒和挫折。
然而,在接受這些消息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感到奇怪,因為,雖然不是所有失敗的人都是假牧人,但是在很久以前,主已經用祂的話語告誡過我們,這種人常常存在於有羊群的地方。
有羊群的地方隨時都會有假牧人,有好牧人的地方也必定隨時有像披著羊皮的狼一般的盜賊。
因此,我們在活出信仰生活的時候,只有像鴿子一般的純潔是不夠的。在思想與生活當中,不能只有鴿子一般的純潔,也要有像蛇一般的智慧。如果沒有正確理解神的話語和辨別諸靈的智慧,要保守自己的靈魂絕非易事,特別是在現今社會當中,到處流傳錯誤又扭曲的教導,使得這個問題更是嚴重。
從門進去的牧人
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夠辨別好牧人與假牧人呢?耶穌這樣告訴我們:
從門進去的,才是羊的牧人。(約翰福音十:2)所以,耶穌又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就是羊的門。(約翰福音十:7) 耶穌會這樣說,是有當時文化背景基礎的。
以色列人並不是把羊群聚集在同一個地方,然後用餵食牠們飼料的方式養羊,而是領著羊群到有牧草的地方讓牠們吃草。正因如此,當時就有許多讓羊群聚集起來過夜的羊舍。趕緊地把小石子或岩石塊堆積起來,築成矮矮的籬笆,然後再用長木棍橫放,完成出入口,那個入口就被看作是門。
就是在那個入口處,牧人坐在那裡拿著牧羊杖守護羊群,有時候也會躺在那裡睡覺,這就是主說:「我就是羊的門」當時的背景。因此那扇門就揭示了不論牧養關係是什麼,基督都是決定性的確據這件事,這也告訴了我們牧養的使命從何而來。
各位,你們認為一個跟其他弟兄姊妹一樣充滿缺點的人,願意為了這牽扯到永恆靈魂問題的神聖事工,而獻上自己的使命,他真正的盼望會是什麼呢?
讓一個平凡的基督徒成為牧者的條件又是什麼呢?是他所擁有的學位嗎?是他具備能夠醫病的超能力嗎?高尚的人品嗎?還是他華麗的家世背景?都不是。
一個人被呼召成為牧養關係中的牧者就是因為耶穌;遇見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親自經歷主,就是被呼召去牧養的理由。
服事的起頭,愛
我們一定記得主在升天之後,再次呼召失敗的彼得,把祂所成就的教會交付給他的那個場面。在約翰福音裡,像附錄一樣的最後一個章節裡,記錄著發人深省的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他們吃完了早飯,耶穌對西門‧彼得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彼得說:「主啊,是的,祢知道我愛祢。」耶穌對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翰福音廿一:15)
看吧,這裡清楚地告訴了我們成為牧者之路是什麼。
耶穌把自己的教會交付給充滿缺點的彼得,如果他是一個完美、毫無失敗的人,我們身為教會的牧者,也只能看著被呼召的彼得,而感到尊敬和景仰,每次看到他,都會感覺到他是高高在上的屬天之人吧。
然而,就是因為他是失敗的彼得,我們才能明白,怪不得我們的牧者也僅僅是個缺點很多的人,我們也因此領悟到一個道理—雖然被他牧養,我們要定睛注目的對象卻不是他,而是神。
在耶穌把教會交付給彼得,並且把他視為牧人之前,並沒有問他:「你有多瞭解牧會?」,耶穌甚至連「你愛我的羊嗎?」都沒有問。
主的問題非常簡單,「你愛我嗎?」。
主的問題讓我們明白牧養的使命該由何處出發,被種種追求成功和成就的企圖心所充滿的牧會狀態,更讓我們反思這種牧養的出發點。
我再強調一次,牧養的使命是要從深深經歷那唯一的基督,以及順服的愛出發。
從天而來的負擔
他們都應該要是透過那「羊的門」,也就是基督祂自己,而從羊群裡面出來的人。他們是在遇見他們深愛的羊群之前,要先遇見基督的人。從一個平信徒,進而受到牧會的呼召這件事,就是與基督特別的相遇,然後透過這特別的相遇,去體會牧養以及傳道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