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學術人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刻揭示學術界內部結構和運作機制的作品,探討了學術界的社會結構和學者的社會位置,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學術研究和學術人的職業生涯。布迪厄認為,學術界並非一個純粹的知識和真理追求的領域,而是一個充滿權力鬥爭和利益交換的社會場域。學者們在其中爭奪資源、地位和認可,而這些爭奪往往受到他們的出身背景、教育背景和個人關係網絡等因素的影響。作者還通過具體分析指出,學術界的權力結構與社會的整體結構緊密相連,學術界的層級和分佈反映了更廣泛的社會不平等和階級結構。他強調,要理解學術界的運作,就必須超越表面的學術成果,深入探究背後的社會力量和文化資本的運作機制。 本書揭示了學術界的內在邏輯和矛盾,也為理解更廣泛的社會結構和文化現象提供了重要的視角和工具。 作者簡介: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論批評家,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布迪厄開創性地提出了場域、習性、資本等分析範疇,對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王睿琦,現供職于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巴黎西岱大學“文本與圖像的歷史和符號學”博士,博士論文Roland Barthes: à la recherche de l’irréductibilité(《羅蘭·巴特:尋找不可還原性》),由埃里克·馬蒂(éric Marty)教授指導,將由阿爾馬丹(Harmattan)出版社出版。 鍾牧辰,索邦大學法國文學與比較文學專業博士生,復旦大學—巴黎高師人文碩士班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19世紀法國詩歌以及20世紀法國文藝理論。
作者介紹
皮埃爾·布迪厄(1930-2002),當代法國著名社會學家,思想家和文化理論批評家。1954年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58年赴阿爾及利亞服兵役,並在那裡開始其社會學研究。1968年至1988年任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社會學部主任,創辦《社會科學的研究行為》。1982年入法蘭西學院任社會學教授。
布迪厄著述達340餘種,涉及人類學、社會學、教育、歷史、政治、哲學、美學、文學、語言學等領域,其中主要有《阿爾及利亞的社會學》《實踐理論概要》《再生產》《背井離鄉》《區隔》《學術人》《藝術法則》。打破學科界限,建構了相當新穎的學術框架,其影響遍及世界,特別是歐美知識界。2000年,英國皇家人類學會授予他國際人類學最高榮譽:赫胥黎獎章。
詳細資料
ISBN:9787532191079 規格:平裝 / 361頁 / 13 x 19 x 1.8 cm / 普通級 / 1-1 出版地:中國
作者:蕭辰倢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11-25
66折: $ 231
66折: $ 251
作者:學習樹研究發展總部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4-25
66折: $ 165
66折: $ 224
$ 136
作者:李大維
出版社: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6-26
$ 695
作者:劉潤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03-29
$ 316
作者:三香見SAKA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6-26
$ 93
作者:翰林編輯
出版社: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7-22
$ 426
作者:楊照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5-06-28
$ 315
作者:三香見SAKA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6-26
$ 93
作者:林靜芸
出版社: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出版日期:2025-06-19
$ 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