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跨領域、探究實作,統整應用、問題解決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及素養一直是當前世界先進國家教育的重要趨勢,也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簡稱十二年國教課綱)的重要理念與設計。專題課程就是培養學生上述能力的課程類型之一。自十二年國教課綱研議以來,隨著總綱的發布,相關理念大力倡議,加上大學申請入學的學習歷程檔案已將課程學習成果及學生自主學習計畫列為大學參採的選項之一,從而專題課程成為高中學校關注且願意積極開發的課程。
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之實施,國家教育研究院(簡稱國教院)於2014年6月啟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在普通高中實施之課程轉化探究計畫」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學校課課程與教學實踐工作計畫─普通高中組」(簡稱子計畫三),這系列計畫皆由淡江大學教育學院潘慧玲院長擔任計畫主持人。這項計畫主要目的係探究普通高中學校如何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綱之實施進行轉化與實踐,並就十二年國教課綱的重要理念與設計,擬定學校在新課綱轉化較須支持或培力的優先課題,並通過八所研究合作學校進行相關的探究、發展、實作與培力,陪伴學校共同發展與成長。專題是學校因應新課綱轉化的其中一項重要課題。本書的起源與誕生,即是在此脈絡,由子計畫三團隊成員及研究合作學校為主的學校與老師集體共創完成。
本書取名專題的N次方,有兩個意涵。第一個意涵是指專題課程在當前高中教學現場被廣義的理解並呈現多樣的型態。所謂廣義的理解是指舉凡課程具有引導學生自行就某項主題進行規劃、進行資料收集與分析,動手完成探究或實作,完成一份報告或作品,都可被稱為專題課程。但同樣被稱為專題課程,在課程設計及教學實務上,卻有著不同的呈現樣態。本書導論:「探索 『N』次方的秘密」一文即指出「主題探究」、「專題探究」、「議題探究」是當前普通高中教學現場對專題課程理解的三種樣態。這三種樣態的共通點是都強調學生自主探究、蒐集資料、實作、完成一份報告或實作的歷程;但區別在於這三種樣態彼此之間「學科關係」、「師生關係」、「教學重點」並不完全相同且有程度差別。這三種樣態的專題課程在學校課程實施上,可開在校訂必修課程、多元選修課程以及領域課程等,不同開課方式有著不同的課程設計要領、挑戰及實踐智慧。本書第一篇課程風景篇即通過四所高中學校案例,而呈現專題課程在高中課程的多元風景。
第二個意涵是專題課程在教師在專題課堂教學所迸發的教學實踐智慧、熱情與學生學習的反饋,同樣是無限延伸與開創。本書第二篇收錄11篇教師的課堂故事,開課教師包括各領域、跨科合作,及在多元選修或校訂必修等類別開設的課程。有從教師出發敘說專題課程設計及教學的甘苦談,如陳鈺玟老師等幾位教師合作開設的「One Piece─海洋的祕寶」闡述教師們如何跨領域共創課程,以海洋議題帶領學生逐步完成專題課程;有分享專題課程的概念其實就是回歸學科本質,如白玉璽老師「當英文遇上專題,也行?」鼓勵教師善用教學法以UbD課程設計工具規劃教學活動,讓專題研究更能扣緊學科主軸與教學;有描述學生在專題過程中如何從關心進而探究到試圖解決問題,如張仁為老師「永續校園探索」驅動孩子探索關懷生活周遭讓學生盡可能發揮,並學習反思與回饋的過程。各篇故事都傳遞著專題課程不同的特點與意義,帶領讀者窺見專題課程的多元樣貌。
本書希望通過學校專題課程規劃案例的課程風貌以及教師的課堂故事,讓學校教師在閱讀這本書時,在貼近教師語言及情境脈絡下,一方面掌握學校課程設計案例及教師故事敘說背後是如何回應專題課程最重要的精神與理念培養學生跨領域、探究實作,統整應用、問題解決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及素養,從而有助老師建立專題課程的課程意識;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學校案例及教師故事敘說,吸取這些案例與故事中的KNOW HOW-實踐知識及智慧,以俾教師在專題課程教學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