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20年前碩士班人工智慧課程的教科書上,作者說發展人工智慧的目的,在拓展電腦應用的領域,透過人工智慧的應用,可以帶來人類文明的進步,或是在研究人工智慧的時候,可以更進一步了解人類的智慧。他希望透過人類智慧的研究,可以了解人類紛爭的根源,進而找到解決的方案,特別像是中東戰爭的問題。
20年過去,人工智慧在語音系統,視覺系統,醫療系統,和氣象預測方面有很大的進展,但是在中東問題上,仍然無解。因為我們對人類智慧的認識還是很有限。
系統是人思考的方式,也是自然界存在的模式
電腦應用的研發是從大腦思考模式裡找靈感,正確的說,電腦應用的研發是模仿大腦的思考模式。取代文字命令輸入的視窗和滑鼠的介面就是人類視覺操作的模式,也是我們所稱物件導向的模式。大腦能自動的認知系統的範圍,系統的物件和系統的機制。
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我」是一個智慧層次的系統,「思考」是系統的機制,如果沒有「思考」的機制,「我」就不能說是一個智慧層次的系統。
程式設計師發現採用物件導向的程式,將程式模組化後,不但容易擴充和切割,重複再利用,也容易除錯。
管控,統御,領導和教導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演進,管理的觀念,也從管控,統御,走向領導和教導。
管控是事物的管理,透過管控的手段,讓系統能正常運作。
管控可以應用在設備的管理,生產進度的管制,品質的管制,也可以應用在農場或動物園的管理上。
統御是控制和駕馭,是透過鞭繩,駕馭馬車的方向和前進。不過平常要保養馬車,餵食馬匹,照顧馬匹,讓馬匹和馬車維持在健康和正常的狀態。在企業的經營上來說,公司要照顧員工的生活,並透過激勵和處罰,讓員工努力完成企業的目標。
領導是建立規範並以身作則,將員工導引至正確的規範內。教導是知識的傳授,學習成長以及智慧的啟發。應用在企業經營上來說,是系統知識的教導,角色與責任的教導,共同目標的建立,內在動機的啟發,協同合作的運作,讓員工以工作為榮,並能與企業一起成長。
本書使用淺顯的案例說明系統的觀念,有助讀者接受與了解。各章節獨立,讀者可以跳著閱讀或來回閱讀,也可以找有興趣的章節先閱讀,不過從頭讀到尾是比較好的方式。
第一章介紹泰勒,馬斯洛和戴明主張的觀念。這些觀念普遍存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的環境裡。
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紹系統的觀念。透過系統的認識可以了解人的思考和自然界的運作。
第四章介紹個人和組織的行為機制。了解個人和組織的特性,就可以了解系統運作的模式。
第五章和第六章介紹系統和企業經營的機制。經營者要建立組織運作的自主機制,領導和教導員工,讓員工了解系統的目標,共同為系統的目標努力。
第七章和第八章介紹資訊應用和作業流程改善的案例。
第九章介紹知識和智慧。知識是系統安定的力量,智慧是系統創新或破壞的力量。系統無法正常運作的時候,要回復到知識的層次,找出特殊原因,排除特殊原因,讓系統穩定。系統的創新要在穩定系統的基礎上,在不穩定的系統進行創新活動,會讓系統更不穩定,讓問題惡化。
系統的觀念應用在企業經營上,可以讓企業掌握真正的問題,有效對策問題。也可以提高工作士氣,讓員工發揮心智能力,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地追求創新,讓企業能永續經營。
誠信是企業經營的根本,它會表現在產品或服務的品質上。好的品質才能讓客戶滿意,好的品質來自好的管理,好的管理來自好的企業文化,好的企業文化則來自經營者領導和教導的觀念。
企業常常忽略了一些浪費,例如庫存過多的浪費和自動化設備投資,未經過可靠度評估所造成的浪費。
企業也常常忽略了一些資源,一些不用成本的資源。例如員工的士氣,員工的心智能力和工作的成就感。只要透過領導教導,經營責任的分享,這些資源都可以開發出來,為企業造就無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