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odcast歷史類TOP1《一歷百憂解》aka高中歷史老師,千呼萬喚首出擊!★
★有哏又有料,解鎖你不知道、課本跟不上的臺灣史!★
★隨書加贈「秒懂臺灣大事年表」書衣海報★▍「超會講故事!希望我的歷史老師也能講得那麼生動!」──聽過李文成講歷史的人
歷史是時間的積累,它不會重複,但往往會幽默地押韻,
此書以臺灣為中心,結合古今時勢,帶你洞穿人性慾望、解讀背後動機,
觀望世界未來局勢,讓人越讀越上癮!
▍從一集集Podcast趣聽歷史,到系統性解「讀」臺灣史!
從古至今,鬼島生存不容易,一不小心就GG,
臺灣是一座充滿苦痛記憶、同時也滿是奇蹟的島嶼,
400年前,臺灣正式嵌入世界體系,並開啟了大航海時代尾聲最驚心動魄的國際戰局。
如今,處在地緣政治漩渦中心的臺灣,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誒誒~這幕不是演過了?大家是不是沒有讀懂過去,現在才茫然想躺平咧?
且聽被譽為行走故事書aka新生代文史聲音KOL的李文成,拾起軸線、串起經緯,
無論是正經史實、帶點八卦意味的稗官野史、國家間的政權角力皆能信手拈來,
用多元生動、深入淺出的視角,深入淺出歷史課本寥寥數語背後的真相,
讓歷史不再只是遙遠的過去,更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未來。
▍這些人你可能都知道,但這些角度你一定沒想過──
■課本沒出現,重要性卻遠高於施琅、吳三桂、史可法的明末隱藏版戰神是誰?
■漫威有美國隊長,而明末臺灣沿海早有中國隊長?他遊走於黑白兩道、華洋兩邊通吃?
■誰是臺灣第一位女軍師?課本沒提的她,是驍勇原住民,還能領導三萬抗清勇士?
■臺灣移民的重商逐利本質,讓這裡的神明居然可以協商跟談判?
■課本跟不上!2022年8月裴洛西的訪臺,為何掀起驚濤大浪?
▍Plus! 本書加值點一次看!
➊超好用!「秒懂臺灣大事年表」書衣海報
將大事記編年排序,並標出書中提到事件的年代落點、
臺灣、中國、世界史三方事件對照,將所有脈絡一次串聯!
尺寸:51.4*21cm
➋課堂第一線嘔心鉅獻,更可作為108課綱補充讀物
大考試題愈來愈活,範圍常是課本之外。
本書解鎖更多課本跟不上的臺灣史,讓學生讀懂讀透、大考也過關。
▍「好喜歡聽他講歷史!」──Podcast聽眾‧五星留言
📢「老師不僅對歷史有著深刻透徹的理解,分析時事的邏輯更是清晰而全面。」
📢「這些平常較難接觸的歷史知識,令人意猶未盡、發人深省,是難得的優質節目。」
📢「內容不僅深入且紮實,講者口條也很清晰,我一口氣聽了五集,完全停不下來。」
📢「老師講解的方式生動有趣,讓以前對歷史冷感的我燃起了研究歷史的熱情。」
📢「《一歷百憂解》融合了真實歷史與古今時事雜談,年紀輕輕的講者就有如此出色的才華,令人欽佩。」
📢「以前學習歷史都是靠背誦,但是透過老師重整後講述,我反而對歷史有了更多新的體悟,彷彿茅塞頓開。」
作者簡介:
李文成
1993 年生,就讀國立臺北大學財政學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高中歷史老師,《一歷百憂解》Podcast製播人。
會唸書卻很叛逆,時常與老師唱反調,是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沒想到走上教育之路。中學時就喜愛歷史,大學時依家人建議讀了財政學系,卻依舊放不下對歷史的熱愛,考上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隨後進入教職、擔任高中歷史老師,希望從歷史角度,以古鑑今,帶給年輕孩子們不同的思考。
教書幾年後,血液裡仍流竄著反叛因子的他,不安於穩定教職,於是思索有沒有其他方式,能讓更多人發現歷史的有趣有用。於是他從老師斜槓到Podcaster,開設了《一歷百憂解》Podcast頻道,從歷史切入,連結時事,用更多元視角重新思考、對話與講故事,最後再論述觀點,被稱為「行走的故事書」。
《一歷百憂解》為Apple podcast熱門排行榜節目,亦常是歷史TOP1。
▍Podcast:一歷百憂解
▍Facebook:李文成 一歷百憂解
▍IG:0612ray、placebo_salon
章節試閱
06.鄭成功與海商們的流亡終點
【歷史小檔案】
登場人物:鄭成功、洪承疇、鄭經
發生年代:1644~1683年
【國際上正發生】
‧中國:大明帝國在薩爾滸之戰後失去了在東北的優勢,滿州女真人建立的國度開始有了爭雄天下的資本。為了對付外患,明朝加緊對內的稅收,節省國家開支,結果導致一位基層公務員失業,並號召因為不堪負荷而難以生存的人們開始了對北京朝廷的物理攻擊,這個人後來包圍了帝國首都,並逼迫皇帝上吊自盡,他的名字叫李自成。
‧日本:在此時日本已進入戰國時代,德川家康透過大阪冬夏兩陣,取代豐臣家的統治,開啟長達兩百年的江戶幕府時代。
------------------------------------------------------------------------------------------------
以一家之力、集合海上力量,多次在太平洋海域上擊退各方挑戰勢力的鄭家,
坐擁當時全球各國都為之側目的力量,但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會垮塌的如此迅速?
一個崛起速度極快、卻也同樣崩潰只在一瞬的企業,值得我們後世從中得到什麼教訓?
如果大家認可了臺灣的獨特性與這裡原住民的歷史本質就是壓迫與開發並行的兩條主線,那我們就更能清楚為什麼這裡的每個優勢居民幾乎都是外來族群。
因此可以得知,其實現代社會的問題、對自己當前居住地的認同度高低,都影響到社會的發展。但有一些更深層的問題卻很難得解:為什麼臺灣的族群很難團結?這在清代尤其明顯,面對帝國的壓迫與腐敗,人民在起身抵抗之後,最大的阻力往往就來自內部彼此利益的分配不均。而在移民色彩濃厚的文化裡,臺灣這片土地對鬼會特別敬畏,使得我們擁有全球最長的鬼節與密集度最高的鬼故事,社會動盪導致的非自然死亡,也使得臺灣不分都會鄉鎮都能看見陰廟的存在。
上個篇章中多次提及了海商這個概念,其實我們必須要知道這種亦盜亦商的存在並沒有隨著大航海時代而結束,十七世紀的鄭氏家族更是把海商的影響力推向頂點。光看鄭芝龍的頭銜就足以說明一切,在大明傾頹、崇禎上吊後,擁立唐王的他成為了帝國的太師平國公。相較於太師純屬一個榮譽的名稱,公爵可是一個非常值錢的爵位,從海洋漂泊的少年到朝廷最為倚重的護國柱石,這種人生變化實在太過刺激。
鄭芝龍是怎麼走到這裡的?不過就是一個頗受重用的帥哥而已嗎?一切要從一六二五年的夏天說起,當時正忙於臺灣、長崎與荷蘭、明廷、日本進行交涉的中國隊長李旦積勞成疾,臨死前未能將產業進行安排,於是廈門的產業便由手下許心素占領,而臺灣則讓鄭芝龍坐大,成為了他創業的最重要基礎。
此後的他憑藉海外一隅,時常襲擾東南地區,當官兵要進行追捕時他就率軍遁入黑水溝中,這實在讓當時已經被流寇、女真夾擊到左右為難的朝廷一點辦法也沒有。
官方許可的流氓,還掛牌上市——鄭芝龍
打不贏,那就加入他吧!當時明朝的人精官員們開始有了這樣的想法,但絕對不可能是把紫禁城搬到海上一起成為海賊王。他們想到的是,拿出真金白銀對鄭芝龍進行招安,說白了就是鄭芝龍你就成為我們帝國的合法海上武裝。明面上歸附朝廷,其他你該打劫就繼續打劫、做走私貿易就繼續走私,不跟朝廷軍隊作戰、不搶掠官府就好。
這收穫對鄭芝龍來說,是個難以拒絕的協定,一旦眼下這些生意都有朝廷在背後挺著,那我不就搖身一變成為官方許可的流氓,還掛牌上市了嗎?這怎麼可能不接受。鄭芝龍從這一刻開始,又抓到了一個財富密碼──反覆透過招安、反叛,來換取自己在海上的更大權力。朝廷也只能是聽話許可,終於把鄭芝龍養成了不可一世的海上霸主。
在這時候,擁有李旦在廈門遺產的許心素不是吃素的,他也開始計劃如何將鄭芝龍占有的股份通通吃下來。他制定了一套聯合荷蘭打擊鄭家的基本方針,開始對鄭芝龍進行打擊。但是鄭芝龍之所以敢在皇權時代這麼明目張膽地自稱龍,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存在可以說是東方世界的最後一次輝煌,在金門料羅灣海戰中一戰封神!
他擊垮了當時有海上馬車夫之稱的荷蘭,並且追擊他在海上其他的競爭同業:劉香、李國助(李旦的兒子)、許心素從此之後在史冊裡消聲匿跡。荷蘭此戰之後,知道跟鄭芝龍已經無法對抗,所以合作也多過競爭,並且從此對鄭家相當警惕。
當然也不用過度誇張,把他形容成海上不敗的神話,他之所以能夠打贏料羅灣海戰,是因為犧牲了大量船隻,將大船當作燃料衝向荷蘭艦隊,導致荷蘭措手不及。所以這可以當作是已經衰敗的明帝國,擊敗正在上升期的歐洲第一海軍強國荷蘭,但也可以視作一次戰場上的「九一一」,十七世紀的神風特攻隊式勝利,也可以說就是明帝國行將就木之前最後一次的迴光返照。
明朝宗室擋不住芝龍與博洛眉來眼去
理解了鄭芝龍戰績,就能更清楚當時他帶給當時各方勢力的震撼,一六四四年北京城陷落,皇帝自盡。帝國的最後精銳關寧鐵騎改旗易幟,山河徹底傾頹了。滿清入關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橫掃了整個江北,並且在揚州大破史可法、逼降了南京小朝廷。
僅剩南疆殘土的唐王,最後代表了宗室硬了一次,他以福建為核心,建構了一套行政體系,並且給鄭芝龍這個擁有龐大海上力量的強者一連串的光榮頭銜。但一生從商的他,卻在這個手上榮譽多到爆炸的巔峰,開始動了將這些「統戰價值」通通變現的想法。大明雖然現在給他高官厚祿,畢竟也只剩下江南,能不能擋住北方來勢洶洶的滿洲八旗,沒有人說得準。
對於商人來講,風險評估實在太過重要,因此在接獲了唐王命令,要前往入閩第一重鎮仙霞關時,鄭芝龍採取模棱兩可的態度,沒有立刻進駐,反而是跟清帝國的統帥博洛眉來眼去。
課本沒出現,卻能決定帝國生死的同鄉——洪承疇
這時候又一個撬動歷史天花板的重要變因出現,這個人就是鄭芝龍的同鄉,來自福建泉州南安的洪承疇。雖然他在課本裡完全沒有出現,但他的重要性恐怕遠遠高於施琅、吳三桂、史可法、袁崇煥加起來的總和。他曾經是大明王朝的最後棟梁,在華北多次展開對流賊李自成、高迎祥等人的圍剿,由於多次戰術的正確,差點就撲滅了這股滅明的野火。
但是大明國策上卻實施兩面作戰,並沒有一鼓作氣解決流民問題,就立刻調轉矛頭對付滿清。而洪承疇也就這樣被調往關外,並且與皇太極展開決定生死存亡的松錦會戰。後來在補給線被切斷的絕境當中,洪承疇被困在松山城長達數月,多次寫信跟朝廷告急,結果朝廷中幾位掌握實權的大人物(如兵部尚書陳新甲、監軍的張若麒)也擔心洪承疇立下不世之功,一方面將給予的補給縮減、一方面把求救信件壓下不報,於是洪承疇最後選擇投降滿清。
這裡也有很多野史,說為了要說降洪督師,滿清不惜下血本請出了孝莊文皇后,以美色勾引喝了人參湯渾身燥熱的洪承疇,這才讓帝國最後擎天柱徹底被「睡服」。當然更重要的功勞在後面,在多爾袞打下北京城以為天下太平之後,立刻下達了剃頭的命令,這引起北方漢人的強烈反彈。於是洪承疇想方設法將這個政策踩了油門,直到平定江南之後,把南京改叫江寧,象徵長江一代也已經安寧,剃頭令再下。
遭滅三族:鄭芝龍獲贈北京全家旅遊套票,單程的
可這次還是讓大清統治者傷透了腦筋,因為漢人再次起身抵抗,這時候主持江南大局的仍然是洪承疇,甚至連吳三桂都得聽命於他。由此可見洪承疇的政治影響力何其巨大,跟鄭芝龍交涉又怎麼能少了這麼一號大人物?於是鄭洪二人展開了談判,洪承疇提出:如果鄭芝龍投降的話,就把三個省、加上王爺的爵位的雙手奉上。
後來鬼迷心竅的鄭芝龍衡量了一下:是要在一個快滅亡的朝廷中做公爵,還是要到烈火烹油的新王朝做王爺?這很困難嗎,當然是投降新主囉!反正換任何一個朝廷我都一樣做生意、甚至新統治者還會給我更多。於是他率軍與博洛會合,舉旗投降後跟八旗軍痛飲整整三日,跟這批滿州入侵者稱兄道弟。
然後,他就獲贈了北京全家旅遊套票,單程的,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許諾他的什麼王爵、三省都督全部都是歷史文件,一天就作廢了。鄭芝龍正式感受到什麼叫做龍困淺灘遭蝦戲的悲哀,他的人生在這一年可以說就畫下句點了,此後他在北京過著被俘虜監視的生活,直到一六六一年全家被處以斬首,遭滅三族。
看到這段故事,著有《臺灣之歷史》,在西方頗負盛名的德國歷史學者魏斯(Albrecht Wirth)曾經感慨地說:「怎麼一個抓麻雀的圈套會對老鷹也有效?」慶幸的是,他的兒子鄭成功沒有成為被麻雀圈套抓走的老鷹,他的故事將繼續昂揚在遼闊的洋面上,即使是這麼的充滿痛苦與挑戰。
成功是一條失敗鋪成的修羅道
鄭成功年少就展現非凡的才華,傳說在南京城有相面之術的算命仙,早早看出他的命格不凡,唐王更是對這個少年愛不釋手,過分地說出:「看到你就遺憾朕沒有女兒,否則一定嫁給你。」想想也是,父親當年是帥到可以靠臉上位的大明潘安,母親田川氏也一定別有姿色。海盜的狂野、最好的教育,加上天生混血兒的基因組合,的確是一個魅力四射、令人萬分嫉妒的花季少年。
但是媠人沒媠命,他從二十二歲開始,就是見證著身邊他所相信的、捍衛的一切崩解的起點。父親投降那一天,他焚燒了自己的儒服,宣示從此與父親決裂,打死都不可能跟爸爸前去投降偽朝。
後來他父親果然被當成人質俘虜到北京以後,滿清為了逼降鄭成功,更是重兵包圍安平。而剛從日本來到明帝國國土的成功母親田川氏因為不堪受辱,選擇了自殺。女性在亂軍當中可能會受到什麼傷害,令人不忍多想。從明末三大家之一的黃宗羲筆記當中則可以看到更血腥的紀錄,由於鄭媽媽受到了性暴力對待,鄭成功為了讓她可以清白入殮,最終將母親的內臟都洗滌過一遍。
這是他在這一年的三大打擊中最慘烈的一起,從老師錢謙益投降、父親鄭芝龍利令智昏,再到最無辜的母親深受其害。可以由此來理解為什麼之後鄭成功對滿清的復仇欲望之盛,還有他的性格為何如此極端的剛烈。
鄭成功到底有沒有機會反清復明成功呢?其實以他少量的兵力、加上早已分裂的家族勢力,跟不是特別團結的南明多股軍閥,想打翻身仗是非常困難的。但擺在他眼前也曾經有一六五三年的海澄大捷、與李定國相約共擊廣東、還有錢謙益規劃的攔江作戰。若是其中任何一次有繼續擴大戰果,搞不好跟清朝劃江而治並非完全沒機會。特別是後來皇父攝政王多爾袞過世、李定國打出奇蹟式的勝利時,當然也包括那場包圍南京城的高光時刻,後稱鄭成功北伐金陵。
當然這也跟他內心對敵我分得很清楚有關,當清朝多次進行招降、他的弟弟們雙膝下跪懇求他放棄時,他說出了一句至理名言:「我一日未受詔,父一日在朝榮耀,我若茍且受詔削髮,則父子俱難料也。」
也大約是這個信念,讓他後來能夠扛住北伐的一切打擊。成功的人生的確是讓人讀了感覺特別心酸,曾經有一回他的大軍準備北伐,結果才剛出港沒多久就遭遇百年難遇的大風災,手下精銳未經交戰就折損八千,自己的妻妾跟三個小孩也通通溺死。他的叔父們也是不可靠的,除了投降清朝的搖擺派、也有藉由復明作口號,實則各種剝削百姓的豬隊友,更不用說他的兒子鄭經在金門跟自己弟弟的奶媽發生的那起不正經亂倫事件。這些加總起來對鄭成功來講,不知道是多麽巨大的精神凌遲。
在遠的要命海島上建立王國
他的人生再一次出現反轉,則是歷經南京包圍戰失敗後,必須為剩下的數萬甲士尋找一塊養兵之所,這才讓他把目光放到了曾經與父親征戰過多回的荷蘭人身上,而臺灣也在這時,進入了鄭成功的視野。
臺灣史上第一次的脫歐入亞,就在鄭成功的一念之間。歷經了對雙方而言都像極阿修羅煉獄般痛苦折磨的烏特勒支碉堡圍城戰後,鄭成功終於入主了熱蘭遮城,這是他人生的終點,也同時是這批海商的最後歸宿。我們從地名可以感受到,當時進入臺灣之後的鄭家軍隊對於糧食有多麽巨大的渴望,左鎮、前鎮、柳營、林鳳營、新營,這些地名的背後都是他們為求生存而行屯墾的見證,漂泊在海上半生、為了對抗滿清鐵蹄的浪子們,終於有了棲身之地。
同時這個新政權也把許多的漢人文化帶進了島嶼,像是讓荷蘭撤離之後,鄭成功最早給予臺灣的名稱是:東都。作為明帝國的延伸,在這裡也可以看到很多儒家文化的痕跡,如孔廟的建構、制度的確立,但有意思的是他們雖然仍舊奉行明朝廷賜予的「征討大將軍」印信,可實際上卻是遙奉而不遵從,保持獨立的姿態。
他們在福建地區也還是長期保有聯絡管道,包括十幾個軍事堡壘、以及無數看不到的走私管道,主要分成山路五商(金木水火土),與海路五商(仁義禮智信),並且透過秘密組織保持對沿海地區的影響。我們留待最後一個篇章可以看到更多鄭家是怎麼在臺灣繼續把自己的海上生意經營下去,同時也來分析天地會與陳近南跟鄭成功有著什麼關聯。
------------------------------------------------------------------------
【歷史情境對話站】
1、 世界棒球經典賽期間,有球迷一如往常地在臺灣與荷蘭比賽前,在臉書上張貼鄭成功的圖片以求抗荷成功,但隨即引來批評,認為鄭成功殺害許多原住民,而球員多為原住民,所以不該放置。大家的看法如何?
2、 鄭成功進入臺灣帶來的影響是:漢人從此建構一套新的邏輯秩序並依此展開統治,這個歷史轉捩點,彷彿是第一次臺灣被「中國化」,大家認為正面多還是負面多?
【延伸關鍵字】
錢謙益 #《臺灣之歷史》 #反清復明 #孝莊文皇后
06.鄭成功與海商們的流亡終點
【歷史小檔案】
登場人物:鄭成功、洪承疇、鄭經
發生年代:1644~1683年
【國際上正發生】
‧中國:大明帝國在薩爾滸之戰後失去了在東北的優勢,滿州女真人建立的國度開始有了爭雄天下的資本。為了對付外患,明朝加緊對內的稅收,節省國家開支,結果導致一位基層公務員失業,並號召因為不堪負荷而難以生存的人們開始了對北京朝廷的物理攻擊,這個人後來包圍了帝國首都,並逼迫皇帝上吊自盡,他的名字叫李自成。
‧日本:在此時日本已進入戰國時代,德川家康透過大阪冬夏兩陣,取代豐臣家的統治,開...
作者序
臺灣歷史新解方
在課堂上被各種力量與考量制約下的臺灣史,真的能給滿是困惑的下一代,帶來啟發、進行理解並珍視這個國家嗎?我必須很遺憾地說:再多的熱忱,也難敵考試的現實、進度的壓力以及社會上對客觀中立的想像。或許寫書方能不負這些史事與初執教鞭時的理想。
我常常在演講時分享一個觀點:臺灣是個獨特的國家,這句話可以做兩面解讀,正面來看我們可以在諸多強權環伺、屢受殖民的歷史中,走出屬於自己的強國之路。但同時,臺灣是個喜歡迴避傷口、報喜不報憂的無意識社會,不僅對自己的歷史感薄弱、無視極權留下的後遺症,雖然追求進步價值,卻不能好好照顧受傷跟不上、或者保守而有疑慮的人們。講臺灣史不是為了挑起矛盾,而是讓我們清楚社會演進的脈動、了解遙遠過去如何對現在產生意味深長的影響。
為了讓大家更清楚知道故事脈絡,在每個章節不但會有小檔案輔助理解背景、還有重點議題帶讀者掌握精要,另外就是每篇結尾處的歷史情境對話站,希望每個人都能跟我一起討論這些沒有標準答案卻無比重要的議題,及若你對該篇講述的歷史有興趣,也可依據延伸關鍵字,查找更多相關史料。
歷史,到底是由英雄主導進而推動的過期政治宣傳品,還是一部上下對話、互動所激盪而出的交響樂?在打破時間線的傳統敘事方式後,此書將以人民組成、制度發展到經濟社會的三個大方面,來重新架構對臺灣的理解。累積歷史與文化的主體就是人,如果重新回到我們自身來思考歷史,就會忽然發現這個安排非常地合理──我是誰、我在哪、我留下什麼?
臺灣人的血緣來源複雜,文化多元性與開放性,既可當作地理帶來的影響,卻也有同樣條件下其他島國沒有的特質。以天然資源而言,臺灣遠遠不如印尼、菲律賓等國;而面對的地震、颱風威脅又堪比北方的日本,究竟是什麼樣的族群,會將這樣多災難的島嶼作為自己的棲身之所?
從悠長的南島語族發展來看,等同換了一個方式重新開啟繽紛多彩的福爾摩沙史扉頁,不再是葡萄牙人的發現、荷蘭西班牙的鬥爭、鄭成功的進攻、滿清的統治,而是高大且聰明的馬賽人在東北角的經營、以巫術聞名的斯卡羅人在國境之南的創建、善於耕戰的大肚王國橫亙在嘉南平原發展,甚至是高山之上曲冰的文明詩歌──瑰麗奇絕,甚至帶著濃郁亞細亞百年孤寂之感。
待到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歐亞大陸上的諸多強權並起,南歐透過冒險而在美洲獲取巨額資產,足以在國際政治博弈中上演下剋上的精采逆襲,而荷蘭也透過他們強大的「護國神山」級企業(聯合東印度公司)累積獨立的後盾,最終強國對決,在臺灣這塊遠離戰火的土地上迎來結局。
隨後北方民族進入山海關,消滅了存在東亞三個世紀的帝國(清滅明),這使得臺灣再次捲入了時代大浪。在期許社會更有國際觀的呼聲當中,歷史應該就是最好的一項工具,讓我們發現臺灣一直都是亞細亞與世界爭雄的重要角色,在〈西發利亞條約〉後繽紛而多彩的世界體系裡,我們從來不曾缺席。
存留在臺灣社會最大的毒素,在於臺灣人總覺得自己的民族、國家、社會一定有一堆來自歷史遺留的問題,但實際上這都是我們這一代人停滯不前的藉口;臺灣的確有省籍衝突、是移民社會、有逐利性格跟功利主義,但世界上哪一個發達國家沒有這些特質?征服者威廉也同樣是以外來者之姿入主英倫、條頓騎士團也本不屬於普魯士、更不用提美國只是歐洲各國殖民地,這些國家也各自存在自己的問題。
臺灣是個成功的國度,有全球最頂尖的半導體技術、有東亞強大的經濟地位、有自身許多值得珍惜的文化資產與歷史故事,但過往論及總是不脫殖民悲情、移民苦痛、受盡迫害之語,彷彿天生帶著原罪而難以前行。臺灣史是應該讓我們看到這塊島嶼的獨特性,知道過往的創業史與經驗,給自己個人與整個社會帶來思考。當視野擴及全球,也認識了這片土地的包容性後,或許臺灣人就能從過往汲取到更大的能量與智慧,並且在新的挑戰與世界格局變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與希望。
航海與經商民族的探索
如果不能正視臺灣民族的特殊性,就很難真正理解臺灣的歷史,在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明與故事之前,必須要明白為何會有諺語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與氣候型態,不僅僅影響了人民的居住環境,更會塑造出獨特的社會形態、宗教信仰、生產方式甚至是價值觀。
舉例而言,在草原生存的民族,為了能夠占有水草豐美但為數不多的牧場,他們必須比起農耕民族更熟悉戰鬥;兩河流域因為長年的天災與兵禍,人們對生命的想像便長期偏向悲觀與痛苦;相較之下,地中海地區長年的陽光普照,也會讓居住者對未知世界與神明描摹得特別浪漫。
由此可知,比起後天的教育與意識形態的建構,天然環境對文明的影響更是深遠而直接,那臺灣這塊位處於北回歸線上又四面環海的島嶼,又會誕育出怎麼樣的民族性與歷史呢?
多國文化匯集的小拼盤
站在人類文明起源的非洲,以及往後人口遷徙的歐亞大陸來講,要抵達臺灣實在是各種交通不便,要來到這片島嶼的成本與風險自然高到難以估算,這也就篩選出一個來臺者的特質:勇於冒險;或者往負面的講:賭性堅強。
南島語族本身就是非常善於航海與拓墾的存在,他們可以在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開啟上古世紀的大航海時代,無論是最東邊的復活節島,還是最西邊的馬達加斯加,都是他們移動的領域,而這個廣大的空間裡,最北端就是臺灣。
試想這樣一群藝高人膽大的族群在這片土地扎根,在一個滿是地震、颱風與大自然挑戰滿滿的島嶼生存,所能培養出的民族性格將會是多麽堅韌。隨後來到這裡的西班牙、荷蘭、漢人、日本人也都具有更大的挫折忍受力,他們在原國度可能發展受限,但願意負擔較高的代價以求謀生,並且在族群衝突以外發展出「互利共生」的大方向,使得臺灣成為跟美國一樣具有大量外來人口、也同時在衝突與競爭過程裡,能夠做到保留彼此差異性的文化拼盤,而非吞噬與強行合併的熔爐。
臺灣的特殊性
曾經一直有傳說,後藤新平總結了臺灣的民族性為:怕死、貪錢、愛面子。姑且不論這個史料的源頭其實是來自於當時臺灣人投報時的觀點,後藤本人並無在公開場合或者日記當中留過這句話,但這個道理的確放諸四海皆準,很少有國家或民族將想死、厭錢、不要臉奉為圭臬,也就因此凸顯臺灣跟其他國家存在的普世性:趨利避害。
但同時我也發現,近年來大家喜歡將臺灣類比為東方的瑞士、臺海的以色列、東北亞的新加坡甚至是海上的烏克蘭,進而強調在強敵環伺當中保持自我存在的不容易。而這些論述其實各自存在巨大的邏輯陷阱。瑞士自古以來的山地戰鬥民族特性是臺灣所缺乏的;以色列亡國兩千年後,在經濟與政治雙重因素下,讓美蘇兩大強權同時支持;新加坡的獨立之路更是在被動的狀態下進行;更遑論烏克蘭擁有廣大的領土跟戰線縱深,與臺灣這座島嶼從政治、地理、文化都有著客觀上極大的不同。
臺人必須對自身的特殊性有所認識:也就是臺灣跟拉丁美洲一樣被殖民、跟烏克蘭一樣面對文化與軍事的雙重威脅、跟瑞士一樣保持在大國之間、與新加坡一樣有著經濟上奇蹟般的數字,但卻始終是自己。
在臺版普羅旺斯、臺版撒哈拉沙丘、臺版的兼六園等名詞背後;在臺版的小瑞士等廣告介紹詞背後,呈現的是大家對於自身的不理解與不自信。
如果重新回看臺灣史,你會發現這個國家也有跟希臘史詩一樣,充滿愛恨情仇糾葛與波瀾壯闊的戰爭,這個國家的文學作品也如同誕生過馬奎斯的南美大地一樣神奇而靈動,他所受的苦難,也與流浪千年而難尋終點的猶太人一樣,令人心碎又唉嘆。而這些元素的交疊,就是一部獨一無二的海洋長歌,讓我們換個角度,重新來讀精采的臺灣歷史。
【導論】透過歷史,重新找尋對話的基礎
一個海洋國家到底有多少可能性。
臺灣是一座充滿苦痛記憶,卻同時也充滿奇蹟的島嶼,應該說在世界上很難找到一個模型可以來解讀臺灣的歷史發展,更遑論預測;如果用「四小龍」的視角觀察,新加坡與香港的規模都僅是一個城市,而韓國從人口到土地面積都可以堪稱是個大國,臺灣與其他三者難以進行對照。
如果從經商基因的角度切入,將臺灣與荷蘭做對照,除了土地面積相近外,臺灣的人文地貌與社會組成都與之相別甚巨。
如果跟以色列、瑞士相比其實也不相同,以色列的建國充滿不可複製的幸運與宗教原因、瑞士更是有傲視歐洲大陸的戰鬥基因。臺灣人的逐利、重商、現實都與前兩者非常不同,從歷史與地理的角度來看,臺灣的移民社會與層層疊疊的文化,反倒與美國有更多雷同之處,但國家的發展縱深以及地緣政治的地位差距,仍使得這樣的比較只是徒勞。認清自己的獨特性、明白在時空的座標裡我們所處何地,才能夠讓自己清楚未來方向。
二○二四年是荷蘭進入臺江內海築城統治的四百週年,象徵臺灣正式嵌入世界體系,並且開啟大航海時代尾聲最為激烈的國際博弈。那一年,還被稱作福爾摩沙的臺灣彷彿是戰國時代,部落聯盟林立、多元的人群、不同目的的冒險者以及日本與明帝國的海商,正在悄悄地將與世無爭的海島捲入世界遠方捲起的風暴。
如今臺灣再次走到了大歷史的十字路口,過往想見證風雲際會的大時代,都只能在史冊緬懷,現在則成為了日常,無論是牽動世界局勢變化的晶片戰爭、中美兩國的巨型博弈、小北約各國的鏈接與合作、烏克蘭戰爭所引起的效應連鎖,再再顯示臺灣在世界舞臺上是個照在聚光燈下的存在。
歷史不應只記取仇恨或痛苦,更多的是透過閱讀、思考來找尋屬於自己與國家的模板,進行經驗的吸取以及下一步決策的依據。四百年的歷史的確不能算長,但其中可看到荷蘭的立國與生存之道、鄭成功家族的興盛與衰敗、原住民建立的政權在被征服與保持自主性之間掙扎、臺灣在帝國統治下的窘迫,這都對當下的我們存在非常巨大的啟發意味。
臺灣史就是世界史,今日的新聞將會成為明日的歷史,唯有能夠理解過去,才有辦法擘畫未來。民主時代集眾人之智,才能有突破與進步,當社會上多一個人開始思考,就是一場小革命的開始,而劃時代意義的大事件,正需要大眾一起向前推動。
如果透過歷史而更能清楚臺灣自身發展過程、籌碼與短處各自在哪,進而分析如何做出最適合於己的戰略方向,就能真正做到以史為鑒的終極目標。臺灣需要更多人來重新討論與理解歷史,前人的犧牲與走過的路,都會成為智慧的泉源與豐富的人生指南。國家還有多少的可能性,端看眾人的意志與思維。
海洋夠大,足夠容納不同的族群與價值觀,但海洋也夠殘酷,不能保證巨浪與風暴是否會不期而至,難以容納誤判與頑固。透過歷史,讓我們重新找尋對話的基礎。
臺灣歷史新解方
在課堂上被各種力量與考量制約下的臺灣史,真的能給滿是困惑的下一代,帶來啟發、進行理解並珍視這個國家嗎?我必須很遺憾地說:再多的熱忱,也難敵考試的現實、進度的壓力以及社會上對客觀中立的想像。或許寫書方能不負這些史事與初執教鞭時的理想。
我常常在演講時分享一個觀點:臺灣是個獨特的國家,這句話可以做兩面解讀,正面來看我們可以在諸多強權環伺、屢受殖民的歷史中,走出屬於自己的強國之路。但同時,臺灣是個喜歡迴避傷口、報喜不報憂的無意識社會,不僅對自己的歷史感薄弱、無視極權留下的後遺症,雖...
目錄
【作者序】臺灣歷史新解方
【導論】透過歷史,重新找尋對話的基礎
【CH1】多方勢力覬覦的遠東神祕島嶼
01.海盜男兒漂泊記,是誰先發現臺灣?
02.漢人與原住民的三八線,欸你越界了
03.遭受迫害似乎是全世界原住民族的宿命
04.開山撫番?分明是清朝對原住民瘋狂PUA
05.魔王佐久間左馬太和莫那魯道的生存角力
【CH2】四百年前,早已有一臺各表
06.鄭成功與海商們的流亡終點
07.為何九死一生也要離開祖地?
08.把歷史教訓當耳邊風的清帝國
09.為什麼臺灣會被叫鬼島?
10.一八九五的亡國感,讓臺灣人同島一心?
【CH3】從帝國偏鄉到國家中央,臺灣政權發展如何轉大人?
11.臺灣成為了被排擠放逐的邊緣人
12.臺灣花了超過一世紀,終於將民主追到手
13.對祖國的粉紅濾鏡破滅:二二八事件
14.臺人生存RPG:蔣介石的統治與兩次臺海危機
15.就是那天,蔣介石「退出」聯合國群組
【CH4】重商趨利是天性?一部島嶼經濟創業史
16.臺灣經濟發展竟是掃到他國鬥爭的颱風尾
17.臺灣再度向世界中心靠攏?未完待續
【結語】歷史讓我們知道自己所處何方
【作者序】臺灣歷史新解方
【導論】透過歷史,重新找尋對話的基礎
【CH1】多方勢力覬覦的遠東神祕島嶼
01.海盜男兒漂泊記,是誰先發現臺灣?
02.漢人與原住民的三八線,欸你越界了
03.遭受迫害似乎是全世界原住民族的宿命
04.開山撫番?分明是清朝對原住民瘋狂PUA
05.魔王佐久間左馬太和莫那魯道的生存角力
【CH2】四百年前,早已有一臺各表
06.鄭成功與海商們的流亡終點
07.為何九死一生也要離開祖地?
08.把歷史教訓當耳邊風的清帝國
09.為什麼臺灣會被叫鬼島?
10.一八九五的亡國感,讓臺灣人同島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