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4 ~ 1582)
明代著名小說家。自幼聰慧博覽群書,也喜歡鄉野傳說。晚年開始埋首著作,取材唐朝法師西域取經的真實事件,結合宗教神話和民間傳說,創作出神幻色彩濃厚、情節顛覆諷刺,看似通俗戲謔、卻富文學底蘊的中國名著《西遊記》。本書呈現淺白易懂的「輕」文言與詩韻,孩子也能輕鬆領略文學之美。
孫悟空72變的魔幻故事,國內家喻戶曉,日本、韓國與西方也是盡人皆知。自1942年出版多國語言,許多人沒讀過小說,也看過漫畫、電視劇或改編電影。在欣賞一連串驚奇曲折、緊張刺激的斬妖除魔故事之餘,唐三藏師徒堅定意志、齊心對抗邪惡勢力的劇情,亦能潛移默化孩子積極進取、懲惡揚善的正面思想。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
19世紀末英國唯美主義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才氣縱橫,被譽為文學天才。僅創作了九篇童話作品,即為他贏得與安徒生齊名的美譽,被奉為兒童文學的瑰寶。王爾德對於美,是卯足全力的「為藝術而藝術」。他的故事立意唯美,純真生動,字裡行間蘊含美與善,充滿同情惻隱之心。節奏性的辭句,豐富華麗,讀來韻律無窮,彷彿一幅幅動人畫面。
1888出版的童話故事集,除了歌頌至善至愛的〈快樂王子〉、〈夜鶯與玫瑰〉,也有譏諷自私、自戀、貪婪的〈星孩〉、〈漁夫和他的靈魂〉。唯美純淨中略帶殘酷悲傷,結局往往不像一般童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生活」。深邃的寓意,留給人們自行領悟。
肯尼斯・葛拉罕(Kenneth Grahame,1859~1932)
英國作家。幼時母親早逝,與外婆生活在風光旖旎的泰晤士河近郊。這段穿梭田園觀察小動物的經驗,為他日後作品增添了自然清新、温暖細膩的風采。成年後的他,利用業餘時間,在倫敦期刊雜誌上發表的短篇創作,充滿對兒童議題的關切,從此在文學界奠定知名聲望。
1908年出版的《柳林風聲》,飽含詩意的寫景文采,被譽為散文體童話作品的典範。葛拉罕中年得子,對於生病的獨子十分寵愛,每天為他講述四隻擬人化的可愛動物結伴暢遊的童話故事,生動活潑又充滿人性化的角色,奇幻豐富的想像力,讓兒子著迷不己,最後集結成書即擄獲眾多讀者的心。作品多次被改編成舞臺劇、電影與電視劇。尤其是,個性不盡完美的「蛤蟆先生」(Mr. Toad),闖禍情事充滿戲劇性,更被改編成多部逗趣的動畫。
詹姆斯・馬修・巴里(James Matthew Barrie,1860~1937)
出生於蘇格蘭,著名小說家及劇作家。自幼熱愛閱讀、寫作和戲劇。巴里生長於維多利亞時代,正逢英國殖民航海向外拓展的時期,因此他對海盜和原住民的事並不陌生;童年經歷母親喪子之痛,他扮演那永遠長不大的二哥,以安慰一直無法走出悲傷的母親;而婚後無子,結識友人的小孩後,和他們玩遊戲或說故事,都是啟發他創作《彼得.潘》的來源。
彼得.潘這個名字最早出現於他的作品《小白鳥》,後在其他著作延續。舞台幻想劇《彼得.潘,一位不肯長大的男孩》,1904年在倫敦公演,就引起極大轟動,1911年改編成小說《彼得與溫蒂》,經一再修改才成為《彼得.潘》,這本結合奇幻、家庭和冒險的精采故事。後來,迪士尼將這巴里的代表作翻拍,成了家喻戶曉的動畫電影《小飛俠》。
佚名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譚》,源於東方口頭文學,約在9世紀以阿拉伯文成書,匯集波斯、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民間故事。10-16世紀間,經過許多人的手,不斷改編改寫而逐漸定型,是阿拉伯文學的璀璨明珠,被喻為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紀念碑」。
成書後一直在阿拉伯地區流傳,直到18世紀初傳到西方。1704年,法國人安托萬.加朗(Antoine Galland)首先將部分故事譯成法文,之後又有英文譯本,使本書流傳更廣,而在20世紀初經西方傳到中國。
全書以故事套故事的鏡框呈現,每夜可包含許多小故事,每個大故事又橫跨許多夜。主題多元,其中有愛情、冒險、道德寓言等,背景涉及的地域廣泛,上天下地,穿插優美動人的抒情詩。在神幻莫測的外衣中,可以窺見社會生活的種種情景,以及小老百姓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