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合作是國家整體外交政策的一環,也是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具體展現,世界各國莫不競相尋求友盟,擴大軍事交流領域,建構安全合作夥伴關係,以達成預防衝突與戰爭的發生,共同促進國際和平及穩定之目標。
國軍在保國衛民的奮鬥發展歷程中,秉於國家整體安全及外交政策之指導,本諸對等互惠之原則及務實的作為,透過國防事務的密切互動,藉由軍事科技、建軍規劃理念、作戰經驗及教育訓練等領域之交流,相關知識技術的相互學習,持續與共同戰略利益之國家,拓展軍事合作關係,累積貢獻國際社會的能量,強化各國對我在區域安全維護及貢獻的認同與支持,進而確保國家安全。
民國70年,由聯合勤務總司令部負責成立的輿光案,是我國應當年友邦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之邀請,派遣國軍測繪人員遠赴中東,以優異的軍事測量製圖科技實力,協助該國建立相關體制與作業能量,並從參與沙國數值製圖作業中,汲取當時最新科技,寫下國際軍事交流合作,互惠互助的光榮史章。在輿光隊長達18年的駐沙期間,國軍測繪健兒面對錯綜複雜的中東局勢,克服國家外交變局及波灣戰爭威脅等困難,以堅忍勇毅的精神,發揮團隊智慧與力量,持續提供精確詳實之地圖,支援友邦防禦作戰所需,獲得友盟一致讚佩與推崇,建立國家良好聲譽,充分展現中華民國是國際安全上值得信賴的重要成員,並將國軍犧牲、團結、負責的精神和優異的軍事科技能力,闡揚於國際社會。
輿光案不僅是軍事交流合作的成功典範、國防外交決策與執行的難得經驗,更是國軍以軍事科技推動國家外交,共同促進區域穩定的珍貴史實。借鑒這段國軍測繪前賢不畏艱險,英勇奮發,鞏固外交邦誼,爭取國家利益與榮譽,發揚軍威的榮耀歷程,展望未來,我們面對的國防軍事安全威脅及區域和平挑戰仍然極為嚴峻,期勉全體國軍官兵繼志承烈,薪傳優良軍風與志節,不斷勤訓精練,精進專業職能,強化國防科技應用與發展,團結合作戮力戰備整備,積極打造堅強的國防武力,確保國家安全,並持續與理念和價值相近的國家發展軍事交流合作關係,致力維護區域的和平及穩定,為國家奠定可長可久安定繁榮的根基。
國防部部長 邱國正 中華民國1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