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決定自己的人生
師父說:「外界的環境隨時都可能說改變就改變,那是自然的,因為許多的事情都在『不知道』之中,許多的事情正在悄悄的發生,我們只需要順其自然,不需要糾結。每一件事情的發生,必定有其原因,自然就好。
『自然就好』,每一件自然來的事情,就是好的事情,事情只有它背後的原因與因緣,沒有『好或壞』的分別,沒有『喜歡或是討厭』的分別,沒有『對或錯』的分別。
所以抱持著好奇的心,提醒自己要等待、要忍耐,慢慢去發現它背後的因緣,觀察它後續的發展與改變,也觀察自己心裡那些抱怨的念頭,是如何來的,又是如何的安靜。
有一種不行,叫做『我覺得不行』,問問自己,為什麼不行?或許遲疑的原因,就是心底有一顆放不下的石頭,才會不願意改變,才會覺得困難。
那一顆石頭或許是:『不允許自己失態、丟臉』,也許是面子放不下,面子是最容易讓人退縮、閃躲的關卡,何不嘗試捨去那一份自尊,也許就會看見柳暗花明又一村;
那顆石頭或許是:『不允許自己失敗』,因為把失敗當成了自我的否定,但是別忘了,失敗也是一種成長與學習,所以要接受結果,然後伴隨而來的將會是學習與成長。
那顆石頭或許是:『不願意原諒一個人』,那是執著在心裡的怨恨情緒。
一切的因果都是從『情緒』開始生起,這時更要告訴自己,想要終結因果,就必須從自己的原諒開始做起,從包容自己做起。
那一顆石頭,就是不願意自己失去了控制的權力,就是不甘願於自己這一生的命運,一個不甘願,就會鎖住了自己的心,一個不甘願,就會耽誤了我們的一生,因為一個放不下,就算我們唸再多的佛經、做再多的善事、累積了再多的福德,也無法開啟我們的智慧,無法改變自己的個性。
所以什麼是修持呢?就是修一個甘願,一切甘願了,就有自然心。」
修心的功課,最是不容易,要如何修心呢?
就從心裡那些不自然的情緒開始修持起,每一天時時刻刻的觀照自己,注意自己的一呼一吸,讓注意力停在當下這一刻,記得:
過去的傷痛,此刻傷不了你。
未來的畏懼,此刻騙不了你。
常常的觀照內心,注意當下這一刻的心,觀察心中的那些大石頭和不甘願的念頭,照亮內心那些黑暗的角落,洗清情緒,這一天一天的做起,無心的做起,習慣之後,就會成為自然了。
人生中的喜怒哀樂,就像是高高低低的音符,有的輕快、有的悲傷,我們可以指揮自己的樂曲,轉化悲傷的情緒,融入快樂的元素,轉變人生一首不一樣的樂曲,在每一天的忙忙碌碌之中成就自己,在每一天的成就之中明白自己,明白這一切的努力價值在哪裡,於是走過悲傷、痛苦自然,走過得意、歡喜也自然。
人生的每一個感受,都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可以承擔、可以接納、可以創造的,人生的圓滿,並不是來自於事事的順心如意、並不是來自於孩子聽話、符合期待、也不是工作、事業的成功。
人生真正的圓滿,是心的圓滿,要從自度開始,先度化自己的心,從善待自己開始,從接納自己的不足開始,接納自己的能力不足、經驗不足、個性不足、口才不足和堅強不足,於是更加甘願的學習模仿,在跌倒中不斷的爬起,一天天的堅強自己。
善待了自己,就會知道要如何善待身邊的人,能夠用熱情去度化別人的心,更會知道如何接納那些發生在工作、健康、家人、感情、孩子身上的一切不圓滿,於是不斷的奉獻付出,做自己的福德,自然能把今天的不圓滿,轉做不一樣的善緣,就算這個人討厭我們,我們也能夠找到方法,用熱情去轉變他對侍我們的態度,只要我們願意相信,相信這一切都能夠改變。
看哪,這人生雖然處處都是坑洞,卻也是處處都有解決的方法,遇過的坑洞越多,我們學會的方法也越多,這就是一種圓滿的心境,坑洞再多,我們也願意用一個『啟動』去填滿它,生活中遇見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壞事,都在呼喚著我們趕緊『啟動』,這就是故事禪裡的禪機,其中記錄了這些年我在師父身邊看見過的真人真事。
人生就像是一首歌曲,過去的樂符是別人幫我們寫的,悲傷難過都已經過去了,從今天開始,人生這一首歌曲,每個音符都由自己決定,面對世事的心情,都由自己決定。
生活的人事不圓滿,自己的心境可以圓滿,
不求人事物的圓滿,上天的安排就是圓滿。
第一課 自然修行,事事不慢
說到修行,人們往往聯想到那些刻苦、嚴格的方法,像是吃素、唸經、坐禪等等,好像每天都要嚴守戒條、清規,不可以說錯話、不可以犯錯,也有人以為要去到禪寺、佛堂才能夠清修,人們花了許多時間談論修行的方法和場所,卻很少談到修行的內涵。
我們為什麼需要修行?修行能夠改變我們的工作嗎?能夠轉變我們與家人的關係嗎?能夠改善夫妻之間的相處嗎?能夠改變我們的人生嗎?如果我們的修行與這些事情無關,那又要如何解脫煩惱?
所以什麼是修行呢?
就是重新修築每一天的一言一行,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問題,總是來自於言與行,一句話沒有講好,口氣不對、表達的方法不對,就會造成了新的問題和煩惱,就會在工作、家庭的生活之中帶來困擾。
再一次,修,不是『修理』的修,而是『修築』的修。
修,不是嚴厲的去找出自己犯的錯,不是判定自己犯下的罪惡,更不是要修理自己、懲罰自己,因為啊,我並不是壞,我只是不足,我只是學習不足、經驗不足,所以我們需要推倒重來,重新修築一個新的自己。
比方說,昨天的行動、說話如果不適當,事情如果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那就趕緊換個方式去做看看、去說看看,不再需要浪費心思去爭辯、生氣,不用責怪別人為什麼懶惰,更不需要責怪自己,而要專注的思維,自己要怎麼達到目標、要如何解決問題,更要明白自己的動機,鼓起勇氣去做、去採取行動,那就是善待了自己。
放下與人結怨的思緒,心中不要有怨,因為今日的怨,將會是明日的恨,冤冤相報何時了,給自己修築一條新的路、調整一個說話的方法,轉換一個心情,於是今天的公司與家庭,都是我們樂心修行的道場,在這裡就能找到世間的佛法,就有我們需要的世間覺。
所以修行是件自然的事情,每一天的一言一行都是修行,一思一念都有禪機。
一昧苦修,無法得道
既然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修行,修行就沒有什麼特別的儀式,也不需要求些什麼,要無心的沈浸其中,要自然的接納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漸漸習慣這生活中的有起有伏,有順利也有不順利,無心的自然做起,只有專注在『做得到』的事情上,才能夠樂在其中,而不會折磨了自己。
釋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花了六年的時間以苦行僧的方法修行,每天只吃極少的食物,折磨自己的身體,卻始終無法得道,有一天在他昏迷之際,他聽到一個老樂師叮嚀一個孩子說:『琴絃調得太鬆,彈不出聲音,調得太緊,一彈就會斷,一定要鬆緊適中,才能發出悅耳的聲音』
聽到這段話,釋迦牟尼佛才醒悟到,一味的苦修,是無法得道的,於是他改變了修行的心境,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得道。
師父說:「什麼是自然、無心?就是沒有比較心,在做善事的時候,就不要去分別別人是貧是富、是好是壞,不要為了『我』的比較、情緒、感受,而改變了原本願意幫助別人的心。
沒有了比較心,我們就會有了樂心,每一天的樂心,漸漸就會變成自然心,自然心變成無心。
因為自己不斷的啟動練習,練習不跟別人比較、不與人計較,所以心裡漸漸能夠快樂,心裡越是快樂,越不會跟人計較、比較,漸漸能夠自然的快樂自己,當心中不再生起比較的情緒,不再需要降伏情緒,那就是一種無心自然的境界了。
所以,在每一天日常生活中的修行,真的需要緊盯著自己、真的需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努力修行』嗎?當然不需要。
修行,就是自然要做的事情,只要啟動了自己的行動、去做,自然會覺得快樂,就算我們幫助了別人、我們為別人做了開示,就算我們有了小小的一點成就,雖然心裡有了優越感、有了榮譽感,這時在我們的心裡,也要把那些優越感全部放開和散開,當這些『自我感覺良好』的感受都散開之後,就會成為了一朵『快樂心』,只剩下快樂而已。
再一次,把快樂心變成自然心,自然心會變成無心,無心就沒有分別,沒有了分別,我們就不會為了結果是好、是壞而驕傲、狂喜或難受、我們也不再需要別人的感謝和感恩,因為我們的所作所為,是為了自己的快樂心。
所以,讓快樂心變成自然心,自然心變為無心,無心最後又會回到我們的快樂心,這樣的心就能心無旁鶩、沒有牽掛,專注在自己每一天要做的事,自然無心,而且快樂,這樣的心,就是我們的濟公道。」
用快樂的心境,去享受每一天努力生活的過程,不只是適度放鬆自己的心弦,更能夠每一天調整自己的心弦,不會鬆懈了修持,也不會對別人嚴厲批評,而是與身旁的人們共好,好像在與他們共同彈奏一曲美好的樂曲,那就是與人共好的善緣。
與其要在心裡不斷的碎碎唸,不如在心裡保有一個快樂的念頭,如果有什麼事情、規矩、教條,造成了我們的碎碎唸、造成了我們的分別心和不快樂,如果我們堅持要限制別人怎麼做事、怎麼說話,那就是一個框框,那就是我們需要學習跨越的地方。
師父說:「你們如果用束縛限制自己,這人生就沒有意思,就像釀酒一樣,你們要在這裡面浸泡快樂的元素,生活遇到的種種問題,自然就能夠解決。
認識了師父之後,你們有沒有覺得自己的想法、身體不一樣了,人生的觀念也開始有了改變呢?你們的人生當然不會馬上就好轉,就好像學吉他一樣,不可能馬上就能彈會一首歌,剛開始學的曲調比較簡單,剛開始也彈得生疏、斷斷續續,只要繼續的練習,只要加入一個快樂的泉源,自然就會彈得更好。」
人生就像是一首歌,要快樂的唱起,要每一天自然的練習。
習慣成自然
雖然說是自然心,但是它卻來得一點也不自然。
師父說:「在濟公道裡最重要的,就是無心與自然,自然心是怎麼來的呢?自然心,是經過日積月累,是每一天每時每刻的練習,慢慢累積而來的。
所以它不是想要自然就能夠自然的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那就好像樹的年輪,需要經過一年又一年的四季變化,好像人的皺紋也是隨著歲月、一天又一天的累積而來的。
自然心,是一點一滴的累積,累積的是我們的修持,懂得修持的心,將能夠控制我們的情緒,能夠培養自己的耐心,能夠化解心中的憂悶,那需要長久不斷的練習、做起,那絕對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成就的心,如果不經歷種種的痛苦和經驗、如果沒有一次次的練習和放下,我們就無法體會自然心的奧妙之處。
當你們經歷一份辛苦、痛苦,而且巨大壓力的工作,當你們在一段痛苦的過程中掙扎求生的時候,你們對於自然心的感受在哪裡?
你們必須經歷心裡的痛苦、必須體會那些做起的過程,體會其中的種種感受、撐過了那些想要放棄的念頭之後,你們的心才能找到一份甘願,你們要學會一份甘願,心甘願了,甘願做了,就不再需要別人的肯定,更不再需要別人給我們同理心。
如果一個人想要別人給他同理心,那就是失敗的開始,如果你們希望別人能夠體會你們的心,如果你們總是心裡委屈,希望別人站在你們的角度,為你們著想,那你們就要開始走入失敗了。
一定要忍耐、要堅強度過這一段最辛苦的時期,當你們習慣成自然之後,當心裡不再有怨嘆了,不再感受到心裡的其他心態、情緒之後,你們就會開始體會自然心的奧妙了。」
就像是跑步一般,一般人根本不喜歡跑步,當然不會接受跑步的辛苦練習,但是當他有了跑步的理由,有了尋求健康的動機之後,他就要開始面對這門功課,就像我們為了人生的長久快樂,為了不再折磨自己,也需要開始體會、接受自然心的這個課題。
剛開始跑的時候,身體的痛苦會讓我們想要停下腳步,會讓我們懷疑自己:「我幹嘛要這樣折磨自己?」,這時就必須忍耐,仍然願意承擔那些身體的辛苦感受,需要每一天不間斷的跑,直到身體肌肉強壯了,習慣了那樣的運動強度,跑步就不會再有什麼特別的感受,而是自然的做起了,就如同我們習慣了對心的修持。
習慣,就會成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