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滌所用的自來水、作為糧食的稻米、造型華麗的傳統廟宇、讓生活更為便捷的縱貫鐵路、公共衛生觀念……這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物,平日我們並不會特別注意到。作者是在閱讀臺灣本土作家賴和〈無聊的回憶〉一文後,才深覺自己對於臺灣的見識之淺窄,進而對於臺灣的庶民生活興起好奇;雖然這些故事,現今習以為常,但對於過往的臺灣人民,都是劃時代的新生活之象徵,這些學校沒教的歷史,作者希望和讀者一同細細咀嚼,品味古早的臺灣生活。
作者簡介:
王派仁
嘉義大學國教所博士候選人
經歷:曾任大學兼任講師、教育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教科書審查委員、南一書局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主編寫。現職為台中市山陽國小校長。
得獎:
第十二屆大墩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在紅磚拱廊下尋找宮原武熊)
第十三屆磺溪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滿坑楓紅已遠去,盼見白雪覆山頭)
第十六屆雲林文化藝術獎報導文學類首獎(阿公的五分車::嘉北線糖業鐵道的美麗與哀愁)
第一屆台中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發現泰安車站)
第二屆台中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走過大里溪)
第十二屆台中縣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烏日故事館--三民街走一回)
第十二屆磺溪文學獎報導文學類(打開芬園庄役場廳舍大門)
第十七屆南投縣玉山文學獎優選(樟腦產業故事館--專賣局集集出張所)
第二十一屆磺溪文學獎報導文學類(橋頭窯前話磚情 紅金歲月盼再臨)
著作:
GOOD!古的工藝有智慧(國語日報出版)
走著橋:古橋的閱讀與旅行(五南出版社)
超好玩歷史課:走!出門看臺灣故事(五南出版社)
不花一毛錢的小旅行:帶你去逛超有料博物館(五南出版社,2015好書大家讀知識類最佳少年讀物)
老臺灣新人類:他們的故事我們的生活(五南出版社,2016好書大家讀知識類推薦少年讀物)
與水同行:走讀臺灣的水資源歷史與文化(202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兒童及青少年獎」,五南出版社)
過五關學修辭(螢火蟲出版社)
活動作文學習單(螢火蟲出版社)
遊戲作文學習單(螢火蟲出版社)
走出教學更多(天衛文化、小魯優質教學)
多元描寫作文(華祥兒童文教出版社)
語言可以這樣玩:兒童語言發展遊戲與活動(心理出版社)
粉絲頁:遍〈PEN〉台灣
章節試閱
森山松之助與古典式樣建築
講到臺灣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凱達格蘭大道上的總統府應是其中之一。這幢具備後期文藝復興式樣的建築,也有人以為它的造型就好像一位日本軍人,因此,從日治時期以來就是臺灣最高統治權力的象徵。
當我們暫時放下意識形態的眼鏡,純粹從藝術的眼光來欣賞,也不得不佩服它的催生者—森山松之助,同時也是臺灣古典西洋式樣建築的引領者。
森山松之助(一八六九—一九四九)出生在維新運動後不久的日本,當時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劇烈變革的時代,森山松之助更是站在這波洶湧的浪頭上。他在二十四歲時進入東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造家學科(即現在的東京大學建築系),他在臺灣慣用的建築風格就是師承辰野金吾,而後者則是受傳於英籍教授康德創立的新古典主義建築學派。然而,說來諷刺,這些深受歐洲風格薰陶的新一代建築師,卻在日本找不到揮灑的空間,成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反倒成了新建築的最佳實驗室。森山松之助在日治時期明治四十年(民國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來到臺灣,擔任總督府營繕課技師。
森山松之助將華麗建築的風格引進,擅長表現繁複、華麗、古典的風格,更將臺灣的西洋古典建築帶向高峰,在臺灣的設計作品非常多。走在臺北的博愛特區一帶,總統府、監察院、公賣局、臺北賓館等,均是其作品。
仔細端詳,這幾幢建築也都有幾分共同點,像是紅磚牆、白色水平飾帶、中央高塔、古典柱式、拱窗……。另外,臺北,臺中、臺南州廳也是森山松之助的作品,他不僅僅是臺灣日治時期官方建築的掌舵者,更可說是臺灣近代建築的導師。
大正十年(民國十年,西元一九二一年)森山松之助返回日本,相較於在臺灣的官方角色,他反倒接受更多民間委託的設計案,在設計風格上也走向較為簡潔的折衷式樣。
這些象徵日治時期殖民者威權統治的建築,隨著光陰流轉與時代變化,歷經了輝煌、破敗與新生,如今或繼續服役,或轉型作為他用,或許讓人心中有著複雜的感受。但若不是森山松之助,臺灣這幾個現代化的大都市,恐怕會少了幾許典雅的氣息與異國情調。
走訪森山松之助
雄踞臺南市南門路與中正路交會處的臺南州廳,現在已經被活化再利用為臺灣文學館,這幢建築完工於日治時期大正五年(民國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屬於馬薩式樣的古典建築,其特色就是斜式屋頂、牛眼窗與老虎窗。
從正面看,宏偉的門廳與兩側對稱的衛樓,以及墊高基座、厚重的仿石材手法,傳達一種穩重與莊嚴的基調;衛樓也是整棟建物的視覺焦點,正如同總統府兩側也有翼塔一般,更是古典式樣建築強調對稱的高明手法。圓形屋頂的衛樓,從上到下三層的窗戶造型各異,雖是仿拱心石,卻又將之相互貫穿。
森山松之助與古典式樣建築
講到臺灣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凱達格蘭大道上的總統府應是其中之一。這幢具備後期文藝復興式樣的建築,也有人以為它的造型就好像一位日本軍人,因此,從日治時期以來就是臺灣最高統治權力的象徵。
當我們暫時放下意識形態的眼鏡,純粹從藝術的眼光來欣賞,也不得不佩服它的催生者—森山松之助,同時也是臺灣古典西洋式樣建築的引領者。
森山松之助(一八六九—一九四九)出生在維新運動後不久的日本,當時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劇烈變革的時代,森山松之助更是站在這波洶湧的浪頭上。他在二十四歲時進入東京帝國大...
作者序
序 學校沒教的歷史課
一個悶熱、無聊的下午,隨手翻閱架上的書籍,無意間發現賴和的一篇文章—〈無聊的回憶〉。他樸實的筆調、細膩的觀察,從自身對兒時上學的回憶,看到在六十幾年後臺灣才在討論的教育現場問題。當時筆者已年近三十,竟是第一次知道賴和這個人,驚訝於自己對於臺灣了解的窄淺,也哀矜過去所接受教育的偏頗。我們從小到大到,讀過不少歷史,當然主要還是來自於教科書。所以有一段時間,有人質疑我們背過許多中國古人,像是漢武帝、唐玄宗、清世祖,但是卻對蔣渭水、林獻堂還是感到陌生;我們知道蘇東坡、李白這些大文豪,卻對於賴和、楊逵等臺灣本土作家不甚熟悉。
過去一、二十年的臺灣意識受到應有的重視,我們對於那些對於臺灣歷史定位、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慢慢有了更清楚的圖像。但是我們在學校所讀到的,多數還是對臺灣確有重要影響的大人物,但總覺得他們有遙遠的距離感。
反倒是我們每天使用方便的自來水,每餐都會吃上一碗白米飯,或是夏天午後都會去買一杯泡沫紅茶……,這些與我們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係的事物,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有哪位歷史人物,曾對此做出鉅大的貢獻。除了好奇之外,當然也感念因為他們的付出,才造就了我們今日的便利與享受。所以在這本書中,筆者想要和大家分享庶民生活的歷史故事,以人和事物的組合,帶領讀者去一探究竟。例如被稱為「臺灣紅茶之父」的新井耕吉郎先生;磯永吉先生對蓬萊米的育種與改良;巴爾頓和濱野彌四郎為臺灣自來水奠定良好的基礎……等。
還有不少留存到現在的建築,當時的建築設計者都是一代大師,他們對臺灣建築的基礎與發展都有重大影響,像是陳應彬對廟宇的傳承與創新;總統府、臺北賓館的催生者—森山松之助……。
當然除了一些物質文明的研究改進或發明創造,也有許多人為當時邁入現代化的臺灣與臺灣人,引進了許多新觀念、新思想、新藝術、新文學……,更難得的是能夠身體力行,以實際的行動帶領臺灣人,在精神及思想層面也走進新的時代。臺灣第一位飛行員謝文達在東京上空為文化協會撒傳單的壯舉;第一位參加奧運的臺灣人張星賢,帶動了臺灣的運動風氣;賴和則帶動了所謂臺灣的新文學運動;李林秋所創作的《望春風》,至今仍被傳唱。
此外,有不少人對臺灣開啟了研究的先河,讓我們對這塊生活的土地,有了更完整而清楚的了解—明朝陳第首次的原住民史料紀錄;英國史溫侯的臺灣博物調查;池田敏雄發行的《民俗臺灣》,保留與宣揚臺灣的文化與習俗。
最後還要呈現三位新時代女性的故事,在過去那樣父權導向、男性中心的社會,他們能夠突破傳統女性角色的束縛,宛如破繭而出的蝴蝶,飛舞新女性堅毅而多彩的圖像。行筆至此,賴和〈無聊的回憶〉中有一段發人省思的話—「啊!時代的進步和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件事,不能放在一處併論的喲。」讓筆者那個多年前的下午不再悶熱,也不再無聊。
筆者希望這本書也能讓讀者的午後不再悶熱,閱讀歷史不再無聊。
序 學校沒教的歷史課
一個悶熱、無聊的下午,隨手翻閱架上的書籍,無意間發現賴和的一篇文章—〈無聊的回憶〉。他樸實的筆調、細膩的觀察,從自身對兒時上學的回憶,看到在六十幾年後臺灣才在討論的教育現場問題。當時筆者已年近三十,竟是第一次知道賴和這個人,驚訝於自己對於臺灣了解的窄淺,也哀矜過去所接受教育的偏頗。我們從小到大到,讀過不少歷史,當然主要還是來自於教科書。所以有一段時間,有人質疑我們背過許多中國古人,像是漢武帝、唐玄宗、清世祖,但是卻對蔣渭水、林獻堂還是感到陌生;我們知道蘇東坡、李白這些大文...
目錄
序 學校沒教的歷史課
臺灣新發現:
陳第與發現臺灣
史溫侯與臺灣博物的發現
池田敏雄與民俗臺灣
藝術新美學:
陳應彬與傳統建築
森山松之助與古典式樣建築
賴和與臺灣新文學
石川欽一郎與西畫
李臨秋與望春風
現代新交通:
婁雲與義渡推動
岑毓英與新式橋梁
劉銘傳與臺灣鐵道
長谷川謹介與縱貫鐵道
飯田豐二與下淡水溪鐵橋
謝文達與飛行
庶民新生活:
馬偕與臺灣醫學
巴爾頓、濱野彌四郎與自來水
張星賢與奧運
王金河與烏腳病
農業新技術:
郭錫瑠與瑠公圳
岡田安久次郎與獅子頭圳
臺灣紅茶之父—新井耕吉郎
磯永吉與蓬萊米
破繭新女性:
謝雪紅與階級革命
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
臺灣第一位女詩人陳秀喜
序 學校沒教的歷史課
臺灣新發現:
陳第與發現臺灣
史溫侯與臺灣博物的發現
池田敏雄與民俗臺灣
藝術新美學:
陳應彬與傳統建築
森山松之助與古典式樣建築
賴和與臺灣新文學
石川欽一郎與西畫
李臨秋與望春風
現代新交通:
婁雲與義渡推動
岑毓英與新式橋梁
劉銘傳與臺灣鐵道
長谷川謹介與縱貫鐵道
飯田豐二與下淡水溪鐵橋
謝文達與飛行
庶民新生活:
馬偕與臺灣醫學
巴爾頓、濱野彌四郎與自來水
張星賢與奧運
王金河與烏腳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