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為什麼需要教育?
良好的公民應該如何培養?
為什麼政府應該為人民提供教育?
兒童為何不能自發成長為正常的人?
英國實證主義哲學集大成者赫伯特‧史賓賽談教育
▎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史賓賽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揭示了教育的目的這問題。史賓賽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教會人們如何生活就是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教育內容的方面,史賓賽認為科學知識最有價值,因此,學校教育中課程也應該以各門科學作為主要的內容。
▎體育
史賓賽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演化論思想出發,並對體育的重要性進行論證。對兒童進行體育的整體原則和要求,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要與體育生理學的科學原理相符,另一方面,要讓體育可以遵循自然的指導。
◎行動自由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從事他想做的所有事情的自由,前提是他沒有侵犯任何人同樣平等的自由。如果兩個人因追求各自目的而發生衝突,那麼一個人只有在他的行動並沒有干預到另一人的行動時才能保持自由。
◎無視國家的權利
如果每個人有從事所有他想做的事情的自由,前提是並沒有侵犯任何他人的平等的自由,他就能夠自由地中斷和國家的連繫──放棄國家給予的保護,同時也拒絕為國家的支持付出代價。
║論詩歌
如果有辦法,沒有誰應該寫詩。
如果可能,那就應該讓他忍住不寫,
然而它如果噴出來了,那就可能是有價值的。
║論文化
成為一個可以產生樂趣的人,這是一種社會的義務。
所以,文化具有倫理的約束力以及一些更多的東西,
尤其是對讓人快活、有幫助的文化。
║論音樂
透過語調、間歇和抑揚的結合和強化,
音樂最終將其自己展現了出來──
音樂始終對言語發揮著作用,
並持續增加它表達感情的力量。
║論藝術
一般人無法將技巧及其所代表的事物分隔開;
在他們思想上,對某事物的譴責等同於對另一事物的不尊重。
而對古代藝術作品的評論在這兩種感情的深刻影響下,
他們被圍繞著的混亂虔誠光環所影響,而處在被催眠的狀態。
本書特色:本書從赫伯特‧史賓賽《教育論》的四篇中選譯了與當代社會關聯較為緊密的〈什麼知識最有價值〉和〈體育〉兩篇,又選譯了史賓賽另外七篇和教育相關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論文,希望本書能令讀者較為全面地了解這位先賢的教育思想。
作者簡介:
到底為什麼需要教育?
良好的公民應該如何培養?
為什麼政府應該為人民提供教育?
兒童為何不能自發成長為正常的人?
英國實證主義哲學集大成者赫伯特‧史賓賽談教育
▎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史賓賽提出「什麼知識最有價值」,揭示了教育的目的這問題。史賓賽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教會人們如何生活就是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教育內容的方面,史賓賽認為科學知識最有價值,因此,學校教育中課程也應該以各門科學作為主要的內容。
▎體育
史賓賽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演化論思想出發,並對體育的重要性進行論證。對兒童進行體育的整體原則和要求,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要與體育生理學的科學原理相符,另一方面,要讓體育可以遵循自然的指導。
◎行動自由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從事他想做的所有事情的自由,前提是他沒有侵犯任何人同樣平等的自由。如果兩個人因追求各自目的而發生衝突,那麼一個人只有在他的行動並沒有干預到另一人的行動時才能保持自由。
◎無視國家的權利
如果每個人有從事所有他想做的事情的自由,前提是並沒有侵犯任何他人的平等的自由,他就能夠自由地中斷和國家的連繫──放棄國家給予的保護,同時也拒絕為國家的支持付出代價。
║論詩歌
如果有辦法,沒有誰應該寫詩。
如果可能,那就應該讓他忍住不寫,
然而它如果噴出來了,那就可能是有價值的。
║論文化
成為一個可以產生樂趣的人,這是一種社會的義務。
所以,文化具有倫理的約束力以及一些更多的東西,
尤其是對讓人快活、有幫助的文化。
║論音樂
透過語調、間歇和抑揚的結合和強化,
音樂最終將其自己展現了出來──
音樂始終對言語發揮著作用,
並持續增加它表達感情的力量。
║論藝術
一般人無法將技巧及其所代表的事物分隔開;
在他們思想上,對某事物的譴責等同於對另一事物的不尊重。
而對古代藝術作品的評論在這兩種感情的深刻影響下,
他們被圍繞著的混亂虔誠光環所影響,而處在被催眠的狀態。
本書特色:本書從赫伯特‧史賓賽《教育論》的四篇中選譯了與當代社會關聯較為緊密的〈什麼知識最有價值〉和〈體育〉兩篇,又選譯了史賓賽另外七篇和教育相關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論文,希望本書能令讀者較為全面地了解這位先賢的教育思想。
章節試閱
第一章 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如果從時間的先後順序來看,可以說人類是先有的裝飾,後有的衣服。一些可以忍受身體上的極大痛苦去紋身的人,都能夠經得起高溫而很少設法去減輕這種痛苦。洪堡(Humboldt)說過,一個奧里諾科印第安人雖然根本不考慮身體是否舒適,但是還要付出兩星期的勞動成果,去買塗身炫美的顏料;一個婦人可以一絲不掛、毫不遲疑的從自己的小屋走出去,但是她不敢不塗抹顏色出來見人,這是違反禮俗的。航海家看到過,在那些未開化的部落中,彩色珠飾的地位要比花布或絨面布高得多。我們曾經記載下這樣的軼事:送給這些人襯衫和外衣,卻被他們當作了荒謬可笑的炫耀,這就說明裝飾的念頭是如何徹底支配了實用的念頭的。不但這樣,還有更極端的例證,請看一位船長是怎樣講他的那些非洲僕人的:在天晴的時候,他們穿著羊皮斗篷昂首闊步,但是卻在下雨的時候,將斗篷脫了下來疊好,然後自己光著身子在雨中凍得瑟瑟發抖。土人生活的實況的確說明衣服發源於裝飾。當我們這樣想:就是在我們中間,大部分人對衣料是否華美的考慮,要遠多於它是否溫暖,對剪裁樣式是否好看的考慮,要遠多於穿著是否方便──當我們看到效用仍然大部分都從屬於外觀這個事實,我們就對可以推斷出這樣一個起源更有信心了。
有一點很奇怪,那就是在心智方面也有一樣的情況。我們在心智方面和在身體方面都是對裝飾的追求要大於實用。不光是在過去,在我們現代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放在第一位的總是那些那些受人稱讚的知識,而那些增進個人福利的知識通常都被放在了第二位。希臘的學校主要科目是音樂、詩歌、修辭,還有在蘇格拉底(Socrates)任教以前幾乎和行動沒有關聯的哲學;而有助於提高生活技藝的知識只占比較次要的地位。在我們現在的大學和普通學校裡,也有類似的本末倒置的情況。一個男孩,他這一輩子,十之八九的時間都不會用到拉丁文或希臘文,這是大家都熟悉的事實。我們總說無論是他的店鋪和辦公室裡,或者是在管理家產或家務時,在從事鐵路或銀行工作時,他費了那麼多年學來的知識,幾乎都幫不上他什麼忙,甚至其中大部分他都已經忘記了;而如果他偶爾提及某段希臘神話,或者冒出一句拉丁文,也多半是為了表現自己,而不是為了說明當前的問題。假如有人問我們,對男孩子進行古典教育,真正的動機到底是什麼,那麼回答只能是為了順從社會輿論。和裝飾兒童的身體一樣,人們也隨著風尚,對兒童的心智進行著裝飾。這就和奧里諾科印第安人出門前塗抹顏色,並非為了獲得任何直接的好處,而是因為不這樣他就羞於見人,一個男孩一定要硬背拉丁文和希臘文,也並非這些語文具有什麼內在的價值,而是免得讓他因為對這些一竅不通而丟臉,是為了讓他接受所謂的「紳士教育」,這是某種社會地位的象徵,還能因此獲得他人的尊敬。
在女性那邊,這個類似情況的表現更加明顯。在對待身心兩個方面,裝飾因素會繼續占有優勢,而且在婦女那裡比男子更厲害。本來是不管男女,都很注重個人裝飾。但是在文明的近代,我們可以看到,在衣著上,男士對舒適的考慮要多於外表,同時在他們的教育中,近來實用的部分也在逐漸取代裝飾的部分。至於婦女,她們在這兩方面的改變都沒有男士們大。花樣繁多的髮飾;佩戴的戒指、耳環、手鐲;還總能看到的塗脂抹粉;千方百計的讓自己的服飾引人注目;以及為了追求時尚,寧可忍受非常大的不舒適。這些都可以說明,婦女在衣著上獲得讚許的渴望,遠遠的高於求得溫暖和方便的願望。在她們的教育方面也是同樣的情況,大多數的「才藝」在這裡都證明虛飾重於實用。唱歌,彈琴,舞蹈,繪畫,文雅的舉止,這些占了多大的比重!如果你問學義大利文和德文的原因,你就會知道,隱藏在所有藉口之下的才是真正的原因──會這些語言,才比較像一個貴婦人。學習這個並不是想要去讀那些用這個文字寫的書,因為她們幾乎都不讀書;而是為了能夠唱義大利文和德文的歌曲,這樣就會因為多才多藝而被嘖嘖稱讚。將一些君王的生卒年月、婚姻和別的一些瑣事軼聞記住,也不是因為知道了這些能夠獲得什麼直接的好處,而是因為在社會上看來,這些屬於良好教育的一部分,如果不知道這些知識,就會被人看不起。當我們列出了寫字、拼法、語法、閱讀、算術和縫紉,就差不多將從生活實用上教給女孩子的所有東西都列出來了;其中有些還是為了獲得好評的多,為了個人直接福利的很少。
為了充分認清在心智方面和在身體方面,裝飾都比實用優先這一事實,了解一下它其中的道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它的道理就是,事實上,從遠古一直到如今,社會需求壓倒了個人需求,而主要的社會需求,就是約束個人。並不是如像我們通常想像的那樣,除了君主、議會和法定權力的管理機構以外,就再沒有別的管理機構了。還有一些未被公認的管理機構作為這些公認的管理機構的補充,它們在各方面形成起來,而每個男女都在那裡爭取為王為后,或者其他較高的尊位。出人頭地,受人尊敬,並且逢迎上級,人們全力以赴的參與到這場普遍的競爭當中。裝模作樣、矜財恃富、衣著華麗、炫耀才華,所有的人都想支配別人,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複雜的節制網,維持社會的秩序。用可怕的戰爭裝飾和腰帶上的敵人頭皮來嚇唬他的部下的,並不只是那些野蠻的酋長;用盛妝、風度和多才多藝來「征服別人」的,也不只是那些美女;學者、歷史家、哲學家也用非凡的造詣來實現同樣的目的。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滿足於在各方面,讓我們的個性安靜的獲得充分的發展,而是焦急的渴望,我們的個性可以深深地打動別人,並且在一定的程度上支配著他們。決定了我們教育性質,就是這個東西。我們所考慮的,並非什麼樣的知識才具有真正的價值,而是怎樣才能博得最多的稱讚、尊敬和榮譽,怎樣做才能獲得社會地位和影響,怎樣的表現,才是最神氣的。既然在全部的生活中,問題的關鍵並不是我們怎樣做,而是人家是怎樣看我們,因此在教育中,問題通常也就出在知識對別人的外部影響,而非內在價值。這個既成了我們的主導思想,我們對直接用途的考慮,實在不比野蠻人在琢磨牙齒和塗指甲時所考慮的多多少。
如果還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來對我們教育的粗糙和幼稚進行說明,我們從基本沒有討論各種知識的比較價值這一件事上就能夠看出來,更不用說討論是沒按步驟進行和獲得確定結果了。不只是沒有獲得一致的比較價值的標準,事實是任何這樣一個標準是否存在,都沒有弄清楚。而不只是沒有弄清楚是否存在這樣的標準,人們似乎都沒有感覺到它的需求。人們看這個主題的書籍,聽那個主題的演講,準備教給他們的子女這些部分而不是那些部分的知識;所有這些,其實都是從習俗、愛好或偏見出發;從來沒有考慮過用某些合理方法來決定哪些東西才是真正值得學的,這才是至關重要的。在各種社團中,也的確有人偶爾提起某類知識的重要性。不過那個重要程度是不是值得在它上面花費如此多的時間,這個時間是不是能夠更好的利用在更加重要的事物上;如果真的提出了這些問題,那麼還是會從個人成見出發,非常草率地就給解決了。的確,總有人重新提出一些長期爭論的問題,比如古典學科和數學哪門比較有價值。然而大家進行爭論時,只是憑藉自己的經驗,而不是依據一個已經發現的標準;而且如果和包括它的那整個問題相比,爭論的焦點並不是重要的。如果設想從判斷數學教育和古典教育哪個更好,就可以決定合理的課程,那就和設想找出麵包是否比馬鈴薯養分多就是營養學的全部差不多!
我們覺得最重要的問題並不在於某個知識是否有價值,而在於它的價值。人們總覺得只要提出某門科目給了他們某些益處就可以了,而完全忽略了還應該判斷那些益處是不是充分。人們注意到的科目,可能沒有一門是任何價值都不具備的。花一年的時間,埋頭研究宗譜紋章學,說不定就對古代習俗和道德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管是誰,只要記熟了英格蘭每個城鎮之間的距離,也可能在一生中安排某一次旅行時,發現那一千筆資料中有那麼一、兩筆可以發揮一點用處。收集一個郡的街談巷議好像沒什麼用,但是有時也可以為佐證一些有用的事實提供幫助,比方供給一個遺傳性傳遞的例子。不過在這樣的情況下,任何一個人都得承認,需要付出的勞動,和可以獲得的利益之間完全不成比例。不會有人允許別人建議一個男孩子花幾年的時間來獲得這些知識,而讓他可能得到的、更有價值的知識受到犧牲。如果這裡的結論可以透過衡量相對價值來得出,那麼就應該每個地方都應用這個標準。如果我們有掌握所有科目的時間,那也就沒必要斤斤計較了。
第一章 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如果從時間的先後順序來看,可以說人類是先有的裝飾,後有的衣服。一些可以忍受身體上的極大痛苦去紋身的人,都能夠經得起高溫而很少設法去減輕這種痛苦。洪堡(Humboldt)說過,一個奧里諾科印第安人雖然根本不考慮身體是否舒適,但是還要付出兩星期的勞動成果,去買塗身炫美的顏料;一個婦人可以一絲不掛、毫不遲疑的從自己的小屋走出去,但是她不敢不塗抹顏色出來見人,這是違反禮俗的。航海家看到過,在那些未開化的部落中,彩色珠飾的地位要比花布或絨面布高得多。我們曾經記載下這樣的軼事:送給這...
推薦序
導言
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西元1820~1903年),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演化論和社會有機體論的早期宣導者,英國實證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被譽為英國的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西元1820年4月27日,史賓賽出生於英國德比郡的一個教師家庭,他的父親喬治‧史賓賽(George Spencer)是一位教育家。年幼的他被鼓勵去學習。年紀很小的時候,他經常接觸學術課本及他父親的期刊,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3歲時,他被父親送到巴斯附近的小鎮──辛頓查特修。在那裡他叔父可以為他提供正規的教育。最初他因為覺得很悶,對拉丁語及希臘語的學習十分抗拒,因此他沒有跟隨叔父,有時還跑回家中。後來,他從叔父身上學會並發展了自己早期政治及經濟理念,以此來回應叔父的激進改革觀點。西元1836年,叔父為他找到一份鐵路的土木工程師的工作。史賓賽在工作中的體驗,讓他停止了對行業的追求,反而認為上司讓工人過於勞累了。在這個時刻開始,他下定決心撰寫文章。在他22歲之後的數年間,他經常拜訪叔父,並將一些和政治有關的信件發給《非規範人》等一些激進的報紙。這是他正式開始參與傳媒,並撰寫社會政治方面的稿件。後來這些稿件被彙編為一部著作:《政府的適當權力範圍》。
史賓賽的這些早期著作顯示了自由主義者對工人權益及政府責任的觀點。在他的圈子裡,他早已經在自然定律上鼓勵多一些理性。西元1851年,他的這些觀點在他的著作《社會靜力學》變得越來越成熟。在書中,他強調個體力量對於社會的重要性,但是卻被社會無可置疑的踐踏。不過其中遺漏了他早期著作流行的對工人階級的同情心。這就是史賓賽確立對文明的視角的開端,並非人類的人為建造方式,而是自然界中人類的自然有機產物。他曾經供職於倫敦財政報《經濟學人》,當了5年的副編輯,一直到西元1853年時,才離開了報社,投入專業寫作。此後的數年裡,他的著作涵蓋了多個行業的課題,包括教育、科學、鐵路工業、人口爆炸及大量哲學和社會學的課題。此後他先後出版了《心理學原理》、《第一項原則》、《綜合哲學》等多部代表作,最後一部著作讓他得以將自己構想的體系完成,也讓他成為英國實證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成了第一代實證主義哲學流派中的最大的,也是最後一位傑出代表人物。這為史賓賽贏得了極大的殊榮,獲得了「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亞里斯多德」的美譽。史賓賽也因此先後獲得了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布達佩斯大學、波隆那大學和聖安德魯斯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的博士學位,並為羅馬科學院、巴黎科學院等近十個科學院聘任為國外院士或通訊院士。1902年,史賓賽入選諾貝爾文學獎提名。1903年12月8日,史賓賽於蘇塞克斯郡逝世,享壽83歲。
史賓賽在教育理論方面獲得了不小的成就,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在其著作《教育論》中展現出來。《教育論》一書是史賓賽早年發表的四篇教育論文〈智育〉、〈德育〉、〈體育〉和〈什麼知識最有價值〉的結集,此書曾對世界近代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一)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首先,史賓賽提出了「什麼知識最有價值」,這揭示了教育的目的的問題。史賓賽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為完滿的生活做準備」。教會人們怎樣生活就是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教育內容的方面,史賓賽認為科學知識最有價值,因此,學校教育中課程也應該以各門科學作為主要的內容。
(二)智育
史賓賽在〈智育〉這篇中,揭示了幼兒的心智發展規律,以及相對應的教學方法和原則。他對兒童的心智能力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指出是從相同到不相同,從不準確到準確,從具體到抽象。所以,教學的過程應當遵循歸納的法則要求,堅持自動的原則,以及一定要貫徹興趣性原則。
(三)德育
至於德育方面,史賓賽反對「人為懲罰」主張「自然懲罰」,他主張教育「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非一個要讓其他人來管理的人」。
(四)體育
史賓賽是從「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演化論思想出發,來對體育的重要性進行論證的。對兒童進行體育的整體原則和要求,應該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要與體育生理學的科學原理相符,另一方面,要讓體育可以遵循自然的指導。
《教育論》內容廣泛,涉及德、智、體等多個方面,並就教育的目的、內容、原則和方法等等議題,提出了頗為獨到的見解,不僅與時代的要求相適應,而且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書從《教育論》的四篇中選譯了與當代社會關聯較為緊密的〈什麼知識最有價值〉和〈體育〉兩篇,又選譯了史賓賽另外七篇和教育相關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論文,可以令讀者較為全面的了解這位先賢的教育思想。
導言
赫伯特‧史賓賽(Herbert Spencer,西元1820~1903年),英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演化論和社會有機體論的早期宣導者,英國實證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曾被譽為英國的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西元1820年4月27日,史賓賽出生於英國德比郡的一個教師家庭,他的父親喬治‧史賓賽(George Spencer)是一位教育家。年幼的他被鼓勵去學習。年紀很小的時候,他經常接觸學術課本及他父親的期刊,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3歲時,他被父親送到巴斯附近的小鎮──辛頓查特修。在那裡他叔父可以為他提供正規的教育...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第二章 體育
第三章 演化論
第四章 自由主義和兒童的權利
第五章 國家教育
第六章 論詩歌
第七章 論藝術
第八章 論音樂
第九章 論文化
導言
第一章 什麼知識最有價值?
第二章 體育
第三章 演化論
第四章 自由主義和兒童的權利
第五章 國家教育
第六章 論詩歌
第七章 論藝術
第八章 論音樂
第九章 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