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林大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諶亦聰(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蘇明進(親職作家、老ㄙㄨ老師)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媒體推薦:
諶亦聰(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
大家知道「翻轉物種瀕危行動」(reverse the red)嗎?
這是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公布的「受威脅物種紅皮書」(The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所倡議的一項行動,目的是希望大家共同來關注,因為全球氣候變遷以及人類對大自然開發所導致的越來越多物種都產生了生存危機,甚至是即將滅絕。最新的紅皮書顯示,今年地球上就有四萬五千種物種生存受到威脅,而且是有滅絕的風險,比去年又增加了一千多種,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議題。
臺灣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小島,從高山到湖泊,具有非常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包含大家熟悉的臺灣黑熊、石虎、梅花鹿、穿山甲、臺北赤蛙、金門水獺、百步蛇、臺灣獼猴、藍腹鷴及幾乎找不到蹤跡的雲豹等等,這些都可以在臺北動物園看到,我們花了很多努力希望保育及繁殖這些動物,甚至再進行野放,希望大家一起重視生態保育,一起愛護我們的地球。
遠流出版公司這次出版的【臺灣原生動物說故事】故事橋梁書,從臺灣原住民傳說故事開始,介紹了雲豹、水鹿、黑熊、百步蛇等故事,讓大家了解這些動物與臺灣原生居民及大自然的關係,再介紹動物的小知識,無獨有偶的,與我們臺北動物園接軌國際趨勢,準備今年推出的從原住民文化與生態智慧認識臺灣原生物種的方向不謀而合。大家很快可以看到我們系列的解說與展示,搭配這本讀物剛好可以充分的進行來園前的導讀或是遊園後的加深加廣學習,非常推薦給各位大小朋友。
臺灣真的很美!我們要尊重這片土地,學習前人的智慧,和大自然及這些寶貝動物們共處。這個地球需要大家的關心與守護!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審訂者導讀】
莫要外國生物如數家珍,身邊生物一知半解
林大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臺灣是個高山島,有很高的地方,也有很冷的地方;
臺灣和周邊的小島,位在北迴歸線上,是溫帶與熱帶的交界;
臺灣所在的位置,不僅接近歐亞大陸,同時也接近太平洋。
臺灣島不是很大,但這些特色都是造就臺灣擁有多樣生態系與獨特物種的重要原因。
臺灣是個高山島,島嶼受到海洋的隔離,隔離會累積特色。台灣島曾經與歐亞大陸相連,現今卻隔著臺灣海峽與歐亞大陸遙遙相望。過去同屬一家的生物,老死再也不相往來,久而久之,族群基因庫裡的特色逐漸累積。形成了特有的族群、特有的亞種、特有的物種。
最先開始在臺灣觀察野生動物的人,是原住民族,可惜沒有留下確切的文字紀錄。要一直等到一百七十多年前,斯文豪等博物學家陸續在臺灣研究野生動物,才有明確的文字紀載。在此之前,僅有清朝官員的隻字片語,資訊破碎,實在可惜。
臺灣的原住民族對野生動物的觀察,沒有留下文字記錄,只有口耳相傳的傳說故事。但是,並不代表這些故事毫無價值。野生動物不僅是臺灣自然環境的重要一份子,也是臺灣原住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原住民透過世代相傳的口述傳說,記錄和描繪了這片土地上許多野生動物和原住民族相處的故事和智慧。
可惜的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市面上的童話故事多數來自於歐洲、北美洲和日本等地的經典作品,如《灰姑娘》、《白雪公主》、《浦島太郎》等等。這些故事雖然經典美好,但敘述的是異國動植物和風土民情,描繪著溫帶國家的自然景象。例如安徒生童話和伊索寓言裡面,時常提到下著雪的寒冷冬天,以及許多需要冬眠的生物。但是,這些都與臺灣的自然環境、野生生物和文化背景相去甚遠。臺灣大部分地區冬天不會下雪,大多數的野生動物也不需要冬眠。
不僅如此,我們通常對於獅子、老虎、大象、長頸鹿這些遠在國外的野生動物如數家珍,卻對自己生活週遭的生物一知半解。日常生活所能見到的野生動物,多數人可能還知道麻雀和鴿子,但是對家燕、無疣蝎虎、東亞家蝠、南亞夜鷹,可能就陌生許多。如果你第一次聽到這些生物的名字,恭喜你!你就是我們要找的讀者!
因此,以臺灣本土素材創作的童話故事,顯得尤為珍貴和難得。【臺灣原生動物說故事】的完成,正是為了填補這一個知識空缺,讓各位讀者能夠早日接觸到臺灣本土的自然、生物與文化。尤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寶貴的口傳故事,被遺忘的風險只會愈來愈高。因此,林世仁老師將這些原住民與野生動物的傳說,以童話故事的形式書寫下來。不僅是文化資產的保育方式,也能讓更多人認識和瞭解臺灣野生動物。此外,林世仁老師同時也將臺灣生態研究者的工作內容,融入故事當中,讓大家看到第一線的自然生態保育工作現場。
【臺灣原生動物說故事】無疑為臺灣的兒童文學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和知識,但同時,也應該珍視和保護自己的文化資產。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橋梁,連接過去與未來,讓更多人瞭解臺灣的自然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