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投資創造被動收入,好習慣創造被動成功
Mr.Market 市場先生(財經作家)
「改變習慣,就能改變財富。」
最初聽到這類說法時,許多人應該和我一樣有些疑惑。
十多年前我剛開始學習投資時,許多書籍像是《祕密》、《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富爸爸窮爸爸》等都看過類似改變信念、改變思考方式,就能增加財富的說法。當時我心中也是充滿疑惑,這聽起來更像是一種信仰,不像科學方法。
雖然覺得懷疑,我仍抱著「試一試,錯了也沒損失」的心態,試著按照書中所說,調整自己的信念想法。多年後,這對我的人生與財務帶來很大的幫助。現在的我非常認同,改變習慣其實就能改變財富。
人生中財富的改變,實際上來自於持續的行動,但人生中大多數的行動,並不是那些我們下意識深思熟慮的決策,也不是來自某些靈光一閃,而是來自我們無意識中進行、靠潛意識做判斷的行為,也就是習慣。
因此,如果能改變自身的習慣,就能讓人生中大多數的行為決策,更容易採取和成功人士一樣行動。
本書作者針對數百位富翁進行訪談,累積回答問題樣本達五萬多筆,試圖解答這個難題,最終收集了許多富人共同擁有的習慣及信念。而這些好習慣就如同被動收入,能在人生中持續發揮效益,使成功自然到來。
然而養成好習慣的最大困難,在於「相信改變有用」。
有一句話說:「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意思是在你成功之前先假裝,直到你成功為止。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其實有些事情我們必須先相信,才能得到。當你相信它有用,即使只是假裝的,也依然成功地跨出第一步。
強力推薦這本好書,透過書中的好習慣,就能幫助你達到自己想要的改變。
財富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李柏鋒(台灣ETF投資學院創辦人、《商益》財經媒體總編)
身為長期講授理財投資課程的講師,其實很希望可以讓學員更清楚,造成人與人之間財富差異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有人可以累積出不必再擔心錢的資產,而有些人卻終其一生都在為錢奔波?《習慣致富》這本書就試圖解答這個問題。
不妨問問自己,你是一個家裡會囤積很多東西的人,還是一個東西用不到就處理掉的人?這個簡單的問題,其實就可以顯示出你擁有什麼樣的心態,而這樣的心態又如何影響你的財富狀況。如果你擁有的是稀缺心態,認為資源有限、機會有限,就會傾向於競爭和囤積。相反地,如果你擁有的是富足心態,就會相信機會和資源源源不絕,更傾向於分享和合作。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擁有稀缺心態的人,可能難以進修或投資,而一個擁有富足心態的人,則更有可能看到投資和回饋的價值。
作者將財富程度分為五個層級,並詳細分析每個層級的財務狀況、思維模式以及行為習慣。這個金字塔結構點明了一件事實:財富的累積並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的習慣和選擇所塑造。處於金字塔底層的人往往陷入財務不穩定的困境,他們缺乏理財觀念,習慣寅吃卯糧,最終只能依賴債務度日。而金字塔頂端的人則擁有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他們懂得延遲享樂、設定目標、積極行動,並且不斷學習成長。作者透過大量研究,歸納出三十個富人成功習慣,還針對不同性格特質的人,提供四種不同的致富途徑。
閱讀這本書,我想讀者可以深刻體認到,財富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只要掌握正確的思維和方法,每個人都有機會逐級攀登財富金字塔。改變從培養良好的習慣開始,讓我們一起踏上致富之路!
擁有富有且富足的致富人生
郝旭烈(郝聲音Podcast主持人)
記得二○一二年從大陸回到台灣,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找回身體原有的健康狀態。很多人看到現在的我,都很難相信那個時候的我不僅體檢上有很多紅字,而且體重比現在超出二十多公斤。而真正讓我開始找回健康、變得輕盈的主要關鍵,就是轉換不同的生活方式。不管是飲食方面開始變得注重營養均衡,又或者是運動方面開始在乎持續不斷地有氧、重訓還有瑜伽伸展。慢慢地讓自己的氣色和體態,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所以我常說,減重或是減肥,減的從來不是重量或肥胖,而是減掉過去不好的「習慣」。況且,很多人在致富的道路上面,常常忘了「健康身體」這個推動引擎,這才是最重要的核心。
不僅健康如此,投資更需要經年累月持續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增加自己的智慧。就像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所說,他每天最大的心願就是睡覺時比起床時「聰明一點點」。每天如此想,就會在自己心裡注入一個持續不斷成長的思維「習慣」。難怪查理.蒙格會說,一個人要成功的最大關鍵就是做好兩件事,一個是「活得夠久」,另一個是「不做蠢事」。養成學習的「習慣」,就能夠擁有智慧,「不做蠢事」;而如果「活得夠久」,就能透過這樣的好「習慣」,讓自己愈來愈能洞察事理,並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智慧的選擇。
習慣,是一個人生命的養成,是複利效應力量呈現的基礎,也是讓我們更能懂得致富之道的底層邏輯,也就是不僅除了想要擁有的富有,更能懂得把握知足的富足。誠摯推薦這本好書《習慣致富》,讓我們找到並透過培養好的習慣,帶自己感受富有且富足的致富人生。
翻轉人生,就從此書開始
愛瑞克(TMBA 共同創辦人、《內在成就》系列作者)
古希臘哲人亞里斯多德曾說:「我們的重複行為造就了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呼應了此書的核心觀點:富者與貧者的想法大不相同,因而養成不同的習慣,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
過去二十多年來,我累積了一千三百多場的中大型演講經驗,見過的聽眾超過十萬人,從銀行頂層VIP高資產客戶,到偏鄉弱勢團體都有。在演講結束後,我會與聽眾互動,並在社群媒體上繼續保持互動。從互動過程中,我發現富有者的思維和習慣,幾乎在此書裡完全命中!相對地,人生過得拮据困窘的人,原因卻有百百種。
家庭背景當然會影響個人發展,但主要是思維上的影響。然而即便出身貧窮的孩子,如果接觸到正向積極的啟蒙者(或啟蒙之書),他的前途將無可限量。我本身即是實例,在學生時期家裡破產的狀況下,讓我必須盡快財務獨立、翻轉人生。於是我大量閱讀,並將所學到的思維落實到日常習慣中,之後有幸得以提早退而不休去從事公益,造福這個社會。我走過低谷,深信閱讀是可以改變思維、翻轉命運的。
後來我愛上閱讀,目前每年閱讀一千本書。《習慣致富》是我深有共鳴的一本,我敢說,絕對是人生成功法、財商書籍中最實用的好書之一。如果你現在難以大量閱讀不同書籍,那麼就從這一本開始吧!
正確的財富思維指南
Miula(M觀點平台創辦人)
「為什麼有錢人愈來愈有錢?」
這是這本書一開始提出來的問題,我想也是很多人心中都有的疑問。在過去的年代,我們都會說富不過三代,但這句話放到現在,好像不再有意義了,因為很多有錢人都進展到富三代、富四代的程度。到底什麼事情改變了呢?
我想,最大的改變在於古早的有錢人沒受過良好的財富教育,導致雖然有錢卻守不住,而現在的有錢人卻很重視下一代對於財富的正確觀念,正是這樣的差別讓現在的有錢人能夠變得更有錢。
沒錯,想要打造自己的財富,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正確關於財富的觀念。讓我在這邊引述書中的一句話:「如果你想加入富人的行列,你必須像富人一樣思考,並像富人一樣行動。」想要在財務上成功,第一步關鍵就是建立起對於財富的正確思維。
沒錯,當你改變了對金錢的看法與思考,才有辦法改變你自己的消費、理財與投資行為,讓自己在財務上建立更加穩固的基礎。
觀念,才是力量的真正根源。而如果你想知道富人到底有什麼想法與思維,這本書將給你一個相當清楚的指南。
想跳脫財務窘境 ,先改寫你的財富DNA
柴鼠兄弟(理財暢銷作家)
接到《習慣致富》的推薦邀稿時,心中第一個疑惑是,書店裡已經不乏各類富爸爸理論的書了,真的還缺這本嗎?更何況有這麼多富爸爸的我們,似乎依舊還是無法領悟其中奧妙的門外漢。
直到翻開本書那一刻才恍然大悟,原來芝麻開門的暗語都寫在書裡了。富爸爸的致富理論無庸置疑,只是我們都太急於一步登天,只學了一招半式,還沒蹲穩馬步,無法將這些致富的真理內化為日常。
但為何把這些致富真理更新進大腦這麼難?這可能和絕大多數人的金錢觀念與習慣都是從小由父母那裡學來的有關,這些金錢思考模式早已經成為潛意識,是個很難動搖擺脫的信仰。
這些舊有的金錢觀念,很可能無法改變捉襟見肘的現況,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改變現有的思考和習慣,開始學習有錢人的思考模式和富習慣。
這本書談的雖然是致富,卻不是教你如何買股票或炒房,相反地,兩位作者分享了他們發現致富的最大祕密:如果你想變有錢,就必須像有錢人一樣思考,養成有錢人的富習慣,將大腦轉化為有錢人思維,最後,像個有錢人一樣行動吧!
一本脫貧致富的富翁學霸筆記
楊斯棓(醫師、《要有一個人》作者)
問你一個問題:如果富翁出書談致富,你的第一個想法是「為什麼他願意浪費時間寫書幫助別人致富?」還是「他這樣分享,自己會變得更好,社會也變得更好」?
如果你選擇前者,我說你心態稀缺;如果你選擇後者,我讚你心態豐饒。
知名講師火星爺爺曾跟我分享一個親身經驗。他遠赴國外參加一個課程,台上講師進場後就請與會者用自認最貼切的詞彙描述富人,每個人頓時渾身是勁,什麼標籤都死命丟出來:貪婪、不法、拜金、奢糜、毒品、濫交……。講師接著分享世上知名富人的人品和生活習慣,聽眾大吃一驚,原來老鼠屎固然有,但許多頂尖富人律己甚嚴,博愛社會。
講師一口氣幫與會者解開兩個謎題:對富人的誤解,以及自己之所以無法成為富人的原因。
先跟那些誤解金錢意義的朋友們多嘮叨幾句。金錢不是只能買大牛、小牛和路易十三,金錢可以幫助飢民,可以購置藥物降低河盲病和愛滋病。如果你對世人有大愛,更要讓自己成為富人,若然,你才有能力資助慈善組織,幫助窮人、殘疾人士、無家可歸者。
回想你國、高中班上第一名那位同學,如果他是孜孜矻矻,焚膏繼晷,你可能不會覺得不服,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一天讀十小時考九十分,你一天讀半小時搏七十分,這叫老天有眼。但如果你一天讀十小時考七十分,他一天讀書半小時還考九十分,你會不會想派隻小精靈偵測他的生活作息,一窺其讀書筆記?
把時間軸往後拉個三十年,大家都出社會了。有的人生性低調,有的人刻意藏富,但從住所地段、物業筆數、貸款數目、貸款利率,其實不難推敲老同學的財力。這時如果論財力名次,有很大的機會從當年的畢業成績單重新排列組合,你會不會想知道現在處於前段的老同學究竟做了哪些事得以持盈保泰或是彎道超車?你會不會想知道身處後段的老同學究竟踩了哪些雷?
關於考試,我們喜歡找歷屆學霸的筆記複習,事半功倍,有效率得高分。關於金錢,如果讓並非富有的人指導我們,當然很難致富。考試我們找學霸,金錢教育從媽媽,好像哪裡怪怪的?教育體系顯然沒有提供高品質金錢教育,但隨時開始不嫌晚,不要怪罪,出社會後還來得及自我教育。
本書花了作者五年時間,觀察記錄了兩百三十三位富人和一百二十八位掙扎求生的窮人習慣。本書不談錢、投資、房地產或股票,本書分享富人的感受、思考和行動。
如果你賺錢的動機出自恐懼或憤怒,當你賺到錢,恐懼不會消失,憤怒也不會消失。
窮人總歧視比自己更窮的人,以為這樣能讓自己好過點;但富人認為自己有義務賺更多的錢,才能做出更多的貢獻。富人總讚佩其他富有、成功者,樂見他人成功,共同高舉火炬,照亮社會點線面。
哪些習慣會致富,我們做中學;哪些習慣會致貧,我們就不要再愚蠢地堅持下去了。
及早養成「富思維」及「富習慣」
謝劍平(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教授)
現在很多年輕人常怨嘆錢不夠多,每個月賺的都不夠花了,哪有閒錢可以投資?其實,在理財致富的過程中,賺錢多寡不是重點,關鍵在於有沒有養成「存錢」的好習慣,哪怕每個月存一千元,也比月光族好。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的威力遠大於原子彈。」複利就是錢滾錢的意思。本書強調的並不是靠勞力賺多少錢,而是如何及早養成「富思維」及「富習慣」。有錢人會不斷省思如何透過投資與複利的概念來創造財富,工作則被他們視為滿足自我而非致富的手段。
書中羅列了一般人與有錢人對於金錢的想法差異,以及三十個富習慣,讀者可以從中得知自己對金錢的想法與有錢人是否相同,如果不一樣,就可以立刻改變想法,並開始身體力行,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富習慣,戒除阻礙致富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