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本兼具學理及實務操作的國家公園學~
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以學理方式建構的「國家公園學」。希望本書的出版,能讓國家公園經營模式成為保護區一種典範,「國家公園學」能成為環境資源保育知識基礎的重要環節。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前內政部部長 李鴻源
也許有人會質疑:國家公園不過就是一個生態保育地區、一個環境教育場所、一個遊憇地點、一個公部門組織經營的領域,有必要發展成一門「國家公園學」嗎?
國家公園的經營是跨學科、跨區域、跨種族、跨文化的,它同時包括自然與人文等領域,彼此間環環相扣、相互影響,無法個別處理。全世界的國家公園因為所處的位置、生態環境、歷史背景,都有各自不同的做法及寶貴經驗。
本書為全球首見兼融「學術知識」(Knowledge)與「實務操作」(Know-how)的國家公園(含保護區)如何實踐的專書,全書共十四章,不僅進行了不同學科對話,也引入創新論點,例如生態工程與自然解方、全球在地化的國家公園發展方式、夥伴關係與生態旅遊、中國保育哲學的優越性、運用虛擬實境的體驗方式以保護珍貴稀有資源、藉由四種永續行銷方式以行銷國家公園……等。
國家公園的發展,貴在承先啟後。期望有更多人參與保護國家公園的行列,共同推動「國家公園系統」發展,行銷國家公園的保育理念,讓國家公園、保護區的美好能夠發酵、成就全球寰宇的美好。
作者簡介:
黃躍雯
現職
世新大學觀光學系所專任教授
臺灣師大社教、東亞文化系兼任教授
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委員
學歷:
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系所地理博士
專長:
生態旅遊、文化觀光、國家公園研究、地方永續觀光發展、產業觀光轉型、休閒不動產、質性研究方法
考試:
自然保育規劃組高考及格
經歷:
內政部營建署專員、技正
陽明山國家公園技士
世新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
臺北大學(前身為興大法商)兼任副教授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兼任副教授、教授
考試院高普考觀光類科命題暨閱卷
考試院導遊、領隊人員考試召集人
考試院導遊、領隊人員考試命題及閱卷
教育部公費留考命題暨閱卷
臺北市政府市政顧問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國家公園的緣起暨「國家公園學」的建立
一般人對國家公園的印象,大多止於全球首座國家公園—黃石,以及旅行社所做的國家公園景點的廣告。對大多數人來說,國家公園不過是觀光、遊憩的景點。其實,從黃石1872年成立國家公園這一百五十年來,國家公園在學界,乃至在全球生態保育、保護區保留的潮流上,往往被賦予更神聖、更多元的使命。尤其在當前地球環境益趨暖化,世人又過度濫用資源、不斷開發原始叢林(像亞馬遜河等)、原野地、濕地等行為的當今,劃設保護區(國家公園被認為是保護區當中,最特別、最具多元價值的一種),倡導保護地球、永續發展的呼籲,不曾停歇。國家公園在這些嚴肅的議題上,更見任重道遠!
回顧過去六十年來,世界一些重要的保育組織,不斷定期召開有關保護區、國家公園大會(例如World Park Congress;WPC)等相關會議(始於1962年);大學院校也多會開設與國家公園、保護區概念或旅遊等相關的課程;學界教師也常以國家公園或保護區的理念、規劃、管理等為主題發表各種類型文章,討論它的物種保存、生物多樣性與經營議題。這些參與國家公園的各個領域與學門,以及其所引入的各種知識,在不斷累積的過程,也益見豐富,越見系統性,且集思廣益,使得國家公園的設置與管理的知識基礎,幾乎已發展成為一門學問(本書即受到前內政部長李鴻源2012年的啟發而撰寫),至少它可以成為一門當今很有意義的課程,也可能促成更多最具體驗與教育價值的國家公園系統。
本章即從首座國家公園—黃石的誕生與制度化,乃至對世界各國的傳播與影響,保育(conservation)、保存(preservation)東、西方文化觀念的差異,以及各種相關學科知識的匯流:從它的歷史沿革,從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業務操作與理念,從它可能面臨的課題,把這些原本看似不相干的部分兜攏起來,期望逐漸建構成「國家公園學」的雛形,試圖建立成一知識架構,但願有助於初學者及關心者對國家公園能有一概略卻完整的認識。秉持著承先啟後、拋磚引玉的初衷,共同讓「國家公園學」有朝一日能更為成熟,也有助於相關保護區的劃設與發展。
第一節 首座國家公園的誕生與制度化
一、黃石國家公園的誕生
世界首座國家公園—黃石,1872年誕生於美國,自有其時空背景。大略地說,應該是由兩個重要因素所觸發而成:1.美國先驅探險家的探索與發現;2.一些思想家、文藝家等發表相關的言論或作品,所陸續造成的影響。
回顧從十九世紀初,美國在開發大西部的過程,即常有探險家對於荒野(wilderness,又譯作「原野地」)進行探索。一八六○、一八七○年代初期,已有多支探險隊,成功地造訪「黃石河流域」附近的黃石湖,也常帶回不少訊息與見聞,引發不少人的興趣。例如1870年8月,由探險家Washburn(曾任美國國會議員)率領了幾位商人、地方官員,和新聞記者一行,約二十餘人,經過九個星期的長途跋涉。沿途經過了瀑布、峽谷、溫泉地、泥塘等。在返途時,他們意外地發現先前探險隊未曾發現的「上間歇泉盆地」(the Upper Geyser Basin),且多達近100個間歇泉,噴得既高又大,包括名聞遐邇的「老忠實間歇泉(Old Faithful Geyser)」(Box1-1)。這個噴泉,迄今仍是黃石國家公園最具代表性的地景。
由於這支探險隊伍離開黃石地區之後,對黃石地區做了廣泛的報導,引發當時美國社會更多的注意;隔年,另一支包括地形、地質學家、攝影家、畫家等所組成的隊伍,再次探勘黃石,回去之後也對外公布了黃石的照片與畫作。這些吸引人的影像、圖片造成更大的渲染力,許多國會議員因而都知道黃石地區的奇景,支持要將其保留下來。不過還是有些議員基於恐怕會阻礙該地區的水利、森林、放牧等開發行為而反對。國會就在一場激烈的爭辯中,才通過了黃石國家公園法案,終於在1872年3月1日簽署成立了黃石國家公園(表1-1)。
第一章 國家公園的緣起暨「國家公園學」的建立
一般人對國家公園的印象,大多止於全球首座國家公園—黃石,以及旅行社所做的國家公園景點的廣告。對大多數人來說,國家公園不過是觀光、遊憩的景點。其實,從黃石1872年成立國家公園這一百五十年來,國家公園在學界,乃至在全球生態保育、保護區保留的潮流上,往往被賦予更神聖、更多元的使命。尤其在當前地球環境益趨暖化,世人又過度濫用資源、不斷開發原始叢林(像亞馬遜河等)、原野地、濕地等行為的當今,劃設保護區(國家公園被認為是保護區當中,最特別、最具多元價值的一種),...
推薦序
推薦序 讓「國家公園學」成為環境保育學科重要的一環
十年前,我擔任內政部長時,就曾在許多場合倡議「國家公園學」,引起了不少迴響。《國家公園季刊》(2012年,秋季號)對我進行一篇專訪—〈國家公園永續之道〉。國家公園學的具體內涵為何?多年來一直在我腦海裡反覆思索著。黃躍雯教授所撰寫的這一本《國家公園學》的出版,回答了我許多的疑慮,為國家公園學的芻議邁出了第一步。
也許有人會質疑:國家公園不過就是一個生態保育地區、一個環境教育場所、一個遊憩地點、一個公部門組織經營的領域,有必要發展成一門「國家公園學」嗎?我在臺大任教,土石流、氣候變遷是我長年的研究議題,我們團隊的足跡踏遍了臺灣深山的每一個角落,深深的了解這些議題和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生態保育和原住民族的文化保存息息相關。而國家公園在這中間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它對於社會大眾及學生環境保育觀念的提升,提供了最佳的學習場所。
我曾走訪了包括雪霸、金門、台江、陽明山、海洋等國家公園。在同仁的專業導覽解說中:我在「金門」看到管理處與居民建立起良好的夥伴關係;我在「雪霸」看到管理處重視生態工程,同時也參與了拆壩的工作以保護國寶魚;我在「台江」看到濕地的治理,他們重視既動態也循環的生態觀念。而「陽明山」面對的更是和當地居民、環保人士及既得利益者複雜的權利義務關係及歷史糾葛。國家公園一方面以整個國土保育的理念在經營;另一方面,必須在居民生計及環境保育中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些都讓我印象深刻。
在我與國家公園同仁近距離的接觸,以及對於當地住民、原住民生活空間及產業活動的深入了解,我深刻的看出國家公園肩負有保育、旅遊、環教、研究、地方永續等多重角色目標。這麼重要的國家公園,該如何讓它成為國家的品牌形象?讓它實質發揮領頭羊的角色?這個想法一直在我內心迴盪著。
國家公園的經營是跨學科、跨區域、跨種族、跨文化的,它同時包括自然與人文等領域,而且它們之間環環相扣、相互影響,不可能個別處理。而全世界的國家公園因為所處的國家、位置及不同的生態環境及歷史背景,都有不同的寶貴經驗,經常會進行多方面的學科知識與經驗交流。國家公園的經營應該以更高、更寬廣的視野,建構起可以通用的理論架構,同時也照顧到個別的差異。它既建立通則,還要重視到個別國家公園的差異性,否則並不容易達到國家公園所設定的目標。
黃教授的書一開始就嘗試在融合各個相關學科,發展國家公園的理論架構,同時兼融學術知識與實務操作。全書寫作風格深入淺出,且能以系統性和合乎邏輯的書寫方式呈現,我個人對他的努力相當肯定。
另外,這本《國家公園學》進行了不同學科的對話,也引入創新的論點,例如生態工程與自然解方、全球在地化的國家公園發展方式、夥伴關係與生態旅遊、中國保育哲學的優越性、運用虛擬實境的體驗方式以保護珍貴稀有資源、藉由四種永續行銷方式以行銷國家公園。據我所知,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以學理方式建構的「國家公園學」,因為大部分的人都還不認為它是一門學問。希望藉本書的出版,能讓國家公園的經營模式成為保護區的一種典範,「國家公園學」能成為環境資源保育知識基礎的重要環節。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前內政部部長
李鴻源
推薦序 讓「國家公園學」成為環境保育學科重要的一環
十年前,我擔任內政部長時,就曾在許多場合倡議「國家公園學」,引起了不少迴響。《國家公園季刊》(2012年,秋季號)對我進行一篇專訪—〈國家公園永續之道〉。國家公園學的具體內涵為何?多年來一直在我腦海裡反覆思索著。黃躍雯教授所撰寫的這一本《國家公園學》的出版,回答了我許多的疑慮,為國家公園學的芻議邁出了第一步。
也許有人會質疑:國家公園不過就是一個生態保育地區、一個環境教育場所、一個遊憩地點、一個公部門組織經營的領域,有必要發展成一門「國家公園學」...
作者序
自序
從1986年,走進了陽明山,成為一名國家公園的從業人員以來,倏忽間,已過了三十六年,人生幾何,真的是大半人生啊!在1998年轉任教職之後,我依然流連於這個園地,在多少個午夜夢迴時,彷彿未曾離開,還是徘徊在國家公園這個領域裡。迄今,我還是覺得能在國家公園工作、研究、徜徉、回憶,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報,還有什麼工作,能跟你的本質、偏好相互一致,這是何等的幸運?!
我常常自認為是「國家公園之子」,因為它孕育了我,讓我慢慢成長、茁壯,它就是大地之母,我能不對它感恩?
報到的第一天,我就碰到一輩子的貴人—許文龍課長、科長、署長,一路以來,他只是多次更換職位,依然是那位敦厚、聰明、肯教的老長官。因為,就算有了豐饒的大地,還是需要有貴人提攜,就像種籽還需要有水、陽光、養分的因緣聚合,才可能成長啊!
在國家公園所遇見的,不只是湖光山色和壯麗風景,更有許多長官、前輩所給予的經驗、知識與風範:⋯⋯(族繁不及備載)⋯⋯他們的專業實力對我而言,不只是「萬物靜觀皆自得」,而且是「落花水面皆文章」。在這些前輩或同事的跟前,許多知識都俯拾皆是,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所以我常保持緘默,最後只好讓自己再回到學術殿堂跟臺大地理系張長義、王鑫等教授再學習。轉任教職以來的教學相長,才從理論與實務的對話,建立起國家公園的知識體系與初步架構。這一路摸索的心得,我多麼希望能承先啟後,讓後人能夠從中,在縱向與橫向的理解,整體的認識到國家公園的輪廓,至少知道前人的學思與know-how,才更能讓後輩攜手一起努力,好讓國家公園在既有的基礎之上,往前迎向新的未來。
2012年,國家公園的最高長官—內政部部長李鴻源教授,在讚賞、驚艷國家公園的成就之餘,不禁語重心長的指出:長遠觀之⋯⋯國家公園應該發展成一門「國家公園學」。而多年來一直在教授國家公園課程的我,其實早就累積相當多的教材,不過大多只是集結、彙整許多前輩,以及國內外文獻資料而成,並未予以系統化與邏輯化。當時自忖尚有更多的前輩比我更適合撰寫此書,但在好友陳貞蓉的鼓勵,以及出版社的催促之下,才著手編寫出書,前後斷斷續續共費時逾十年才完成,真是「十年磨一劍」,但願本書還堪使用。書裡雖然有一些篇章係拾人牙慧,似有拼湊之嫌,但更多是刻意保留前人原來的風貌,好讓前輩的智慧能「原真的」、完整地被保存。但願我的努力,以及我所秉持承先啟後、拋磚引玉的初衷,有朝一日能讓「國家公園學」更為成熟,也更有助於相關保護區的劃設與發展,能更有利於人類的永續,也有利於眾生的棲息。
最後要特別感謝五南黃惠娟副總編、陳巧慈編輯,以及小女黃紹慈,助理吳泇材、翁睿澤,還有國家公園組的黃子娟科長、陽管處蔡若茵小姐協助蒐尋或提供資料,另外還有其他許多朋友的協助,無法一一羅列,謹此一併致謝。
自序
從1986年,走進了陽明山,成為一名國家公園的從業人員以來,倏忽間,已過了三十六年,人生幾何,真的是大半人生啊!在1998年轉任教職之後,我依然流連於這個園地,在多少個午夜夢迴時,彷彿未曾離開,還是徘徊在國家公園這個領域裡。迄今,我還是覺得能在國家公園工作、研究、徜徉、回憶,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報,還有什麼工作,能跟你的本質、偏好相互一致,這是何等的幸運?!
我常常自認為是「國家公園之子」,因為它孕育了我,讓我慢慢成長、茁壯,它就是大地之母,我能不對它感恩?
報到的第一天,我就碰到一輩子的貴人—...
目錄
目錄
推薦序 讓「國家公園學」成為環境保育學科重要的一環/李鴻源
自序
第一章 國家公園的緣起暨「國家公園學」的建立
第一節 首座國家公園的誕生與制度化
第二節 美國如何對世界各國產生影響?
第三節 世界各國紛紛設置國家公園,呈現出四大類型
第四節 國家公園的核心概念:保育vs.保存
第五節 中國華人與歐美國家「保育」觀念的差異
第六節 國家公園的知識根源,暨「國家公園學」的建立
第二章 國家公園的定義演變、目標設定與在地化發展
第一節 國家公園的定義與演變
第二節 國家公園設置的功能與價值
第三節 國家公園所設定的計畫目標,暨目標的調整
第四節 各國國家公園的「在地化發展」
第五節 國家公園「在地化發展」的啟發
第三章 國家公園是一種「保護區」,正在建立「國家公園系統」中
第一節 保護區的起源、發展與定義
第二節 保護區的分類(國家公園是保護區的一種類型)
第三節 發展「國家公園系統」的現況,暨【保護區系統VS.公園系統】
第四節 發展「國家公園系統」的意義,暨他國的情形
第五節 臺灣的「國家公園系統」正邁向全面「國土保育」
第四章 國家公園的主政部門、組織結構與政策法令
第一節 國家公園的制度設計
第二節 國家公園的主政部門
第三節 國家公園的「組織結構」,暨執掌的業務
第四節 國家公園的政策、計畫與法規
第五章 國家公園的環境空間、園區範圍界線與分區規劃
第一節 「環境規劃」的概念
第二節 國家公園環境空間規劃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環境規劃與國家公園規劃的程序
第四節 國家公園範圍界線與計畫分區的劃設
第六章 國家公園整體的經營,暨環境資源的管理
第一節 國家公園整體的經營內容
第二節 國家公園整體經營的規劃與重點
第三節 國家公園環境資源管理之理論觀點
第四節 環境資源管理的規劃與重點
第五節 國家公園環境資源管理的範例分析
第七章 國家公園的建築設施與生態工法
第一節 國家公園所建設的各種設施
第二節 不當建物與設施的拆除,與環境的維護
第三節 生態工程
第四節 節能設施的推動與應用
第五節 全球環境變遷下,當前工程建設的「自然解方」(NbS)
第八章 國家公園的遊憩規劃與遊客管理
第一節 國家公園的遊憩規劃
第二節 國家公園遊憩管理的觀念,暨對遊客管理的掌握
第三節 遊憩活動造成的衝擊,暨遊客的破壞行為
第四節 遊憩利用的管理策略
第五節 國家公園的特許事業
第九章 國家公園對於「解說教育」的任務與方式
第一節 解說的定義及其目標
第二節 解說的形式與內容
第三節 國家公園「解說服務」與「環境教育」的關聯,暨環教行動
第四節 「解說教育課」的解說、溝通與理念傳播
第十章 國家公園工作人員的管理
第一節 人員的進用,暨授予職位
第二節 員工的教育訓練與考核
第三節 對員工的激勵:讓員工成為「成就需要」者
第四節 員工的異動
第五節 志工人員的服務、教育訓練與管理
第十一章 國家公園的衝突類型與管理策略
第一節 衝突概念、處理模式與國家公園的衝突類型
第二節 機關組織之間的衝突做法
第三節 環境資源利用衝突的起因與對策
第四節 遊憩衝突的類型與對策
第十二章 國家公園與社區的夥伴關係,暨生態旅遊發展
第一節 臺灣的國家公園與居民關係的轉變
第二節 居民參與國家公園模式的類型
第三節 國家公園與居民發展夥伴關係:方式與行動
第四節 為建立夥伴關係而發展生態旅遊
第五節 國家公園發展生態旅遊的概念架構與運作方式
第十三章 為保育而行銷國家公園
第一節 國家公園為何需要行銷?
第二節 國家公園的各種行銷架構與指引
第三節 國家公園的四種(特有的)行銷類型暨原則
第四節 國家公園面對當代科技行銷的強化
第十四章 「國家公園學」的開展、國家公園未來的趨勢
第一節 「國家公園學」的開展
第二節 國家公園未來發展的趨勢
第三節 國家公園未來行動的重點
引用文獻
目錄
推薦序 讓「國家公園學」成為環境保育學科重要的一環/李鴻源
自序
第一章 國家公園的緣起暨「國家公園學」的建立
第一節 首座國家公園的誕生與制度化
第二節 美國如何對世界各國產生影響?
第三節 世界各國紛紛設置國家公園,呈現出四大類型
第四節 國家公園的核心概念:保育vs.保存
第五節 中國華人與歐美國家「保育」觀念的差異
第六節 國家公園的知識根源,暨「國家公園學」的建立
第二章 國家公園的定義演變、目標設定與在地化發展
第一節 國家公園的定義與演變
第二節 國家公園設置的功能與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