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序 五味橫陳的吻知識
本書作者克里斯多弗.尼羅為丹麥人,羅曼語系文學教授,閱讀時能立即感受到他是一位標準的歐洲人,對於法國文學作品涉獵甚深,對字詞的敏感度也很高,引經據典可謂博學多聞。本書第一章替「吻」下定義,這是一般論文的破題法,不過他卻把親吻的起源置於最後一章作結,倒頗為特別。他在書中將吻分為五類︰激情之吻、愛之吻、和平之吻、尊敬之吻和友誼之吻,但這種分類並不完全,有時甚至會相互重疊。
隨著空間與時間的差異,對吻的詮釋亦不盡相同。首先,作者發現猶太教經師僅正經八百地承認三種吻︰問候、尊敬、告別;羅馬人也將吻分為三類︰友好之吻、愛之吻、激情之吻。法國曾有作家估算出二十多種類型之吻,而在德語辭典中甚至羅列了三十多種不同的類型。
綜觀各式接吻,多會觸動生物的五感,而在感官上的刻畫,正是本書的逗趣之處,我們在此不妨細細品味。
一、嗅覺
敬鼻禮,在玻里尼西亞人、馬來人、愛斯基摩人之間是種習俗,它無疑源自以嗅覺去探尋。若干族群會透過聞香來互相致敬,如許多馬來部落「聞」與「敬」為同義詞,透過嘴唇不斷吸吐,不僅是生命的象徵,也是靈魂的交流。有些動物亦如此︰狗舔主人就表示喜愛其特殊氣味與味道,母牛舔小牛也是透過鼻、舌辨別小牛的特殊氣味,來作為一種情感的表達。當然,當戀人欲吸引對方時,塗抹香水,作個小弊,確可助興;手帕、被子等私物自然也會沾有特殊味道,令人難以忘懷。
二、味覺
至於吻是什麼味道?在尚多夫的《斯科夫福格德波恩內》中,拉爾斯.伊弗森竟擦擦嘴後,竟說︰「那味道像放了太久的肉。」或許薄荷或口香糖此時可發揮遮掩惡臭的作用。不過,在多數文學詩歌裡,大都將女性之吻與鮮花、蜂蜜、露水、嬌嫩的葡萄酒相比。難怪美國人總是開口閉口稱愛人為Honey。
三、聽覺
在齊克果的《誘惑者的日記》中,約翰尼斯表示︰「……很像有人拿著蒼蠅拍揮來揮去,那就是戀人的親吻聲。」德語中的誇張比喻︰「親吻聲就像母牛拖著後蹄從泥濘當中走出來一樣!」丹麥古語則認為︰「……那聲音就像有人把牛角從牛的頭上敲下來一樣。」還有一位作家卻覺得那聲音「像在扯貓頭鷹的角羽一樣。」當然,這對不清楚蒼蠅、母牛、牛角或貓頭鷹角羽聲音的人而言,可能很難想像吧!
四、觸覺
根據作者研究,歐洲許多地方的女性似乎偏愛蓄鬍的男性。德國諺語就說︰「沒有鬍鬚的親吻就像沒有《聖歌》的晚禱」;荷蘭女性則認為︰「沒有鬍子的吻,就像沒沾鹽的蛋。」最妙的是日德蘭半島的女子,她們除了要求親吻要有聲音,還須有味道︰「親吻沒有菸草味和鬍鬚的男人,就像親吻一堵泥牆!」不怕吸二手煙和不怕癢的女人,就隨妳們吧。
至於視覺,本書並未著墨。但個人認為,在四目相視的那刻,雙方是好感或厭惡,幾乎八九不離十;因此強吻會挨巴掌,那八成是不識相。其實細心觀察,也不會搞不清女性的「不」即為「是」!
在許多傳奇或童話故事中,無論美女與野獸或妖女與王子,往往透過奇妙的一吻,柳暗花明。如蘇格蘭民謠《肯皮恩》,伊斯特摩蘭伯爵女兒受繼母迫害,被施法成一條蛇,後來肯皮恩王子爬上峭壁,親吻她三次,結果現身的是位可愛俏麗的美女。丹麥的《蛇之少女》也是經騎士詹納斯親吻,便回到人形,並互相許諾婚約。義大利文學裡博亞爾多的《熱戀的羅蘭》,男主角經歷驚險,來到遭施法的城堡,坐在一少女的墳旁。少女對他說,只要他掀開墓碑上石頭,並親吻出現眼前的東西,她即可獲釋。騎士義不容辭,打開墳墓,竟跑出一條口吐毒氣的蛇!重然諾的他則履行誓言,眨眼間讓毒蛇變為仙女。這些深情之吻的傳奇發揮了奇蹟般的魔力,同時是否也提醒著世人,最神祕、最邪惡的外表,也可能包藏著最柔軟、最美麗的心?
作者在書中提及各地有趣的迷信傳言,讀起來也頗具「療癒」作用︰若想防雷擊,就在身上畫三個十字,再親吻地面三次(德國);若想在賭局中獲勝,那麼請在遊戲前親吻紙牌(法國);若早上出門遇到的第一個人是位老太太,即為不祥之兆,並且可藉親吻她以驅逐厄運(丹麥);小孩撞到頭,大人親吻之,便能把疼痛一起親走(英國)……無論是否相信,我們姑且寧可信其有吧,畢竟民俗傳統中也沒什麼對錯可言,不去觸犯總沒壞處。
「親吻」有著如此眾多的講述方式,正說明了人類文化及語言的平等與多元性。而其他在書中許多關於親吻的功能、數量、可親吻之處及親吻的妙喻,就不在此贅述,有待讀者逐一發掘了。最後附上法文信箴末尾常出現的祝福語︰Bises、Gros bizous、Bon baiser……它們都跟吻有關,卻絲毫不具情色意涵,若收到法語系國家友人的信,可別漲紅了臉害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