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唯一!「社會處方箋」全方位重點剖析!
你以為社會處方箋只為特定族群設計方案嗎?
其實,不分年齡,你我皆能透過參與社會處方箋,獲得身心支持與療癒。
本書以「個別化照顧」為根本,深入剖析如何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
連結社區資源,共同打造身心健康的支持方案,
帶你全面理解社會處方箋,看見以人為本的社區療癒力量!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林宏陽
教育部終身學習推展會委員 林博文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黃揚名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本書由「創齡學」推手周妮萱現身說法,帶你破除社會處方箋在台灣最常見的三大迷思。從英國經驗出發,結合在地實踐,完整剖析如何系統性運用社會處方箋來促進人們的健康福祉。
書中不只提供理論,更提供實務經驗,從連結者的角色與能力,到方案設計的七大向度,帶領有志者一同打造真正以人為本、可長可久的社會處方箋。
本書將帶你瞭解:
•什麼是社會處方?:深入瞭解英國推動「社會處方」的源起與發展,以及它如何以「系統性」的視野,透過多元活動參與,促進人們的健康福祉,並強調方案結束後的持續影響力。
•社會處方箋不只是「辦活動」!:釐清社會處方箋與一般活動的區別,強調其核心價值在於「共同產出」、「賦權」和「以人為本」。
•誰需要社會處方箋?:從兒童、青少年、中壯年到老年人,甚至是受慢性疾病、心理健康問題、社會疏離等影響的人,都能透過社會處方箋找到改善自身狀態的方法。
•連結者的重要性:認識社會處方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連結者」,瞭解他們如何透過積極傾聽、同理和賦能,協助使用者踏上適合自己的健康幸福之路。
•如何設計有效的社會處方箋方案?:從創意性、學習性、連結性、支持性、主動性、持續性到可驗證性,分享方案設計所需思考的七大向度。
•社會處方箋的多元類型:深入介紹藝術文化處方箋、博物館處方箋、志工處方箋、自然處方箋、運動處方箋,並提供具體案例分析。
無論你是:
•藝文或教育工作者,想將專業知識應用於健康促進。
•社區組織或志工,想為社區帶來更多正向改變。
•社工師或諮商師,想拓展助人工作的視野。
•醫療從業人員,想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照護。
•關心自己和家人身心健康的每一個人。
本書都將為你帶來深刻的啟發與實用的指引。現在就翻開本書,一同探索社會處方如何為你我的人生帶來更多健康、幸福與連結!
跨域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凱特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台灣高齡照護的無限可能,幫助長者走入社會,尋回失落的健康。
──臺中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朱為民
本書絕對是給想接觸社會處方箋的朋友,最清晰完整又有趣的一本書。
──禾磊藝術總監 吳慧貞
在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關鍵時刻,這本書的問世恰逢其時。凱特以其一貫清晰的思路和真誠的筆觸引領大家探索社會處方的無限可能,期待在這片土地上展開更多行動。
──古稀創意總監 呂協翰
凱特透過本書清晰的說明了具「通用個別化照顧」的社會處方箋能為社會健康帶來更貼近生命需求的可能。
──中化銀髮事業總經理 李宗勇
我們需要一本能完整說明社會處方理念、基礎與實務的書籍做為指引。凱特的《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正是首選!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林宏陽
凱特的創齡學開啟高齡新圖像,這本實踐的書,為自立支援的社會提供了方法論。
──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 林金立
終身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生活的藝術;社會處方不僅是健康的工具,更是幸福的指南。讓我們一起擁抱終身學習,實踐社會處方,共同打造一個健康與幸福的未來。
──教育部終身學習推展會委員 林博文
本書為讀者提供理解社會處方最重要的核心視角,引領深入淺出的掌握實踐社會處方箋「心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林潔琪
從家庭到企業,有著「社會處方箋」與「EAPs」的雙重支持,定能讓我們擁有河清海晏的健康環境。
──台灣友善職場協會理事長 林龍森
解決高齡問題的有效方法不是只靠某一項神奇的藥物,更該是一個群體合作的社會運動。希望大家都能從年輕時就開始學習參與多元的社會活動,甚至可以成為方案設計者,幫助年長者也是幫助年齡漸長的自己保有活力的鑰匙。
──陳乃菁診所院長/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陳乃菁
本書如掘礦尋寶之頭燈,為台灣在探索社會處方箋之此時,指引出可行之處。
──高雄餐旅大學休閒暨遊憩管理系專案助理教授級以上專技人員 黃子明
書中具體描繪出生活即照顧的精神,不再僅僅依賴醫療、藥物和照顧,而是透過藝術文化、運動休閒、人際互動等多元行動成為孤獨寂寞的敷料,幸福美好的良藥。
──串門子社會設計執行長、社會工作師 黃珮婷
本書如迷霧中的一道曙光,提供想瞭解和發展社會處方箋者清晰明確的概念與指引,更展現凱特認真看待每個人身心狀態與達到共好的境界。
──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 黃琇淩
「綠色處方箋」的成果不僅呼應了社會處方箋強調以非醫療方式促進大眾健康福祉的核心理念,更具體展現了自然處方箋在提升身心健康方面的實質效益。
──園藝治療師 黃盛璘
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導入社會處方精神的計畫,讓每個人在這片土地上,都能活出更健康、更充實的人生。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黃揚名
妮萱大學畢業後勇敢赴英選讀新穎的服務設計系,返國毫不猶豫投身高齡臺灣迫切需要的觀念與行動革新,帶動一波創齡潮。如今,她再由其中萃取藝術文化運動等社會處方箋概念,並藉由寫書介紹推廣,希望從熟高齡推向不分齡,讓更多需要者受惠。
──廣播節目主持人、作家 蘭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