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跨域共創以人為本的健康幸福指南 (電子書)

的圖書
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跨域共創以人為本的健康幸福指南 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跨域共創以人為本的健康幸福指南

作者:周妮萱凱特)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5-04-08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跨域共創以人為本的健康幸福指南 (電子書)

內容簡介

臺灣唯一!「社會處方箋」全方位重點剖析!
你以為社會處方箋只為特定族群設計方案嗎?
其實,不分年齡,你我皆能透過參與社會處方箋,獲得身心支持與療癒。
本書以「個別化照顧」為根本,深入剖析如何以使用者需求為中心,
連結社區資源,共同打造身心健康的支持方案,
帶你全面理解社會處方箋,看見以人為本的社區療癒力量!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林宏陽 
教育部終身學習推展會委員  林博文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黃揚名
──專文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本書由「創齡學」推手周妮萱現身說法,帶你破除社會處方箋在台灣最常見的三大迷思。從英國經驗出發,結合在地實踐,完整剖析如何系統性運用社會處方箋來促進人們的健康福祉。
書中不只提供理論,更提供實務經驗,從連結者的角色與能力,到方案設計的七大向度,帶領有志者一同打造真正以人為本、可長可久的社會處方箋。

本書將帶你瞭解:
    •什麼是社會處方?:深入瞭解英國推動「社會處方」的源起與發展,以及它如何以「系統性」的視野,透過多元活動參與,促進人們的健康福祉,並強調方案結束後的持續影響力。
    •社會處方箋不只是「辦活動」!:釐清社會處方箋與一般活動的區別,強調其核心價值在於「共同產出」、「賦權」和「以人為本」。
    •誰需要社會處方箋?:從兒童、青少年、中壯年到老年人,甚至是受慢性疾病、心理健康問題、社會疏離等影響的人,都能透過社會處方箋找到改善自身狀態的方法。
    •連結者的重要性:認識社會處方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連結者」,瞭解他們如何透過積極傾聽、同理和賦能,協助使用者踏上適合自己的健康幸福之路。
    •如何設計有效的社會處方箋方案?:從創意性、學習性、連結性、支持性、主動性、持續性到可驗證性,分享方案設計所需思考的七大向度。
    •社會處方箋的多元類型:深入介紹藝術文化處方箋、博物館處方箋、志工處方箋、自然處方箋、運動處方箋,並提供具體案例分析。

無論你是:
•藝文或教育工作者,想將專業知識應用於健康促進。
•社區組織或志工,想為社區帶來更多正向改變。
•社工師或諮商師,想拓展助人工作的視野。
•醫療從業人員,想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照護。
•關心自己和家人身心健康的每一個人。

本書都將為你帶來深刻的啟發與實用的指引。現在就翻開本書,一同探索社會處方如何為你我的人生帶來更多健康、幸福與連結!

跨域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凱特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台灣高齡照護的無限可能,幫助長者走入社會,尋回失落的健康。
──臺中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朱為民

本書絕對是給想接觸社會處方箋的朋友,最清晰完整又有趣的一本書。
──禾磊藝術總監 吳慧貞

在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關鍵時刻,這本書的問世恰逢其時。凱特以其一貫清晰的思路和真誠的筆觸引領大家探索社會處方的無限可能,期待在這片土地上展開更多行動。
──古稀創意總監 呂協翰

凱特透過本書清晰的說明了具「通用個別化照顧」的社會處方箋能為社會健康帶來更貼近生命需求的可能。
──中化銀髮事業總經理 李宗勇

我們需要一本能完整說明社會處方理念、基礎與實務的書籍做為指引。凱特的《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正是首選!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林宏陽

凱特的創齡學開啟高齡新圖像,這本實踐的書,為自立支援的社會提供了方法論。
──台灣自立支援照顧專業發展協會名譽理事長 林金立

終身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生活的藝術;社會處方不僅是健康的工具,更是幸福的指南。讓我們一起擁抱終身學習,實踐社會處方,共同打造一個健康與幸福的未來。
──教育部終身學習推展會委員 林博文

本書為讀者提供理解社會處方最重要的核心視角,引領深入淺出的掌握實踐社會處方箋「心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林潔琪

從家庭到企業,有著「社會處方箋」與「EAPs」的雙重支持,定能讓我們擁有河清海晏的健康環境。
──台灣友善職場協會理事長 林龍森

解決高齡問題的有效方法不是只靠某一項神奇的藥物,更該是一個群體合作的社會運動。希望大家都能從年輕時就開始學習參與多元的社會活動,甚至可以成為方案設計者,幫助年長者也是幫助年齡漸長的自己保有活力的鑰匙。
──陳乃菁診所院長/老年醫學專科醫師 陳乃菁

本書如掘礦尋寶之頭燈,為台灣在探索社會處方箋之此時,指引出可行之處。
──高雄餐旅大學休閒暨遊憩管理系專案助理教授級以上專技人員 黃子明

書中具體描繪出生活即照顧的精神,不再僅僅依賴醫療、藥物和照顧,而是透過藝術文化、運動休閒、人際互動等多元行動成為孤獨寂寞的敷料,幸福美好的良藥。
──串門子社會設計執行長、社會工作師 黃珮婷

本書如迷霧中的一道曙光,提供想瞭解和發展社會處方箋者清晰明確的概念與指引,更展現凱特認真看待每個人身心狀態與達到共好的境界。
──國立故宮博物院助理研究員 黃琇淩

「綠色處方箋」的成果不僅呼應了社會處方箋強調以非醫療方式促進大眾健康福祉的核心理念,更具體展現了自然處方箋在提升身心健康方面的實質效益。
──園藝治療師 黃盛璘

我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導入社會處方精神的計畫,讓每個人在這片土地上,都能活出更健康、更充實的人生。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黃揚名

妮萱大學畢業後勇敢赴英選讀新穎的服務設計系,返國毫不猶豫投身高齡臺灣迫切需要的觀念與行動革新,帶動一波創齡潮。如今,她再由其中萃取藝術文化運動等社會處方箋概念,並藉由寫書介紹推廣,希望從熟高齡推向不分齡,讓更多需要者受惠。
──廣播節目主持人、作家 蘭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妮萱(凱特)
30歲開始經歷長照的家庭照顧者,體認長大變老的路上,身體照顧之外更需有心智肌耐力的養成,因此結合創齡與服務設計,開展「創意健康」的福祉思維與行動實踐,「社會處方箋」即為其中之一。進行社會倡議的同時,也培育相關專業人才,擔任藝文、衛福、社政、教育等跨領域之講師、顧問、計畫主持人。學思歷程從法律、服務設計、高齡福祉、神經科學到心理學;英國布魯內爾大學設計暨品牌策略碩士,現於輔仁大學心理學系進行博士研究。著有《創齡學》、《創意樂齡的藝術教育與實踐》、《藝術與高智》。

 

目錄

推 薦 序 為什麼當代社會下的我們需要社會處方箋? 林宏陽
推 薦 序 終身學習與社會處方箋的共融——打造健康臺灣的新願景 林博文  
推 薦 序 社會處方箋的成功,不在於名稱,而是內涵 黃揚名  
跨域推薦  

前  言  追本溯源,方能因地制宜  

Chapter 1  新時代的曙光──社會處方  
●社會處方與它的產地  
  社會處方的源起之一:弭平「健康不平等」的落差
  社會處方的源起之二:回應孤獨寂寞帶來的健康風險
  「社會處方」的整體精神
  英國社會處方國家隊隊長:國家社會處方研究院
●社會處方與通用個別化照顧  
  社會處方的根本:通用個別化照顧
  重新定義健康照護
  個別化照顧的核心與成效
●美國的社會處方  
  美國的CultureRx計畫
  《藝術處方箋:美國社區實地指南》菁華觀點

Chapter 2  社會處方的實踐關鍵  
●連結者  
  誰可以是連結者?
  生命的配速員──「連結者」
  成為連結者需要的是「專業特質」,而非標準資格
  連結者的受訓義務
  連結者的核心能力
  總結
●方案設計  
  誰可以提供「方案」?
  從整體性評估出發!
  方案設計的基礎向度思考:保持靈活是王道!
  設計方案須注意的七大向度
  總結
●實證與影響力  
  社會處方有效嗎?讓證據說話!
  評估社會處方效益的挑戰
  價值可視化與評估心法
  總結

Chapter 3  藝術文化處方箋  
●關於藝術處方箋  
  「郵寄藝術」:連結地球和世上的每一顆心
  創造力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超能力
  面向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關於文化資產處方箋
  《文化資產與社會處方報告》
  面向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關於圖書館處方箋  
  希臘雅典漫畫圖書館:「處方箋圖書館」計畫
  「圖書館與社會處方」網路研討會
  《給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處方工具包》
  圖書館的創新實踐:從文化到健康的多元支持
  面向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Chapter 4  博物館處方箋  
●關於博物館處方箋  
  博物館的潛在功能:加深人際連結
  博物館處方箋的重要推手:教育推廣專業者
●博物館處方箋的發展  
  英國博物館處方箋的高齡者參與
  博物館處方箋的設計思考
  在地實踐:國家兩廳院表演藝術社會處方箋先驅計畫
●面向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Chapter 5  志工處方箋  
●關於志工處方箋  
●志工處方箋的七個設計原則  
  原則一:了解志工們的生命經驗
  原則二:打造個人化的志工處方箋
  原則三:把幸福放在心上
  原則四:建立支持圈
  原則五:建立適宜的社交連結
  原則六:記得社會處方箋是一趟旅程
  原則七:如果珍惜它,就衡量它
●面向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Chapter 6  自然處方箋  
●關於自然處方箋  
●英國自然處方箋的起點與發展  
  跨政府部門綠色處方箋計畫正式上路
  《綠色處方工具包》
  自然處方箋在英國的推動成效
●面向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Chapter 7  運動處方箋  
●關於運動處方箋  
  運動保健康已成為全民共識
  不只是運動
  運動處方箋的跨組織合作與推動
●「活躍英國」分析報告
  年長者參與體育活動的重要性
  如何克服年長者的參與障礙
  理解參與者的需求與偏好
  報告中的關鍵發現與建議
●面向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Chapter 8  回顧與展望
●推動社會處方的基石:社區系統
●打造社區社會處方箋的七個關鍵
  關鍵一:匯聚眾人之力,打造在地化的社會處方箋
  關鍵二:為當地社群引入發展和支持的能量
  關鍵三:理解關鍵核心角色──連結者
  關鍵四:與社會處方箋使用者共創處方箋計畫
  關鍵五:強化人才培育、職涯發展與支持系統
  關鍵六:促進並確保臨床從業者共同投入
  關鍵七:建立評測方法,傳遞影響力
●社會處方的多元實際影響
  對醫療保健服務和經濟的影響
  對社會和社區的影響
●社會處方的未來
  《讓我們改變看待健康和福祉的方式》報告精要與反思
  總結

附錄  臺灣社會處方箋案例
最重要的感謝
 
 

推薦序  為什麼當代社會下的我們需要社會處方箋?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林宏陽


    凱特一直以來在社會處方箋的實踐投注許多心力,將其累積的豐厚實務經驗結合學術研究能力灌注於本書中,對於臺灣實務界現正廣泛投入探索與實踐社會處方箋的時刻,可說是重要的基石!
    凱特以英國發展社會處方箋的原點為始,探究社會處方體系的本質,並提醒服務方案工作者在規劃與執行方案時應掌握的核心理念,使這本書兼具教科書與工具書的價值。身為教學者、服務方案督導者與學術工作者,我想分享從本書中所獲得的思考。
    首先,如果讀者們想從書中獲得實踐社會處方箋的步驟、標準化模組,乃至於成功方程式,可能會感到失望。因為社會處方箋就像一門藝術創作,無法透過個別模組課程的結合就能真實回應服務參與者的需求。
    因此,在規劃與實踐服務方案之前,必須先將「以人為本」的核心觀念放在心上,透過觀察與思考參與者的背景、處境、生活型態、參與動機等,以妥善規劃方案內涵。也唯有透過反覆實踐這個過程、累積經驗,方能確切回應參與者的需求。這是個相當專業的領域,主要以社會工作者必修的方案設計與評估,以及當前實務界所熟知的服務設計為基礎。
    雖然社會工作領域不斷強調,工作者應時時保持彈性與靈活度,以因應方案執行過程中的各種狀況,並回應服務對象的需求。然而,過去十餘年我從實務場域觀察到,許多工作者在執行方案時所採取的方法已趨於重複與僵化,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人性本質,審視方案的架構、內涵與執行等面向。這正是凱特在書中所強調的「方案設計的基礎向度思考」,亦為社會處方箋在實踐過程中的核心所在。
    再者,從凱特將本書命名為《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以及書中強調社會處方系統「不僅是一場醫療技術的革新,更是一場以人為本的文化革命」,讓我思考社會處方在社會政策領域上的學術意涵。
    回顧工業時代至今,社會變遷快速,人們在經濟壓力下身心俱疲,逐漸感到孤獨、隔絕與緊張。臺灣社會也正經歷同樣的困境:生活的各種壓力不斷加在我們身心上,即便持續使用藥物也無法有效緩解。
    英國自1980年代中期開始推動社會處方箋,經過三、四十年的研究與實證,說明其能有效調整身心狀態,因此進一步擴充為實現健康平權的通用個別化照顧服務,現在更成為各國研究與學習的對象。然而,臺灣在發展社會處方體系時,常因各方專業理解不同而偏離原意。因此,我們需要一本能完整說明社會處方理念、基礎與實務的書籍做為指引。凱特的《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正是首選!

推薦序  終身學習與社會處方箋的共融——打造健康臺灣的新願景
教育部終身學習推展會委員  林博文


    2025年臺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面對高齡人口快速增加衍生各層面之需求,行政院各相關部會相繼提出相關政策措施以為因應,跟健康與學習有關的教育部與衛生福利部扮演著重要的政策領航角色。如何透過終身學習促進身心健康、提升生活品質,活躍老化、成功老化,成為我們必須正視的課題。《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一書,正是回應這一時代需求的重要著作。作者周妮萱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深刻的洞察力,將源自英國的「社會處方」概念引入臺灣,並結合在地化實踐,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通往健康與幸福的新路徑。

終身學習與社會處方的共同核心
    教育部第一屆終身學習節宣言揭櫫終身學習的願景在於追求「人人終身學習、處處終身學習、時時終身學習」的社會。而社會處方的核心理念則是透過非醫療的社區活動,促進人們的身心健康與福祉。兩者的共同點在於,它們都關注個體的全面發展,並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終身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生活技能的培養、社交網絡的建立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而社會處方則透過藝術、文化、運動、自然等多元活動,幫助人們找到生活的意義與歸屬感。這種跨領域的整合,正是終身學習與社會處方能夠相互呼應的關鍵。
    在臺灣,終身學習的資源已相當豐富,從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到圖書館、博物館等,都提供了多元的學習機會。然而,這些資源如何更有效的與健康促進結合,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本書正好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思考框架與實踐指南。

社會處方箋:終身學習的新視角
    社會處方箋的引入,為終身學習開拓了新的視角。它不僅是一種健康促進的工具,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引導。書中詳細介紹了社會處方的起源、核心精神與實踐方法,並結合臺灣的在地化需求,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與案例。例如,作者提到社會處方箋的設計應以「使用者為中心」,並強調「賦權」的重要性。這與終身學習的理念不謀而合——學習的過程應是個體主動參與、自我探索的旅程,而非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
    在臺灣,許多終身學習機構已開始嘗試將社會處方的概念融入課程設計中。例如,社區大學開設的園藝課程,不僅讓學員學習種植技巧,更透過與自然的互動,紓解壓力、提升幸福感;圖書館舉辦的讀書會,則透過閱讀與討論,促進人際連結與心理健康。這些實踐正是社會處方與終身學習結合的典範。

終身學習資源與社會處方的整合
    臺灣的終身學習資源豐富多元,如何將這些資源與社會處方有效整合,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書中提到的「連結者」角色,正是這一整合的關鍵。連結者不僅是社會處方的推動者,更是終身學習的引導者。他們能夠根據個體的需求,推薦合適的學習活動,並協助參與者建立持續學習的習慣。
    例如,對於感到孤獨的中高齡者,連結者可以推薦社區大學的藝術課程或圖書館的志願服務,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歸屬感;對於面臨職涯轉型的青壯年,連結者則可以建議參與職業技能培訓或創業輔導課程,幫助他們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這種跨領域的整合,不僅能提升終身學習的效益,更能為社會處方的實踐提供更多可能性。

社會處方箋的在地化實踐
    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是作者對臺灣在地化實踐的深入探討。書中不僅介紹了英國的經驗,更針對臺灣的社會文化背景,提出了具體的建議與案例。例如,作者提到臺灣的廟宇文化、社區組織與志願服務,都是社會處方的重要資源。這些在地化的觀察與建議,為臺灣的終身學習與健康促進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此外,書中還強調了「系統性」與「整體性」的重要性。社會處方不是單一的活動,而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需要跨部門的合作與資源整合。這與終身學習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終身學習的推動,也需要政府、民間組織與社區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最大的效益。

結語:邁向健康與幸福的未來
    《你我都需要的社會處方箋》一書,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健康促進的新視角,更為終身學習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可能性。在臺灣邁向超高齡社會的今天,這本書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提醒我們,健康與幸福不僅是醫療體系的責任,更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透過終身學習與社會處方的結合,我們可以找到一條通往健康與幸福的新路徑。
    這本書不僅適合健康促進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閱讀,更適合每一位關心自身健康與幸福的讀者。它讓我們看到,終身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是生活的藝術;社會處方不僅是健康的工具,更是幸福的指南。讓我們一起擁抱終身學習,實踐社會處方,共同打造一個健康與幸福的未來。
 
推薦序  社會處方箋的成功,不在於名稱,而是內涵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黃揚名


    幾年前,「社會處方箋」在臺灣還不是一個常見的詞彙,許多人常誤以為它是一種必須由醫師開立的處方。但如今,這個概念已廣為流傳,甚至出現了一種氛圍——只要某項活動掛上「社會處方箋」的名號,似乎就具有更高的價值與效果。
    然而,你真的瞭解社會處方箋嗎?它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如果你以為它只是「健康促進」的另一種稱呼,可就大錯特錯了。因此,我很高興凱特在百忙之中撰寫本書,幫助大家更全面的理解社會處方箋的內涵。
    在英國NHS的網站上,社會處方被歸類為「個人化照護」,並強調它是透過將人們與社區內的活動、團體與服務連結起來,以滿足影響其健康與福祉的實際、社交與情感需求。「個人化」與「連結」正是社會處方的核心精神,而我也有幸透過參與凱特所規劃的社會處方箋方案,親眼見證了這兩大核心精神如何被實踐:
●    個人化:從活動開始,參與者可以自行選擇當天希望被稱呼的名字,到過程中引導者不時提醒大家以自己的方式參與活動即可,都能深刻的感受社會處方所重視的「個人化」精神。
●    連結:除了與夥伴建立連結,也強調人與環境、場域的關係,這是一般健康促進活動中較少見的部分。

    我非常開心凱特能將自己在社會處方領域的經驗記錄下來,讓更多有志推動此概念的團體能少走冤枉路,減少摸索的時間與成本。然而,若你在深入瞭解後發現社會處方箋的推動並非易事,也無須感到挫折。因為,儘管社會處方箋有其獨特之處,卻並非唯一能夠提升人們福祉的做法,也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傳統的健康促進方案對人們福祉的助益,也不一定亞於社會處方箋。
    事實上,無論選擇執行何種方案,最重要的仍是它能否喚醒個體的自我覺察,使其願意踏上自我療癒與成長的旅程。只要能夠達成這個目標,為人們帶來正向的影響,便是值得推動的好方案。
    最後,正如凱特所說,這本書不是終點,而是一個起點。我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導入社會處方精神的計畫,讓每個人在這片土地上,都能活出更健康、更充實的人生。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904767
  • EISBN:978626390475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5MB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高財商女子養成術:26個生活小習慣培養理財意識,讓你擁有富人思維!
作者:大竹乃梨子
出版社:幸福文化
出版日期:2022-12-14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上班就是要練廢活量:不廢一點怎麼多上一天班?ㄍㄢ``意滿滿職場療癒廢文集
作者:職場來日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04-29
66折: $ 26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超省時減醣便當:386道「少醣低熱量」的飽足美味,10分鐘做出500~600卡的瘦身便當
作者:成澤文子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2-25
66折: $ 26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從怕學習到愛學習:名校和家長都肯定的自主自律學習
作者:張萌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2-01
66折: $ 231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貓是最好的人生教練:掌握貓特質,讓你活得自信、自由、自在
作者:史蒂芬.嘉涅
出版社:究竟出版
出版日期:2025-03-01
$ 23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我們的青澀時光(全)
作者:黒井つむじ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4-09
$ 14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miffy潔膚柔濕巾-20抽(綠)
作者:新台
出版社:新台圖書
出版日期:2023-08-30
$ 2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女高中生小春在異世界成為娼妓(07)END
作者:山田J太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7
$ 12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我推的孩子~最閃亮的角宿一~
作者:田中創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3-26
$ 158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5):大清風雲篇【萌貓漫畫學歷史】
作者:肥志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25-04-01
$ 387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納瓦爾寶典珍藏版: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
作者:艾瑞克.喬根森 (Eric Jorgenson)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5-02-05
$ 355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