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務正業、遊手好閒、貪酒好色、蹭吃蹭喝、滿嘴大話……
這些貼在劉邦身上的標籤,讓世人下意識形塑出一個地痞無賴的形象。
這樣的性格,究竟如何挑戰群雄,成就帝業?
這樣的人,究竟如何知人善任,領導一群能人將才?
▶虛言蹭飯神態自若,靠臉得嬌妻
此時的呂公正在堂上與賓客們談話,門外一道聲音忽然響起:「沛縣劉季,賀錢一萬!」
整個客廳瞬間安靜下來。
呂公聞言一驚,急忙起身出門相迎。堂上堂下的眾賓客也都循聲望去,只見一位鼻梁高挺、貌有龍相、頷下留有漂亮的五綹長鬚的漢子,面帶微笑向客廳走來,步伐沉穩而有力,目不斜視,身體筆直,頭微抬,眼神中充滿自信!
待客人全部散去,呂公對劉邦說:「我年輕時,喜歡給人看相,相過很多人,沒一個有你這樣的貴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個女兒,想許配給你,做你執箕帚的妻子。」
▶樊噲張良忠言逆耳,劉邦從諫如流
張良一聽,立即趕往宮中,延續樊噲的意思,對劉邦說:「沛公,你還記得自己是如何進入咸陽的嗎?是因為秦王無道,你才有機會站在這裡。秦朝之所以滅亡,正是因為這奢靡的享受,你若貪圖享樂,只會自取其咎,成為昨日之秦。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樊將軍雖然說話粗鄙,但講得卻有道理啊!」
就這一句話,劉邦立刻醒悟過來,起榻整衣佩劍,攜子房之手,大步離開秦宮,下令封存秦朝府庫,嚴禁部下打砸搶燒,並把軍隊撤出咸陽,拉回到灞上整頓。
▶面對生涯重大危機,用嘴解決是上策
「我入關之後,一樣東西都不敢動。登記官吏、百姓戶口,封存倉庫,只等待項王入關。我派人封閉函谷關其實是為了防賊,同時隨時應對一些突發事件。我和手下的人,都日夜盼望著上將軍趕快到來,又怎會有叛逆之心呢?希望您代為向項王解釋解釋,也不枉我一片赤誠之心。」
這些話,劉邦說得情真意切。
不取關中財寶本來是為了爭攬民心;登記戶口、封存倉庫不過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派兵駐守函谷關本來是拒諸侯於關外,自己在關中稱王,而這一切都被劉邦說成是為了迎接項羽入關而做的準備,自己只是暫時為其守衛而已,絕對沒有背叛項羽的意思。
▶劉邦耍起無賴,項羽也無可奈何
這一天,項羽命人在兩軍陣前架起了一口鍋,盛滿水,下面用柴火點著,把隨軍當人質的劉邦老爹和媳婦推到鍋前,然後派人通知劉邦:
「劉邦,你小子聽著,項王有令,命令你馬上投降,敢說半個不字,就把你老爹和媳婦兒給烹了!」
對面是自己年邁的老父親和哭成淚人的妻子,身後是追隨自己征戰多年的弟兄們,劉邦該怎麼辦?
劉邦將繁雜的念頭壓下去,重新抖擻精神,找回了那個一貫嬉皮笑臉的無賴樣,望著對面的楚軍笑道:「煩請轉告項王,我與項王曾經同為懷王之臣,合力攻秦,那時便是同生共死的兄弟。既是兄弟,我爹就是他爹了,他要是真把他爹煮了,記得給我也分一杯羹啊!」
聽到這句話,項羽差點氣到昏厥,這劉老三竟然連自己的老爹都不要,還能說出這麼不要臉的話來!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成在疆場敗在官場
韓信仰天長嘆:「果然像人們說的那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如今天下已經平定,我本來就該被烹殺啊!」
事實上,韓信並沒有謀反的意圖,劉邦沒有抓到把柄,只好把他押解到長安,意圖再明白不過——剷除異姓諸侯王,勢在必行!
韓信在獄中被關了好幾個月,始終找不出謀反的確鑿證據,最後只得將他的爵位由「王」降為「侯」,即由楚王降職為淮陰侯。
雖然被封為淮陰侯,但韓信一直被限制在長安城內,不許回家鄉。所謂的淮陰侯,在韓信眼裡不過是虛名而已。在長安城的日子裡,韓信依然不被信任、不被重視,即便是在第二年,劉邦率大軍親征匈奴時,也沒有帶上他。
每當面對劉邦的時候,韓信心中總有些迷茫,他念念於劉邦曾經給他的溫暖,卻對眼前這位態度威嚴的老人感覺有些陌生。
▶本書特色:本書以首位平民皇帝劉邦作為切入點,綜觀秦末漢初的全體局勢,具體分析各勢力、各英雄豪傑的優缺長短,深入探討各個歷史關鍵點的深層因素。透過作者獨到的分析與細緻的描繪,當年的人與景恍若立於眼前,使人得以用立體而全面的角度觀看過往,破除各種成見,還原最純粹的歷史面貌。
作者簡介:
朱耀輝,自媒體人、文史作家。自幼喜好文史,博覽群書,學富思博。大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欲以文學之法,書寫千年歷史,並載筆者思道。已出版《李斯傳:從一介布衣到帝國宰相》、《帝國末路,晚清的衝突與變革》、《這個漢朝太有意思了1-7》等多部歷史作品。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草澤「龍種」
人生沒有最晚的開始
如果要舉辦一場投票,評選中國歷代帝王中,誰的人生堪稱逆襲的典範,你會選誰?
平民出身的劉秀?賣草鞋的劉備?被販賣的奴隸石勒?私鹽販子朱溫?還是乞丐皇帝朱元璋?
不可否認,這些帝王確實有著跌宕傳奇的經歷。他們在當時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從底層一步一腳印,歷經千難萬阻,擊敗了無數強大的對手,最終登上了帝王的寶座,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貌似很客觀,其實很主觀。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讀歷史也是如此。即使隔了數千年的風霜雨雪,我們依然可以從同一本泛黃的書卷中,在字裡行間描摹出自己心目中的歷史人物原貌,在思辨中獲得獨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
如果要評選我心目中逆襲的典範,我會把票投給他——
劉邦!
沒錯,就是那個沛縣的小混混,前半生堪稱失敗者的浪蕩少年。
中國這麼多歷史故事,如果只能挑一則最重要的,我認為是——劉邦的逆襲。
自古至今,皇帝不可謂不多,但是自草莽而起,一步步終登九五之尊的卻屈指可數。
他,出身寒微,卻挑戰群雄,成就帝業;他,知人善任,善於借勢,有過人的領導才能。蘇東坡在他的《晁錯論》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在血雨腥風的年代,在艱難的境況下,劉邦始終屹立不倒,一步步走向成功。他並非憑藉運氣,是對人心的深刻洞察,是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成就了他的偉業。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以一介布衣,逐一打敗了那個時代所有的競爭對手,邁著滿是泥濘的雙腿,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他的成績,舉世無雙,他一手開創的大漢王朝,無論從治理框架還是格局氣度上,都是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所無法比擬的。
以最卑微創最偉大,這樣一個人,是怎麼實現這一切的呢?
在大眾眼裡,劉邦不過是一個因人成事的齷齪之徒,年過四十,依然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整日裡只會跟一群狐朋狗友廝混,總被老爹鄙視。畢竟,無論是他的出身、相貌、才能,還是性格,都很難引起大眾的敬畏,被別人立為偶像。相比之下,他的對手項羽和屬下韓信,則以無雙的勇氣和罕見的才能,贏得了無數後人的追思和感懷。
劉邦真的一無是處嗎?
如果真如上面所說的這樣,為什麼劉邦能在短短的七年內,從一介亭長一路逆襲,成為那個時代最大的贏家?
仔細分析歷史,我們會發現事情的真相往往沒有這麼簡單。
劉邦與秦始皇其實是同輩人,秦始皇生於西元前259年,劉邦生於西元前256年,只比始皇帝小三歲。
嬴政,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厲害的私生子,以渺渺之身,振六世之餘威,席捲海內,翦滅六國,完成了一百五十年來秦國六代先王的遺願,為秦人統一天下的事業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秦始皇去世時,只有四十九歲,當他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時,他的同輩人劉邦卻還在沛縣遊手好閒、混吃混喝,過自己逍遙快活的日子,一點也看不出有天子的氣象。
但是不要緊,因為有一個詞,叫大器晚成;有一句話,叫人生沒有最晚的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
如果你不信,請接著往下看。
黃忠六十歲跟隨劉備,德川家康七十歲打天下,姜子牙八十歲為丞相,佘太君一百歲掛帥……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劉邦四十七歲出門創業,就像褚時健八十歲出來做褚橙。你問褚時健,八十高齡從頭再來,還來得及嗎?他會微笑著告訴你:一切剛剛好。
對於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刻都應該是年輕的,別總說年齡漸長,一切太晚。
無數的事實證明,只要你願意去做,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劉邦出來創業時,已經四十七歲了。
彼時的劉邦,已近知天命的年齡,在那個普遍壽命不長的年代,四十七歲堪稱高齡了。他的人生即將步入遲暮之年,他的牙齒開始鬆動,頭髮開始花白,氣血和力量已開始衰退,腦力、記憶力也大不如前。而他最大的敵人西楚霸王項羽,以及韓信、彭越、英布、韓王信(當時有兩個人叫韓信,一個是天下聞名的戰神韓信,一個是被封為韓王的韓王信),正值巔峰時期,血氣方剛,無所掛礙,腎上腺素滿溢,洪荒之力充沛,正愁無處發洩。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英雄時代,年老的劉邦一眼望去,正是這樣一群雄心勃勃的年輕對手。
可是,面對這種局面,劉邦沒有要求重新洗牌,或是乾脆亮牌認輸,他依然坐上牌桌,拿起了手中這副普遍不被看好的牌。
人生就像打牌一樣,每個人都會拿到一些牌,有時候我們的牌面不好,但不要灰心氣餒,將手中的牌經營好,把它打好,說不定就可以勝過那些拿到好牌的人。
燈光亮起,牌局開場。
龍的傳人
讓我們把時間的指標撥回到他出生的那一刻。
據傳說,西元前256年的某一天,家住秦泗水郡沛縣(今江蘇沛縣)豐邑的平民劉太公見證了一件怪事。
這天傍晚,劉太公回家,發現老伴兒去田間務農未歸。眼看著天邊烏雲滾滾,似有一場大雨將至,劉太公心中惦記老伴兒,便帶了雨具出門尋找。到了大澤,突然雷聲陣陣,電閃雷鳴,前方濃霧彌漫,劉太公上前一看,就看見了驚心動魄的一幕──一條龍趴在老伴兒的身上,若隱若現。
等到雨收雲散,劉太公上前扶起老妻劉媼詢問,不料劉媼卻對剛才發生的事情茫然無知,只說是走路累了,在大澤邊歇息,夢見神人云云。
劉太公無奈,只好扶妻子回家。十個月後,劉媼生下一子。
神話故事先講到這裡。好了,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這個孩子就是我們接下來的主角——劉季,後來的漢高祖劉邦。
創造奇蹟的人,自身往往極其簡單。
然而,史書永遠不會這樣簡單,它總會為這個人物的出現,做各種誇張的渲染和粉飾。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大抵上中國古代的帝王出生之時,總會伴有某些異象,什麼天上星星閃爍啦、地上冒紅光啦、到處冒香氣啦之類的,這一點就連秉筆直書的司馬遷也不能免俗。
《史記》中記載了商、周、秦先祖的起源傳說。
相傳,帝嚳的妃子簡狄吞玄鳥蛋生契,契成為商族的祖先,這便是《詩經》裡記載的「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姜原到野外去,看見巨人的足跡,她十分興奮,踩踏了巨人的足跡,受孕生下了棄,而棄就是後來周王朝的先祖;嬴秦始祖的出生,也是吞了「玄鳥之卵」的結果:「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孫曰女脩。女脩織,玄鳥隕卵,女脩吞之,生子大業。」所以《春秋公羊傳》說:「聖人皆無父,感天而生。」
有趣的是,希臘人在追溯自己的家族譜系時,也會相應地整理出一套神的譜系,因為希臘人相信自己身為英雄的祖先們必定起源於神。在希臘人眼裡,神與神的後裔是神,而神與人的後裔則是英雄,這些英雄往往又被當作王者的始祖。可見,從將祖先神聖化這一面來講,中西方是相似的。
翻開史書,古代帝王無一不是造勢炒作的高手,傾其全力地神化自己的出生,譬如劉邦,為了表明自己是龍的兒子,不惜給自己的父親戴上「綠帽子」。在今天看來,他們的這些神化手段往往有些滑稽可笑,但古代帝王及身邊的史官依然挖空心思編織五花八門的謊言,大有前仆後繼之勢。
行文至此,有一個疑問冒了出來:古代皇帝為何喜愛編織各種神奇的「符瑞徵兆」,用神話來包裝自己的出身?
中國古代自先秦以來,就非常重視天人關係,且主流思想始終崇尚「天人合一」。這一思想反映到政治上,就變成了帝王總要表明自己是受命於天,民眾普遍相信「天」會派遣人來治理他們的國家,這個人是傳達「天」的意旨,那麼顯然這個人必定不是「凡人」。
換一個角度來看,在古代中國,一個人要想成為統治者,他就必須讓人民相信他不是常人,而是代表「天」的意旨,是由天派來治理這個國家的人。自己乃是上天之子、命世之君,老百姓必須老老實實、俯首貼耳地服從其統治。對於每個帝王(尤其是開國皇帝)來說,如何使人民相信這點,便是他們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
換句話說,在面對如何論證自己統治的合法性這一重大問題時,神化自己往往是古代帝王最直接、最有效的解決方案。鼓吹「君權神授」是封建帝王宣揚統治合法性的最佳選項,異象作為其重要佐證之一,在正史中占據著獨特地位。
名不正則言不順,秦始皇作為一代強人,在統一天下後,還覺得自己名不夠正、言不夠順,特意跑去泰山舉辦了個封禪大典,詔告天下自己是受命於天。
劉邦也存在這個問題。他是農民出身,即使翻遍家譜,也找不出有名的先祖,跟夏商周三代的天子和諸侯更是扯不上半點關係。如何讓天下百姓相信,劉邦也是受命於天,是史家修史時無法避開的一道難題。
基於以上原因,《史記》和《漢書》中刻意記載這個故事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
為劉氏天下正名!
第一章 草澤「龍種」
人生沒有最晚的開始
如果要舉辦一場投票,評選中國歷代帝王中,誰的人生堪稱逆襲的典範,你會選誰?
平民出身的劉秀?賣草鞋的劉備?被販賣的奴隸石勒?私鹽販子朱溫?還是乞丐皇帝朱元璋?
不可否認,這些帝王確實有著跌宕傳奇的經歷。他們在當時風起雲湧的大時代,從底層一步一腳印,歷經千難萬阻,擊敗了無數強大的對手,最終登上了帝王的寶座,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貌似很客觀,其實很主觀。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讀歷史也是如此。即使隔了...
推薦序
序言 年少只知項羽勇,中年方懂劉邦難
對於劉邦的認知,最初源於他的那首《大風歌》。
第一次讀到《大風歌》,是在十多年前的國中階段。那時的自己在讀到這首詩時,心中熱血湧動,豪情萬丈,為劉邦的見識和胸襟佩服不已。
多年後,當我在社會上奮鬥打拚,幾乎快被磨去稜角和銳氣時,再一次讀到這首詩,忽然很想哭。那一刻,我第一次觸及了劉邦的內心世界,拋開勝利的歡喜和遊子歸故鄉的榮耀,我看到了年邁的劉邦對於自己事業未盡的深深遺憾,這是一曲勝利者的人生悲歌!
那剎那,我忽然淚流滿面。
從那一刻起,我決定重新認識一下這位漢帝國的開創者。
當我重新梳理有關他的歷史時,卻發現他身上掩蓋著厚厚一層的歷史塵埃,遮蓋了他本來的面目。大齡晚婚、不務正業、遊手好閒、貪酒好色、蹭吃蹭喝、滿嘴大話,這些構成了劉邦的人生底色,怎麼擦也擦不去。
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以布衣起家,最終成功登上九五之位的皇帝,難道這就是他所有的標籤?這樣一個滿身缺點的地痞無賴,為何最終能擊敗西楚霸王項羽?
事情一定沒有這麼簡單。
懷著這樣的想法,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我翻開了手頭那本早已泛黃的《史記》,再一次穿越時光,回到了秦末漢初那段歲月。
這一次重讀,我又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劉邦。
這個劉邦,雖然也是滿身缺點,但我卻從他放浪形骸的外表下,看到了任俠重義、領導能力突出、不拘小節的形象。
為了追隨自己的偶像,成年後的劉邦開啟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他孤身一人,遠赴魏國大梁,想到信陵君門下做一名門客。
不巧的是,等他到大梁城時才得知,信陵君已經去世好幾年了。
這時,有個叫張耳的人對他說:「走吧,跟我去外黃,包吃包住。」
劉邦就這樣跟著張耳,度過了一段任俠尚義的遊俠生涯,而這段經歷也讓他養成了崇尚自由、豁達大度的性格。
常常有人提出異議,為什麼劉邦這樣一個地痞無賴,卻能駕馭各色人物?上到身為貴族的張良、縣吏蕭何,下到游士陳平、狗屠樊噲、落魄貴族韓信、車夫夏侯嬰、強盜彭越,都心甘情願為他賣命?他身上到底有何魔力?
這就要說到劉邦卓越的領導能力了。不得不承認,劉邦本身的文化水準確實不高,草莽出身的劉邦,沒有專門學習過領導力之類的管理學課程,但他知人善任,充分授權下屬行事。劉邦作為統帥,知道把手下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讓韓信帶兵、讓張良謀劃、讓蕭何治國,讓人才真正發揮自己的作用,正是劉邦用人的核心。
漢王朝建立以後,在和臣僚探討漢興楚亡的得失時,劉邦曾經指出:「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不僅要維護權力、運用權力,還需要適時適度、透過各種方法把自己的權力授予下屬,讓他們充分施展個人能力去完成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任務,從而達到自己的戰略目的。
在此過程中,劉邦雖然經歷了鴻門宴的屈辱妥協、彭城之戰的慘敗、滎陽突圍的狼狽以及與項羽對陣時中箭的凶險,但他憑藉著身邊這群同心協力的弟兄和永不服輸的精神,居然撐了過來,在最後一戰中擊敗項羽,奪得天下並建立了大漢王朝。他用自己的實際經歷證明:人生,沒有最晚的開始!
然而,在光芒萬丈的功業後面,我卻看到了一顆孤寂的心靈。
年少只知項羽勇,中年方懂劉邦難。即便貴為皇帝,劉邦依然有很多的無可奈何。
在登上皇位後,他的人生關鍵字依然是忙碌。那些分封的異姓王在封國並不安分,時不時地出來搗亂。他不放心,本想派太子劉盈領兵出征,但是所有人都說太子不行,連自己的皇后呂雉也哭哭啼啼地說:「上雖苦,為妻子自強。」無奈之下,劉邦只能強撐病體,一次又一次地領兵出征,到各地去滅火。
面對自己心愛的戚夫人和幼子劉如意,劉邦本想改立太子,不料卻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對。在呂后的安排下,太子甚至請來了劉邦也請不到的「商山四皓」,為太子上賓。年邁的劉邦猛然發現,太子一黨早已根深蒂固,而那個相濡以沫的妻子呂雉,也表現出了對權力的極度渴望。面對這一切,劉邦卻無能為力,他甚至想到,自己身為天子,卻可能保護不了最心愛的女人!
晚年的劉邦猜忌之心日重,他甚至不相信與自己從小玩到大的朋友盧綰,也不相信自己的妹夫樊噲。他不懼死亡,但在權力中浸淫多年的他,早已被權力吞噬,變得越加患得患失,最終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
你見證了他的崛起和榮光,也目睹了他的歸途,原來,命運對所有人都是公平的。
序言 年少只知項羽勇,中年方懂劉邦難
對於劉邦的認知,最初源於他的那首《大風歌》。
第一次讀到《大風歌》,是在十多年前的國中階段。那時的自己在讀到這首詩時,心中熱血湧動,豪情萬丈,為劉邦的見識和胸襟佩服不已。
多年後,當我在社會上奮鬥打拚,幾乎快被磨去稜角和銳氣時,再一次讀到這首詩,忽然很想哭。那一刻,我第一次觸及了劉邦的內心世界,拋開勝利的歡喜和遊子歸故鄉的榮耀,我看到了年邁的劉邦對於自己事業未盡的深深遺憾,這是一曲勝利者的人生悲歌!
那剎那,我忽然淚流滿面。
從那一刻...
目錄
序言 年少只知項羽勇,中年方懂劉邦難
第一章 草澤「龍種」
人生沒有最晚的開始
龍的傳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識人是用人的前提
人生始於立志時
大言欺人卻得嬌妻
三尺劍,斬白蛇
第二章 帝國餘暉
帝國的合法性焦慮
懂政治更要懂人心
胡亥:大秦帝國的掘墓人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三章 沛縣起義
待機而動,進退有方
順從民意做沛公
親密戰友雍齒叛變了
張良:從俠客到帝王師
第四章 風雲初湧
伯樂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項羽的志氣:彼可取而代也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陳嬰:名利面前克制自己
第五章 劉項合兵
仁心才是不容置疑的道理
打出旗幟很重要
別讓自信變自大
伎倆面前,用實力「打臉」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第六章 沛公西征
別人看不見的,才是機會
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
入秦關,謀江山
約法三章
民心,還是民心!
下屬的意見,領導者必須斟酌採納
第七章 鴻門之宴
論「危機公關」的重要性
化被動為主動
鴻門宴上,項羽輸在哪兒了?
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第八章 霸王分封
利益分配是一門技藝
組建核心團隊很重要
彎下腰做漢王
韓信:不與爛人爛事糾纏
蕭何月下追韓信
第九章 還定三秦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
高位審視,才能找到突破點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彭越:規則意識很重要
適當示弱,巧妙轉移火力
第十章 楚漢爭雄
留住人才:以真心換真心
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
得道多助,人心是事業的基石
彭城之戰,劉邦為何一敗塗地
實施股權激勵,向劉邦看齊
外交談判是門藝術
第十一章 韓信北伐
先得人心,再得天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張耳、陳餘的塑膠兄弟情
「聰明過人」必將自食惡果
教條主義要不得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第十二章 生死突圍
格局決定高度
信任毀了,人心就沒了
戰略比戰術更重要
快速掌握主動權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寬容征服
第十三章 龍戰於野
酈食其:一人之辯強於百萬之師
爭功的韓信
獅子也會敗給狐狸
齊國封王,劉邦第一次動了殺機
面對三分天下的誘惑,韓信猶豫了
第十四章 垓下悲歌
劉邦耍起無賴,項羽也無可奈何
項羽前腳剛走,劉邦就撕毀了盟約
韓信和彭越的心思
性格決定命運
為什麼最後贏的是劉邦
第十五章 君臨天下
有一份堅守叫作道義
與其亡羊補牢,不如防患於未然
「勸進」是門技術活兒
有等級才會有秩序
一個好漢三個幫
第十六章 翻雲覆雨
田橫:氣節比性命更重要
季布:你的寬容必定會有回報
丁公:如果沒有忠誠,能力無足輕重
韓信:成在疆場,敗在官場
第十七章 北疆憂患
懂得隱忍,見得月明
玩什麼都別自負
學會選擇,懂得適時放棄
第十八章 未央風雲
管理者如何穩定人心
韓信:鋒芒太盛遭人妒
張良: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
唯有不懈奮鬥,才是人生的常態
借力者強,借勢者智
人生需要永不言敗
序言 年少只知項羽勇,中年方懂劉邦難
第一章 草澤「龍種」
人生沒有最晚的開始
龍的傳人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識人是用人的前提
人生始於立志時
大言欺人卻得嬌妻
三尺劍,斬白蛇
第二章 帝國餘暉
帝國的合法性焦慮
懂政治更要懂人心
胡亥:大秦帝國的掘墓人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第三章 沛縣起義
待機而動,進退有方
順從民意做沛公
親密戰友雍齒叛變了
張良:從俠客到帝王師
第四章 風雲初湧
伯樂對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項羽的志氣:彼可取而代也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陳嬰:名利面前克制自己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