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60年出版至今,全球銷售超過四百萬冊。★ ★
許多父母都不能了解自由與放縱的區別。在一個嚴格的家庭中,孩子沒有任何權利;在一個放縱的家庭,孩子有所有的權利;而合理的家庭中,孩子與父母有平等的權利。學校也是一樣。——<自由的兒童>
★ 20世紀最重要的教育經典,開現代教育改革之先河
夏山學校引發了全球各地實驗教育的興起,如日本《窗邊的小荳荳》書中的「巴學園」、台灣的種籽學苑等。作者尼爾當年被視為驚世駭俗的教育理念,在一百年後的今天,仍深具啟發性。
★ 最真實的校園故事第一手呈現,生動活潑,風趣幽默
書中講述了許多孩子來夏山之前厭學、自卑、叛逆,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來到夏山後,他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尼爾校長與孩童的個別談話,有如今天的校園諮商輔導
透過一對一的談話療法,深刻分析孩童各種行為的心理因素,套用在今天依然實用貼切。文字真誠而不說教,幽默風趣,溫暖感人。
《夏山學校》是由英國教育家A.S.尼爾於1960年所出版,書中以尼爾創辦的夏山學校(Summerhill School)為背景,介紹了他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特別強調學生的自由和個人發展。
書中講述了許多孩子來夏山之前厭學、自卑、叛逆,是家長和老師眼中的「問題兒童」;來到夏山後,他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覺自發地學習,獨立自主地生活,充滿自信,也懂得愛己愛人,每個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本書通過豐富的事例、詳盡的心理分析和論證,清晰地闡明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即主張尊重孩子的天性,以愛鼓勵孩子自由發展。
夏山學校的理念——
學生的自由:尼爾主張,孩子應該享有選擇自己學習內容的自由,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選擇是否參加課堂。夏山學校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必修課,所有課程都是自願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安排學習,這樣他們就可以真正投入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從而發揮潛力。
民主治理:夏山學校實行民主制,所有學生和教師參與學校的管理。學生和教師一起開會,討論學校的規則和日常運營事務,每個人都有平等的投票權。這種做法旨在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社會意識。
重視情感發展:尼爾強調,孩子的情感發展比智力發展更重要。他認為,健康的情感基礎會讓孩子更具自信,並且能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夏山學校因此特別注重創造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使孩子可以安心表達自己的情感。
《夏山學校》挑戰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被視為進步教育的典範之一。它影響了許多教育改革者,也引發了關於自由、紀律和孩子自主權的討論。儘管這種教育方式有支持者,也有批評者,但它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標與價值。
這本書不僅是教育理論的經典著作,還是一個呼籲:鼓勵人們尊重孩子的天性和獨立性,並且相信他們有能力為自己的生活做出選擇。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吳俞萱(詩人,民主教育工作者)
喬安娜(新竹瑟谷自學基地共同創辦人)
葉丙成(無界塾創辦人)
感動推薦
李玉華(兒少遊戲權倡議者)
李佳燕(怪咖家庭醫師)
洛洛老師(親職作家/教師)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
陳介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黃武雄(台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維若妮卡Veronica(旅歐鋼琴家)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謝智謀(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各界讚譽
不要害怕孩子超出我們的想像,我們應該慶祝他們突破我們的想像。我們孕育孩子,孩子孕育自己,我們要有足夠的信任和耐心,等待他們將自己一次次重新生下來,無所依憑,跟隨自己的心,學習承擔自由的限界,承擔自己和世界交往的倫理秩序,摸索一種親身試驗出的、每一刻鮮活不拘的愛。——吳俞萱(詩人,民主教育工作者)
衷心期盼我們的社會有更多大人能夠願意放下自己對孩子的偏見與控制,好好地認識瞭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喬安娜(新竹瑟谷自學基地共同創辦人)
感謝《夏山學校》在過去一百年來,給我們許多對教育一樣充滿理想的人們,有勇氣去實踐我們的教育夢。也希望這本書可以給你跟我當年一樣的勇氣,去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育!——葉丙成(無界塾創辦人)
《夏山學校》一直是「兒童友善、自主學習、覺醒親職或遊戲創生」等反思不同孩子多元發展的經典讀物。在台灣,雖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理想校園受教,但每個大人各盡己力共創理想環境,日常的公民社會就是陪孩子長大的夏山學校。——李玉華(兒少遊戲權倡議者/台灣遊戲與童年研究群召集人)
《夏山學校》是一部打破傳統觀念的經典之作,展示了在「愛與尊重」的環境中,如何在不依賴外在獎懲的情況下,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和潛能,培養出主動學習的興趣,讓我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質,發現孩子的無限可能。——洛洛老師(親職作家、教師)
中年後重讀此書,才體會我們成長路上被加諸的限制有多麼不堪。對比尼爾在百年前所創辦這樣自由的夏山學校,讓我覺得今日的教育僅是在製造社會運作的零件。讀讀這本書吧!會激起批判和無奈的情緒,但那是值得的。——陳介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夏山學校創辦人尼爾主張:快樂、自由與自治的教育哲學。他認同精神分析的心理學派,與數學家羅素同時,分別創辦實驗學校,對抗保守的教育行政體制。遠流在1980年代首次引入《夏山》一書,貢獻鉅大。事隔40年,又重新出版此書,在台灣實驗教育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再度引發大家對進步教育的深思,意義非凡。——黃武雄(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
在夏山學校看見Neill落實教育的理想:不是讓孩子去符合制度,而是尊重孩子的需要,慢慢的找到自己。教育應是驅動孩子內在的好奇與熱忱:因這才是真正的競爭力!——維若妮卡Veronica(旅歐鋼琴家)
洞見每位孩子生命的獨特與唯一,啟動他,是最好的祝福。——謝智謀(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名人推薦:專文推薦
吳俞萱(詩人,民主教育工作者)
喬安娜(新竹瑟谷自學基地共同創辦人)
葉丙成(無界塾創辦人)
感動推薦
李玉華(兒少遊戲權倡議者)
李佳燕(怪咖家庭醫師)
洛洛老師(親職作家/教師)
郭葉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副教授)
陳介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副教授)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黃武雄(台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授)
維若妮卡Veronica(旅歐鋼琴家)
劉安婷(TFT為台灣而教創辦人)
謝智謀(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
(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各界讚譽
不要害怕孩子超出...
章節試閱
金句摘選
「一般不准孩子自由選擇服飾的家長,都是怕孩子選中的會不合他們身分。挑選書籍、電影或孩子的朋友的家長,也是把自己的鑑賞力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的家長表面上以他們知道什麼對孩子最好為藉口,其實他們的深層動機都是在想要權力。」——<職責>
「自由兒童不大說謊。有一天村裡的警察來看我,剛好碰見一個學生跑來對我說:「喂,尼爾,我打破了一扇窗子。」警察著實吃了一驚。孩子說謊的原因主要是自衛。在恐懼孳生的家庭,謊言也就生生不息。唯有除去恐懼,謊言就不能生存。」——<說謊>
「我們發現孩子和大人的價值觀念完全不同,假如學校要在壁上掛美麗的古典油畫和在室內擺設美麗的家具,以培養孩子對藝術的鑑賞力,那就是顛倒乾坤了。孩子是野人,直到他們要文明以前,他們都應該生活在一個盡可能原始的環境裡。」——<破壞活動>
「天下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問題家長。說得更恰當一點,問題根源在於整個人類社會。」——<不自由的兒童>
「要孩子做一個靈魂自由、對工作感興趣、對友誼感樂趣、對愛情感快樂的人,或者讓他成一個痛苦的、衝突的、恨自己和恨社會的人,這大權操在家長和老師手中。」——<幸福之路>
「幸福是怎樣獲得的?我的答案是:消除權威。讓孩子做他自己,不要教導他,不要教訓他,不要勉強他上進,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這也許不是你喜歡的答案,但是如果你不採用我的答案,你應該自己找出更好的答案。」——<幸福之路>
「我在夏山多年的經驗是:我們毋需教孩子守規矩,假如不逼他,他能自己在適當時刻學會分辨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學習是從一種環境取得價值觀念的過程,假如父母是誠實和道德的,他們的孩子在適當時刻也會走上同樣的路。」——<道德教育>
「每個小霸王的生命都在某些方面受過損傷,常常他只不過是重複人家對他的作為。每一頓打都使一個小孩在願望或行動上想打別人。」「當恨和恐懼消除時,孩子便是善良的。」——<虐待與虐待狂>
「每一個孩子的犯罪行為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缺乏愛。」「壓抑使人反抗,反抗就是報復,報復就要引起犯罪。要消滅犯罪,我們必須消滅引起孩子報復心理的壓抑,更重要的,我們一定要對孩子表現愛與尊敬。」——<犯罪行為>
「很少家長了解處罰會使孩子對他們由愛轉恨,小孩內在的恨很難發現。母親發現在一頓打之後小孩很順服,卻不知是因被打而生的恨馬上遭到壓抑。但是被壓抑的感情是不會消滅的,它們只是在睡眠狀態。」——<愛與恨>
「一個小孩不應該被放縱到侵犯別人權利的地步。不希望寵壞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能分辨自由與放任的區別。」——<寵孩子>
「我所有的工作都好像是在改正父母的錯誤。對那些誠實的、勇於改過而願意學怎樣對待孩子的家長,我感到同情與欽佩。但是另外一些家長則很奇怪的死守著一些無用甚至危險的教條,而不去適應孩子。」
「假如你要小孩長大而精神正常,你必然不會也不敢不理他。你一定不但在他遊戲時逗他玩,同時自己也要像孩子般的和他一起玩,你要進入他的生命,並接受他的興趣。假如你有一些大人無謂的尊嚴,你就做不到。」——<父母的自覺>
「年輕孩子渴望想做的,是擁抱生命,是開心的活著並且滿懷樂觀,即使在權威的壓抑之下,還是能夠發現活著的樂趣。」
「你不應該給孩子他不能擔負的職責。但是請記得,一大半孩子遇到的危險都是因為不良教育而來。孩子會因火而發生危險,是因為他被禁止了解火的真相。」
「快樂是一種內在的愉快與平衡,以及對人生知足的感覺。只有自由的人才會有此感覺。自由兒童的臉孔是開朗無懼的,被嚴格教養的兒童看起來卻是膽怯、痛苦和害怕。」
「絕對不要幫助孩子做他自己單獨能做的事,當一個小孩想爬到椅子上去的時候,急切的父母便協助幫他爬,因此把他最大的快樂—克服困難的快樂—給剝奪了。」
金句摘選
「一般不准孩子自由選擇服飾的家長,都是怕孩子選中的會不合他們身分。挑選書籍、電影或孩子的朋友的家長,也是把自己的鑑賞力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的家長表面上以他們知道什麼對孩子最好為藉口,其實他們的深層動機都是在想要權力。」——<職責>
「自由兒童不大說謊。有一天村裡的警察來看我,剛好碰見一個學生跑來對我說:「喂,尼爾,我打破了一扇窗子。」警察著實吃了一驚。孩子說謊的原因主要是自衛。在恐懼孳生的家庭,謊言也就生生不息。唯有除去恐懼,謊言就不能生存。」——<說謊>
「我們發現孩子和大人的...
推薦序
推薦序一
敞開一個空的空間
吳俞萱(詩人,民主教育工作者)
「我不想被我怕的東西綁住。」女孩說完這句話,我深吸一口氣,學著不怕她的堅毅。
女孩繼續說:「我很怕高,但怕高限制了我的自由,我必須突破它。攀岩最怕的就是忽然掉下來的那一刻,所以我每次攀岩,爬一爬就會先讓自己掉下去。習慣瞬間掉落的感覺,就不再害怕了。」
第一次看這個十七歲的女孩在野外攀岩,迅速抓握和踩踏,輕巧地轉換自己的重心,將身體持續拉升。當她登頂,隨即後仰,一路懸空降下。落地之後她又轉身,再次向上攀爬。
她突破了身體的局限,在反覆的自我磨練之中習得了將身體推到極限的知識。那動作的俐落來自專業,牢牢掌握了身體,也牢牢掌握了自由。那自由太美,令人暈眩。
她是我在全人實驗中學教過的學生。而我在那個學校遇見的每一個學生與校友,包含國際變裝皇后妮妃雅和無氧攀登世界高峰的登山家呂忠翰,他們內在的自由與責任感讓我驚醒—原來,揮霍自由,就是進入嚴厲清醒的自我規範。服從自己設下的紀律,愛著途中的所有困難,不拋棄自己對自己許下的承諾,這是追夢人的生命質地,也是民主教育如此堅持呵護的「人」的自然本性。
英國的夏山學校催生了台灣的第一所民主學校:全人實驗中學。而這幾年,我在美國、祕魯、保加利亞、德國的民主學校任教,這些學校也跟夏山的民主精神一樣,體現於「以學習者為主體」的課程設計、學生自行決定學習內容和節奏進度、師生直呼彼此的名字、隨時隨地進行平等的溝通和論辯、師生一人一票在每週「全校自治會」決議生活規範和學校運作制度。他們和夏山同樣熱切地探問:舊有的體制教育有什麼問題?理想的學校是什麼樣子?為什麼要給孩子自由?孩子如何「成為他自己」?
夏山學校的創辦人尼爾說:「我在普通學校執教多年,對一般教學方法也有相當的了解,我知道那種教育方法全是錯誤的,因為那些方法是以成人的觀念決定孩子應該怎樣成長和怎樣學習。」我在柏林民主學校的時候,曾問教師團:「德國的公立高中和民主學校有什麼差異?為什麼德國會出現民主學校?」他們說,批判性思考是德國每一堂課的主軸,但是,師生權力不對等,學生也沒有選課的自主權,所以,民主學校仍然是更好的教育模式,讓每一個孩子依據自己的意志來開展學習內容並深入探索,獲得源源不絕的學習動力。
自發的學習動力,帶來幸福。尼爾說:「幸福是怎樣獲得的?我的答案是:消除權威。讓孩子做他自己,不要教導他,不要教訓他,不要勉強他上進,也不要逼他做任何事。」在民主學校,孩子學英文沒有高於玩滑板,坐在教室沒有高於在球場廝殺,參與全校自治會沒有高於在樹下疊輪胎,討論社會年金制度沒有高於打電動,寫一張提案申請書沒有高於寫一張桌遊計分表,成人沒有高於孩子。
尼爾尖銳地指出:「我們的文明是不正常和不快樂的。我認為病根是出在家庭的不自由。小孩因頑固思想和仇恨力量而窒息。他們從搖籃時期就感受到窒息,被訓練得對生命說不,因為他們年幼的生命裡是一長串的『不』:不許吵鬧、不許手淫、不許說謊、不許偷東西,等等。他們也被訓練對一切生命發展的負面力量說『是』:尊敬長者、尊敬宗教、尊敬老師、尊敬古人的格言。不要發問—只許服從。」
夏山學校已經一百歲了,尼爾對社會的反省為什麼還沒過時?因為,我們「被自己害怕的東西綁住」:害怕未知,害怕冒險,擔憂孩子沒有競爭力,擔憂他們缺乏維生的專業,於是強加一套價值觀和意義系統在孩子身上,限制了他們的視野,讓他們不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而是順著成人焦慮和恐懼的目光去認識世界,活得茫然、虛偽和僵化。
究竟,要怎麼信任孩子,允許他們走向自身的自由,把「活著的權利」還給孩子?
有天,一個不進教室的十六歲女孩來到我的課堂。我問她,最近過得如何?她說:「我過得很空虛,一直問自己要幹嘛、在幹嘛,覺得人生沒意義。我並不真的『空虛』,因為我一直在感受『空虛』。空虛這個感覺讓我打開了覺知,我開始察覺生活的細節。恍然大悟很多忘了感謝的事。有人說生活裡藏著禮物,現在我每天一樣過得空虛可是我為了尋找每天的禮物而去注意生活裡面更小的細節。當我感謝日常中的大小事,生活就會給我更大的禮物。」
尊重孩子的流動,也尊重他們的靜止。為孩子敞開一個空的空間,就是讓他們從一無所有去追尋無所不在的生命意義。
不要害怕孩子超出我們的想像,我們應該慶祝他們突破我們的想像。我們孕育孩子,孩子孕育自己,我們要有足夠的信任和耐心,等待他們將自己一次次重新生下來,無所依憑,跟隨自己的心,學習承擔自由的限界,承擔自己和世界交往的倫理秩序,摸索一種親身試驗出的、每一刻鮮活不拘的愛。
*****
推薦序二
打造一個自由,自主與自治的教育環境
喬安娜(新竹瑟谷自學基地共同創辦人)
得知遠流出版公司要重新出版《夏山學校》,實在是太開心了,因為幾個月前我才在圖書館的漂書區發現這本書,書看到一半的時候不禁感嘆著:為什麼已絕版!
第一次聽到「夏山學校」是在將近二十年前,當時我正在人本教育基金會的森小師資培訓課程。剛接觸到體制外教育的我,明白了原來過去所接受的教育是多麼威權與不正義。但即使我對體制外教育充滿理想與熱情,對於夏山學校的學生可以選擇不上課,整天在校園裡四處遊蕩,仍然是無法理解與想像。小孩怎麼可以不用學?大人怎麼可以都不教?因為這個無法理解,我也就從來沒特別去找書來看。
誰想得到,二○二三年,我和一群夥伴在新竹成立一個瑟谷模式教育的自學團體「新竹瑟谷自學基地」,而這個教育模式正是參考夏山學校的運作,甚至更強調孩子的自由,自主與自治。我們不主動提供課程,不告訴孩子他們需要什麼,讓他們自由發展,在生活中自然地進行學習。
就在我和夥伴們共同經營新竹瑟谷自學基地一年多之後,我終於和《夏山學校》相遇。因為有了在新竹瑟谷自學基地的經驗,再來對照尼爾在夏山學校的經驗,內心激動不已,彷彿有個前輩從一百年前來到我眼前,跟我說:「是的,這樣做是可以的。沒問題的。」
所以,這所百年前在英國所創立的學校,到底可以為現今的教育工作者帶來什麼樣的啟示呢?面對AI的挑戰,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我們下一代需要的呢?
根據尼爾的孫子亨利(Henry Readhead)表示,當初尼爾在辦校時,心裡想的並不是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而是一個人的成長發展需要什麼。他的教育目標是讓孩子健全的發展,而不是要想辦法讓孩子長成什麼特定的樣子。
經歷過體制內教學之後,尼爾認為,兒童發展唯一需要的是愛,一種無私的愛,不求回報的愛。而給予孩子這種愛的方式,就是給孩子自由,讓他們自由地發展。小孩不需要成人去告訴他,什麼才是重要的。小孩在一個自由的環境中進行探索,去跟世界互動,會因為這些互動進而引發思考,去實驗,去創造。當他自己真的很想要學會,內在的動機出現了,學習自然就會發生了。
在新竹瑟谷自學基地的辦學過程中,我與夥伴們也曾討論過是否真的完全不要提供課程,等待孩子提出需求。其中一位夥伴說,其實孩子的眼睛是很銳利的,他們會在生活中觀察大人在做什麼,自然知道對自己來說什麼是重要的。以古典教育中最重要的3R:閱讀(Read)、書寫(Write)、算術(Arithmetic)來說,小孩的環境中四處都有文字,他們的生活中也充滿了金錢交易事件(各種購買的行為),他們怎可能會不知道識字跟算術的重要性?
如同尼爾在書中說的,辦一所讓兒童自由發展的學校,放棄所有的管訓、指導、約束,以及一切道德訓練,需要的不是勇氣,而是一個堅定的信念,相信孩子天生是善良的,而這個信念在夏山學校運作了四十年之後,也成了尼爾絕對的信仰。尼爾認為相信孩子天生就是聰明與現實的。只要大人不給予約束,小孩就會盡可能地發展他的潛能。
新竹瑟谷自學基地的辦學夥伴們也抱持著同樣的信念看待團體裡面的孩子。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內,我們看到中班的孩子到了大班已經開始識字;從一開始對數字完全沒有概念到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算術;低年級的孩子在獲得經濟自主權之後,從剛開始對於金錢毫無概念,一下子就花到口袋空空,到一年半後可以謹慎地評估自己手上的資源,在資源與想要之間取得平衡,可以不把錢花完同時又滿足地走出便利商店。
AI世代的孩子在未來將會面對什麼樣的挑戰,顯然不是我這一輩人能預測的。更何況,新世代的孩子所面對的各種應用媒體以及學習工具越來越多變,我不認為我有辦法跟孩子說,「你要學這個東西,因為這個對你的未來很重要。」因此,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認為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探索世界的熱情,對人能產生信任,能夠掌握人際關係,學習如何學習,學習如何在跌倒之後爬起來,然後在看清楚之後,繼續往前等等,這些能力應該會比累積「知識」還要更重要。讓孩子發展成一個健全的成人,也是我的教育目標。
前述的這些能力,都是兒童在自由遊戲中會自然發展出來,而非大人能「教」出來的。我們大人能做的,是提供在這些過程中孩子所需要的情感支持與陪伴,在孩子有想做但自己還做不到的時候,提供孩子所需要的協助。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大人提供的只能是協助,不能僭越孩子的主體性。所以,孩子想學習什麼,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習,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停止學習,都該由他們自己做決定。
辦學的第一年我曾有過憂慮和懷疑,孩子整天看著平板,整天遊戲,整天無所事事,這樣真的可以嗎?但是在讀過《夏山學校》之後,我更加理解了是什麼讓尼爾從信念變成絕對的信仰。今年是新竹瑟谷自學基地的第二年,我已經看到了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的轉變,他們變得更有自信,更加認識了解自己,也更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聆聽他人。他們能夠反思,能夠面對,修正自己的錯誤,變得更有韌性,有彈性,而且在關係中能夠如實真誠地對待彼此,無論對方是大人還是小孩。這些種種改變,只要親身經歷過,親眼見過,就很難不成為信仰。
再次感謝遠流重新出版《夏山學校》。我衷心期盼我們的社會有更多大人能夠願意放下自己對孩子的偏見與控制,好好地認識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孩子就是未來。未來不可預測,因此有無限可能。
*****
推薦序三
百年猶酷的《夏山學校》
葉丙成(無界塾創辦人)
有一所學校,在台灣做實驗教育的人,很多人都聽過它。也有許多爸媽是因為這所學校而選擇了實驗教育。它給了我們許多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勇氣,去開創、去實踐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這所學校是在一百年前的英國成立,但它的理念與精神,即使放到今日 AI時代,仍讓許多人驚艷。
這所學校,叫做「夏山學校」。
我是在創辦「無界塾」實驗教育的頭幾年,看到《夏山學校》這本書的。二○一四年底,台灣通過實驗教育三法。那個時候也是我在台灣各地到處跟中小學老師宣講教學創新、翻轉教學理念講數百場演講的時候。為了不希望自己只是出一張嘴的講者,我認為應該要負責任地來實踐我們談的教育理念。於是在二○一五年我創辦了「無界塾實驗教育機構」,成為台北市第一家涵蓋小學、國中、高中的實驗教育機構。我與一群充滿教育理想的夥伴們,一同打造我們心目中能把孩子培養成未來關鍵人才的教育。
辦過實驗教育的人,應該都會同意,最開頭的幾年是最痛苦的時候。因為真正的教育是需要時間醞釀發酵,才會在幾年後開花結果。補習可以在短期兩三個月就看到考試分數進步,但實驗教育沒辦法在兩三個月就改造一個孩子的身心靈。這時候如果家長沒能給更多時間去等待孩子的蛻變時,就會產生很大的焦慮,也會因此有許多質疑跟抱怨。那是任何辦學的人最痛苦的階段。
在當時的我們,堅信只要讓孩子有時間充分地探索之後,自然會找到自己的興趣跟動力在學習的道路上邁進。於是我們在無界塾設計了一系列需要數年時間引導孩子自主探索的制度跟模式。
但是每個孩子的步調是不一樣的,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節奏。有的孩子從一開始就很積極探索,但也會有一小部分孩子會有「耍廢」的階段,尤其是剛轉來的學生。這時候如果家長比較焦慮的,就會對學校有許多的質疑。即便我們跟家長說,這是正常的,孩子會在一段時間之後找到自己的方向,但因為新學校頭幾年沒有足夠的案例說服家長,很難讓這些家長安心,有的就轉學了。
那段期間,我們都壓力很大。深怕又被哪個家長抱怨或是轉學。雖然堅信我們的設計是對的、是有效的,但沒有幾年的時間看到孩子的改變之前,要如何讓爸媽們安心?被抱怨多了,我自己的信心也開始動搖了起來。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夏山學校》這本書。我很驚喜地看到創辦人在書裡提到他們「自由發展」的理念,跟我們的理念一樣。看到他講的許多孩子的案例,都是在耍廢一段時間後,找到了自己學習的興趣跟動能。看到那些案例,我更加堅信所努力的方向是對的,也更有勇氣跟底氣堅持讓孩子探索自己興趣的制度設計。又比如說在看到書中提到夏山學校裡學生自治的做法,我也發現跟無界塾的許多做法相近。在這當中我得到許多鼓舞。
我還記得在看完《夏山學校》這本書的那個下午,讓我對我們所堅持的教育路線,又重新找回了堅持下去的信心跟勇氣。無界塾後來能持續發展做到相當成功,我要感謝那個讓我重拾勇氣的下午。
前幾天,剛好是無界塾的期末學生成果發表會。在我們無界塾高中畢業去念大學的四屆孩子們,回來跟我們聚餐。這些孩子去了大學,一個比一個還認真上課學習,有在清大拿書卷獎的,也有在創作、社團非常努力的,大家都有在自己領域有很棒的表現。這些孩子裡,有幾位都是中小學時曾有好一段耍廢歲月的孩子,但後來都在無界塾找到自己的路,現在在大學都表現極為傑出。如今我們不再依靠《夏山學校》書中的故事給我們勇氣,我們在十年的辦學歲月中,也看到了讓我們自己欣喜、感動、自豪的無界孩子們的成長案例,讓我們對自己的路更有信心跟勇氣。
雖然《夏山學校》這本書裡面談的許多觀念,不見得所有的人都認同。但這本書確實可以讓許多人打破習慣的思考框架,對教育開始有全新不同的思考。感謝《夏山學校》在過去一百年來,給許多對教育一樣充滿理想的人們,實踐教育夢想的勇氣。也希望這本書可以給你跟我當年一樣的勇氣,去實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教育!
推薦序一
敞開一個空的空間
吳俞萱(詩人,民主教育工作者)
「我不想被我怕的東西綁住。」女孩說完這句話,我深吸一口氣,學著不怕她的堅毅。
女孩繼續說:「我很怕高,但怕高限制了我的自由,我必須突破它。攀岩最怕的就是忽然掉下來的那一刻,所以我每次攀岩,爬一爬就會先讓自己掉下去。習慣瞬間掉落的感覺,就不再害怕了。」
第一次看這個十七歲的女孩在野外攀岩,迅速抓握和踩踏,輕巧地轉換自己的重心,將身體持續拉升。當她登頂,隨即後仰,一路懸空降下。落地之後她又轉身,再次向上攀爬。
她突破了身體的局限,在反覆的...
目錄
四十周年新版出版綠起(王榮文)
推薦序 敞開一個空的空間(吳俞萱)
推薦序 打造一個自由,自主與自治的教育環境(喬安娜)
推薦序 百年猶酷的《夏山學校》(葉丙成)
第一篇 夏山學校
夏山的宗旨/夏山一瞥/夏山教育和一般教育的比較/夏山的畢業生/個別談話/自治/男女合校/工作/遊戲/演戲/舞蹈與音樂/運動與遊戲/英國政府督學報告書/皇家督學報告書的注腳/夏山的前途
第二篇 兒童的養育
不自由的孩子/自由的兒童/愛與贊許/恐懼/自卑感與幻想/破壞行為/說謊/職責/服從與紀律/獎勵與處罰/大小便訓練/食物/健康與睡眠/清潔與服裝/玩具/喧囂/禮貌/金錢/幽默
第三篇 性
對性的看法/性教育/手淫/裸體/猥褻/同性戀/淫亂、私生子與墮胎
第四篇 宗教與道德
宗教/道德教育/影響孩子/咒罵/審查讀物
第五篇 孩子的問題
虐待與虐待狂/犯罪行為/偷竊/少年犯罪/醫治孩子/幸福之路
第六篇 家長的問題
愛與恨/寵孩子/力量與權威/嫉妒/離婚/父母的焦慮/父母的自覺
第七篇 問題與答案
一般性問題/關於夏山的問題/關於養育孩子的問題/關於性的問題/關於宗教的問題/關於學習的問題/關於心理學的問題
附錄:二十周年紀念版導讀及序言
四十周年新版出版綠起(王榮文)
推薦序 敞開一個空的空間(吳俞萱)
推薦序 打造一個自由,自主與自治的教育環境(喬安娜)
推薦序 百年猶酷的《夏山學校》(葉丙成)
第一篇 夏山學校
夏山的宗旨/夏山一瞥/夏山教育和一般教育的比較/夏山的畢業生/個別談話/自治/男女合校/工作/遊戲/演戲/舞蹈與音樂/運動與遊戲/英國政府督學報告書/皇家督學報告書的注腳/夏山的前途
第二篇 兒童的養育
不自由的孩子/自由的兒童/愛與贊許/恐懼/自卑感與幻想/破壞行為/說謊/職責/服從與紀律/獎勵與處罰/大小便訓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