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華經》共十卷,是大乘佛教經典,由北涼曇無讖漢譯。漢譯版本中,本經共分六品;分為轉法輪品、陀羅尼品、大施品、諸菩薩本受記品、檀波羅密品、入定三昩門品。此經中介紹了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的來歷,也說明了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的原因與因緣,並以對照方式敘述淨土成佛與穢土成佛之思想,尤特別稱揚釋迦如來穢土成佛之大悲。
作者簡介:
曇無讖(385年—433年/439年?)
又音譯為曇摩懺、曇無懺,意譯竺法豐,中天竺人(《魏書》說他是罽賓人),南北朝佛教高僧、譯經家,是涅槃宗的始祖。
作者序
大悲釋尊,能為難事;較十方三世佛,偏稱勇猛。而悲華一經,敘述尤詳。此經亦名大乘大悲芬陀利經,謂:攝取淨土菩薩、如餘華;惟大悲苦行菩薩,如芬陀利華也。然釋尊成佛,剎海微塵數劫;為眾生故,於恆沙劫前,示作寶海大臣。其長子成佛,名寶藏。既勸輪王千子,及諸小王,供佛發心,各取淨土;後獨發悲誓,願取穢土。嗚呼!我輩垢重障深,久為十方佛所擯棄;聚此五濁世間,自非釋尊徹底大悲,何由得聞出世法要?當知:今日四眾弟子,無非昔日曾飲大悲血、食大悲肉、受用大悲頭目腦髓、及餘身分者也!釋尊捨無量血肉身分,令我輩成菩提種;我輩猶復不思報恩,尚可為人乎?經云:「菩薩有四法懈怠:一、願取淨世界;二、願於淨眾作佛事;三、願成佛、不說聲聞辟支法;四、願成佛、壽命無量。有四種精進,一、願取不淨世界,二、不淨人中作佛事,三、成佛說三乘法,四、成佛得中壽。」此經宗要,概不出此。然懈怠菩薩,如恆河沙;而精進菩薩,迄今不滿十人。故釋尊雖自取穢土,仍勸穢土眾生,求生極樂。苦口叮嚀,不一而足。吾輩信大悲語,即同大悲心,生極樂已,方可速入不淨世界,於不淨人中,說種種法,數示生滅,為第一精進菩薩。
吳興唐宜之,甫讀是經,不禁感泣。山東耿闇然,適聞是經,便誓流通。此皆釋尊真實眷屬,一切人中芬陀利華也!此經久行世間,五濁不難度盡。深心隨喜,為之序。
大悲釋尊,能為難事;較十方三世佛,偏稱勇猛。而悲華一經,敘述尤詳。此經亦名大乘大悲芬陀利經,謂:攝取淨土菩薩、如餘華;惟大悲苦行菩薩,如芬陀利華也。然釋尊成佛,剎海微塵數劫;為眾生故,於恆沙劫前,示作寶海大臣。其長子成佛,名寶藏。既勸輪王千子,及諸小王,供佛發心,各取淨土;後獨發悲誓,願取穢土。嗚呼!我輩垢重障深,久為十方佛所擯棄;聚此五濁世間,自非釋尊徹底大悲,何由得聞出世法要?當知:今日四眾弟子,無非昔日曾飲大悲血、食大悲肉、受用大悲頭目腦髓、及餘身分者也!釋尊捨無量血肉身分,令我輩成菩提種...
目錄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陀羅尼品第二
悲華經卷第二
大施品第三之一
悲華經卷第三
大施品第三之二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一
悲華經卷第四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二
悲華經卷第五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三
悲華經卷第六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四
悲華經卷第七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五
悲華經卷第八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六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一
悲華經卷第九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二
悲華經卷第十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三
入定三昧門品第六
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陀羅尼品第二
悲華經卷第二
大施品第三之一
悲華經卷第三
大施品第三之二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一
悲華經卷第四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二
悲華經卷第五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三
悲華經卷第六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四
悲華經卷第七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五
悲華經卷第八
諸菩薩本授記品第四之六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一
悲華經卷第九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二
悲華經卷第十
檀波羅蜜品第五之三
入定三昧門品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