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臺灣文化造形(二) 內容簡介: 與其說李喬是為了撰寫文學與文化評論而長期廣泛大量地閱讀,不如說剛好相反,他是「凝視現實有感——大量閱讀,深化思考——論述問題,提出解方」。李喬的知識飢渴症,是因為他有持續關心,想要釐清、解釋、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攸關他所生存的島嶼,以及與他一起共頻呼吸的島嶼子民。 這些問題不是一本書、一種主義、一類思潮可以釐清與解答。
那個被怪獸追趕的惡夢,既是指涉「生命是痛苦的符號」,也是臺灣命運的隱喻,惡夢纏繞的時間有多長,李喬閱讀、思考與寫作的時間就有多長。這不只是隱喻,這是李喬的生活現實與生命實體。
這個生命實體,從青年時期思索「痛苦的符號」開始。他所遇到的老師博學者眾,帶領他進入知識海域,如中國文字學、西方哲學、佛學、易學、心理學……等等,而他所自學的各種文藝思潮與文學理論,現代主義、存在主義、寫實主義、自然主義、浪漫主義、魔幻寫實、後現代主義、後殖民主義、後設理論,無所不包, 還有各種歷史書籍、符號學、語言學、文化研究、文化人類學……。
1990 年代開始,臺灣現實與臺灣命運的課題開始纏繞李喬,他的閱讀更積極更廣泛了:「約在1990 年之後十多年,我才始於自我強迫,終而狂熱投入,苦讀文化人類學的書籍,旁及現代民族、國家、權力、殖民、生態的論述,都是自修苦學(當然也向多位行家請益),顯然所學不完整。但我努力思索探索,追求體系性理解——這是我中老年後最美好的一部分。」 如此這般,李喬建構了一張幅員遼闊的閱讀地圖,地圖上密密麻麻註記了無數閱讀旅棧,每一個旅棧都幻變成無數評論,「雜學家李喬」誕生。所有的跨界閱讀都成為「雜學家李喬」的脊骨血肉,織就他的思考紋理與思想體系,更成為他的靈魂底色。我認為,李喬的評論甚至比他的小說更貼近「李喬本尊」,更能彰顯「思想家李喬」的整體面貌。
李喬以廣博雜學,試圖探索、描繪、解釋這個世界的紛繁現象,試圖揭露這個世界(特別是臺灣)的問題與困境,尋求解決的路徑與方法,成就了近二百萬字的評論文字,「雜學家李喬」、「思想家李喬」幾乎可以說是《評論卷》十冊最精簡最精準的註腳。
作者簡介: 李喬,本名李能棋,1934年出生於苗栗大湖。新竹師範學校畢業,勤於涉獵各類知識,形成作品豐富內涵,創作包括小說、詩、散文、戲劇、雜文、評論等。精擅多樣類型,講究形式變化,主張「文學志在反抗」和「臺灣主體意識」,作品已有多國語言外譯。寫作之外,另亦積極參與社會運動及公共事務。曾獲吳三連獎、國家文藝獎、臺灣文學金典獎、行政院文化獎等。
李喬全集主編: 黃美娥,現任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另亦擔任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漢學研究中心指導委員、臺灣圖書館臺灣學研究中心諮詢委員等,曾任臺灣大學臺文所所長、臺灣文學學會理事長。長期從事臺灣文學研究與史料編纂,著有《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及論文百餘篇,另編有《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臺灣原住民族關係文學作品目錄暨選集1603-1945》、《世界中的臺灣文學》等十餘種。曾獲竹塹文學評論獎首獎、巫永福文學評論獎、國家圖書館「臺灣各大學學術資源能量風貌」文學研究專書高被引排序第一。
評論卷主編: 楊翠,1962年生,臺中人,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曾任《自立晚報》副刊編輯、《自立週報》全臺新聞主編、《臺灣文藝》執行主編、臺中縣社區公民大學執行委員、行政院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主任委員,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318運動事件簿》、《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傳記文學《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學術論文《日據時期臺灣婦女解放運動》、《少數說話:臺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並與施懿琳合著《彰化縣文學發展史》,與廖振富合著《臺中市文學史》。 目次 向反抗的哲學家致敬 為臺灣而寫:李喬的文學、哲學與行動 為臺灣文學「做膽」 編輯凡例 臺灣人懦弱性格的分析與自救之道 「半糟仔」中國人——讀解陳映真的〈夢〉文 淡水鄉愁.玉山相思——血跡斑斑的臺灣象徵 文化的臺獨論 臺北市的羞辱胎記——違反生態原理的文化違建 臺灣人民破網而起——回應陳映真〈白痴化〉文 臺灣人國家認同的危機 臺灣文化的構成 客家人在臺灣社會的發展 毒西瓜與無花果 文化創造的理論與實際 堅持一個自主的臺灣 如何才幸福,臺灣人就如何做——序《瓦解的帝國》 玩零和鬥爭嗎? 血衣下的文化省思 臺灣正在形成新的海洋文化 臺灣二二八研究之片段——由《埋寃.一九四七》資料理出 二二八事件死難人數初探 冷眼看螃蟹——大家來認識國民黨 武裝殖民統治——「四二○」街頭雜感 臺灣「命運列車」的邊緣角色——兼談客家族群部分 自慰的鴕鳥政策 基於文化的命運共同體 臺灣社會的文化觀察 臺灣(國家)的認同結構 臺灣人之恥 詮釋意義的時代——序《臺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 大地之子——洪醒夫 埋冤之島.新興國家 臺灣「文化市場」三景
【內文】 大地之子——洪醒夫 生長在彰化二林,名叫洪醒夫的年輕人,他一生唯一的希望是,或多或少能描述出臺灣一般農民的生活樣態和對事物的看法,以及隱藏在粗壯勞累的軀體內的精神世界。因為他自小跟他們生活在一起,他父母叔伯親友就是。他為他們留下歷史的痕跡,而成為我們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 醒夫於民國71 年7 月31 日,因車禍不幸去世。但作品留在人世,醒夫活在每一個熱愛文學的人心裡。 醒夫民國38 年生,匆匆卅三載生命,留下《黑面慶仔》、《田莊人》、《市井傳奇》三短篇小說集。另外,身後由好友王世勛、利錦祥把未結集的作品編成《懷念那聲鑼》。 醒夫生前師友鄭清文先生說:「洪醒夫的文學特點便是他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那些人物雖然微不足道,卻是曾經生活在臺灣農村的人物。這些人物,曾經背負臺灣社會的苦難,也許社會會有變遷,但這些人物將永遠活下去。」鄭氏的評述,實際上是點出醒夫掌握到了創作的奧秘:在流轉不已的人世裡,人的有限性與變遷中無可奈何的生命悲劇。醒夫的文學呈現了內裡的情境。 醒夫的文學特色有二:就形式說,他的語言文字一出手就是不俗;既準確明快而又不失其純樸厚實,玲瓏精緻而又勁力十足。在二十年前,醒夫以二十出頭新銳,擁有那種語言文字,已然可以睥睨群倫。那是一種渾厚的,質感的,有重量感的,會直逼讀者心口、心靈而令人難以抗拒的語言文字:那是作者掌握到語言文字的「原味」質實,加上作者真誠情識投入所造成的。當然這其中也隱含另一文學奧祕:作者來自農村,屬於農村,關懷農村,深寫農村。這種與大地合一的力量使然。 醒夫文學的第二特色,正是第一種特色的根本;真正植根於農村農民而深入臺灣的大地心臟。臺灣的作家來自農村農家的不算少,知曉農事農技的很多,但是不能真正感受來自大地氣息,並未真正了解和尊重農人農務,也就只能「消費」農民農業罷了。醒夫之獲得「農民作家」之譽,豈是偶然順水推舟而已! 十年的文學事業,留下四本集子。醒夫生前身後,作品被學院內外方家評論極多,學校、公私文學、文化團體亦舉辦多次「洪醒夫文學討論會」,「洪醒夫學術討論會」,可見其文學香火裊裊不息。另外,醒夫自己也留下多篇書評。這兩者與四本著作,應該是後人探討「洪醒夫文學」的共同基礎;如果能夠編為一集,與小說一樣面市,豈不是意義深長的事,然則,整體的、宏觀的「洪醒夫 文學」殿堂,已然奠基而頗具氣象矣! 誠然,人壽有限,生命如絮,但藝術無窮,文學不朽,醒夫來自生活大地而又回到大地懷抱;其文學作品,以及作品背後的精神心靈,將與我臺灣島嶼永遠同在。
|
|
|
| 66折: $ 198 | | 66折: $ 805 | | 66折: $ 263 | | 66折: $ 851 | |
|
| 作者:新台 出版社:新台圖書 出版日期:2023-08-30 $ 18 | | 作者:周冠男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07-31 $ 355 | | 作者:八田てき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10 $ 204 | | 作者:南高春告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1 $ 111 | |
|
| 作者:Sleepy-C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9 $ 300 | |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3 $ 537 | | $ 316 | | 作者:羅寶、桑原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24-10-10 $ 29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