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位留法旅人描繪的,不再是單一刻板的法國印象,
而是複數、多元、相互辯詰牴觸的文化拼圖。
期盼將留法生活中的所思所見,織成一件件文化思考的金縷衣,獻給渴望認識法國的你。
「莎瑪麗丹乘載著很多歷史,並且也將製造更多的故事。」
莎瑪麗丹(La Samaritaine)是一間位於巴黎市中心、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百貨公司,幾乎每個三十歲以上的法國人,即使只是「小時候校外教學去過」,都有關於莎瑪麗丹的記憶。
而在這世界上幾乎每個人,即使沒到訪過法國,都知道巴黎有艾非爾鐵塔、羅浮宮、凱旋門,也對法國有愛戀、浪漫的記憶。
然而,法蘭西其實不僅止於如此單調的想像,
她迷幻的首都其實由城市擘畫者一筆一劃理性畫出,
她精密細膩的社會政策讓生養小孩是一種「享受」,
她世界聞名的美食評鑑正經歷一場激烈的地緣大戰,
她孕育來自世界各地才華洋溢的文學家、導演,
她著名的觀光名勝蒙馬特曾有許多藝術家流連忘返的夜總會⋯⋯
在11旅居法國的台灣人心中,法國是他們熟知或嚮往的「他方」,
這個迥異於自己(被)熟悉與(被)認可的地方,
讓他們的生活產生了許多酸甜苦辣,不吐不快,
無形中也豐富他們的閱歷與並培養了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勇氣。
跟著11位留法旅人,徹底擺脫對法國的cliché,以他們的稜鏡,
看見真實又迷幻、理性與感性並存的法蘭西!
▌旅法名人,誠摯推薦
楊子葆|臺灣駐愛爾蘭代表
廖仁義|法國巴黎第十大學美學博士
羅仕龍|法國巴黎新索邦大學戲劇博士
尉遲秀|知名法文譯者
作者簡介:
何桂育|「巴黎不打烊」版主x設計師
旅法設計師,法國國立高等造形藝術碩士文憑(DNSEP)與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Arts Décoratifs)碩士後研究文憑,曾任該校數位研究中心EnsadLab研究人員。 Active Creative Design創辦人之一,其設計、文章與藝術裝置作品曾發表於國內外。由於對藝術與文化的熱情,經營以巴黎各種藝術、時尚與設計展演第一手報導的臉書專頁「巴黎不打烊」,讓大家不用到法國也能擁有同步資訊。另外同時經營以法國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巴黎不打烊」podcast和以法國飲食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巴黎不打烊」Youtube頻道。
林鴻麟|百貨接待員x瑜伽老師x導遊
鄉下土生土長的台灣熟男,違背父母要他當醫生的冀望而讀了電影和戲劇。看了所有Woody Allen的電影之後跑去紐約拿了一個大眾傳播碩士,卻因為更熱愛歐洲的藝術、美食與電影風格而搬到巴黎住遊至今將近二十年。曾經因愛跳舞而陰錯陽差地當了多年巴黎大學體育系學生,一直都是「重度旅行上癮者」,很多的時間「在路上」。當過按摩師、瑜珈老師、記者、私人導遊,和許多不同職稱的自由業者,目前剛辭去百貨公司接待員的正職,進入另一個未確定的開放式人生。著有《你家沙發借我睡》、《旅行的定義》、《巴黎症候群》等書。
陳奕傑|巴黎哲學小學徒
在巴黎求學的哲學小學徒,職業自宅守備員,兼業餘Techno音樂愛好者、業餘愛貓人士,研究方向是技術哲學與法國當代哲學。
陳碩文|生活研究都跨文化的學術媽媽
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政治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曾獲科技部獎助於法國國立東方語文學院(INALCO)訪學與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為中國近現代小說、報刊文化以及晚清民初翻譯文學。學術著作曾刊於《漢學研究》、《編譯論叢》、《東亞觀念史集刊》、《政大中文學報》等。
葉俊良|建築師x法國童書出版社社長
來自台灣高雄,台大物理系畢業後在巴黎建築學院取得文憑並定居就業、入法國籍。2007年和法國人黎雅格共同登記成立鴻飛文化,出版適合3-12歲兒童閱讀的原創圖畫故事書,亦有少數給低幼與成人讀者的作品。著有《我在法國做圖畫書》(2017年台灣玉山社初版)並不定期透過鴻飛部落格以及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季刊《火金姑》與國內人士分享對法國童書界的觀察。
楊豐銘|旅居各地的美食社會學家
法國高等社科院(EHESS)社會學博士、法國政治人類學研究中心Laboratoire d’Anthropologie Politique附屬研究員,現任馬來西亞泰萊大學飲食研究暨美食學學院高級講師。喜歡旅遊,欣賞、體驗跨國/跨文化人事物的變遷、流動與混融。
楊尹瑄|對藝術史情有獨鍾的歷史系老師
法國巴黎第十大學(Université Paris Nanterre)藝術史博士,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十九世紀法國藝術史、諷刺漫畫史。從台北到巴黎,從巴黎到台南,留戀每一個長久住過的地方,但是不害怕移動。
劉君雅|專業老牌留學生x地理統計分析師
專業老留學生,十年間先後拿了法國巴黎西堤大學(Université Paris Cité)人口學和地理學雙碩士學位和巴黎第一大學(Université Paris 1)的規劃博士學位。畢業後有幸繼續在大學教書,先是在里昂第二大學(Université Lumière Lyon II)應外系擔任四年的華語講師,因緣際會學習了教授中文的技能並解鎖用全法文面對法國學生上課的勇氣。目前回歸自身專業,在法國人口研究機構擔任地理統計分析師一職。同時也受聘在自己身為第一屆畢業生的一所台南市老牌幼兒園擔任執行董事一職,協助該園推行法式哲思教育課程。喜歡旅遊、閱讀、健身、泡咖啡店等一切可以獨自完成並能讓自身感到愉悅的生活方式。
謝忠道|在台法間流連的生活美食作者
居住巴黎多年的生活美食作者。為兩岸媒體雜誌撰稿,臉書粉專「巴黎玩家謝忠道」以及Instagram帳號 chungtaohsieh。
謝芷霖|披上影迷及旅人外衣的文字工作者
文學科班生,卻因為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留在法國,沒有回台灣走一般人認定的正途。老是挑冷門的路走,注定過不了上班族的尋常日子。生活的經緯就是文字、電影、旅行,真實世界不夠漂亮有趣又令人崩潰時,就逃到虛構的國度轉一轉。永遠凝視著他方、漂泊。出生於台灣台北。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法國巴黎留學,攻讀法國現代文學與女性研究。於法國巴黎第八大學(Paris VIII Vincennes-Saint-Denis)完成碩士及博士學位後,定居巴黎至今超過二十七年。著有《餓》、《不浪漫的法國》、《巴黎・故事・家》。Facebook粉絲專頁:「謝芷霖:小霖的異想世界/異鄉視界」。
嚴勳業|挖掘城市記憶的人類學徒
離家多年的臺北人,外省第二代,而立之年心血來潮去戶政事務所查資料,才發現聲稱客家人的外公是阿美族,時常在不同認同中迷失。不會騎腳踏車只能選擇藏身在小巴黎中的人類學徒,誤打誤撞進入文化資產研究領域,看到歷史建築就暈眩。喜歡寫字,鋼筆桿跟靈感卻常常乾涸。在疫情期間養成到鵪鶉之丘室外游泳池冬泳的習慣,天然殺菌的副作用是終年都有泳褲痕。2023年至今最驚訝的事情,是春天去倫敦竟然曬傷,深感天不照甲子。在法國最想念的食物是豬血糕加香菜。在臺灣最高學歷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社會科學碩士。
章節試閱
歡迎光臨莎瑪麗丹百貨
文/林鴻麟
市中心百年歷史的百貨公司
我的工作頭銜是莎瑪麗丹百貨公司(La Samaritaine)的禮賓員。它其實就是門房接待員、諮詢處、客服部與投訴中心的總和,負責迅速地為顧客與所有員工的疑難雜症找到解決方法,業務項目繁多,閱人無數,常常工作一天像是已經過了一生。
莎瑪麗丹是一間位於巴黎市中心、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百貨公司,幾乎每個三十歲以上的法國人,即使只是「小時候校外教學去過」,都有關於莎瑪麗丹的記憶。而我來工作之前,對它的唯一記憶,是從頂樓露台看出去的塞納河景,那是我心目中巴黎最美的風景。對沒去過巴黎的讀者而言,或許對它也不陌生,因為紅遍華語市場的歌手周杰倫,就是在它那個新藝術(Art Nouveau)風格的頂樓,拍攝了〈最偉大的作品〉的 MV。
工作的時候,我總是喜歡遠遠地看著走進店裡的客人。事實上,即使我工作的櫃檯就在入口處的正對面,客人也不會馬上看到我,因為他們的視線總是會被眼前的新藝術造型樓梯所吸引,每個人都會打從心裡發出「哇!」的讚嘆,其聲之大,連十數公尺外的我都能感同身受,然後覺得自己能在這座如博物館般美麗的百貨公司上班,是一種幸福,儘管我可能在幾分鐘前才剛剛被一個奧客罵到臭頭。
講述百貨歷史的說書人
我的工作之一,是在時間允許下,就要向客人訴說莎瑪麗丹百貨公司的歷史,這是我們與其他百貨公司最大的不同之處。我的法國同事們似乎都很熱衷於這件事,常常跟客人一聊就是半小時,以致於其他人的所有問題都會落到我身上。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廁所在哪裡?」以及「出口在哪裡?」。
「出口就在您的後面。」我通常會用手指給面前的客人看。如果他們的眼睛夠銳利到可以看到我的手,他們也可以看到出口,畢竟入口就是出口,而且就在我們旁邊!然後,他們就會露出「找到自己大腦」的表情跟我道謝,羞愧地奪門而出。
而對於那些問我廁所在哪裡的客人,我都會為他們感到慶幸找對人問了,否則我的同事們才不會管他們是否憋得住,一定要跟他們說說莎瑪麗丹百貨的歷史!
「您第一次到莎瑪麗丹嗎?」(我心裡想:「廢話,不然幹嘛問廁所在哪裡?」)「請容許我告訴您⋯⋯」不論客人問什麼,同事總是這樣開場,然後開始說故事。
歡迎光臨莎瑪麗丹百貨
文/林鴻麟
市中心百年歷史的百貨公司
我的工作頭銜是莎瑪麗丹百貨公司(La Samaritaine)的禮賓員。它其實就是門房接待員、諮詢處、客服部與投訴中心的總和,負責迅速地為顧客與所有員工的疑難雜症找到解決方法,業務項目繁多,閱人無數,常常工作一天像是已經過了一生。
莎瑪麗丹是一間位於巴黎市中心、有一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百貨公司,幾乎每個三十歲以上的法國人,即使只是「小時候校外教學去過」,都有關於莎瑪麗丹的記憶。而我來工作之前,對它的唯一記憶,是從頂樓露台看出去的塞納河景,那是我心目...
作者序
【序】
主編序一 野人獻曝金縷衣,法國文化拼圖——獻給所有渴望認識法國文化的讀者
文/謝芷霖
說到法國,一般人立刻浮上心頭的印象會是什麼呢?巴黎鐵塔、羅浮宮、凡爾賽宮?時尚之都,美食大國?又或者是,觀光客多、罷工抗議多、扒手多?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形象,不可否認,法國一直以其獨特的行事風格、豐厚的文化實力,以及得天獨厚的山海自然景觀,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除了透過新聞報導、旅行探訪之外,還可以從許多不同角度認識法國繁複多元的面貌。看一部在巴黎拍攝的影集、於馬賽取景的電影,嘗嘗勃根地的紅白酒,讓Pierre Hermé的馬卡龍甜蜜滿嘴,讀本獲得鞏固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的當代小說,噴上嬌蘭(Guerlain)的香水,想像自己漫步在塞納河畔。外國人總是對法國充滿各式各樣的想像,也經過不同物件、事件的串連,一步步形塑千奇百怪的法國印象。
住在當地的人,又是如何看待這個國度呢?面對生活中各樣的煩惱,微小的快樂,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繁瑣,不經粉飾的現實衝擊,一定有許多不同的觀察與思考吧,深入肌底,苦樂交雜。經過時間的沖刷,總有一些心底的沈澱,不吐不快;總也有認真的在乎,盼望用自己的語言,娓娓道來。住在法國的台灣人,因著外國人的身份,夾在兩種文化中間,衝突與會心交錯,必然比長居的當地人,更多了一分獨特的心思。用一雙好奇之眼,把平凡無奇的生活,重新編織成閃閃發光的金縷衣。這本小書,便是流連兩種文化間的旅人,將他們心心念念的觀察思緒,一字一句,密密織就的一襲金縷衣。
十一位留法旅人,可能曾經是留學生,可能已經定居在法國,可能在法國創業生根,也可能因求學或家庭長居過,有些則固定往返台法。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根據不同的視野,試圖描繪出一幅幅法國文化圖像,不再是單一刻板膚淺的印象,而是複數、多元、相互辯詰牴觸的文化拼圖,交由讀者自行詮解, 拼湊出心目中的文化群像。有從巴黎景點、建築切入的敘述,有自文學、電影剪輯重生的新故事,有對當代社會的分析思考,也有回溯歷史的悠悠情懷,當然也少不了對美食與文化事業的關注。一片片文化拼圖,自生活中提煉成旅人心目中的金縷衣,或許只是野人獻曝,卻也是敝帚自珍的私密心意。你可以保持距離遠遠欣賞,也可以近觀批評,你可以撫觸每一道織裡紋路,也可以披上身穿成心頭好,無論你想怎麼閱讀、怎麼互動都好,旅人只盼望送達你手中的這本小書,仍然像金縷衣一般,為雕琢你的法國文化群像,錦上添花。
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1821 – 1867)在著名詩集《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準備再版時,曾經在筆記中留下一首以「巴黎」為主角的詩:
Anges revêtus d’or, de pourpre et d’hyacinthe,
穿著以金子、豔紅與風信子石織就華服的天使,
Ô vous, soyez témoins que j’ai fait mon devoir
噢親愛的你們,親眼見證,我已為所當為,
Comme un parfait chimiste et comme une âme sainte.
自認盡到煉金師的本分,也保持心靈純潔。
Car j’ai de chaque chose extrait la quintessence,
我從事事物物中粹取精華,
Tu m’as donné ta boue et j’en ai fait de l’or.
你把混沌泥濘給了我,而我將泥煉成了金。
詩中的「你」便是「巴黎」。《惡之華》整本詩集便是描述「巴黎」的人物、生活,醜陋髒污的角落,幽微不起眼的片斷,浮光掠影的種種美好及不堪。無論是極惡與至美,巴黎永遠是波特萊爾的最愛。他期盼將巴黎平凡無奇的混沌泥濘,透過書寫,透過詩句,傳誦成世人眼中的金之華美。這是他對自己的期許,也是獻給至愛的禮讚。面對至愛巴黎,化平凡為不朽,點石成金,他身為詩人,責無旁貸。這也同樣是書中所有留法旅人作者的自我期許。
對法國的愛,讓我們不得不用盡力氣,一寫再寫,期盼將生活中瑣碎的點點滴滴,所思所見,織成一件件文化思考的金縷衣,以虔敬謙卑的心,獻給所有渴望認識法國文化的讀者,作為理解法國的一塊踏腳石。即使仍然不完美,處處暴露捉襟見肘的不足,至少我們已為所當為,盡到旅人作者的責任,傳達出誠摯樸實的心聲。
謝芷霖2023年6月於巴黎
主編序二 看見變遷中的法國
文/楊豐銘
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都有著一股對「遠方」的想像與嚮往。法國人類學者Nicole Lapierre先前出版的《我們想他方》(Pensons ailleurs)、以及歷史學者Georges Vigarello在剛出版不久的《遠方史:實際與想像之間》(Une histoire des lointains : entre réel et imaginaire)書中,都討論了「他/遠方」的價值:每個人心中都需要有個他方,一個迴異於自己(被)熟悉與(被)認可的地方,一個讓自己嚮望且存在抵達可能性的地方。移往他方的過程,無形中豐富了我們的經歷、知識、以及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勇氣。
法國就是一個許多人熟知或嚮往的「他方」。市面上已經有許多與法國相關的書,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還需要一本談法國的書?
目前市面上關於法國的書目中,絕大部分是旅遊指南與語言教科書,其他則包含文學作品、歷史讀物與生活隨筆等。然而,我們很少看到有關當代法國變遷與社會議題的討論。2022年秋,蔚藍文化的林社長向謝芷霖與我提議做一本不一樣的法國書。林先生熱愛旅行,觀察細膩,對法國文化留有深刻印象;芷霖是僑居法國的文學博士,寫過小說,下筆充滿福樓拜的寫實風格;我自己也在法國度過漫長的青春歲月,開啟自己的學術生涯。我們共同的理想,是嘗試做出一本突破傳統框架的法國主題書,匯集作者群不同的生活經驗、寫作風格與題材。
變遷中的法國
法國的變遷,來自於全球化所帶來的動力以及流動變遷的人群。法國2022年的國際旅遊收入是580億歐元,移民人口高達700萬人,大約占法國總人口的10%。這樣的流動與變遷,讓當代法國呈現出非常不同於經典想像的面貌。
遊記與文學是多數人認識法國的起點。陳碩文藉由20世紀華語文人雅士造訪巴黎不同景點的旅遊傳記,有層次地描繪出當時跨文化情境下種種的感官體驗;謝芷霖帶我們翻閱作家莒哈絲的人生歲月,從他鄉胡志明市童年到故鄉巴黎日常,以及在創作上的堅持、挫折、驕傲、名氣、或放縱,重新詮釋性別意識強烈的作家在當代的意義。
蒙馬特是個混融宗教(聖心堂)、藝術(戲劇院)與情色(裸體酒吧與康康舞)等多元地景的巴黎標地,何桂育以幾則在地女性奮鬥史為例,娓娓道來這片觀光聖地上不同女性的樣貌;楊尹瑄談到十九世紀蒙馬特夜總會的招牌黑貓圖案,爬梳在不確定的時代裡,藝術工作者與夜生活產業蓬勃發展的社會意義。而除了蒙馬特這類特殊地景之外,巴黎還有著531處大小公園和綠地,嚴勳業帶著我們一起漫步街頭,搭配著巴黎阿嬤的閒聊,走過這些當地居民日常生活與城市遺址共存的庶民地景。
此外,談到法國,不得不提到奢侈品與精緻美食。一般人在日常生活裡接觸奢侈品的頻率有限,不過當兜售奢侈品成為工作的時候,如何調適好幾個月薪水還比不上剛剛賣出去手提包的心情落差?林鴻麟藉由在LVMH集團旗下莎瑪麗丹百貨公司的經歷,與我們分享奢侈品世界的樣貌。熟悉高端料理內規和人脈的謝忠道,循著百年歷史的米其林指南及相關的飲食評鑑,告訴大家吃喝玩樂的幕前和幕後,總是存在著許多業界和政府結合來左右饕客喜惡的機制,以及這套遊戲規則背後的文化差異。
法國人對於書的熱愛有目共睹,在等人的空檔或是搭乘地鐵時,常能看到許多人拿出口袋裡的書籍專心閱讀。對於書籍的熱愛,來自許多人共同的努力。巴黎市區有72間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圖書館,陳奕傑形容自己「在各大圖書館之間流浪,錢包裡的圖書館證遠多於各種商店的會員卡」。他透過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歷史與其建築物空間的演化,解析藏書、尋書、看書等愛書人的網絡秘密。葉俊良是少數立足海外的台灣書商,將非法國文化的童書轉譯成法語。這份職業需要有挑好書的能耐、知曉法國的出版市場以及洞悉孩童與父母的能力。
如何對待移民及下一代,是法國社會長久以來關注的議題焦點。劉君雅研究人口與生育率問題,詳盡分析法國歷屆政府鼓勵生育的邏輯思維,提倡「以孩子為本」,將孩子視為社會公共財,逐步建構一套能夠適用於不同家庭模式和育兒觀念的津貼補助。我自己同樣關注移民議題。法國是歐洲台灣人最多的國家,我以熱門美食網紅為例,討論旅法台僑的實況以及法國對待移民的態度,同時思考社群媒體如何成為移民解鄉愁的出口與開拓事業的利器。
台法交流作為橋樑
馬克宏在2023年五月中旬的國際招商會上,宣佈來自台灣的固態鋰電池公司輝能科技將斥資52億歐元(超過1700億台幣),在法國北部港口城市敦克爾克近郊打造擁有三千名員工的汽車電池大廠。這是自1988年解嚴以來,台商在法國,甚至是在歐洲最大的單筆投資案之一,有劃時代的象徵意義。台灣的高科技技術、投資案的高金額以及台灣商人的高潛能,成為法國討論台灣的焦點,佔據法國各大媒體版面。
在《歡迎光臨莎瑪麗丹百貨》中,我們同樣看到不同世代的台灣人,勇於在異國不同領域裡活出精彩。這本書雖然大部分著重在巴黎,但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小法國的縮影。每位作者分享的生命經歷,就像是一本立體的巴黎地圖,可以放在各位讀者的口袋裡,通過作者、題材、文筆、領域的多樣性,帶領我們重新思考何謂「遠方」的意義。藉由作者們敘述如何移往他方的過程,期待豐富我們的經歷、知識,並能陪伴大家生出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勇氣。
【序】
主編序一 野人獻曝金縷衣,法國文化拼圖——獻給所有渴望認識法國文化的讀者
文/謝芷霖
說到法國,一般人立刻浮上心頭的印象會是什麼呢?巴黎鐵塔、羅浮宮、凡爾賽宮?時尚之都,美食大國?又或者是,觀光客多、罷工抗議多、扒手多?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形象,不可否認,法國一直以其獨特的行事風格、豐厚的文化實力,以及得天獨厚的山海自然景觀,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除了透過新聞報導、旅行探訪之外,還可以從許多不同角度認識法國繁複多元的面貌。看一部在巴黎拍攝的影集、於馬賽取景的電影,嘗嘗勃根地的紅白酒,讓Pierre He...
目錄
主編序一 野人獻曝金縷衣,法國文化拼圖 謝芷霖
主編序二 看見變遷中的法國 楊豐銘
異想蒙馬特
蒙馬特的女人 何桂育
相約在黑貓——蒙馬特夜總會的興與衰 楊尹瑄
魔幻巴黎
歡迎光臨莎瑪麗丹百貨 林鴻麟
巴黎的誘惑 陳碩文
見微法國
從童書看法國社會 葉俊良
為什麼法國人這麼愛生小孩!? 劉君雅
文學情書
瑪格麗特 · 莒哈絲書寫的故事——從《情人》談起 謝芷霖
城市記憶
編織一座知識的宮殿:法國國家圖書館 陳奕傑
在地下墓穴漫步:巴黎十四區往蒙蘇禮公園的穿梭隨想 嚴勳業
美食社會
誰說了算?世界美食話語權大爭奪 謝忠道
旅法台僑、美食網紅與廚藝移民 楊豐銘
主編序一 野人獻曝金縷衣,法國文化拼圖 謝芷霖
主編序二 看見變遷中的法國 楊豐銘
異想蒙馬特
蒙馬特的女人 何桂育
相約在黑貓——蒙馬特夜總會的興與衰 楊尹瑄
魔幻巴黎
歡迎光臨莎瑪麗丹百貨 林鴻麟
巴黎的誘惑 陳碩文
見微法國
從童書看法國社會 葉俊良
為什麼法國人這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