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一部人人必讀的書。中國幾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 儒家的思想為主,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即從文字方面來說,論語也是極有文學價值的。在寥寥幾個字之中,常常能描繪出一個人的聲音笑貌來,而為其他諸書所不及。這大約是由於語助詞用得適當,而語助詞的運用,卻是歷來認為最難的,所以我們要研究儒家的學說,不可不讀論語。要涵泳文學的趣味,更不可不讀論語。
作者簡介: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
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中國南宋時期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等職,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講學。晚年遭遇慶元黨禁,被列為「偽學魁首」,削官奉祠。慶元六年(1200年)逝世,享年七十一歲。後被追贈為太師、徽國公,賜諡號「文」,故世稱朱文公。
譯者簡介:
蔣伯潛(1892—1956)
名起龍,又名尹耕,以字行,現代學者、教育家,浙江富陽新關鄉(今大源鎮)人。光緒三十三年(1907)考入府中學堂。畢業後,先後在閬苑小學、美新小學任教。
1920年夏,蔣伯潛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國文系,在錢玄同、胡適、魯迅諸名師薰陶下,學業日進。畢業後,先後任浙江省立第二中學教員、校長以及第一中學、第一師範、女子中學等校教職。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講授基本知識,引導學生閲讀課外書籍;對學生作文,主張多批少改,提高寫作水準。蔣伯潛於經學、文學、校讎目錄學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詣。文思敏捷,著述等身。(百度百科)
作者序
論語提要
論語是一部人人必讀的書。中國幾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 儒家的思想為主,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即從文字方面來說,論語也是極有文學價值的。在寥寥幾個字之中,常常能描繪出一個人的聲音笑貌來,而為其他諸書所不及。這大約是由於語助詞用得適當,而語助詞的運用,卻是歷來認為最難的,所以我們要研究儒家的學說,不可不讀論語。要涵泳文學的趣味,更不可不讀論語。
論語是孔門弟子記述孔子及應答弟子時人的書,而弟子們相與談論以及接聞於孔子的。也一道記著。向分二十篇,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長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鄉黨第十,先進第十一,顏淵第十二,子路第十三,憲問第十四,衛靈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陽貨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堯曰第二十。這樣的分法,只就當時所記每篇第一句中的幾個字以為標識而已。並不能表明他的內容,所以近代研究論語的,就有了別種的分類。本書於依照原本排印外,其分類如下。看了這些,就不難知道論語一書所包含的廣大和切要了。
(甲)關於道德的
道德是立身行事的根本,孔子對於儒家的道德思想,發揮得非常深切,讀之極有意味。
(乙)關於修養的
一個人一定要有相當的修養,孔子諄諄告誡子弟的,都可作我人的貴重的教訓。
(丙)開於處世的
人是社會的動物,不能離群而索居,讀了這些就不難知道孔子的處世方法。
(丁)關於教學的
孔子是大教育家,他有很高的教育主張,而又能身體力行、因材施教,確是教育者的模範人物。
(戊)關於詩及禮樂的
「禮主節,樂主和」。儒家都很重視。而又以「詩」為發揚性情的重要工具,所以他的人生是生動的,富有興趣的。
(己)關於政治的
儒家的重要目的,是在為政以濟斯民,他對政治的主張,也和他的道德主張相連貫。
其他關於批評人事的,也極深刻有味。至孔子的人格,可於孔子的事蹟與生活 方面探求出來。此外孔子對於弟子的種種批評,與孔子弟子的種種言行,也都一道記述著,而可與孔子的言行相印證、相發明。
以上是論語一書的內容,可以說儒家的全體大用都包括在這裡了。
論語向來以朱熹的集注最精粹,現在仍以朱注為本,另用白話廣為解釋,意義深奧的更不憚反覆解說,於此更嚴密的注意孔子的時代背景,不附會不支蔓,不拘守漢宋雜家之說,極合於科學的精神。
現在將本書更簡括的提出幾個特點來
(一)大儒朱熹的集注
最稱精純,為他家所不及,把他列在書眉,即便參照。
(二)白話廣解
已經一再修訂,曲譬差喻,明白曉暢,粗通文字極能誦讀。
(三)問題
每篇之末附有問題,讀者得就所提問題加以研究,且得藉以考查自己的成績。
論語提要
論語是一部人人必讀的書。中國幾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 儒家的思想為主,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即從文字方面來說,論語也是極有文學價值的。在寥寥幾個字之中,常常能描繪出一個人的聲音笑貌來,而為其他諸書所不及。這大約是由於語助詞用得適當,而語助詞的運用,卻是歷來認為最難的,所以我們要研究儒家的學說,不可不讀論語。要涵泳文學的趣味,更不可不讀論語。
論語是孔門弟子記述孔子及應答弟子時人的書,而弟子們相與談論以及接聞於孔子的。也一道記著。向分二十篇,學而第一,為政第二,八...
目錄
第一 學而,十六章錄十四章
第二 為政,二十四章錄二十二章
第三 八佾,十四章錄九章
第四 里仁,二十六章錄二十四章
第五 公冶長,二十七章錄二十一章
第六 雍也,二十八章錄十八章
第七 述而,三十七章錄三十章
第八 泰伯,二十一章錄十三章
第九 子罕,三十章錄二十四章
第十 鄉黨,略
第十一 先進,二十五章錄十章
第十二 顏淵,二十四章錄二十一章
第十三 子路,三十章錄二十二章
第十四 憲問,四十七章錄二十七章
第十五 衛靈公,四十一章錄三十四章
第十六 季氏,十四章錄九章
第十七 陽貨,二十六章錄十七章
第十八 微子,十一章錄五章
第十九 子張,二十五章錄十八章
第二十 堯曰,三章錄一章
第一 學而,十六章錄十四章
第二 為政,二十四章錄二十二章
第三 八佾,十四章錄九章
第四 里仁,二十六章錄二十四章
第五 公冶長,二十七章錄二十一章
第六 雍也,二十八章錄十八章
第七 述而,三十七章錄三十章
第八 泰伯,二十一章錄十三章
第九 子罕,三十章錄二十四章
第十 鄉黨,略
第十一 先進,二十五章錄十章
第十二 顏淵,二十四章錄二十一章
第十三 子路,三十章錄二十二章
第十四 憲問,四十七章錄二十七章
第十五 衛靈公,四十一章錄三十四章
第十六 季氏,十四章錄九章
第十七 陽貨,二十六章錄十七章
第十八 微子,十一章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