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到稻米香會想起家的味道、一碗熱湯麵暖了多少人的心?
談起「吃」總是最膾炙人口的話題,而現今在我們身邊最熟悉的中式料理,這些「食物是怎麼來的」呢?
五千年傳承的華夏文化,更是「吃」的文化。本書所談的便是中國幾十種經典食材、食物和烹飪之法的「源」與「流」,也就是「食物是怎麼來的」的過程。
本書廣納史料並挖掘了許多古代名人與食物的有趣故事。在問到最喜歡哪種頂級美食時,孟子老師豪不猶豫地說『膾炙哉!』(當然是烤肉!);頂級刺客專諸苦練八年廚藝,就為了做一道絕世烤魚接近吳王刺殺他(那道魚該有多銷魂美味);早在宋代江淮地區就掀起吃河豚狂潮,就算古代醫療技術不發達還是趨之若鶩;此外,書中還細數了歷朝歷代對肉類的不同偏好、唐宋用餐工具與禮儀、鐵鍋普及和宋代炒菜崛起。
今天的食物何以成為今天的模樣?
本書用歷史故事串聯起代表性的中華料理、食材,以及烹飪技術的源流、演變和歷史影響。
名人推薦
《百年飯桌》作者 李迺澔
知名美食評論家 胡天蘭
愛飯團團長 許心怡
作者簡介:
蟲離先生
知乎飲食文化、神話志怪領域專家。著有作品《舌尖上的古代中國》。
作者序
前言
提起中國美食,大家都會說一句「源遠流長」,但是怎麼個遠法,怎麼個長法,可能往往說不上來。
身為一個「吃貨」,對食物是怎麼沒的自然是「肚明」的,倘若也能「心知」食物是怎麼來的,無疑更符「吃貨」之雅望。
本書所談的便是中國幾十種經典食材、食物和烹飪之法的「源」與「流」,也就是「食物是怎麼來的」的過程。今天的食物,何以成為今天的模樣?在從前又是什麼樣子?中間衍生過怎樣奇葩的吃法?食物之間經歷了哪些史詩般的競爭、興衰和進化?歷史上的氣候與環境變遷,對中國傳統的飲食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
這一漫長的過程綿延數千年乃至數萬年,在此期間,人類馴化食材,創制和傳承食物,食物也在塑造著文明。當我們吃飯時,眼前或豐或簡的食物背後,有無法想像的政治、社會、經濟因素參與其中,每一步合作、每一個環節、每一次餐桌上的最終呈現,都代表了歷代先輩經驗的結晶。古往今來,食物的故事幾乎構成了整部人類歷史。因此,回溯食物的源流,就是回溯我們來時的路。而這樣做的目的,一如郭沫若先生所言:「認清楚過往的來程,也正好決定我們未來的去向。」
蟲離先生
前言
提起中國美食,大家都會說一句「源遠流長」,但是怎麼個遠法,怎麼個長法,可能往往說不上來。
身為一個「吃貨」,對食物是怎麼沒的自然是「肚明」的,倘若也能「心知」食物是怎麼來的,無疑更符「吃貨」之雅望。
本書所談的便是中國幾十種經典食材、食物和烹飪之法的「源」與「流」,也就是「食物是怎麼來的」的過程。今天的食物,何以成為今天的模樣?在從前又是什麼樣子?中間衍生過怎樣奇葩的吃法?食物之間經歷了哪些史詩般的競爭、興衰和進化?歷史上的氣候與環境變遷,對中國傳統的飲食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
這一漫...
目錄
• 上古戰爭:水稻的力量
• 燒烤恩仇錄
• 千年一麵
• 糕點的脈絡
粔籹、寒具
糗餌、粉糍
棗糕
䊦
煮糆
䭔
巧果
見風消
蓼花糖
澆切
松黃餅、松黃糕
芝麻葉
到口酥
• 從超級刺客到詩星之死:吃魚漫談
• 漢唐大餅
椒鹽餅
酥油餅
糖薄脆
牛奶糯米餅
韭菜盒子
• 豬羊爭霸
• 唐宋用餐指南
• 炒菜:大破能源危機
• 蔡京的享受
豬肉鮓
羊肉鮓
蟶子鮓
螞蟻鮓
黃雀鮓
• 康乾麻辣帝國
• 廣陵流韻:鹽商與淮揚菜
• 千里來龍《隨園食單》
須知單
戒單
海鮮單
燕窩
海蜒
烏魚蛋
特牲單
蹄膀(肘子)
腰子
里脊
紅燒肉
脫沙肉
粉蒸肉
八寶肉
家鄉肉
蜜火腿
羽族單
母油船鴨
蒸鴨
梨炒雞
生炮雞
假野雞卷
• 名食濫觴
果丹皮
肉鬆
皮蛋
老婆餅
黃燜雞
獅子頭
• 上古戰爭:水稻的力量
• 燒烤恩仇錄
• 千年一麵
• 糕點的脈絡
粔籹、寒具
糗餌、粉糍
棗糕
䊦
煮糆
䭔
巧果
見風消
蓼花糖
澆切
松黃餅、松黃糕
芝麻葉
到口酥
• 從超級刺客到詩星之死:吃魚漫談
• 漢唐大餅
椒鹽餅
酥油餅
糖薄脆
牛奶糯米餅
韭菜盒子
• 豬羊爭霸
• 唐宋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