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至北魏末年的複雜政治與軍事局勢】
精彩論述宋、齊、梁、北魏的政治變動與家族繼承問題,
緊張關係、內部矛盾、拓跋氏興起,直至南北朝的各種內亂……
呂思勉以其獨到歷史視角及豐富史料解析歷史事件背後的深層原因!
▎拓跋氏坐大
晉之末葉,北方諸國,相次衰頹,拓跋氏興於代北,氣力較完,諸國遂悉為所並,說已見前。是時拓跋氏初興,雖有食牛之氣,未成封豕之形;且其內釁甚多,可乘之隙實不少。惜乎中國亦多故;且自東渡已來,未嘗以恢復為務,在北方之實力大薄,遂無以乘之,而聽其坐大也。
▎齊武文惠猜忌殺戮
梁武篡齊,固與報父仇無涉,然其助明帝以傾武帝之嗣,則不能謂非復仇一念使然也。爭奪相殺之禍,推波助瀾,至於如此,可驚,亦可哀矣。
▎突厥崛起先聲
蓋時北方更無強部,故其開拓之易如此。西域諸國,文化較高,柔然之能立法整軍,實由於此,非必學自中國也。然非吞併高車諸部,其眾驟增,亦斷不能及此。故柔然與魏為敵,不翄高車與魏為敵,實突厥興起之先聲也。
▎宋齊之敗
凡置君如弈棋之世,往往君臣上下,彼此相猜。因相猜而相圖,則君位之不固彌甚。而其相猜亦彌甚。迭相為因,而爭奪相殺之禍,不絕於時矣。劉宋之所以敗,正坐此也。
▎元魏崛起北方
以是時中原之地,喪亂方剡,代北僻處一隅,與於戰爭之事較少,民力較完,抑且風氣較質樸,便於戰鬥故也。元魏南遷以來,此等情形,迄未嘗變,故及其衰敝,而爾朱、高、宇文諸氏,又起自代北,紛紛南下焉,而六鎮則其先驅也。魏之所以興,正其所以亡也。
▎元魏亂亡
案肅宗在位十二年,而胡靈后之見幽者凡六年,以魏事敗壞,悉蔽其罪於后,實非平情之論。魏之敗壞,乃其政權始終在親貴及代北舊人手中所致,自文明太后以來,非一朝一夕之故矣。觀元魏之亂亡,而知《春秋》之譏世卿,為有由也。
▎東西魏爭戰
東魏兵數既多,無論屯聚或分道而進,其勢皆不易遏止也。長安若陷,所徵之兵能集與否?集而能整與否?俱不可知;即曰能之,東魏遂不能久據關中,復收眾而返,而西魏之受創已深矣。故曰:此役為西魏一大危機也。然東魏遂一蹶不振者,實失之恃眾而寡慮。
本書特色:本書由「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呂思勉所著。在第二部中,作者詳論從宋初南北情勢到拓拔氏坐大、宋治盛衰、齊高篡宋、齊武文惠猜忌殺戮,以至孝文遷洛、東西魏爭戰的朝代變遷局勢。先論南朝,後論北朝,細論這段干戈四起的時代的治亂嬗替,對峙中的融合。
作者簡介:
呂思勉(西元1884~1957年),字誠之,筆名駑牛。歷史學家,被視作「現代四大史學家」之一。著有《呂著中國通史》、《中國社會史》、《先秦學術概論》、《史學四種》、《呂思勉遺文集》、《三國史話》、《歷史研究法》等。
章節試閱
宋初南北情勢
宋初內釁
晉安帝以義熙十四年十二月見弒。史稱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飢飽寒暖,無以辨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桓玄之篡,因此獲全。劉裕將為禪代,以讖云「昌明之後有二帝」,乃使中書侍郎王韶之縊之,而立其弟恭帝德文,以應讖焉。元熙二年(西元420年),六月,禪位於裕,是為宋高祖武皇帝。以恭帝為零陵王。永初二年(西元421年),九月,使其後弟褚淡之弒之。
宋武帝七子:長少帝義苻,次廬陵孝獻王義真,次文帝義隆,次彭城王義康,次江夏文獻王義恭,次南郡王義宣,次衡陽文王義季。帝以荊州上流形勝,地廣兵強,遺詔諸子次第居之。(《宋書.義宣傳》。)又以京口要地,去都邑甚邇,非宗室近戚,不得居焉。(〈劉延孫傳〉。)永初三年(西元422年),五月,帝崩。少帝立。司空徐羨之,中書監傅亮,領軍將軍謝晦輔政。景平二年(西元424年),廢南豫州刺史廬陵王義真為庶人。(南豫州,治歷陽,見第三章第九節。)徙新安郡。(見第四章第三節。)旋使使誅之。(時年十八。)五月,江州刺史檀道濟,揚州刺史王弘入朝。皇太后令:廢帝為營陽王。幽之吳郡。(見第三章第九節。)六月,見弒。(時年十九。)迎立荊州刺史宜都王義隆,是為太祖文皇帝。(時年十八。)史稱少帝有失德。於華林園為列肆,親自酤賣。(華林園本在洛陽,見第三章第一節。此東渡後所營,在臺城內。)又開瀆聚土,以象破岡埭。(破岡瀆,在今江蘇丹陽縣境。)與左右引船唱呼,以為歡樂。夕遊天泉池,(本在洛陽,此亦東渡後所開。)即龍舟而寢,其朝未興而兵至。(見〈本紀〉,亦見〈徐羨之傳〉。)案自古帝王,縱恣者多矣,少帝未逮弱齡,即有失德,未至不可諫誨也,何至遽行廢立?況又以帝廢則次立者應在義真而先廢之,且殺之乎?亦可謂甚矣。范泰謂所親曰:「吾觀古今多矣,未有受遺顧託,而嗣君見殺,賢王嬰戮者也,」誠哉其然也。羨之等果何所恃而敢為此?抑亦何所迫而遽出此哉?時傅亮實奉迎文帝,帝以少帝見害,不敢下。司馬王華曰:「先帝有大功於天下,四海所服。徐羨之中材寒士,傅亮布衣諸生,非有晉宣帝、王大將軍之心明矣。廢主若存,慮將來受禍;又畏廬陵嚴斷,必不自容;殿下寬叡慈仁,遠近所知,越次奉迎,冀以見德。悠悠之論,殆必不然。且三人勢均,莫相推伏,就懷不軌,勢必不行。不過欲握權自固,以少主仰待耳。今日就徵,萬無所慮。」(兼採《宋書》、《南吏》本傳。)此言可謂洞見事情。時到彥之為南蠻校尉,文帝欲使領兵前驅,彥之曰:「了彼不貳,便應朝服順流,若使有虞,此師既不足恃,更開嫌隙之端。」亦逆料諸人之無異心,非敢無備也。文帝引見傅亮。哭泣,哀動左右。既而問義真及少帝薨廢本末,悲號嗚咽,侍側者莫能仰視。亮流汗沾背,不能答。於是布腹心於到彥之、王華等。及至都,徐羨之問帝可方誰?亮曰「晉文、景以上人。」羨之曰:「必能明我赤心。」亮曰:「不然。少帝之廢,徐羨之即以謝晦為荊州刺史。晦慮不得去,甚憂皇。及發新亭,(見第七章第一節。)顧望石頭城,喜曰:「今得脫矣。」至江陵,亦深結王華,冀以免禍。觀此諸事,羨之等在當日,實求自全之意多,覬覦非分之想,可謂絕無。然敢行滅族之事,何也?〈范泰傳〉載泰諫少帝之辭曰:「伏聞陛下,時在後園,頗習武備。」〈義真傳〉云:義真聰明愛文義,而輕動無德業。與謝靈運、顏延之、慧琳道人,並周旋異常。云得志之日,以靈運、延之為宰相,慧琳為西豫州都督。(即豫州,亦曰北豫州。)在歷陽,多所求索,羨之等每裁量不盡與。深惡執政。表求還都。而少帝失德,羨之等密謀廢立,則次第應在義真。因其與少帝不協,乃奏廢之。〈謝靈運傳〉曰:靈運為性褊激,多愆禮度。朝廷唯以文義處之。自謂才能,宜參機要。既不見知,常懷憤憤。少帝即位,權在大臣,靈運搆扇異同,非毀執政,徐羨之等患之。(靈運時為太子左衛率,因此出為永嘉太守。)〈顏延之傳〉云:時尚書令傅亮,自以文義之美,一時莫及,延之負其才辭,不為之下,亮甚疾焉。廬陵王義真,頗好辭義,待接甚厚。徐羨之等疑延之為同異,意甚不悅。(延之時為太子中舍人。)蓋少帝年少,羨之等不免專權。延之、靈運,皆輕躁之徒,疏於慮患,遂乘機搆扇義真,兄弟合謀,欲除其偪。後園之習武備,淮左之求入朝,所圖正是一事。云廬陵與少帝不協,則適得其反矣。宋初殺機未啟,非如後來之君臣動輒相屠,羨之等即或見廢,亦不過免官歸第,何至遽行滅族之事?此無他,利令智昏,貪戀權勢而不肯去,所謂苟患失之,無所不至也。廢立大事,雖威權聞望,十倍於羨之等者,猶或無以善其後,況如羨之等之植根淺薄者乎?〈謝晦傳〉云:晦與羨之、亮謀自全之計,以晦據上流,而檀道濟鎮廣陵,(見第三章第九節。)各有強兵,以制持朝廷;羨之、亮於中秉權;可以持久。此等計慮,又安足恃乎?羨之等之廢立,蓋深得王弘及檀道濟之力,以弘門第高華,弘導之曾孫,珣子。道濟先朝舊臣,威服殿省,且有兵眾也。(見〈羨之傳〉。)然弘實非首謀,其弟曇首,又為文帝所親委。道濟素與弘善,弘時被遇方深,道濟彌相結附。文帝乃用二人以攜其黨。元嘉三年(西元426年),正月,下詔誅羨之及亮。使中領軍到彥之及道濟討晦。雍州刺史劉粹,斷其走伏。(雍州時治襄陽。)羨之走出郭,自縊死。(時年六十三。)亮被收付廷尉,伏誅。晦問計於記室何承天。承天曰:「大小既殊,逆順又異。境外求全,上計也。以腹心領兵戍義陽,(見第二章第三節。)將軍率眾於夏口一戰,(夏口,見第三章第九節。)若敗,即趨義陽,以出北境,此其次也。」晦良久曰:「荊楚用武之國,且當決戰,走不晚也。」其昧險冒利,猶故智也。於是率軍二萬,發自江陵。舟艦列自江津,(見第七章第三節。)至於破塚。(戍名,在江陵東南。)旍旗相照,蔽奪日光。然本非將才,徒眩耳目而已。到彥之至彭城洲,(在今湖南嶽陽縣東北。)為晦軍所敗,退保隱圻。(在今湖南臨湘縣東北。)而道濟繼至。晦聞羨之等死,謂道濟必不獨全,及聞率眾來上,皇懼無計。西人離沮,無復鬥心,遂一時潰散。晦夜投巴陵,(見第三章第九節。)得小船還江陵,與七騎北走。至安陸延頭,為戍主所執,(安陸,見第三章第九節。)送京師,伏誅。時文帝親征,至蕪湖,(見第三章第九節。)聞晦破,乃還。帝遣中書舍人謂傳亮曰:「以公江陵之誠,當使諸子無恙。」亮長子演先卒,演弟悝、湛並逃亡,徙湛弟都於建安。(吳郡,今福建建甌縣。)羨之子喬之,尚高祖第六女富陽公主,及弟乞奴並從誅。兄子佩之,(逵之兄。逵之尚高祖長女會稽長公主。)高祖以其姻戚,累加寵任。景平初,以羨之秉權,頗與政事。與吳興太守王韶之,侍中程道惠,中書舍人邢安泰、潘盛相結。時謝晦久病連灸,不堪見客,佩之等疑其託疾有異圖,與韶之、道惠同載詣傅亮,稱羨之意,欲令亮作詔誅之,亮不可,乃止。羨之既誅,太祖特宥佩之,免官而已。其年冬,佩之又結殿中監茅亨謀反,亨密以聞,乃收斬之。豪家子弟之輕妄好亂如此。
宋初南北情勢
宋初內釁
晉安帝以義熙十四年十二月見弒。史稱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飢飽寒暖,無以辨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桓玄之篡,因此獲全。劉裕將為禪代,以讖云「昌明之後有二帝」,乃使中書侍郎王韶之縊之,而立其弟恭帝德文,以應讖焉。元熙二年(西元420年),六月,禪位於裕,是為宋高祖武皇帝。以恭帝為零陵王。永初二年(西元421年),九月,使其後弟褚淡之弒之。
宋武帝七子:長少帝義苻,次廬陵孝獻王義真,次文帝義隆,次彭城王義康,次江夏文獻王義恭,次南郡王義宣,次衡陽文王義季。帝以荊州上流...
目錄
宋初南北情勢
宋初內釁
拓跋氏坐大(上)
拓跋氏坐大(下)
宋初與魏兵釁
義民抗魏(上)
義民抗魏(下)
魏太武南寇
宋齊興亡
元凶弒逆
孝武世諸王之禍
前廢帝之敗
子勛敗亡
宋失淮北
明帝誅戮宗室大臣
宋治盛衰
後廢帝之敗
齊高篡宋
齊梁興亡
齊武文惠猜忌殺戮
鬱林王之敗
明帝誅翦高武子孫
齊治盛衰
東昏時內外叛亂
梁武代齊
元魏盛衰
馮后專朝
孝文遷洛
齊魏兵爭
梁初與魏戰爭
元魏亂亡
魏政荒亂(上)
魏政荒亂(下)
北方喪亂
爾朱榮入洛
梁武政治廢弛
梁納元顥
孝莊帝殺爾朱榮
齊神武起兵
魏分東西
東西魏爭戰
宋初南北情勢
宋初內釁
拓跋氏坐大(上)
拓跋氏坐大(下)
宋初與魏兵釁
義民抗魏(上)
義民抗魏(下)
魏太武南寇
宋齊興亡
元凶弒逆
孝武世諸王之禍
前廢帝之敗
子勛敗亡
宋失淮北
明帝誅戮宗室大臣
宋治盛衰
後廢帝之敗
齊高篡宋
齊梁興亡
齊武文惠猜忌殺戮
鬱林王之敗
明帝誅翦高武子孫
齊治盛衰
東昏時內外叛亂
梁武代齊
元魏盛衰
馮后專朝
孝文遷洛
齊魏兵爭
梁初與魏戰爭
元魏亂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