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共讀對話的歷史饗宴
(摘錄,完整內容請詳見本書所附連結,也將有教案、本書共讀訣竅等精實內容,提供親師與孩子們更能享受閱讀本書的樂趣喔!)
作者/編輯委員 黃淑貞
《修一修,老房子!》有著理性與感性,知識與情感雙軌敘事,藉此讓大小讀者一同探索字句語言的樂趣,以及找尋視覺圖像的線索,是一本擁有豐富體驗的幼幼操作書。因為,嬰幼兒階段的共讀時,只要大人可以緩慢朗讀,並且適時增添狀聲詞與肢體動作,甚至簡易道具,即可成功攫住孩子的眼光,帶領孩子進入老房子修繕的歷程中。
完全顛覆過往的平面閱讀慣性,《修一修,老房子!》傳遞嶄新的閱讀體驗。隨著每一頁老房子的狀態不同,指令、動作、狀聲詞與情緒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演變。孩子將會發現原來隨著故事的動作,自己正在參與老房子修繕的工作,一同見證史蹟文化的歷史與專業。
所謂的史蹟文化意味著每個地方都是獨一無二的文化典藏,有的是老街著名,有的以飲食呈現,有的以建築展演,於是在這本《修一修,老房子!》成功牽引出似曾相識的內心觸動,召喚出對於在地文化的記憶與情感。一頁頁的斑駁倒塌歷史建築就在繁複的修復與再利用過程,化約成翻頁之間,而每一個翻頁所匯聚的是許多專業知識與時間的累積。其實,讀來輕薄童趣十足的《修一修,老房子!》是乘載著令人省思的珍貴史蹟,直感歷史挪移的讚嘆。
除了靜態色彩變化之外,圖像藝術也呈現動態趣味,巧妙地讓貓咪牛牛無所不在。從牛牛一開始的孤單、好奇、緊張、探索,再遇到一個朋友、一群朋友,彼此相處合作等,以貓咪的多元姿態作為貫穿圖像敘事的脈絡之一,不僅增添圖像閱讀裡的況味,也讓貓咪們的溫柔陪伴象徵著前後蝴蝶頁裡老房子所迎來了重建與新生,賦予了愛與善的力量。
老房子是做為我們和歷史長河之間的一座橋梁,除了歷史知識的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開啟我們與歷史場域的對話。而《修一修,老房子!》也是一趟嶄新的閱讀旅程,藉著親子共同探索故事的文學性、語言性,以及圖像的藝術性、文化性,企盼帶給親子高品質的共讀對話的歷史饗宴。
一封從百年建築寄出的遊戲邀請函
(摘錄,完整內容請詳見本書所附連結,也將有教案、本書共讀訣竅等精實內容,提供親師與孩子們更能享受閱讀本書的樂趣喔!)
作者/後青春繪本館主編 盧方方
從前從前⋯⋯的魔法
最近家裡剛滿2歲的孩子迷上媽媽口述經典童話故事,故事開頭一定要從「從前、從前⋯⋯」開始,一聽到這關鍵句,不論手邊正在玩什麼玩具,馬上回過頭來,豎起耳朵,興味盎然地準備聽故事。古老故事奠基在常民的生活上,蘊含關於人生的哲學,傳遞人性的情感,也飽含千百年來積存的生命經驗與智慧,人心就是故事的核心,這就是古老故事的魔法,就連小小孩也深受吸引。
繪本成為轉化文化歷史的媒介
生活在臺灣,我們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更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多元文化在這島嶼上交會融合,於是我們得以在這片土地上藉由許多歷史文化地景追尋從前的故事,那些經過歲月淬鍊,代代相傳的生活軌跡,構築我們安生立命的根基。
我曾參與以臺北「紀州庵古蹟」為基礎的繪本創作,深知繪本作為歷史文化轉譯媒介的難度與魅力,如何在極短的篇幅裡,將知識與史料以恰到好處的比例,揉合在故事圖文中?如何在不打擾文本的可讀性下,兼顧閱讀趣味與真實事件?如何在讀者閱讀繪本後,引起他們走入場館的興趣,更深度探尋老建築的故事,立足在這些豐厚的文化歷史上,覺察當下的生活,展望未來的腳步?
《修一修,老房子》以博物館歷史建築修復工作為藍本,看似簡單的圖畫搭配極簡的文字,卻是處處充滿細節鋪陳的巧思。
我想透過以下幾點觀察,與讀者分享書中巧妙之處:
1. 文字精煉,充滿動感
2. 排版設計,提升美感
3. 色彩變化,隱喻更迭
4. 物件細節,暗藏玄機
5. 視角轉換,精心鋪陳
6. 點景角色,增添情趣
7. 互動遊戲,富含樂趣
在書籍出版的此刻,真誠推薦給在臺灣土地生活的大家,藉著《修一修,老房子》一起了解歷史建築的修復經過,並邀請您親自拜訪「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走進這些老房子,觸摸柱子的質感、嗅聞榻榻米的香氣,也跟守護博物館群的貓夥伴們打聲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