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這是一個鬼故事,充滿惡、冤魂、貪婪、殺戮與人間地獄。
十九世紀,英法德等歐洲新帝國,為了爭奪原料與市場,激烈爭搶海外殖民地。這些大國都對非洲垂涎,但受限於當時的科技與地理知識,難以深入廣大內陸,尤其是剛果河流貫的非洲中部。最後卻由小國比利時意外出線,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用盡心機權謀,於該世紀末侵吞了現今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全境領土,收歸為自己私人所有。這塊殖民地約占非洲大陸的十三分之一,是比利時領土的七十六倍多。
這位比利時國王以殘酷手段奴役當地黑人、搜刮象牙與橡膠,歛聚了大量財富。凌虐、濫殺成為剛果人的日常。當中最惡名昭彰的,莫過於強制繳納的橡膠配額制度,也就是規定村民每日必須採收到一定的橡膠量,若未能達標,村民本人或他的家人,就可能被砍去手腳。據估計,利奧波德二世統治下的剛果,當地恐有將近一半人口(約一千萬人)因各種迫害殞命。
本書《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所要說的,正是這段長期被淡忘的殖民浩劫。
但是裡面也有善、英雄、犧牲、勇氣與人間正義。在黑人記者威廉斯、利物浦船運員工莫雷爾、英國領事凱斯門特的多年調查奔走、大聲疾呼下,剛果慘劇在二十世紀初引起國際輿論關注,連馬克.吐溫、柯南.道爾都挺身而出,加入譴責行列。一九〇八年,國王終於被迫將剛果自由邦移交給比利時政府。
所以鬼故事結束了?很不幸沒有。利奧波德陰魂不散,殖民陰影持續籠罩著剛果,至今也仍是比利時的一根敏感神經。不止步於利奧波德時代,作者對剛果的關心延續到二十一世紀,除深刻反省過去,也努力思索未來,如同書中那些永不放棄追查真相的人。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張鎮宏|《報導者》國際新聞主編
【共同推薦】
房慧真|作家
馮卓健|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楊彥彬|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劉曉鵬|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