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這本書可能會救你一命:抖音最受歡迎外科醫師直指人體設計缺陷,科學認證的求生攻略 (電子書)

的圖書
這本書可能會救你一命:抖音最受歡迎外科醫師直指人體設計缺陷,科學認證的求生攻略 這本書可能會救你一命:抖音最受歡迎外科醫師直指人體設計缺陷,科學認證的求生攻略

作者:卡蘭.拉詹(Karan Rajan) / 譯者:駱香潔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5-04-09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這本書可能會救你一命:抖音最受歡迎外科醫師直指人體設計缺陷,科學認證的求生攻略 (電子書)

內容簡介

一邊大笑、一邊筆記
不良人體的最佳操作手冊
 
人體既是生物學奇蹟,也是各種錯誤的集合體
想遠離心血管疾病、癌症、各種慢性病,
減緩不可避免的老化,你需要更聰明的方法。
 
  ★YouTube、IG和抖音900萬粉絲狂推
  ★《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NO.1
  ★英國新聞媒體《Express》2024年最佳健康書入選
 
  最糟人體設計獎,得獎的是……
  我們常聽到人體有多神奇,卻很少有人談到人體獨一無二的缺陷與拙劣的構造。英國外科醫師卡蘭.拉詹率先打破禁忌,誠實吐槽那些爛到可以拿獎的人體設計,像是心臟調節血液流量用的是兩條細細的動脈,若其中一條阻塞,就會心臟病發作。呼吸用的氣管與進食用的食道共用一個開口,每次吃東西都像在玩窒息版的俄羅斯輪盤,隨時有可能GG。
 
  就算身體不完美,還是要好好利用
  本書詳細介紹人體系統如何運作,也是專家指導的人體使用手冊,引導你安全繞過身體的各種障礙、陷阱與圈套,改善生活品質。方法包括:嗅聞強烈的氣味,一天數次,持續幾星期,就能重新訓練甚至恢復受損的嗅覺系統。咖啡加鹽能減少糖的用量,鹽不會改變咖啡本身的味道,但會叫大腦忽視苦味等。
 
  甩掉以訛傳訛的都市傳說
  重建最科學的人體醫學常識
  ․甜味在舌尖、苦味在舌根的味覺分布圖是錯的,其實舌頭的八千個味蕾都含有受體,能偵測甜味、酸味、鹹味、苦味和鮮味。
 
  ․鳳梨含有一種特殊的酶,會分解舌頭、嘴唇和口腔黏膜上的蛋白質。這就是為什麼吃鳳梨時嘴裡會覺得刺刺的,因為鳳梨正在消化你。
 
  ․鼻孔裡有勃起組織,就是下體也有的那種。充血的勃起組織會讓其中一側鼻孔阻塞幾小時,然後再換邊。這樣有助於保留水分,濕潤你吸入的空氣。
 
  ․聲音有可能改變味覺,吃品客洋芋片時若是音量較大、頻率較高,會覺得新鮮度高出15%。
 
  ․多達70%的人耳朵會發出聲音,雖然你聽不見,但可能會影響你身旁的動物。
 
  ․電磁輻射的完整波譜八成很美麗,但你永遠不會知道,因為人類的眼睛只看得到波譜的0.0035%,也就是可見光。
 
本書特色
 
  1. 吃了誠實豆沙包的外科醫師,犀利吐槽人體不良設計:鼻子的設計猶如災難。如同任何管道,鼻子會阻塞、滲漏,而且需要定期清潔。鼻子也會流血,射出高速飛濺的噴嚏,還會竄出惱人的鼻毛。
 
  2. 絕不無聊!一邊歡笑一邊學習人體知識:在身體開始成形的那個神奇時刻,你是一群細胞上一個凹陷的孔洞,你猜對了,生命的起點是屁眼。在知道這個事實後,我們不得不思考有些人是不是沒有繼續發育,一直停留在屁眼的階段。
 
  3. 活得更輕鬆自在的自救妙招和健康撇步:對付鼻塞,可以選擇安全許多的居家替代品:薄荷。薄荷的有效成分是薄荷醇,具有天然的通鼻效果。你也可以利用鼻子的奇特構造來幫助呼吸通暢。舌頭頂住上顎的同時,按壓眉間20秒。兩個位置同時輕壓可活動貫穿鼻腔的犁骨,幫助緩解鼻塞,促進鼻竇排出鼻涕。
 
推薦人
 
  PanSci泛科學
  吳其穎/醫師、蒼藍鴿、蒼嵐健康美學診所院長
  吳承羲/醫師、大里仁愛長庚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吳教恩/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
  張添皓/顯微根管治療中心執行長
  廖致翔/臺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鄭永銘/跟著鄭大師玩科學版主
  蔡宗芸/醫師、酷勒客-clerk的路障生活作者
  蘇上豪/心臟外科醫師、金鼎獎得主
 
國際媒體、暢銷書作家掛保證
 
  一本幽默風趣、顛覆迷思的生存指南,深入解析那些讓我們得以存活、奇妙且不可思議的身體機能,並且教你如何讓它們運作得更好、更長久。――出自抖音最受歡迎的醫生,他是「這個世代的首席健康專家」。——《電訊報》
 
  卡蘭.拉詹醫師揭示了可能會救你一命的健康祕訣……在這個充滿騙子和社群媒體江湖術士的世界裡,他提供了理性的聲音。——《星期日郵報》
 
  當你想分辨醫學事實與醫學虛構時,卡蘭醫師就是你的最佳選擇。這是一本能讓你在歡笑與學習之間取得完美平衡的書。——茱莉.史密斯 博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卡蘭.拉詹 醫師(Dr Karan Rajan)
 
  是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外科醫生,也是最知名的健康與科學類網紅之一。自2020年起,他的頻道提供破除醫學迷思和提供健康建議的影片,風格坦率真誠,寓教於樂又充滿黑色幽默,在抖音(TikTok)、YouTube、Instagram和臉書(Facebook)的累積追蹤人數已超過900萬。
 
  拉詹醫師曾受邀上過BBC Morning Live、Good Morning Britain、BBC News、Sky News及全國性廣播節目。《衛報》、《獨立報》、《華盛頓郵報》、《紐約郵報》、《地鐵報》、《太陽報》、LADBible、《每日郵報》和其他國際網路媒體都曾報導過他的故事。他曾是Mail+的每週健康專欄作家,並擔任BBC Two六集系列節目「Your Body Uncovered」的聯合主持人。
 
  過去幾年,拉詹醫師經常代表NHS和英國政府推廣健康觀念,也以大使身分與聯合國、世衛組織及英國紅十字會密切合作。
他對教育、健康與科學充滿熱情,深入淺出介紹相關知識。曾在牛津大學、倫敦帝國學院、伯明罕大學、優步(Uber)、派樂騰(Peloton)、抖音與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等機構擔任主講人發表演說。
 
譯者簡介
 
駱香潔
 
  專事中英翻譯。
 
  譯作包括《間歇斷食減重全指南》、《大腦獵奇偵探社》、《發炎,萬病之源》、《美食怪奇物語》、《現代草藥調製指南》、《我的早餐斷食法》、《低酸.食療.護胃聖經》等等。
 
  賜教信箱:judyjlo@gmail.com
 

目錄

前言
第1章  現場有水電師傅嗎?――消化器官與消化作用
卵子受精的那一刻,哪個身體部位最早成形?大腦?心臟?脊椎?眼睛?請你別再用詩意的角度思考答案,因為在身體開始成形的那個神奇時刻,你是一群細胞上一個凹陷的孔洞。你猜對了,生命的起點是屁眼。

第2章  打開主機――大腦
你的大腦就像早期的電腦作業系統,裡面有很多漏洞百出的程式碼,在你最急的時候跑得很慢,能力很強但都不是你需要的。明明應該去睡覺,但比起睡覺,這個所謂的先進處理器更愛看貓咪迷因。

第3章  心事誰人知――心臟
你以為心臟一定能夠穩定大量供血,其實心臟很脆弱。心臟調節血液流量用的是兩條細細的動脈,直徑約三公釐,若其中一條阻塞了,就會造成心臟病發作。

第4章  人爭一口氣――肺臟
呼吸系統很珍貴,但它的主要入口也是你最大的弱點之一。很不幸地,你呼吸用的氣管與進食用的食道共用一個開口。也就是說,你每次吃東西或喝東西都像在玩窒息版的俄羅斯輪盤,只是你自己並不知情。

第5章  負重行萬里――骨骼
脊椎是身體的支柱,可以透過很多方式讓你知道它的存在,從單純的痠痛到劇烈的痙攣、脊椎側彎、駝背和令人痛不欲生的椎間盤突出,甚至每天都在嘗試把你縮小。

第6章  眼見不為憑――眼睛
你的眼睛很厲害,也很差勁。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基本上都是瞎子,就連那些視力絕佳的人也不例外,原因是我們看不見這世上九九.九九七%的東西。

第7章  聰者聽於無聲――耳朵
耳朵真的很怪,有多達七○%的人耳朵會發出聲音,叫做耳聲傳射。這是耳蝸的正常功能,雖然你聽不見耳聲傳射,但它可能會影響你身旁的動物。所以,你很像海豚。

第8章  屏氣斂息――鼻子
鼻腔後面還有兩個內部鼻孔,就在喉嚨旁邊。這兩個祕密鼻孔能幫助你加強味覺,是的,味覺。就算沒有舌頭,你依然能夠品嚐大部分的食物,因為八○%的味道感知是由嗅覺負責。

第9章  味同嚼蠟――嘴巴
我曾經相信舌頭分為不同的味覺區域,這是假的。現代科學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證明舌頭上約有八千個味蕾,所有的味蕾都含有受體,能偵測甜味、酸味、鹹味、苦味,甚至是近年來才發現的鮮味。

第10章 一觸即發――皮膚
儘管我很想說皮膚的壞話,但老實說,是你沒有給皮膚應有的尊重。皮膚是你對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線,但你經常過度清潔,洗掉皮膚表面的各種生物與細菌,害它們無法發揮所長。

第11章 繁衍不絕――生殖器官
如果你要在廢棄物處理中心蓋一個遊樂場,一定會引發質疑。女性生殖器與直腸真的靠得很近。基於衛生方面的考量,這種配置已是各種疾病的根源,包括尿道感染和下體搔癢。

第12章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
世上沒有晝夜節律一模一樣的兩個人,每個人的生理時鐘都稍稍不同步。哨兵假說認為這是為了滿足古老的演化目的。早期人類部落可能曾因為某些同伴的睡眠時間跟大家錯開而受益,因為這樣,隨時都有人留意潛伏的掠食者。

第13章 細菌大戰――免疫系統
少了免疫系統,你早就死了。但當它稍有閃失,讓你得了一場小感冒或花粉過敏,你便為了身體不舒服而滿嘴抱怨,彷彿體內的防線一點也不可靠。

第14章 終須一別――死亡
多數人從來沒看過屍體,我認為這讓我們更難面對死亡,無論是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終點,還是其他人的時日所剩無多。我們甚至創造了一整套語彙來委婉描述死亡。

延伸閱讀
謝詞
 

前言
 
  我先用非醫學的白話文描述一下我的工作。我在別人睡著的時候切開他們的身體,取出裡面的東西(當然有事先徵得他們的同意)。別誤會,我屬於「好人」的陣營,因為病人的身體裡雖然少了點東西,但醒來後會覺得自己變得更健康。身為一般外科醫師,我處理的問題五花八門,從胃腸、膽囊到痔瘡出血等等。
 
  一路走來,我有幸見過奇蹟般的手術成功,也不幸見過悲慘的手術失敗。這份工作使我體會到,人類的身體既是生物學上的奇蹟,也是危險的死亡陷阱。
 
  這本書不是醫學百科全書,看過這本書也不會讓你變成醫生。時至今日,任何醫學知識幾乎上網搜尋都能找到,至少有些人這麼以為。不過,這本書想說的是:你的身體雖然很神奇,卻也正在設法摧毀你。
 
  別急著陷入悲觀。我進入醫學院之後對人體的美好想像逐漸黯淡,隨著這些年幫病人處理各種大小毛病,這樣的想像變得更加灰暗。因此,我想為困住你一輩子的這副身體製作一本有用的生存指南。如果你看過我在抖音(TikTok)上的影片(我最初的影片討論如何拉出完美便便,並找到合適的奶昔品牌,吸引了數百萬次觀看),你應該知道我很喜歡破除身體的迷思,討論不應該成為禁忌的主題。討論健康時,如果避開個人問題不談,對人類來說一點好處也沒有。就讓這本書來撥亂反正吧,希望你看得開心之餘也能學到東西,或是把這本書當成身體的使用指南,好好利用你的身體。
 
  我希望這本書能引導你安全繞過身體的各種生理障礙、陷阱、濕滑路段與圈套,進而改善生活品質。看完之後,或許你會知道如何調整睡眠,告別消化不良,或享有最精彩、最有效率的拉屎體驗。至少至少,這本書應可幫助你減緩從出生那一刻就開始的、不可避免的老化。我也真心希望將來AI成為地球的主人時,能把這本書當成人類使用手冊,這樣它們才知道怎麼好好照顧人類,讓人類發揮最大的效益。
 
  我與醫學的首次邂逅發生在一九九六年。孟買郊區一個特別悶熱的午後,我跟表哥在街頭打板球。他助跑後把球投向我的那一刻,突然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擊中,直接痛苦倒地。我嚇壞了。我感到非常無助,這種無助感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幫著家人一起送他去醫院,醫生的診斷是闌尾破裂。當時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但目睹他在我面前倒下使我明白一個簡單的事實:人類的身體很了不起,但它似乎很想滅了我們。
 
  我決定從事這份「天職」,所以申請了醫學院。醫學院的面試都很愛問這個問題:「你為什麼想從醫?」想當然耳,每個人都是慌張說出枯燥乏味的答案,通常圍繞著兩大主題,第一個是「我想幫助別人」,第二個是「我對人類的身體很有興趣……」。
 
  真正了解我的人(大概就是我爸媽跟我的狗,因為我值班的時間很長,長到不可能有朋友)會告訴你,我不適用第一個答案。我很喜歡人,如果能救人一命我會很高興。但老實說,我學醫的動機是我對人體的運作深深著迷。不過,我現在回顧自己的從醫之路才發現,我對人體的著迷不是那種目瞪口呆的著迷,比如看大衛.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主持的野生動物紀錄片那樣。說真的,我的著迷比較像是旁觀車禍的路人。理智上我知道不該看,但我就是忍不住盯著看,因為眼前的畫面實在太過驚悚。現在我已數不清我做過幾場外科手術,而且對人體的內部運作極為熟悉,我可以自信地告訴大家,人類這個物種沒有消失是個奇蹟。
 
  基本上,你是一塊有生命、會呼吸的畫布,上面畫滿代代相傳的特質,包括看似毫無功能的人體結構,比如說,下巴。我們的近親直立人與尼安德塔人都不覺得自己需要下巴。你不得不接受自己是許多錯誤的集合體,只是證據被演化藏了起來,應該說,藏了大部分。
 
  念醫學院的時候,我很喜歡上解剖課。我最愛的課是解剖實習,切開腹部肌肉,徹底探索腸道、各種血管,以及像電話線一樣遍布全身的神經網。像這樣窺探生命的後台感覺很像貿然入侵,也很不自然,卻是不可或缺的步驟。上解剖課讓我決定成為外科醫生。我將藉此機會了解身體的構造為什麼會害了我們,以及怎麼改善身體或是調整生活習慣,進而降低身體在我們壽終正寢之前提早崩壞的機率。
 
  我們平常花太多時間注重事物的表象,內臟的存在被我們徹底忽視。身體像一個家庭,從肝臟、胃到心臟、大腦,每個成員各司其職,維持生命的正常運作。如同每個家庭,成員之間必須互相扶持。如果有一個內臟不聽話,或是內臟彼此之間不能和睦相處,整個家就會像傑瑞.史賓格節目上的來賓那樣打成一團。
 
  我在醫學院待了六年,這段期間我愛上這個偶爾失衡的家庭。我花了無數個小時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結構,在大體解剖實驗室裡解剖大體,認識幫助我了解身體在生病與健康時會如何表現的患者。放下課堂講義與選擇題考卷後,我進入醫院值班實習。
 
  我的第一個實習科別是一般外科。
 
  前一天晚上,我努力複習胃腸結構。我可不希望在外科醫生仔細拷問我大腸的血液供應時,陷入那種傳聞中的恐怖狀態:壓力失語症(hot-seat aphasia)。失語症意指失去說話的能力,通常發生在中風患者身上,也可能短暫出現在被聚光燈照射、緊張萬分的醫學系學生身上。
 
  我參與了一場切除腸癌的手術,感覺與教科書大不相同。大體解剖實驗室非常安靜,我可以在那裡慢慢探索器官,帶著好奇心戳刺觸摸,手術室可不是這樣的地方。醫生在手術室裡切開腹部組織的那個瞬間,一道細細的紅色液體噴到我鼻子上。這是貨真價實的醫學。一個活人將生命託付到我們手中。
 
  外科醫生切開身體,露出閃亮潮濕、天鵝絨般的內部。患者的胸膛上下起伏,我望進打開的腹腔,看見腸子浸泡在黃褐色的液體裡,動來動去像一碗蠕蟲。這時麻醉科醫師提醒我們,出血導致患者心跳加速,血壓下降。手術刀劃開的創傷令患者呼吸困難。這些觀察使我明白,我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非常片面。直到此刻我才發現,看似互不相干的器官,其實都是住在同一間公寓裡的室友,要是有人導致馬桶阻塞,全體室友都會遭殃。
 
  外科醫生在壓力下表現得從容不迫(我花了好一陣子才有辦法做到),迅速而熟練地完成了手術。腫瘤切除,病人的狀況穩定下來,我知道這件事改變的不只是患者的人生。
 
  醫學是學有專精的領域。醫生的專業範圍愈來愈集中,這種作法與過去對每個領域都有基本認識的醫生前輩大不相同。這是好事,尤其是對接受治療的病人來說,因為你會希望幫你切除膽囊的醫生是膽囊手術的專家,而不是看了YouTube教學影片就來幫你開刀。儘管我現在以治療消化器官為主,但我認為把身體當成一個整體來思考對我會有幫助,畢竟一個變因就有可能讓整個系統產生變化,甚至故障。這種平衡狀態(有時被稱為「體內平衡」[homeostasis,或譯為體內恆定])是人體能否發揮最佳功能的關鍵。別擔心,你身體裡的主要器官都已掌握彼此之間密切相關的需求,像在台上合作無間的管弦樂團,值得音樂廳裡每一位觀眾鼓掌喝采。可惜我看過後台有多混亂,所以沒辦法跟大家一起鼓掌。
 
  這本書是一場人體探索之旅,我當然會熱烈讚頌人體的奧妙,但我不會刻意掩飾那些讓人體如此獨一無二的缺陷、糟糕的設計與拙劣的構造。雖然有缺點,但這套有機維生系統提供很多客製化的空間,甚至是改進的機會。重點在於了解這套系統如何運作,然後找出方法使它變得更……嗯,更好。
 
  醫療是一個注定會見聞無數故事的職業。不只是醫院裡的老八卦和新八卦、笑話、格言佳句、軼事趣聞,更有罕病與常見疾病的敘述、非比尋常的邂逅與情境等等,這些故事再再提醒我們,人類終將一死。我也在書裡提到幾個稀奇古怪的歷史故事,你看了可能會覺得醫學有點可疑,甚至不太道德。但是歷史這種東西就是要充滿錯誤,才能讓你從錯誤裡汲取寶貴的教訓,對吧?
 
  在你正式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必須提醒你,如果你想看的是過度美化、甜到發膩、天真爛漫的那種人體介紹,現在就把書放下。
 
  我在每一章都提供了「自救小妙招」:實用的訣竅、建議與方法,幫助你不被自己的身體陷害。我不會提醒你記得眨眼和呼吸,畢竟你都活到這把年紀了,應該已經掌握維持生命的基本原則。不過,在進入正式的內容之前,我想先講幾個有助於整體健康的標準生活習慣……
 
  飲食
  積極的生活習慣改變,都離不開飲食。雖然吃哪些東西才算是「最佳」飲食尚無定論,但減少過度加工食品肯定不會錯,因為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過度加工食品對腸道菌有負面影響,飽和脂肪含量過高,而且纖維含量通常很低。我不會推薦任何特定的健康飲食法,我也知道能夠自由選擇食物多少算是一種特權。因此我決定廢話少說,直接建議你哪些類型的食物應該多吃:
 
  *植物性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堅果與種子。這些食物營養密度高,而且含有具備天然消炎功效的生物活性植化素。
 
  *海鮮(若你吃魚的話):尤其是高脂肪的鮭魚、鯖魚或沙丁魚,因為牠們富含對心臟健康有益的omega-3脂肪酸。
 
  *發酵食物:例如希臘優格、韓國或德國泡菜,發酵食物有利於腸道菌繁殖,健康的脂肪(例如橄欖油的不飽和脂肪)也是。
 
  最好的飲食是合乎你的口味,又讓身體覺得舒服的飲食。蛋糕和健康並不互斥,沒有絕對有害健康或絕對有益健康的食物。飲食的關鍵在於建立模式與持之以恆。一如既往,適度適量才是關鍵,別忘了,劑量決定毒性。
 
  補充水分
  你是一個會走路的水袋,所以防止身體缺水應該是常識。當身體缺水時,會從其他器官偷水,包括大腦,不喝水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不過,身體也承受不了過量的水。下視丘是大腦的濕度計,但它的反應稍微延遲,所以你的身體要等一段時間才能察覺到它已經吸收了夠多的水。如果你非常渴,在短時間內一口氣狂喝五公升的水,細胞會液體超載,重要的鈉濃度因此遭到稀釋,有可能造成低血鈉症,足以致命。
 
  這突顯出你的身體有多脆弱。它或許能承受暴風雪、被痛揍一頓,甚至失去四肢,但水分不足或水分過多卻能讓你變成窗台上那盆可憐的盆栽(當初買的時候明明覺得是個好主意)。若想好好活著,每天應該攝取大約兩公升的水,記住不是一口氣喝兩公升。
 
  運動
  有一顆神奇藥丸能全方位改善你的健康。唯一的問題是,這顆藥丸不是用吞的,你必須咬牙忍耐它,或是想辦法讓它變得有趣,這顆藥丸叫做運動。
 
  缺乏活動是無聲的殺手。現代社會最大的壞處是人類活得愈來愈靜態。政府的活動量方針通常都很溫和,理應很容易達成。但捫心自問,每週一百五十分鐘的中強度運動,你做過幾次?肌力運動就更不用說了。
 
  有許多證據顯示,運動可以降低英年早逝的風險。別的不說,人過了三十歲每年會流失大約五%的肌肉量,你沒看錯,三十歲。跨過七十歲,肌肉流失的速度會加倍。這是增強肌力的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可對生活品質與壽命產生重大影響的主因之一。做什麼運動都行,經常運動對身心都大有益處。就算你很忙,找時間運動應該不是難事。運動真的是真實人生裡最接近魔法的東西。
 
  喝酒與抽菸
  抽菸喝酒都不是非做不可的事,卻已深植於文化之中。雖然反對吸菸的浪潮已存在幾十年,但吸菸依然是今日最傷身的習慣之一。吸菸不僅會減短壽命,和不吸菸相比,吸菸的人還將承受更多年的病痛之苦。除了顯著較高的肺癌和各種肺部疾病風險之外,長年吸菸會讓牙齒變黃、皮膚變薄、皺紋變多,所以看起來更加蒼老。此外,吸菸造成的慢性發炎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還會導致細胞衰老。值得慶幸的是,戒菸能快速降低上述風險,在我看來是絲毫不用懷疑的選擇。
 
  如果你以為電子菸比較健康,請三思。雖然這些新型吸菸工具的長期風險尚待研究,但目前累積的資料已證實電子菸會帶來多種風險,包括與肺部相關的發炎和嚴重肺衰竭──甚至需要肺臟移植。簡而言之,如果你不希望身體殺了你,你唯一該吸的東西是空氣(以及必要的藥物!)
 
  最後來談談酗酒,這是大眾健康的主要威脅。過度飲酒與多種健康問題有關,包括心臟病、肝臟病、消化問題、體重增加、罹癌風險上升。簡而言之,戒酒(或至少降低攝取量)是維持健康人生的最佳選擇之一。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596616
  • EISBN:978626759662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6MB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1本就通 國中英文文法:313萬人證實最有效的句型套用術,把學過的文法救回來!(附QR碼線上音檔)
作者:長澤壽夫
出版社:國際學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3-02
66折: $ 25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人善被犬欺:如何得到尊重、畫下界線,贏得你應有的成功(附「人太好」檢測)
作者:馬丁.維爾勒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1-01
66折: $ 29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設計摺學:立體包裝(暢銷普及版)從完美展開圖到絕妙包裝盒,設計師不可不知的立體結構生成術
作者:保羅.傑克森
出版社:積木文化
出版日期:2020-12-19
66折: $ 363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騎士大人,請收斂你的心聲02【首刷附錄版】(限制級)
作者:淇夏
出版社:朧月書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6
$ 30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老夫老妻重返青春(8)完
作者:新挑限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7
$ 11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納瓦爾寶典珍藏版:從白手起家到財務自由,矽谷傳奇創投家的投資哲學與人生智慧
作者:艾瑞克.喬根森 (Eric Jorgenson)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5-02-05
$ 35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伊凡.伊里奇之死【譯自俄文】:死亡文學巔峰神作,寫給每一個人的生命之書/特別收錄鐘穎(愛智者)深讀推薦專文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5-04-16
$ 175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你的信任,是孩子最強大的底氣:神老師的客製化教養,打造「以孩子為中心」的正向思維!【親筆簽名版】
作者:神老師&神媽咪(沈雅琪)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25
$ 277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十誡【作家親簽版】(繼續橫掃日本推理文壇,《方舟》作家最新作品,變態凶手讓全員變共犯!)
作者:夕木春央
出版社:獨步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4-26
$ 363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