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24 9.8星、韓國阿拉丁9.6星、教保文庫9.1星
韓國三大書店強力好評推薦!
★隨書特別贈送——「芭蕾感性」精緻藏書卡(共4款隨機贈)
「芭蕾教會了我,縮得越深,便能跳得越高。」
韓國JTBC首位女性高層主管,在55歲挑戰芭蕾領悟到的人生態度:
即使不再像20多歲那樣快速或靈活,
依然可以透過堅持不懈和穩步成長體會到喜悅。
從報社記者到電視記者,從主播到製作人、再到總監,
申藝莉在這段充滿競爭的33年職涯中累積了輝煌的成就。
然而,某天她的部門突然解散;面對意外的離職,
她決定挑戰長期僅列於心願清單上的——芭蕾。
▎使用以前沒有用過的肌肉時,改變就會開始
初學者面對的,並非優雅的動作或輕盈的跳躍,而是僵硬且不聽使喚的身體,
因長年辦公桌工作而變形的烏龜頸、雙腳肌肉痠痛不已……
不斷向二十幾歲的同學請教,被老師時時糾正已成日常,
儘管如此,她仍堅持穿上芭蕾舞鞋。
雖然反應速度與柔軟度遠不及年輕人,但她有「堅持到最後」的自信;
一次做不到,就做兩次、十次、二十次——這就是50歲累積的內力。
▎即使是難以搆著的夢想,也不去害怕
得知她在學芭蕾,有些人冷嘲熱諷:「都這把年紀了,小心別受傷!」
「學芭蕾到底能幹麼?」彷彿年齡一大,就失去挑戰的資格。
其實,肌肉不使用便會退化,不如透過芭蕾追求屬於自己的美麗,
即使這具身體仍不聽使喚,可以確定的是,每天她都在一點一滴地進步,
哪怕慢慢來也無妨,只要一步步前進,總會到達某個更遠的地方。
芭蕾,不僅是一堂舞蹈課,更是一堂人生課:
在「屈膝動作」(Plie)中學會準備新一輪的起飛;
在「阿拉貝斯克」(Arabesque)中練就堅韌不動搖的力量;
在「旋轉」(Pirouette)中學會接受昨天的自己……
給那些在生命第二幕起飛前,先暫時屈膝的人:
縮得越深,便能跳得越高,優雅而堅韌地穿越人生。
☀ 特別收錄——芭蕾感性藏書卡 ☀
我相信,這樣一天、一天地拚命努力後,
總有一天能比現在跳得更高、更遠。
接受昨天的自己,迎向勇敢的未來,
優雅得很堅韌,堅韌得很優雅。
尺寸:7×15cm
紙張:維納斯萊妮映畫紙 240g
數量:4款隨機贈1款
作者簡介:
申藝莉
縱橫報紙與廣播33年的資深記者。自1990年起於《中央日報》擔任記者,歷任社論委員,服務20年。2011年,在JTBC開臺前夕轉戰電視圈,活躍於節目主持與製作之間。
曾擔任節目《通宵討論》主播長達7年,並主導策劃、製作韓國首個互動式講座節目《不一樣的教室》,持續推動該節目長達6年。之後晉升為JTBC時事教養執行本部長,成為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記者出身的女性高層。
2023年春天,意外地結束了激烈的職場生涯。此時,回想已列入多年心願清單的芭蕾。55歲開始學習芭蕾,連站姿都顯得困難,但仍在跌倒後重新站起來,對不熟練的動作重複數十、數百次練習。她在過程中體會到,33年職場生涯中,面對無數變遷與危機所累積的挑戰精神與堅韌內力,依然深植於內心。站在人生新起點上,正如為了跳得更高而彎曲膝蓋一般,以芭蕾的基本動作「plié」開啟了人生第二幕。
著作包括《20歲,不向世界低頭》、《媽媽的365句英語》、《重新規劃你的財產》等,並翻譯了艾茵.蘭德(Ayn Rand)的長篇小說《阿特拉斯聳聳肩》(Atlas Shrugged)。
譯者簡介:
葛瑞絲
畢業於中央大學。相信文字的力量,夢想是讓世界變得更好。
現為筆譯自由工作者。翻譯作品有:《在蘋果,我們以簡單為主》、《超級貨幣投資地圖》、《猶太人商道與塔木德智慧》(以上為方舟文化出版)、《我這樣找到人生的答案》、《行動代號:兔子》等。
Instagram:葛瑞絲的譯人生活 @sooograceoo
章節試閱
【摘文1】打算坐在那裡到什麼時候?
Spotting 定點法:
在芭蕾中轉圈時,即使身體轉動,也要盡可能固定頭部,在最後一刻再快速轉動。這是盡可能固定視線來欺騙大腦、防止頭暈的技巧。在pirouette(旋轉)、soutenu(支撐)、chaînés(連鎖旋轉)等多種轉身動作中都需要。
第一次把自己在學芭蕾的消息寫到臉書(Facebook)上時,我不只收到「為你加油」的留言,也有同樣多條留言告訴我:「你已經有年紀了,小心不要受傷。」看著那些字句,我不禁苦笑,心想「看來我年紀真的不小了」,或許我在某些人眼中,是那種做些新嘗試就很容易受傷的人。
當我跟高中同學提起轉圈摔倒的事情時,也收到了類似的指責:「欸,你年紀也不小了,就不能把芭蕾當興趣、挑簡單的動作做就好嗎?做你能做的就好,太難的動作直接說做不到。何必為了出風頭,把自己搞到跌倒?」我們已經很熟了,她才能這麼直言不諱地說出內心話,但我堅決地告訴她我無法那麼做,既然開始學芭蕾,我就想盡力做到最好,況且,說不定未來我即使想做也做不了,所以在那個日子到來之前,我都會一直魯莽地衝撞。
在過去33年,我在工作崗位上也是抱著同樣的決心,即使摔倒,也會馬上拍掉身上的灰塵,重新站起來,這是來自我不服輸的性格,我不希望等到以後想做也做不到時才後悔,所以不管怎麼樣,能做的時候就要去做。
在2020年年底,我傾注多年熱情、擔任主持人的深夜談話性節目《通宵討論》,因公司狀況不得不結束,那時我也抱著同樣的想法。
《通宵討論》在韓國電視臺的所有談話性節目中,直播時間最長,使得此節目從一開始就相當具有話題性,因為其他競爭節目的直播時間是70分鐘或100分鐘,但我們的節目長度超過3個小時,從週五晚上12點開始後到週六凌晨才結束。真可說是極限節目,甚至在第100集特別節目時,製作組一致表示「我們真的通宵一次看看」,結果創下直播時間5小時31分鐘的最長紀錄。仔細想想,那時到底是哪來的精力能撐下去,連我自己都忍不住搖頭。
這節目的起點是2013年的夏天,我隨口向當時的社長孫石熙提出了一個企劃點子。那時韓國政治對立的狀況就跟現在一樣,使得社會嚴重分裂。我問:「一、兩個小時的對談根本無法得出結論,讓雙方代表通宵討論怎麼樣?如果彼此都能說出所有想說的話,是不是更容易獲得共識?」沒想到社長回我一句「誰提誰負責」,因此,我一肩扛起企劃、製作人兼主持人的責任,長達七年兩個月。
雖然是我提出來的,但實際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坐3個小時以上並不容易,更別說還得在大聲講話、立場完全相反的辯論嘉賓之間斡旋協調,我一刻也不能鬆懈。在直播過程中,也有很多令人冷汗直流、衝突一觸即發的瞬間,某次有個立委討論到一半,情緒激動到離開攝影棚,許久都沒有回來,讓所有人焦急不已;還有一位來賓在直播前幾個小時,以「上級指示」為由,臨時取消出演,各種令人頭痛的突發情況,幾乎沒完沒了。
遇到這種情況,也只能勉強一關關撐過去,一邊解決問題,一邊累積製作節目和主持的實力。
除了來賓的狀況之外,我也有個說不出口的困擾。由於節目沒有休息時間,我得長時間守在主持人的位置上,所以連一杯水也無法放心地喝。如果是來賓,偶爾離席去解決緊急的生理需求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只要把畫面聚焦在其他正在發言的來賓身上就行了;但是主持人不能任意離席,所以就算咳嗽、口乾舌燥,還是只能吞著口水忍耐。
有一次,我的腰突然劇烈疼痛,完全無法挺直、甚至走不動,讓製作組非常擔心,但是真的坐上主持人的位置後,我竟然能表現出一副沒事的樣子,彷彿腰痛的人不是我。直播必須順利進行的責任感和緊張感,讓我瞬間忘了嚴重的腰痛,這件事也讓我感受到人體的奧祕。
這麼多年來,我傾注一切到這個節目,實在無法輕易道別。聽說主持節目的人一旦離開鏡頭,就會出現嚴重的戒斷反應,但是對我來說,比起無法再上電視的遺憾,更令人惋惜的是,我在製作長時間談話性節目的過程中累積的技巧和人脈,失去了用武之地。雖然我無論如何都想找辦法再次用上這些軟實力,可是我和同事都長期處於非常疲憊的狀態,所以決定先充電一段時間。當我擺脫定期熬夜的生活後,終於能好好睡覺,也透過規律運動恢復健康,而且在逃離直播的壓力後,頭腦也感到輕鬆許多。
就這樣休息一個多月後,我決定與想要大展身手的製作人晚輩,合作進行新的挑戰,但這時公司經濟狀況窘迫,無法期待得到經費支援;因此,我們反覆思考該如何在幾乎零成本的情況下製作內容,結果就推出了YouTube版的《通宵討論》。
與電視上播出的談話性節目相比,YouTube版的製作環境簡直惡劣至極,拍攝地點不是正規攝影棚,只是在公司內部的休息空間,找一個角落架了幾臺攝影機;我則在沒有寫手的情況下,自己準備腳本,再加上沒有預算聘請攝影師,每次都是有空的製作人輪流掌鏡,其中也有人是大學畢業後第一次拿起攝影機,並問:「欸,這要怎麼用啊?」晚輩們一邊努力回想使用方式、一邊學習操作,那畫面令我印象深刻,既讓人心疼又逗趣。就這樣,所有人都是硬著頭皮在不熟練的狀態下先做再說。
就算不提經費的問題,離開熟悉的電視畫面、轉戰陌生的YouTube,這本身就是超乎想像的艱難挑戰。為了迎合受眾偏好的簡潔與快速節奏,製作人需要重新學習剪接方法,馬上進入重點,我也得習慣以輕鬆自在的方式主持。光是討論字幕該上得多直接,意見就已經嚴重分歧,持續一、兩天僵持不下。
我在YouTube界是個新手主持人,對於晚輩製作人提出「再放開一點」的要求,一開始也很難接受,就連大部分YouTuber都能撒嬌似地說出的臺詞:「記得按讚加訂閱哦!」也讓我感到很難為情。第一次拍攝時,製作人反覆地說:「氣氛要再開心一點,我們再拍一次。」也一直建議我改變姿勢和表情,不知道重拍了多少次。
幸運的是,後來我們越拍越起勁,也開始有了變化。當我們關注到YouTube的命脈在於點閱率和觀看次數後,便拓展了來賓的類型。初期主要訪談對象是我在談話性節目中認識的政治人物,後來逐漸朝著擁有廣大粉絲群的藝文人士進攻;同時,我覺得採訪方式應該要有所改變。我得到的結論是:訪問政治人物的重點,在於提出尖銳且意想不到的問題,藉此獲得獨家新聞;相反地,採訪藝文人士時,要做深度的討論,甚至問到粉絲會很好奇的細節之處,這樣才有競爭力。
因此,邀約來賓後,我總會抱著要成為鐵粉的心情,像做研究一般準備許多非常細的問題。多虧有這麼做,每次上傳新採訪影片後,都會有人留言說:「這位主持人肯定也是○○○○(該來賓的粉絲名)。」讓我不禁莞爾一笑。
也許是這樣的策略奏效,後來節目知名度增加,被譽為「值得一看的節目」,也接連約到許多話題度高的來賓。其中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搶在所有電視節目和YouTube頻道之前,採訪到當時因韓劇《我的出走日記》和電影《犯罪都市2》而獲得超高人氣的演員孫錫久。他上的那集節目觀看數爆漲,衝上YouTube發燒影片第一名。在數不清的留言中看到「孫錫久一定要把這集節目放入個人簡介」這樣的誇讚時,真不知有多欣慰!
如果我和同事們因跌倒而受挫,一直沒再重新站起來,絕對無法做到這樣的事。當時我們竭盡全力製作的談話性節目被收掉,其實沒有人批評我們,或建議我們再嘗試什麼,但我們知道,如果就此打住,以後一步也無法前進,所以我們撢掉身上的灰塵,自己站起來,做了沒有任何人吩咐的事。在沒有一毛錢的情況下,我們離開了熟悉的電視節目,挑戰製作能適應陌生YouTube環境的內容,而這樣的決定,讓我和同事因而變得更堅強,也更柔軟。
即使再次摔倒,我也不會耽溺於恐懼中,因為要摔倒才能重新站起來,也是因為只有拍拍身子再站起來,才能變得更堅強。
【摘文2】左右工作和生活的決定性因素
Attitude 姿態
用一條腿支撐身體,另一條腿在膝蓋彎曲的狀態下向前、向後或向側邊抬起。標準動作是彎曲90度,但有時會為了讓腿看起來修長而只彎曲45度左右。
提到芭蕾舞時,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個代表性動作就是attitude。在YouTube上的影片中,很多人會推薦將這個當成拍攝「人生紀念照」時的姿勢。親自做看看就會發現,無論是用一條腿保持平衡站立後,抬起另一條腿,讓膝蓋向外轉、維持turnout的狀態,還是用腳尖撐住全身,這些動作沒有一個是容易的。
所有芭蕾動作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鍛鍊,才能確實呈現出優雅的動作,attitude也不例外。我個人認為,attitude和cambré(拱形,上半身向前彎、向後彎或倒向側邊的動作)都是非常美麗的動作,所以我非常喜歡,無論再怎麼難,我也想要努力做得更好。
不久前,我在二手書店購買了一本名為《舞蹈藝術的理論和實行》(Traité élémentaire théorique et pratique de l'art de la danse)的舊書,其中提及跟這個動作有關的趣聞。這本書由十九世紀義大利裔舞蹈家、當時最優秀的芭蕾教師卡洛.布拉西斯(Carlo Blasis)所寫,他就是第一個發明attitude的人。據說,布拉西斯的靈感來自是文藝復興時期知名雕刻家詹博洛尼亞(Giambologna)製作的銅像〈墨丘利〉(Mercurius,希臘神話中名為荷米斯的旅行者之神在羅馬被稱為墨丘利)。
我查了一下那尊銅像的照片,很神奇的是,那動作真的跟attitude的姿勢很像。布拉西斯從美麗雕刻品的姿勢中獲得啟發,想出了模仿該姿勢的芭蕾動作,這故事越想越讓人吃驚。布拉西斯寫道:「在舞蹈方面,attitude是最迷人、也最困難的動作,如果能完美詮釋此動作,將來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舞者。」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發明的動作感到無比自豪。
在了解到有趣的創作故事後,我對attitude的愛也更加深厚,只不過,我翻遍了整本書,仍無法理解布拉西斯為何要如此命名。在芭蕾動作中,很多動作的名稱含意和動作內容是一致的,但也有些動作和名字的連結讓人無法理解,attitude就是這樣;法文的attitude和英文一樣,都是指態度或姿態,而這究竟跟那優雅的芭蕾動作有什麼關係,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冒出了一個念頭,態度和姿態,可說是左右人生的核心品德,這會不會就是線索呢?雖然創始者沒有明確說明,不能隨便斷言,但我根據自己的理解推測,或許這表示attitude在芭蕾中就是非常重要的動作。
***
我很喜歡一句英文格言「Attitude is everything」,可以翻譯為「態度左右一切」,也就是說,人生可能會根據態度而完全不同,我不得不100%、不,1000%同意。
就我而言,我在評論一個人的時候,也總是最重視態度。即使別人問的是「那個人怎麼樣」,我的回答也會是「他的態度很好」或「他的態度不怎麼樣」。在職場上也一樣,有些人雖然能力或經驗不足,但只要積極進取,依然會備受矚目;相反地,無論是多有能力的人,如果對每件事都表現出不情願和消極的態度,我就會很排斥跟他共事。
之前一起工作的人之中,有很多態度值得稱許的同事,其中有位晚輩在我心中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在我製作《不一樣的教室》早期,第一代組長L就跟我一起構思企劃,多年來一直與我合作引領節目製作,是個很有能力的製作人、卓越的領導者,也是我崇拜的優秀人物,與他共事的每時每刻都很開心。
當我向L提出「韓國第一個雙向講座」的節目概念時, 他聽完後眼睛一亮,喊道:「哇,應該會很有趣!」L總是這樣支持我:「我們要不要做一次公開演講,作為假日特別節目?」、「這次不要在攝影棚,在戶外進行現場授課如何?」、「在聊到音樂的時候,可以請一個小型管弦樂團來現場演奏嗎?」無論我提出多麼難的要求,他從來不曾回覆「不行」、「太難」,第一反應永遠都是「應該會很有趣」。
他不是在一味討好身為主管的我,只是在面對新挑戰時,他總會毫不畏懼地帶著積極態度迎戰,即使是面對晚輩製作人、來賓、工作人員和其他部門時,他也不會失去他特有的、享受工作的愉悅態度,而且他憑著這種正能量,一一突破了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大大小小問題。《不一樣的教室》之所以能夠持續挑戰新的內容,躋身長青節目,實在是拜L那與眾不同的待人處事態度所賜。
我的個性很貪心,總是想一直找事情來做,如果沒有像L這樣的人堅定地在背後支持我,若沒有眾多製作團隊團結一心、體貼並鼓勵我,這個團隊大概無法取得這麼多成果。多年來能和態度這麼好的晚輩一起工作,實在是我的一大幸運,也是非常值得感謝的事。
態度,是左右工作和生活的決定性因素。更令人吃驚的是,態度是我們生活中為數不多、能由自己選擇和控制的因素。我們無法改變已經逝去的過去,也無法任意控制別人的心,但可以決定要對工作和生活抱持何種態度。
不過,並非此時此刻下定決心,就能立刻擁有有益人生的態度。想要變得積極進取,必須在負面消極的想法出現時用力甩開,專注在自己身上,同時還必須培養出在失敗與苦難中,也能找出值得學習之處的能力;最後,是對小事抱持感恩的心。換句話說,良好的態度和高難度的芭蕾技術一樣,是必須不斷鍛鍊才能擁有的寶貴品德。
以後每次跳attitude時,我都會仔細檢視自己對待芭蕾的態度。正如創始者布拉西斯所說,為了正確做出這個最迷人、也最困難的動作,我能選擇的只有保持努力且不放棄的態度。
「憑我的力量,怎能改變身體先天的條件?」像這樣負面念頭就先放下,並對自己說:「你做得到!」鼓勵自己繼續挑戰。你知道嗎?如果每天都這樣盡最大努力,保持最棒的attitude,就能長久享受精彩、超出預期的芭蕾人生!
【摘文3】找到屬於自己的軸心
Pirouette 旋轉
單腳站立在原地旋轉。一隻腳用腳尖站立後,另一隻腳的腳尖貼在站立腳的膝蓋上旋轉。
在公認困難的芭蕾動作中,pirouette對初學者來說特別棘手,就像一道難以翻越的高牆。拆解來看,這個姿勢只要在原地,用一隻腳像陀螺一樣旋轉即可,但實際做起來完全不像說的那麼簡單。pirouette跟所有轉圈動作一樣,軸心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讓身體的核心保持直立,否則身體會前後左右晃動,無法順利轉完一圈。
首先,要將重心穩穩地放在站立腳上,做出plié(彎曲膝蓋),然後在挺直身體的同時收起另一隻大腿,迅速將腳尖貼在站立腿的膝蓋上;同一時間,原本向兩側延伸的手臂在身體前方合起並旋轉。這時另一個要注意的重點是,頭盡量先不要動,撐到最後一刻再轉,因為如果身體旋轉時頭也一起旋轉,會導致暈眩而難以穩住重心。這些就是我粗略挑選出來的要領,另外還有其他該留意的瑣碎部分⋯⋯身體必須完全掌握這些,才能乾淨俐落地完成pirouette。
在跳休閒芭蕾的人之中,雖然也有人在做這麼困難的動作時,可以一下子轉兩、三圈,但是還停留在初學者階段的我,光是穩定地轉一圈就很吃力了。不過,我堅信老師所說的這句話:「練習絕對不會背叛你。」幾乎一天也不漏地勤勞苦練,如果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充分嘗試pirouette,我就會獨自留下來轉個幾圈再走。
沒有上課時,我則在家中客廳或健身中心的團體教室獨自練習。在家裡練習時總是提心吊膽,擔心撞到電視;在團體教室練習時,則是小心翼翼,害怕地面太滑不小心摔倒。不過我還是不能放棄「一天一pirouette」,甚至連旅行時,無論長程或短程,我都會帶上練習鞋,在飯店鋪著地毯的地方練習pirouette,因為我擔心只要一天不練習,原本稍微增強的實力又會退步。
在跳pirouette時,有時候右轉很順、左轉卻不順,有時則是相反,那麼我就會集中練習不順的方向,但無論是哪個方向,對於用腳尖站立支撐的那側大腿而言,都是相當勉強的,有時跳到一半會摔倒,把大腿弄得到處瘀青,腳背也會很痛。
儘管會摔、會痛,我仍然持續練習,是因為我相信努力能帶來的結果,也就是當我莫名跳出完美的pirouette時,感受到的那股巨大成就感。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不是有句名言嗎?「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每每看到自己撐過辛苦的練習過程、越跳越好的樣子,就會切身感受到自己正在變強,心中洋溢著喜悅。
除了我之外,藉由投入芭蕾來戰勝沉重生活的人還真是不少。我在芭蕾教室認識的朋友中,有些年輕媽媽正經歷著艱難的育兒時期,她們利用育嬰假期間或居家辦公的空檔來上課;她們一致表示,芭蕾課是唯一可以喘息的幸福時間,其實就算她們沒說,我也很了解她們的心情,因為我早就走過那段艱辛的路程。
有了孩子後的生活,跟之前簡直是天壤之別。儘管看著天使般的孩子會感受到片刻的欣慰,但如果每天重複著追在孩子身後餵他、幫他洗澡、穿衣服、哄他睡覺的生活,簡直就像被關進監獄一般煩悶不已。「孩子睡覺時最漂亮」、「孩子還在肚子裡時更輕鬆」,這些老話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再加上,如果還要兼顧工作,那困難度勢必會增加兩、三倍,有年幼子女的媽媽們,無論是晚上、週末或假日,都沒有能完全休息的空檔。
但是,如果她們出門上課,心無旁鶩地練習pirouette,那麼至少在這段時間可以離開育兒的滾輪。課堂結束後,就像灰姑娘得在12點魔法消失前回家一樣,她們下課後也要趕回各自的日常生活;然而,不久後又能跳芭蕾的期待,支撐著她們度過職場婦女的艱苦生活。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是透過跳芭蕾來排解課業壓力。在教室裡跟我很要好的朋友中,有幾個是在附近大學就讀的學生,有時他們會有段時間沒來、隔很久才出現,一問之下才得知前陣子都在準備考試、寫論文、協助教授,而忙到沒時間。真不知有多辛苦,臉上都已經冒出青春痘、臉色蒼白,每次見到我總會感到心疼。儘管課業如此忙碌,他們大多數依然不會中途放棄,而是想盡辦法抽空上課;那是因為當他們挑戰這些不簡單的芭蕾動作、專注在完成這些姿勢上時,就能忘記學校帶來的痛苦。
隔很久才現身於芭蕾教室的同學們,特別會傾注全力跳pirouette,如同站上驗收舞臺一樣,想藉由pirouette檢視自己的芭蕾實力是否在這段時間退步。不久前好不容易回來上課的同學Y也反覆練習轉圈,但和以前不同的是,這次她轉圈時一直往旁邊倒;她問我覺得她跳得如何,我回答,先不管別的,應該先從讓身體軸心直立開始練習,因為在軸心偏離的情況下,轉再多次也無法正確做出pirouette。
同學之間平常的話題都是關於如何跳好動作:為什麼每次跳pirouette時,身體都會向後仰?手臂要呈現什麼姿勢才更容易轉動?為什麼一圈都還沒轉完,應該要貼在膝蓋上的腳總會掉到地上?光是一個動作就有很多可以聊的。有一次,一名進階班學生不知怎地來基礎班上課,結果竟展現出與我們不同級別的完美pirouette。我不僅非常羨慕,還嘆了一口氣說道:「和他剛剛跳的相比,我的pirouette還是太差了。」其他同學也紛紛表示同感。
忙於課業的學生、飽受育兒折磨的媽媽、將退休的我,雖然我們各自背負著沉重的現實,但至少在跳芭蕾的時候,能完全專注在自己身上,感受到此時此刻完美跳出pirouette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
為了能在我們各自的位置上全力以赴,好好活出自己的生活,我們都需要可以如此投入的時間。芭蕾讓我們從日常生活中逃離,專注於讓身體旋轉,同時立起自己的中心。過去不順暢的呼吸終於暢通了,我們能投入在芭蕾之中,該是多大的幸運。
【摘文1】打算坐在那裡到什麼時候?
Spotting 定點法:
在芭蕾中轉圈時,即使身體轉動,也要盡可能固定頭部,在最後一刻再快速轉動。這是盡可能固定視線來欺騙大腦、防止頭暈的技巧。在pirouette(旋轉)、soutenu(支撐)、chaînés(連鎖旋轉)等多種轉身動作中都需要。
第一次把自己在學芭蕾的消息寫到臉書(Facebook)上時,我不只收到「為你加油」的留言,也有同樣多條留言告訴我:「你已經有年紀了,小心不要受傷。」看著那些字句,我不禁苦笑,心想「看來我年紀真的不小了」,或許我在某些人眼中,是那種做些新嘗試就很容易受傷的...
推薦序
穿上舞鞋的那一刻,就是放下過去,與自己重新對話的起點,在旋轉與跳躍之間認識自己,也在跌倒與疼痛之間鼓舞自己。55歲才開始學芭蕾的申藝莉說:為了跳得更高,你需要一段能彎得很低的時間。
這本書溫柔而堅定地告訴我們,人生不需要設限,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塑造一個新的自己。不需要畏懼別人的眼光,也不需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我們永遠都能為自己翩翩起舞,都該盡情地為生命綻放。如此坦然擁抱自己的姿態,正是歲月淬鍊之後的優雅。
——彭樹君/作家
無疑地,作者申藝莉在工作上始終是個衝鋒陷陣的拚命三娘,從記者、轉戰電視臺,又隨時代演進再勇闖數位媒體,擔任大型帶狀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在種種難關中總能勇猛突圍,大膽嘗試,節目既創新又長壽,締造無數輝煌紀錄。但33年後,她卻不是華麗轉身,而是猝不及防、姿態狼狽地被迫離職。
她無法選擇優雅下臺,卻以55歲高齡踏入優雅的芭蕾舞蹈學習。初閱此書,也許會誤以為讀的是一本介紹芭蕾舞蹈動作的專書,因為作者的書寫方式很特別,她以一個個高冷雅致卻晦澀難解的芭蕾舞專有名詞作為書寫骨幹,另搭配著一幅幅輕柔筆觸的芭蕾舞素描圖。
眼目遊走於優雅的標題、優雅的畫風、優雅的書籍編排中,每一頁都能讓讀者直覺連結起輕柔從容的芭蕾舞姿,然而,真正進入每一個專有名詞的立體描述後,方理解,每一個優雅舞姿的背後,盡是千錘百鍊的堅韌、恆毅力及數不盡之專注於當下所累積而成。
這才了悟為什麼作者要以芭蕾舞動作專有名詞做為書寫主幹。每一個專有名詞不僅僅是舞蹈動作,其反映的更是深沉的人生哲理。比如:人生中每次在遇到難關時都需要plié,因為每個人都會遇到無數次需要「安全落地」和「重新跳躍」的時刻。
比如:隨緩慢音樂以極慢速舞動的adagio,表面上雖極其優美舒緩,卻需要舞者具備難以撼動的肌耐力勉力維持,作者因而從中領悟了自己最需克服的罩門:急性子。
芭蕾的attitude,也彷彿為人處世的態度。一個人核心品德須拿捏得準,才可能在人生舞臺上恆久精彩。
作者一邊興奮地描述在芭蕾舞這個新領域中的各種新斬獲,一邊又從各種艱難的鍛鍊中,回望自己前半生的種種跌宕起伏。跳的是芭蕾舞,跳的也是歷歷在目的人生。從苦澀到回甘,已然進入人生第二幕的作者,因而能在芭蕾新世界裡,以更平靜、更從容、更透澈了然的姿態,面對一個個高難度動作的挑戰。即便一次次重摔,卻勇敢地一次次再站起來。
芭蕾的最重要戒律就是:「不要在臉上露出你的腿正在做的事情。」為什麼50歲後優雅?不是因為一定得去學芭蕾,而是像芭蕾舞者,「無論正在做多困難的動作,臉上都不能失去微笑」。
是的,無論人生走過多少崎嶇之路,50歲後,已懂在風裡在雨中的感受,風雨既來更如風雨過後,已能仰臉面對,優雅從容。
——彭菊仙/作家
我進入JTBC(韓國電視臺)後,偶爾會驚訝地脫口說出:「看來做節目很簡單嘛!那些報社的人來這邊後都做得很好!」說這句話時,十次有八次是因為想到申藝莉,所以她突然被辭退,實在令我非常震驚。另一件讓我大吃一驚的事情是芭蕾,她竟然要學芭蕾?!原本以為她只是一時興起,但過了一段時間,在我也快忘記這件事時,她突然拿著書稿來找我。沒錯,我看到書名後又大吃一驚,她離開投入三十多年的媒體業後,竟然轉而投入芭蕾。在認識她的這段期間,她總是讓我驚訝不已。不過,驚訝的只有我而已,她似乎早就準備好迎接人生一連串的落地與跳躍,看來,她從很久以前就掌握了,她所謂「第一次學到」的芭蕾基本動作—plié。
——孫石熙/前JTBC社長兼《新聞室》主持人
現代人平均退休年齡是49.3歲,平均壽命則是82.7歲,這表示有足足超過30年的退休生活,那麼退休後要做什麼、該如何生活?作者進入媒體業賣力工作了33年,卻在當上主管後面臨部門被解散的情況,不得已離開了喜歡的工作。她抱持著「頭腦混亂時就要活動身體」的想法,報名了芭蕾基礎班,並將一年來學芭蕾的奮鬥,以及55年來作為記者、主播和媽媽的經歷寫進本書中。雖然沒有嘗試過,會感到害怕,但要嘗試過才能明白,也才能做到。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芭蕾老師對她說:「本來就是要摔倒才能站起來。如果沒什麼大礙的話,就慢慢站起來吧!你打算要坐在那裡到什麼時候?」是啊!有什麼好猶豫的?如果希望以後能一飛沖天,那麼用力蜷縮之後,再重新開始就行了。
——李錦姬/《我們自在地說話吧》作者
一想到申藝莉,最先浮現的詞彙就是「活力充沛」。她讓《不一樣的教室》(按:JTBC的時事教養節目)誕生,同時也是這節目能持續存在的最大原動力,這樣的前輩迎來了人生嶄新的篇章!她會以什麼面貌來表現她那依舊炙熱的活力呢?一起翻開這本書感受看看吧!
——吳尚津/藝人
穿上舞鞋的那一刻,就是放下過去,與自己重新對話的起點,在旋轉與跳躍之間認識自己,也在跌倒與疼痛之間鼓舞自己。55歲才開始學芭蕾的申藝莉說:為了跳得更高,你需要一段能彎得很低的時間。
這本書溫柔而堅定地告訴我們,人生不需要設限,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塑造一個新的自己。不需要畏懼別人的眼光,也不需要懷疑自己的能力,我們永遠都能為自己翩翩起舞,都該盡情地為生命綻放。如此坦然擁抱自己的姿態,正是歲月淬鍊之後的優雅。
——彭樹君/作家
無疑地,作者申藝莉在工作上始終是個衝鋒陷陣的拚命三娘,從記者、轉戰電視臺,又隨...
作者序
【序】縮得越深,是為了跳得更高
芭蕾課總是從plié(屈膝降低身體重心的動作)開始,這是將單手或雙手扶著扶把(barre),將身體挺直後,彎曲膝蓋再伸直的動作,要重複做好幾次。
在我帶著緊張又激動的心情來到芭蕾教室,開始上人生第一堂芭蕾課的那天,老師示範plié並問道:「有人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嗎?」班上一陣寂靜,我小心翼翼地拋出答案:「是為了跳躍嗎?」雖然我沒什麼把握,老師卻說我答對了。這麼說起來,雙膝向外彎曲的姿勢,像極了青蛙跳躍之前的模樣,想到這點,不禁撲哧一笑。
在芭蕾中,plié是進行大大小小的跳躍前的預備動作,如果膝蓋彎得不夠低,就不可能跳得高。剛開始上芭蕾課時,老師看到我跳躍的樣子都會質問:「為什麼你總是跳不高,一直黏在地上?」這時,如果氣憤地回答「因為我的體重太重了」,老師就會說:「不是那個原因,是你的plié沒有做好。」然後仔細地調整我的姿勢。神奇的是,可能是因為身體熟悉了這個動作,彈跳力進而提升,最近我跳起來時,已經比之前高出一個頭了。
但是,plié的存在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人跟所有在地表上受到重力支配的存在一樣,無論跳得多高,總有一天都要回到地上;因此,如果落地時大腿僵直,關節就會吸收全部的衝擊,容易導致受傷,所以為了能安全落地、避免受傷,彎曲膝蓋是個非做不可的動作。
雖然每次上課已經聽到耳朵快長繭,但我後來領悟到,不僅是跳芭蕾,人生中每次在遇到難關時都需要plié,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各自的生活中,都會遇到無數次需要安全落地和重新跳躍的時刻。
***
剛好就在去年的這個時間,公司幾位記者晚輩為我舉行了歡送會,因為我在馬不停蹄地工作長達33年後,竟毫無預警地收到離職通知,可說是進入了我的安息年(按:猶太律法書規定,7年耕作週期的第7年,在安息年,土地需要休養)。旁人臉上寫滿了擔心,反覆問我「你還好嗎」,自從開始上班後,我不記得什麼時候休過超過一週的假;甚至在過去收到人手不足的消息時,即使那時距離我分娩才過了一個多月,我還是跑回公司上班。
雖然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但在那個時期,人們普遍認為優先考慮工作、把個人私事擺一旁是一種美德。他們很清楚我對工作的無限熱情,也了解我的過去,自然很擔心失去工作的我,會像失去生活意義那樣受到沉重打擊。
那時我對他們說,出乎意料的是,我其實沒那麼難受,而且剛好趁這個時間,我開始去學長久以來嚮往、讓人感到浪漫的芭蕾,並告訴他們在芭蕾中,plié這個動作非常重要。我說,每天練習plié之後,對於環境突如起來的改變就沒有那麼衝擊了,反而能順利落地,現在甚至也慢慢做好了跳躍的準備。也許這番話聽起來很荒唐,但晚輩們聽了似乎也能產生共鳴,表情隨之變得明朗。
回想過去這段時間,我也覺得自己真的是馬不停蹄。當時很開心能和喜歡的人們一起做著喜歡的事情,並得到好的回饋。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一直持續下去,所以不斷鞭策自己,一點都不覺得辛苦或疲倦。直到我負責的部門突然解散,並在組織重整後離開總監的職位,我才切身感受到,任何人在往上爬之後,總會迎來向下走的時刻。
沒過多久,公司宣布全面大規模裁員,經營困難的情況一一曝光,沒有人料想得到公司狀況竟成了這個模樣,讓一直以來只朝著前方全速前進的我,連減速的空檔都沒有,就被迫停了下來。
第一次被任命為總監、同時晉升主管的那天,我就有預感,我在22歲開始做的第一份工作,可能無法讓我做到60歲屆齡退休,我長久以來的夢想可能會破滅。近期,社會上很少有工作能讓人做到退休,而且人們常說,主管其實是臨時員工,意思就是,公司一旦遇到困難,主管就是第一個被開除的對象。沒過多久,擔憂就成了現實,當時我的韓國年齡是55歲,滿54歲(按:過去韓國年齡的算法為剛出生嬰兒1歲,到了元旦再長1歲)。
周圍的同事和朋友都為我感到惋惜,說我還年輕,正值人生的第二幕,但是以(2022年的)調查數據來看,韓國勞工的平均退休年齡為49.3歲,這樣說起來,我算是撐很久了;而且,我在1990年進公司時,創下了當時公司入職年齡最低的紀錄,也就是說,我很早就開始工作,年資不會比一般屆齡退休的人還要少。
無論別人說什麼,我下定決心要揮別所有的遺憾,既然如此,就需要建立新的慣例。我覺得應該找出一件事,取代每天早起上班的行程。最後一天上班時,晚輩製作人J淚眼汪汪地到我的辦公室向我道別,在跟她對話的過程中,我的腦中突然浮現出答案的線索。
「您要好好生活!別因為難過就喝太多酒。」J說。
「別擔心,我心情不好時不會喝酒,要喝就應該趁著高興時暢快地喝。憂鬱時運動還比較好呢!頭腦如果混亂就該活動身體,運動就是良藥。」
沒錯,就是這個!我在30歲出頭時,就因為工作過勞導致健康亮起紅燈,後來透過健身和瑜伽等運動維持健康。壓力一大,我一定會出門一小時左右,透過走路或跑步來抒發壓力,但這次不一樣,那種輕鬆的運動肯定無法解除我的壓力,我現在正準備毫不留戀地告別33年來傾注熱情的職場,所以需要更強而有力的挑戰,讓我完全忘記所面臨的沉重現實。雖然我常常活動身體,但這次必須做以前從來沒做過、難度不容小覷、讓我不得不完全投入的事。當我在釐清什麼運動能滿足這些條件時,最先想到的就是芭蕾。
「的確,如果不是這個時候,什麼時候才要試?在我剩下的人生中,最年輕的時候不就是現在嗎?眼睛一閉、鼓起勇氣試試看吧!」
趁自己改變心意之前,我立刻在住家附近找到一間芭蕾教室,並告訴老師,我這輩子都沒跳過芭蕾,現在才想要學,年紀已經有點大了,不知道能不能報名。老師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先上看看」。我緊張兮兮地上第一堂課時,就學到plié這個動作。聽著關於跳躍和落地的說明時,我心裡有多麼想哭啊!
就這樣,我在55歲這個不小的年紀,首次踏入芭蕾這個領域,之後逐漸熟悉了陌生的身體語言,重新整頓自己。大家都說「芭蕾有入口但沒有出口」,現在我沉浸在芭蕾的魅力中,充滿活力地過著每一天,也在一天天當中,切實感受到一年前的選擇實屬正確。
最近我的一天就是從芭蕾開始。不再是匆匆出門上班,而是先在家裡從容地伸展、放鬆後,再去芭蕾教室;上午的課程結束後,回家就做些新的事情,我現在以兼任教授的身分在大學授課,也是非營利學術財團的諮詢委員,參與製作知識型內容。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計畫正在進行,因此我非常期待往後在人生第二幕會有多麼有趣的挑戰。俗話說「上帝為你關上一道門,就會為你開啟一扇窗」,對我來說,這扇窗就是透過芭蕾開啟的。
原本我差點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像被折斷雙翼的鳥一樣墜落,幸好在那一刻遇到了芭蕾這個陌生的世界,並且順利落地。如果我因為失去工作,從此一蹶不振,那絕對不可能發生這些事。也就是說,還好我並沒有因為非自願離職而感到絕望,也沒有覺得自己「已經年紀不小,老狗變不出新把戲」而提早放棄。看來我順利地完成了生活中的plié——盡可能地壓低身體的重心,減輕落地時可能受到的傷害,接著以低姿態努力邁開步伐,大步走進陌生的世界。
無論是誰,在生活中都會有那麼一刻,因為意想不到的考驗而感到沮喪、因為看不到未來而覺得眼前一片漆黑。倘若未來遇到這樣的時候,希望你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在落地的那一瞬間,請立刻做出plié。為了跳得更高,你需要一段能彎得很低的時間。」
【序】縮得越深,是為了跳得更高
芭蕾課總是從plié(屈膝降低身體重心的動作)開始,這是將單手或雙手扶著扶把(barre),將身體挺直後,彎曲膝蓋再伸直的動作,要重複做好幾次。
在我帶著緊張又激動的心情來到芭蕾教室,開始上人生第一堂芭蕾課的那天,老師示範plié並問道:「有人知道為什麼要做這個動作嗎?」班上一陣寂靜,我小心翼翼地拋出答案:「是為了跳躍嗎?」雖然我沒什麼把握,老師卻說我答對了。這麼說起來,雙膝向外彎曲的姿勢,像極了青蛙跳躍之前的模樣,想到這點,不禁撲哧一笑。
在芭蕾中,plié是進行大大小小的跳躍前的...
目錄
推薦語
序 縮得越深,是為了跳得更高
第一部 55歲,第一次穿上芭蕾舞鞋
turnout 使用以前沒有用過的肌肉,改變才會開始
tombé 退休後,重新回到初學者
spotting 打算坐在那裡到什麼時候?
pull-up 將33年工作造成的烏龜頸伸直
entrechat quatre 學新事物,要有被指責的勇氣
devant 由芭蕾語言開啟的新世界
第二部 當你需要支撐自己的力量
adagio 人生第二幕,適應慢下來的節奏
développé 一步一步,堅持下去的力量
attitude 左右工作和生活的決定性因素
port de bras 芭蕾,是用全身在說話
coordination 別在臉上透露腿正在做的事情
arabesque 優雅卻堅定地活下去
第三部 專注在自己身上的方法
cambré 美麗的標準是……
pirouette 找到屬於自己的軸心
grand battement 做得沒有別人好,也沒關係
grand pas de deux 跳芭蕾的媽媽vs.踢球的女兒
enchaînement 芭蕾女伶怎麼背得了那麼多動作?
class 問與答,造就不一樣的教室
第四部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持續做著夢
sous sus 即使是難以搆著的夢想
balance 叫你跳芭蕾,你為什麼跳倫巴?
pas de bourrée 人生中真正的好老師們
relevé 永遠的偶像——奧黛麗.赫本
épaulé 希望背影更美
tutu 芭比、肯尼都不被排斥的世界
pas de chat 芭蕾女伶般輕盈的貓咪舞步
結尾 人生的grand jeté才剛要開始
致謝
推薦語
序 縮得越深,是為了跳得更高
第一部 55歲,第一次穿上芭蕾舞鞋
turnout 使用以前沒有用過的肌肉,改變才會開始
tombé 退休後,重新回到初學者
spotting 打算坐在那裡到什麼時候?
pull-up 將33年工作造成的烏龜頸伸直
entrechat quatre 學新事物,要有被指責的勇氣
devant 由芭蕾語言開啟的新世界
第二部 當你需要支撐自己的力量
adagio 人生第二幕,適應慢下來的節奏
développé 一步一步,堅持下去的力量
attitude 左右工作和生活的決定性因素
port de bras 芭蕾,是用全身在說話
coordination 別在臉上透露腿正在做的事情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