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鋒於鈍,以仁德與謀略書寫王朝輝煌
◎平凡之身,以智慧與毅力開創千秋偉業
◎從農田到皇位,漢光武帝的逆襲傳奇!
以寡敵眾力挽狂瀾,十二年平定天下亂局
見證劉秀如何改寫王朝更迭的歷史走向!
【平凡起點與家族崛起】
劉秀雖然出身漢室宗親,但是祖上已淪為普通地方官僚,到劉秀這一輩更是家道中落。少年劉秀在父親早逝後被叔父收養,過著平凡的農民生活,與熱血張揚的長兄劉縯形成鮮明對比。然而,隨著王莽篡漢,天下動盪,家族逐漸被捲入一場恢復漢室的命運洪流中。劉縯率先響應,四處招兵買馬,胸懷雄心壯志;劉秀則以低調內斂的姿態,默默成為推動家族興起的關鍵角色。
【群雄割據與步步為營】
劉秀兄弟雖以恢復漢室為目標,但在初期屢屢受挫,甚至劉縯也因內亂身死,使劉秀承擔起家族的所有重擔。在這段跌宕起伏的歷史中,劉秀的智慧、隱忍和謀略逐漸顯現。他並未急於稱帝,而是選擇接受別人的擁立,借助名義與勢力逐步鞏固基礎。本書闡述劉秀在群雄環伺的時代如何審時度勢,化解困境,並逐漸成為天下共主的最有力候選人。
【龍爭虎鬥與天下一統】
隨著勢力的擴大,劉秀終於在眾人推戴下稱帝,但這並未意味著結束,而是開啟了更為漫長而艱苦的統一之路。與劉邦「擊敗項羽即定天下」不同,劉秀所面對的是群雄並存、局勢複雜的車輪戰。割據勢力此起彼伏,劉秀憑藉精妙戰術,逐一化解敵對勢力,終於平定天下。書中還生動呈現了謀臣與武將的忠勇與智慧,並描繪劉秀以仁德治天下的統治理念。
【明君仁德與低調人生】
劉秀平定天下後,開創了東漢王朝,他的統治風格與前朝的秦皇漢武截然不同。他推行偃武修文,注重民生休養,將內耗不止的亂世逐漸帶入和平穩定之中。與同為開國皇帝的嬴政、劉邦、朱元璋相比,劉秀極具個人魅力與仁德精神,既有卓越的軍事才能,也展現出謙遜低調的性格,塑造了「光武中興」的輝煌局面。
本書特色:本書以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核心,重新審視這位歷史上低調而卓越的明君,還原他從平凡農民逆襲成天下共主的傳奇人生。全書兼具史實考據與故事敘述,既忠於史料,又充滿戲劇張力。結構脈絡清晰,從家族崛起到群雄逐鹿,再到統一天下,層層遞進,節奏緊湊。語言通俗易懂,又不失歷史厚重感,將英雄史詩與人性描摹完美結合。
作者簡介:
朱耀輝,自媒體人、文史作家。自幼喜好文史,博覽群書,學富思博。大學期間開始文學創作,欲以文學之法,書寫千年歷史,並載筆者思道。已出版《李斯傳:從一介布衣到帝國宰相》、《人心至上:劉邦》等多部歷史作品。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南陽風起
舂陵劉氏
讓我們勇敢地來一次歷史的穿越,回到西漢末年,回到東漢最初的原點。
時間定格在西元前6年。
這一年是西漢建平元年。建平是西漢哀帝劉欣的第一個年號,皇帝還姓劉,王莽還在封地新都老家蟄居,處於事業谷底期,王政君在宮中處處忍讓、委曲求全,看不到未來的出路。
各色人物粉墨登場,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宛如一場鬧劇。年輕的劉歆卻沒時間關注這些瑣事,此時的他正處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的父親劉向去世了。
對於劉歆而言,劉向不僅僅是他的父親,更是他的人生導師。作為西漢的大儒,在皇帝的指示下,劉向主持了一項國家文獻整理工程,分類和編目各類文獻典籍,這一做就是二十年。臨終前,他將這項未竟的事業交給兒子劉歆,囑咐他帶領學術團隊繼續前行。
劉歆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憑藉扎實的學術功底,他有信心完成這項工作。這一年,他任侍中太中大夫,職位不算太高,在仕途上算是剛剛有起色。
劉歆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不僅痴迷於讀書,還喜歡研究些神神祕祕的東西,用當時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讖緯」。
所謂「讖緯」,其實是讖書和緯書的合稱。「讖」是一種隱祕的預言,假託神仙聖人,預測吉凶;「緯」是對這些「讖」的解釋。別以為這只是封建迷信,在當時,這可是一門官方儒家神學,從廟堂到民間,讖緯學大行其道,連王莽都是讖緯學的愛好者。
當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西漢的天空瀰漫著一股神祕主義思潮,這深深地影響了劉向,乃至後來的劉歆。閒暇之餘,劉歆也喜歡四處蒐集這類預言書。這一年,他偶然得到了一本名為《赤伏符》的奇書,裡面有這樣一句神祕的讖語:
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
意思很淺顯,將來會有一個叫劉秀的人崛起,問鼎天下!
至於誰是劉秀,書上沒說,老天爺也沒給任何暗示。
看到這句話,劉歆心想,自己身邊沒有叫劉秀的,既然預言都這麼說了,要不賭一把,萬一預言成真了呢?
怎麼賭?
很簡單,改名!
這一年,劉歆為《山海經》作完注後,在給哀帝的表奏中正式改名為劉秀!
當然,為了不引起大家的懷疑,劉歆也給了一個完美的藉口:避諱。
當時的皇帝是漢哀帝劉欣,「欣」與「歆」同音,劉歆為了避諱而改名,倒也在情理之中。
是的,你沒看錯,做學術研究的劉歆其實並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知識分子,他也有政治野心!
劉歆和王莽很早就是至交好友,王莽上臺後,常常舉薦劉歆。做了皇帝之後,王莽對劉歆更是大加提拔,讓他成為朝堂上的大紅人。
然而,隨著王莽的一系列倒行逆施惹得天怒人怨、民心盡失,劉歆對王莽由希望變成失望,再到絕望。既然王莽不是那個天命之人,自己何不取而代之?
王莽建立新朝後,有個叫甄豐的大臣想學王莽炮製讖緯之說,結果被王莽滅了,劉歆的兩個兒子也牽連其中,被捕問斬。這之後,劉歆本人更是攛掇自己的女婿、王莽的兒子王臨謀反,結果全家被誅。
《赤伏符》上寫得很清楚,將來會有一個叫劉秀的人做皇帝,劉歆要自己變成這個劉秀,他不允許天下還有其他的劉秀存在,成為他謀取皇位的絆腳石。
那時的劉歆雄心勃勃,他一定想不到,這條神祕的讖語確實「應驗」了,不過並沒有應在他這個冒牌貨身上,而是應在了另一個人身上。
他的名字,也叫劉秀。
就在劉歆改名這一年,在陳留郡濟陽縣,真正的主角劉秀剛剛出生。
第一章 南陽風起
舂陵劉氏
讓我們勇敢地來一次歷史的穿越,回到西漢末年,回到東漢最初的原點。
時間定格在西元前6年。
這一年是西漢建平元年。建平是西漢哀帝劉欣的第一個年號,皇帝還姓劉,王莽還在封地新都老家蟄居,處於事業谷底期,王政君在宮中處處忍讓、委曲求全,看不到未來的出路。
各色人物粉墨登場,朝堂之上烏煙瘴氣,宛如一場鬧劇。年輕的劉歆卻沒時間關注這些瑣事,此時的他正處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他的父親劉向去世了。
對於劉歆而言,劉向不僅僅是他的父親,更是他的人生導師。作為西漢的大儒...
推薦序
序言
這一卷中,我們來到了東漢開國的那段崢嶸歲月,主角只有一個:劉秀。
我們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彷彿一個人將來的成就從小時候就已注定,這其實是大大的誤解。我之所以對劉秀情有獨鍾,是因為他從一個普通人最終完成了逆襲。
說劉秀是普通人,是有根據的。
先來介紹一下劉秀的出身,他是劉邦的九世孫,是景帝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我們都知道,景帝的第十子是武帝,而劉秀的祖上劉發就是武帝的兄弟。
只不過由於武帝推行了推恩令,到了劉秀這一輩,他的家庭就比較不景氣了,父親是一個縣令。
如果只是這樣,劉秀的家境不能算差,畢竟也是個公務員家庭。然而劉秀九歲那年,父親去世了。
父親走後,劉秀被叔父收養,成了普通的農民。大哥劉縯卻不甘於平庸,他一出場就自帶主角氣場,性情剛毅,慷慨激昂。自從王莽代漢,劉縯的熱血理想更嚴重了,成天忙著砸錢拉隊伍,一心為光復漢朝奔忙。
劉秀不一樣,他是個標準的乖孩子,讀書刻苦,勤於農活,正因為老實,常被大哥吐槽:「弟弟你就和高祖皇帝家那個哥哥一樣,只知道埋頭種地,將來能有什麼出息?」
很顯然,劉縯將自己比做了劉邦。
但是偏偏,最後成就大事的是低調內斂的劉秀,而鋒芒畢露的劉縯卻早早地死於更始政權的內亂之中,實屬造化弄人。
很多人認為,劉秀得天下,比當年的劉邦要困難許多。
困難在哪?
別看都是天下大亂,但是劉邦創西漢,如同一場拳王爭霸賽,只要打贏項羽就行。劉秀不一樣,他當時面臨的是群雄割據,大小豪強畫地為牢,各種勢力犬牙交錯,他只能一個一個打,好比車輪戰。從登基算起,他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平定天下。
縱觀劉秀的一生,可謂是順風順水、名利雙收,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劉秀不僅事業有成,家庭也幸福美滿。有些人對他的讚美甚至高於秦皇漢武,三國時期,曹植和諸葛亮都曾經以「劉邦和劉秀誰更厲害」為主題,寫過文章。
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堪稱完美的皇帝,卻在歷史的長河中沒什麼存在感。
他是戰神,軍事能力逆天,但是他的名聲卻沒有曹操、李世民等人響亮。
他是開國皇帝,也曾一統天下,但是跟嬴政、楊堅、朱元璋比起來,卻彷彿名不見經傳。
也有人稱他為明君,偃武修文,勵精圖治,有「光武中興」,但是卻沒能像劉徹、李隆基那樣英明遠傳。
他的文化功底一流,卻遠沒有他的「痞子」祖宗劉邦來得出名。
在他低調性格的影響下,連他開創的東漢王朝也是歷代王朝中最低調、最內斂的朝代。他手下那些戰功赫赫的名將似乎什麼都沒留下,不要說跟衛青、霍去病齊名,甚至連之後三國時期的呂布、關羽、張遼、馬超也彷彿不如。「雲台二十八將」的風頭總是被「麒麟閣十一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等蓋住。
這不公平。
低調,並不代表沒有實力。
真正的高手,往往是那些樸實無華、沒有名氣的人,就像掃地僧,雖然名聲不如「北喬峯」、「南慕容」,可是你不能否認他在《天龍八部》中神一般的存在。
我想用自己手中的筆,帶你回到兩千年前的那段歲月,重溫東漢開國的熱血與激盪,一步一步,靠近那個近乎完美的劉秀,與他一起呼吸,分享他的榮耀,共擔他的落寞。
你跟隨我一起嗎?我寫你讀。
序言
這一卷中,我們來到了東漢開國的那段崢嶸歲月,主角只有一個:劉秀。
我們常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彷彿一個人將來的成就從小時候就已注定,這其實是大大的誤解。我之所以對劉秀情有獨鍾,是因為他從一個普通人最終完成了逆襲。
說劉秀是普通人,是有根據的。
先來介紹一下劉秀的出身,他是劉邦的九世孫,是景帝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代。我們都知道,景帝的第十子是武帝,而劉秀的祖上劉發就是武帝的兄弟。
只不過由於武帝推行了推恩令,到了劉秀這一輩,他的家庭就比較不景氣了,父親是一個縣令。
...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南陽風起
舂陵劉氏
長安求學
謀劃造反
捨家取義
第二章 揮師北上
初遭敗北
綠林密議
擁立新主
危急受任
黑雲壓頂
昆陽廝殺
第三章 潛龍伏淵
伯升殞命
日暮途窮
新莽末路
出走洛陽
第四章 艱辛歲月
賢士初聚
王郎稱帝
逃難之路
立足信都
第五章 龍騰河北
真定聯姻
天降之師
猶豫不決
鉅鹿鏖兵
第六章 威揚天下
長安之亂
銅馬受降
赤眉西進
天子牧童
追剿流寇
第七章 長安亂局
劉秀稱帝
仁德之道
赤眉入京
群魔亂舞
第八章 群雄競逐
走投無路
鄧禹大敗
招降赤眉
真定造反
彭寵作亂
第九章 定都中原
鄧奉之亂
漫漫征程
圍城打援
圍困黎丘
第十章 三方鼎立
共推為主
使節入蜀
舉棋不定
隴右血戰
蜀地起兵
序言
第一章 南陽風起
舂陵劉氏
長安求學
謀劃造反
捨家取義
第二章 揮師北上
初遭敗北
綠林密議
擁立新主
危急受任
黑雲壓頂
昆陽廝殺
第三章 潛龍伏淵
伯升殞命
日暮途窮
新莽末路
出走洛陽
第四章 艱辛歲月
賢士初聚
王郎稱帝
逃難之路
立足信都
第五章 龍騰河北
真定聯姻
天降之師
猶豫不決
鉅鹿鏖兵
第六章 威揚天下
長安之亂
銅馬受降
赤眉西進
天子牧童
追剿流寇
第七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