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女孩,妳的生命有太多的「應該」
作為一個女孩,妳的生命有太多的「應該」。無論從幼年到成年,從校園到職場乃至婚姻,隨著妳的角色轉變,妳總是不斷地被貼標籤。
當妳是個小女孩時,被告誡女生要溫柔端莊,最好穿洋裝玩娃娃。當妳成為少女時,新聞出現一些女孩被侵犯的事件時,妳可能不只一次被告誡:「這些女孩一定是私生活不檢點,才會遇到這種事!」,也可能不只一次聽見有人檢討被害人:「裙子穿太短,難怪被侵犯。」
網路上充滿了正義魔人,在名人離婚的事件中,圍剿那些渴望被愛的人妻--「太不知足了!」、「結婚還想當公主啊!」甚至,有些女孩離婚是因為丈夫外遇,但離婚後還得忍受輿論的指責:「是因為生不出來吧?」、「身材走鐘,老公外遇要怪誰?」
於是,妳被迫追尋那些「好」的標籤。「好女孩」、「好妻子」、「好媳婦」、「好媽媽」……每個標籤裡面都是一套標準,都是一堆「應該」。
也因此,對長期生活在傳統規範下的女人們來說,「離婚」絕對是個艱難的決定。
很多女人即使在不適合的人身邊隱忍,仍然不敢提出離婚。一方面覺得自己什麼也沒有,害怕離開了會失去更多,日子會過得比現在更難。另一方面也擔心離了婚,會被貼上「婚姻失敗」、「歹命女」、「狠心媽媽」這些「壞標籤」。
是的,我們從小到大的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塑造了每個女孩的心靈。
為丈夫孩子奉獻,做公婆稱讚的好媳婦,才是所謂的圓滿,才是人生勝利組;但無論為什麼離婚,一旦離婚,就如同一雙破鞋,是「什麼都沒有」的人生失敗組。
我也曾經在一段,如同狂風暴雨的婚姻狀態中掙扎。其實,從婚姻的一開始,我就已經察覺到很多問題,但明知我們不適合,卻還是因為非常多的擔憂而咬牙苦撐,腦海裡迴盪著:「不和諧的原因,一定是我做錯什麼」、「一定是我不夠好,所以我的婚姻才會千瘡百孔」,這類不斷檢討自己的聲音。從小到大都是乖女孩,最重視那些「好標籤」的我,為了想要扭轉關係不斷壓縮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最後,只抓住一個婚姻的空殼。
後來在猶豫到底要不要放棄的時刻,心理上更是害怕:「萬一離婚,別人會怎麼看我?會不會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籤?」、「萬一我選錯了道路,會不會終過得更差,會不會最後後悔?」現狀真的很差,但面對離婚的不安,又讓我舉棋不定。
後來,我花了很大的力氣,才毅然決然離開。那時我也才認清:這些擔憂與恐懼,源自於我始終想著他人的眼光,想著拿到這些「好標籤」,卻看不到自己真正的渴望。因為內心深處對於「好標籤」的在意,我無法接納關係破裂後所帶來的不圓滿,無法接納婚姻失敗後的沮喪……更深刻的來說,其實是我無法接納,自己的人生竟然這麼「不完美」!
離開前任,熬過離婚後那一段自我否定的黑暗期後,我抖落了一身的標籤,同時放下了「失敗者心態」。而真正突破「失敗者心態」,不再害怕被貼標籤的關鍵點,其實正是「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就如同Leonard Cohen那句,被我當成座右銘的話:「萬事萬物都有缺口,缺口就是光的入口。」
當我接納了自己,我才真正接納「失敗」的存在,更突破「失敗」的本身——
原來,一段關係的分開,不一定是誰做錯了什麼,只因為我們不是彼此生命中那個「對的人」。既然不適合,又何必為了他人的眼光,執著在破碎的關係裡,只為了對外營造出大家嘴巴裡的「完美人生」呢?
因此,我放下了,並昂首闊步往前走,真正學會享受一個人的時光。
離婚是一種選擇。
離婚後要怎麼面對自己,更是一種選擇。
妳可以決定要持續活在悲傷與自我厭棄中,但妳也可以在痛苦過後,選擇用另一種心態,來迎接妳嶄新的人生。我最終超越失敗者心態,不再用世俗的標籤自我鞭笞,找回了原本的自己,然後才驚訝的發現——原來,一個人也可以好好的;原來,一個人可以過得這麼好!
離婚的妳,只是脫下一雙不合腳的鞋,只是褪去一條充滿壓迫感的緊身衣,妳從沒有失敗。離開一段關係,一時之間可能有些遺憾,但請別忘了,妳終於擁有可以好好呼吸的權力。
然後,在我毫無預期的狀況下,另一個男人出現在我的面前。兩個自知不完美的人互相吸引、結合;也因為清楚彼此的不完美,不會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標準,也更願意真誠的接納對方,共同經營一段平凡而溫馨的關係。
我想,這就是「當我內心足夠強大」之後,所帶來的力量吧!
最後,附上我最愛的,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所寫的一首詩,祝福看見這本書的女孩們,可以從我的經驗中,找到使妳內心強大的力量——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我不再防衛
所有力量在我們之間自由流動
委屈,沮喪,內疚,悲傷,憤怒,痛苦
當他們自由流淌
我在悲傷裡感到溫暖
在憤怒裡發現力量
在痛苦裡看到希望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我不再攻擊
我知道
當我不再傷害自己
便沒有人可以傷害我
我放下武器,敞開心
當我的心,柔軟起來
便在愛和慈悲裡
與你明亮而溫暖地相遇
原來,讓內心強大
我只需要,看到自己
接納我還不能做的
欣賞我已經做到的
並且相信,走過這個歷程
終究可以活出自己,綻放自己
三觀不合,別想憑著一己之力去改善關係
在婚姻這條路上,我常常在想:一個女人,是不是一定要接受「這個社會定義」的婚姻模式?
幾年前,我結束了第一段婚姻。面對婚姻,我曾經是個完美主義者;也曾經和很多女孩一樣,在青春年少的時候,嚮往著嫁給王子,在婚姻中扮演所謂的「好太太」、「好媳婦」、「好媽媽」。那時候,我天真的以為,「關係」是一個人的努力就可以經營,只要我付出所有,就可以扭轉乾坤,把那所有不適合的通通「矯正」。
但努力到了最後,我發現:我們可以用激情與浪漫,維繫著男女朋友的親密感;但當兩人走入婚姻,從理性出發,去檢視彼此的「三觀」,就成為不可逃避的一件事。
三觀不合,即使想憑著一己之力去改善關係,最終也只是逼迫自己,被塞入不合腳的鞋子裡;勉強去維護的,也只是一段歹戲拖棚、貌合神離的關係。
決定離開的那個時刻,我用盡全力,完整的搬出了那個家;不管對方用任何方法,或是刻意掀起滿城風雨,我再也沒想過回頭。生命太過短暫,我已經花了十年在憂鬱和困頓中掙扎;我還有多少個十年,可以讓自己在不適合的關係裡陷溺?
那時,我感覺自己不僅是告別了一段婚姻,同時也告別了過去那個,「被傳統社會框架所定型的女孩」。我告訴自己:我要好好的活,我要對自己誠實。無論是否能夠再找到其他的感情,無論整個社會如何將我的過去貼上標籤,我都要讓自己從身到心,徹底自由。
遇到現在的先生,重新看見一段感情,並不是我預料中的事。但,人生道路上最奇妙的就是:當妳總算看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當妳決定不要繼續卡在錯的關係裡,拼命扭曲自我時,一個真正適合妳的人,才會走入妳的生命裡。
可惜的是,這個社會還是有許多人,用標籤不斷的定義一個離過婚的女人。
當我遇到現任丈夫,當我確定與他共同孕育了我們的寶寶時,我在粉絲團寫了一篇感性的文章,想和愛我的朋友們分享我的這份喜悅與希望。但我同時也對讀者們說,因為我在前段婚姻中所經歷的一切,讓我對於婚姻仍感覺到窒息與抗拒;而當時的我,對於婚姻的本質還有關係經營這件事,還有不少困惑。在還沒有把自己釐清,並真正突破和釋懷之前,我並不渴望再次踏入婚姻。
當我把我的心情對另一半坦誠並溝通後,我們決定暫時放下那張結婚證書,畢竟兩人在一起,能夠好好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有趣的是,這篇文章發佈後幾天,一位在媒體上小有名氣的女醫師,在她常參與的談話性節目中,公開談論我的感情生活,還有暫時不考慮婚姻的事。她在評論中,認為我怎麼可能不想結婚?可能是因為之前新聞鬧很大,導致男方不願意娶、不想負責任吧!
這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但並不是因為被公開評論。我真正玩味的是:這位女醫師本身,其實有一定的社經地位,算是一位名望與才華兼備的女性,但從她說出來的話中,我卻感受到,在這個社會上,即使一位才貌雙全的女性,依然會認為另一位曾經離過婚,並且被社會標籤化的女人,是不配擁有幸福的。
她以及她言談中所傳達的觀念,讓我很驚訝。難道,一個有過去的女人,未來的伴侶就一定會因為在意她的過去,而不願給予承諾?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偶然遇到一個不錯的對象,就應該想都不想的進入婚姻?
更讓我嘆息的是,在這個社會上還有多少女孩,如這位女醫師一般身份地位具足,但卻無法勇敢且自信地表示:我真的很美好,我配得上一個好男人,我值得擁有一份專注而真誠的感情!
從她的觀念出發,我們其實也可以更清晰地看見,這個社會上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害怕沒結婚,擔憂自己沒有人愛。基於對「自己一個人」的恐懼,盲目投入一段感情,盲目投入一段婚姻,並且在不適合的時候,用傳統道德觀來壓縮自己、逼迫自己去接納婚姻的框架,卻始終不敢對自己誠實。因為,一旦婚姻宣告結束,男人容易被原諒,女人卻相對容易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籤,甚至受到更嚴厲的批評。
這位名嘴女醫師的話語,所彰顯的社會現實就是——當女人有過去的時候,連女人都要批評女人,連女人都無法原諒女人。
離開前一段不適合的關係後,我重新整理了自己。在新的生活中,我可以坦然而自在的作我自己,而且過得更好、更幸福。那麼,有過去那一段又如何?和其他對象結不結婚又如何?
每一滴傷心的淚水,最終都會帶來強大的力量。經歷過前一段風雨,婚姻之於我而言,不過是一紙證書;而社會定義下的婚姻模式,也不過就是他人嘴裡的框架。而一段親密關係的維持,從來不在他人的嘴裡,更不在那紙證書上。真正細水長流的要素,是兩人能否在愛中牽起彼此的手,再用理性去灌溉這份愛,最終才有可能開出美好的花、結出飽滿的果。
戀愛和婚姻的世界裡,並沒有誰的資質比較好
我知道很多女孩,一旦進入感情當中,總是會希望一生只愛一個人,一進入婚姻就必須「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可能是浪漫細胞驅使,可能是完美主義作祟,但我覺得更多時候,這種「從一而終」的心理,是受到華人傳統價值觀的影響。女孩們總覺得,一旦經歷「分手」、「離婚」這些感情上的挫折,就意味著我們變得不完美、不純淨,是一種失敗的人生。
而這樣的心情,讓很多女孩即使發現自己跟對方不適合,卻依然深陷在那段感情裡。一部份是因為舊情而捨不得對方,另一部份也會因為害怕分開之後的各種挫敗感、失落感、孤獨感,甚至是外在的閒言閒語,而繼續遷就、隱忍,遷就、隱忍到最後,卻不小心遺忘了原本的自己……
我也曾是其中之一。
在第一次進入婚姻前,我其實已經發現我們之間存在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了對方的人品、個性,都和我有很大的落差;也包括,對方除了我之外還有其他的紅粉知己,我一直知道自己並不是他的唯一。
但是,從小到大都是資優生的我,在感情這條路上,也一樣用高標準看待,預先為自己設定了完美的結局。所以,即使過程中發現了種種的不適合,卻沒有辦法果斷的離開,仍然與這個錯的人踏入了婚姻。
事過境遷,我也才發覺當時進入婚姻前,心中其實充滿了恐懼。
——害怕這段感情沒有結果,因為全世界都知道我們在一起了。
——害怕自己付出了這麼多,最後竟然以失敗收場。
——害怕離開了這個對象,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
——害怕如果分開後,種種流言蜚語會把自己淹沒。
——害怕以後被其他人貼上標籤,讓自己再也無法進入其他的感情生活。
因為這麼多的害怕,侷限了我的步伐,讓我沒有在婚前就選擇灑脫放手,依然帶著這許許多多的恐懼,踏入了這個名為「婚姻」的試煉場。
親愛的女孩,從開始入學到出社會,我們都經歷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考試。但妳知道嗎?「婚姻」也是人生中一場巨大的試煉。而這個婚姻考場,比妳之前所經歷的紙上談兵,還要來得更真實、更具體。每一張充滿生活情境題的測驗卷裡,檢驗的都不只是兩人的純純愛情,更測出兩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伴侶,彼此的人生觀、價值觀、金錢觀。更重要的是,在這所謂的「三觀」之上,它還考驗著一個人對於自我生命的整體態度——
妳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妳有沒有認真規劃過自己的人生?
我的第一場婚姻測驗,正因為只看到愛情和他人的感受,又太過擔心失敗,反而看不清這場婚姻測驗,真正要帶給我的生命課題。最終,獲得了一張鮮血淋漓、滿城風雨的成績單。
所以,女孩們,戀愛和婚姻的世界裡,並沒有誰的資質比較好、誰的成就比較高,誰就比較不容易犯錯。即使昔日在學業上,很少拿第一名以外的成績,我仍然在戀愛這條路上,因為自我要求和完美主義,對未來產生太多的擔心和恐懼,最後迷失了自己。
不過幸好,雖然在婚姻這場試煉中,妳有可能會撞牆,也有可能會絕望;有可能會迷路,也有可能會受傷。但,請相信我,只要妳願意,妳永遠有重新振作起來,再次找到方向的那一天。
沒有人說過婚姻試煉,妳始終必須跟同一個人待在一起;更沒有人說,妳不能和對方道別,甚至未來重新再考一次。決定權始終在妳自己,只要妳願意對自己誠實。承認妳這一次不夠成熟,承認妳考得不如預期,然後勇敢去接納並承擔這個結果,妳才能讓自己從夢魘中醒來。
在這場婚姻測驗的過程中,妳還會遇到很多所謂的「過來人」,自以為是的教育妳。他們(很多還跟妳一樣是女性),會對妳說:「結婚後由不得妳任性。」、「又不是嫁給別人做大小姐,本來就要去適應另一個家庭。」、「妳不是去當公主,自己的脾氣要收斂一點。」……這樣的聲音很多,我當時不敢跟前夫分開,有一部份也是害怕這些閒言閒語。就如同妳在面臨重要的大考時,擔心考不好而承受各種責備一樣。
但請妳一定要記得,這條路是妳一個人在走,箇中滋味也只有妳一個人在品嚐。沒有人可以預測,站在試煉場上妳和他,究竟能否在各種情境題的挑戰中,讓彼此單純的情愛得到淬煉、昇華。有的人在歷練之後,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並決定放下彼此;有的人在磨合之後,找到可以繼續擁抱的角度,讓婚姻可以延續下去。但也有很多人,因為始終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不敢表達自己的心聲,最後把自我壓縮進世俗的框架裡,成為眾人口中的「好媳婦」、「好妻子」、「好母親」。
親愛的女孩,有一天當妳踏入這場婚姻考場,希望妳能夠明白:這場測驗其實沒有所謂的失敗。即使交了白卷、考了零分,即使寫錯了所有的題目,即使妳哭著離開了考場,都不代表妳沒機會重新開始。
最重要的是,在經歷了各種考驗之後,我由衷期盼妳成為一個懂得自己要什麼,並勇敢去追求的女人;而不是在別人的口水裡隨波逐流、自怨自艾,最後帶著遺憾,茫然過完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