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青史未老
蔡登山
我喜歡京劇《紅鬃烈馬·武家坡》的兩句唱詞:「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斑。」說的是歲月如刀,流水無情,曾經是「少年子弟」,曾經是「紅粉佳人」,如今都「江湖老」,都「兩鬢斑」了!我也曾年少輕狂,也曾中年壯志,而轉瞬間已將過七十寒暑了,如今不僅「兩鬢斑」而且「白」了「少年頭」!撫今思昔,感慨何止萬千!
大疫三年,期間雖也寫些文章,但大多時間忙於編書,總想把手頭上發現的史料或文章整理出版,其中二0二二年一年間竟出版二十餘本書,其忙碌之況可說席不暇暖,而該年年中又接獲另一新的寫作專題,此專題蠻龐大的,恐得費去幾年的時光亦未可知。因此幾年前設下每年寫本新書的計劃,完全打亂,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如今檢點這三年中寫的十來篇文章,再找出先前發表的幾篇算是有些「新發現」的文章,編成一集,內容還是我所偏好的文史,可喜的是都還是頗有新意的,幾篇舊作,當年都引起不少轟動和話題的。新寫的十來篇,有的從書信、日記及各種珍貴文獻去考察探索事件的原委,有不少新的「發現」。我一直覺得歷史的真相在於細節,而這些細節必須靠著各種資料去梳理,因此新資料的出土常常可以釐清許多「真相」,甚至改變先前的種種說法,這也是歷史所以吸引我,而我也一直樂此不疲地去發現和探索的原因所在。書信一直是我非常看重的,尤其是許多拍賣圖錄新出來的書信,有得非常重要,是前人所未及見的,這些散佚的書信常常可以解開許多謎團,我稱之為「歷史的腳注」。由於有這些新的文獻的不斷湧現,歷史就不斷有重新被解讀的可能,書中的這些文章,都是我試圖用新的「發現」去「重看」一些事件,甚至重新解讀一個人,也因此歷史的事件或人物,又重新「活」過一次!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確實人生不過短短幾個秋,少年子弟江湖老,但「青史未老」,只要你不斷地提供它「活水」泉源!即使黯淡了刀光劍影,即使遠去了戰鼓雷鳴,但它依然可「以史為鏡」帶給我們無盡的省思。也將此書獻給喜好文史的朋友,是為之序,並感謝陳昆乾校長為此書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