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門禁如果真的像影視劇所呈現的那樣重兵日夜把守,滴水不漏,為什麼不乏宮內財寶遭竊、城門口喧嚷與斗毆的案件,甚至發生天理教和宮內人里應外合,險些攻破紫禁城的事情?永樂皇帝為了興建新都北京,從交趾征發了近兩萬名工匠和大量男童,他們如何形成了一個有實力的團體「交趾派」?人們如何形成對白蓮教的恐慌,以至於在正常訴訟中紛紛以白蓮教為借口誣告對方,以期引起當局的關注?宮廷內為什麼有那麼多太監投井自殺,或者偷偷溜出皇宮,前往南海普陀進香?宮廷流行的衣着時尚如何在市井傳開?清朝的快遞員過着怎樣的生活?如何把自己的親戚帶進皇宮?
一樣的紫禁城,不一樣的風景。《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宮廷小人物的日常》描述明清時期那些我們常常在歷史小說或宮廷戲劇中看到,卻又相當陌生的宮中小人物的故事。作者王一樵花費心力閱讀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明清兩朝實錄及清代養心殿造辦處、軍機處、內務府等機構一手檔案資料,從中發掘那些並未被正史記錄,同時也是在我們的宏大歷史敘述中常被隱去的形形色色小人物:朝鮮貢女、交趾太監、工匠、真假白蓮教徒、狐仙、紫禁城守門兵丁、驛遞馬夫、皇宮仆役、迫於生計進宮的太監和秀女等,讓我們一同進入歷史的生活場景,去體會那個時代小人物的歡樂與辛酸,也讓我們透過這些小人物,看見更為豐富的歷史、社會、經濟、民間信仰與日常生活的圖景。
王一樵,台灣政治大學文學學士,台灣師范大學文學碩士,台灣大學哲學博士,受教於思想史家王汎森先生,專攻明清社會文化史和思想史。曾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獎學金,參與明清內閣大庫檔案整理,並熱衷於歷史檔案數據庫建設。現執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除學術專著外,作者還發表了《明清之際雲庄大易師程智與其弟子的師友社群》(2016)、《近二十年明清書籍、印刷與出版文化相關研究成果評述》(2016)、《從「輔翼聖教」到「改正經傳」:林希元思想研究——並討論一些有關「理學祖」的儒學宗教化現象》(2015)和《從「吾閩有學」到「吾學在閩」:十五至十八世紀福建朱子學思想系譜的形成及實踐》(2011)等學術論文。他初次嘗試的通俗歷史著作《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宮廷小人物的日常》是他在十多年來閱讀明清一手檔案的基礎上寫作的宮廷小人物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