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前編和後編。前編主要論述孔子以前的「樂」,自古史傳說的批判、黃土文化、龜甲、獸骨、祭祀、鐵器,乃至樂之確立、舞樂、夷樂之存在等,做脈絡性的分析和介紹;後編主要論述孔子之「樂」,根據孔子思想中對音樂的研究、發展及批評,強調孔子「仁」與「樂」的接觸點。本書作者是近代台灣及日本最重要的音樂家之,音樂理念自現代遊走至古典,孔子的樂論亦是其一生最深層的嚮往。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2 項符合
孔子的樂論的圖書 |
|
孔子的樂論 作者:江文也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04-12-01 語言:繁體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176 |
![]() |
中文書 |
$ 176 |
![]() |
音樂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分為前編和後編。前編主要論述孔子以前的「樂」,自古史傳說的批判、黃土文化、龜甲、獸骨、祭祀、鐵器,乃至樂之確立、舞樂、夷樂之存在等,做脈絡性的分析和介紹;後編主要論述孔子之「樂」,根據孔子思想中對音樂的研究、發展及批評,強調孔子「仁」與「樂」的接觸點。本書作者是近代台灣及日本最重要的音樂家之,音樂理念自現代遊走至古典,孔子的樂論亦是其一生最深層的嚮往。
譯者序
序言
凡例
壹、總說
一、「樂」文化的特殊性
二、非天子、不議禮、不作樂
貳、本論 前編 試論孔子以前的樂
一、古史傳說的批判
二、音樂之始
三、黃河
四、黃河(續)
五、黃土與文化
六、由古代樂器聯想到出土古物
七、龜甲獸骨與祭祀
八、笛與太鼓
九、暴君與音樂
十、插話
十一、插話(續)
十二、鐵 秩序
十三、樂之確立
十四、壯觀的樂制
十五、舞樂
十六、夷樂的存在
參、本論 後編 孔子之「樂」
一、孔子與音樂家
二、與音樂之出發點
三、孔子要人一歌在歌
四、熱中於音樂之孔子
省察(一)
省察(二)
五、意外的音樂發現
六、精密與感性
省察(一)
省察(二)
省察(三)
省察(四)
七、再論精密與感性
八、關於琴
九、孔子與琴的故事
省察
十、孔子作琴曲
十一、孔子的音樂批評
十二、孔子擊磐
十三、困苦中的孔子與音樂
十四、成與樂
十五、樂與音樂
十六、樂與仁的接觸點
十七、學而不倦者
十八、孔子的音樂業績
十九、其時代
二十、樂的治國價值
二十一、《詩經》與其他
二十二、孔子批判的發展精神
二十三、尾聲
附錄一:孔子與音樂資料選輯
附錄二:江文也研究書目選輯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