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作品精萃序
錢穆先生身處中國近代的動盪時局,於西風東漸之際,毅然承擔起宣揚中華文化的重任,冀望喚醒民族之靈魂。他以史為軸,廣涉群經子學,開闢以史入經的嶄新思路,其學術成就直接反映了中國近代學術史之變遷,展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輝煌與不朽,並撐起了中華學術與思想文化的一方天地,成就斐然。
三民書局與先生以書結緣,不遺餘力地保存先生珍貴的學術思想,希冀能為傳揚先生著作,以及承續傳統文化略盡綿薄。
自一九六九年十一月迄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多年間,三民書局總共出版了錢穆先生長達六十餘年(一九二三~一九八九)之經典著作—三十九種四十冊。茲序列書目及本局初版日期如下:
中國文化叢談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
中國史學名著 (一九七三年二月)
文化與教育 (一九七六年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一九七六年六月)
國史新論 (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一九七六年八月)
中國歷史精神 (一九七六年十二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 (一九七七年二月)
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 (一九七七年五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 (一九七七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 (一九七八年一月)
黃帝 (一九七八年四月)
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 (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 (一九七八年七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六) (一九七八年十一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 (一九七九年七月)
歷史與文化論叢 (一九七九年八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 (一九八○年三月)
湖上閒思錄 (一九八○年九月)
人生十論 (一九八二年七月)
古史地理論叢 (一九八二年七月)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 (一九八三年一月)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 (一九八三年十月)
中國文學論叢 (一九八三年十月)
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
秦漢史 (一九八五年一月)
中華文化十二講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莊子纂箋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
朱子學提綱 (一九八六年一月)
先秦諸子繫年 (一九八六年二月)
孔子傳 (一九八七年七月)
晚學盲言(上)(下) (一九八七年八月)
中國歷史研究法 (一九八八年一月)
論語新解 (一九八八年四月)
中國史學發微 (一九八九年三月)
新亞遺鐸 (一九八九年九月)
民族與文化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一九九○年一月)
莊老通辨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二○二二年,三民書局以全新設計,將先生作品以高品質裝幀,隆重推出珍藏精裝版,沉穩厚實的木質色調書封,搭配燙金書名,彰顯國學大家的學術風範,並附贈精美藏書票,期能帶領讀者重回復古藏書年代,品味大師思想精髓。
謹以此篇略記出版錢穆先生作品緣由與梗概,是為序。
三民書局 東大圖書 謹識
序
近人治學,都知注重材料與方法。但做學問,當知先應有一番意義。意義不同,則所採用之材料與其運用材料之方法,亦將隨而不同。即如歷史,材料無窮,若使治史者沒有先決定一番意義,專一注重在方法上,專用一套方法來駕馭此無窮之材料,將使歷史研究漫無止境,而亦更無意義可言。黃茅白葦,一望皆是,雖是材料不同,而實使人不免有陳陳相因之感。
此書乃彙集八次講演而成。在民國五十年,香港某一學術機構,邀我去作講演。歷史研究法之大總題,乃由此一機構所決定。我則在此講題下,先決定一研究歷史之意義,然後再從此一意義來講研究方法。故我此書,實可另賦一名曰中國歷史文化大義。研究歷史,所最應注意者,乃為在此歷史背後所蘊藏而完成之文化。歷史乃其外表,文化則是其內容。
本此主要意義而分本講演為八題。最先是講如何研究通史,最後是講如何研究文化史。其實文化史必然是一部通史,而一部通史,則最好應以文化為其主要之內容。其間更分政治、社會、經濟、學術、人物與地理之六分題,每一分題,各有其主要內容,而以文化為其共通對象與共通骨幹。
每一分題,在其共通對象文化大體系之下,各自地位不同,分量不同,其所應著重之材料與其研究方法亦隨而不同。讀者勿忘我此八番講演之主要意義所在,自將可見我此所講,語語有本源來處,亦語語有歸宿去處。
此一講演集,先由我一學生葉龍君記錄講辭,再由我整理潤飾。民國五十年底,曾在香港出版。惟初版後未再付印。此版乃是在臺之第一版,內容一如初版,只在不關緊要之文字上稍有些少之改動。因初版並未有序,此版特為增入,以稔讀者。
中華民國五十八年四月錢穆自識於臺北外雙溪之素書樓
附識
此書多年絕版,今整理重印,略有增潤。並附錄早年兩文 「略論治史方法」、「歷史教育幾點流行的誤解」於后。
中華民國七十六年雙十節錢穆自識於臺北外雙溪之素書樓時年九十有三